分卷(194)
視頻的鏡頭給了那些氣泡一個小小的特寫,可以明顯看到,在剛剛出現的時候,氣泡上的文明,并不是末世的畫面,還是有各種各樣鮮活的文明痕跡的。 難道,看到這里,聶志博瞬間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想法,這個氣泡,代表的不是文明的末世,而是一個文明? 那么那只眼睛,腦子轉得很快的徐少陽立馬接上了話語,豈不是靠著吞噬文明,在壯大自己? 其實,用氣泡這個詞匯來形容那些裝載文明的球形物體,并不是很合適。 準確的形容,應該是說,這個東西是一個半透明的球形,里面會展示一些文明的景象。只是當初半透明、倒映著世界的深紅色的模樣,從遠處看起來,有點像是氣泡一樣。 也許更加合適的形容,可以叫做文明球。 在勇者剛剛進入副本的時候,文明球有大有小,很多文明球都進入了末日階段; 然而在現在,文明球重新出現,最初它們的個頭都不大,慢慢地,有些變得大了起來,有些則維持著自己的體型不動。 視頻的鏡頭在諸多文明球上梭巡了一圈,然后重新投射到高空中那只閉著的眼睛身上。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球形的眼睛,看上去和文明球的模樣,居然有那么一丁點的相似 這個眼睛,徐少陽有點驚疑地說,看上去,好像有點像是放大的氣泡? 不可能吧聶志博猶豫著給與了否認,難道說,這個眼睛,其實也是一個文明的化身? 就在他們的猜測之中,鏡頭重新拉回到了勇者身上。 勇者最后看了那高空之中、已經合上的眼睛一下,打開了通關的大門,邁了出去。 本次《超凡時代:遠方之眼》視頻,就此終結。 這是一個信息量極大的視頻,也是一個可以做出無數解讀的視頻。 九曲從來都是全世界關注的中心,他的每一個視頻都會被無數的人翻來覆去地看、翻來覆去地研究,更別說這個《超凡時代:遠方之眼》視頻,似乎充斥著無盡的奧秘。 一時之間,網絡上所有其余的聲音都沒掩蓋,幾乎每一個人,都在討論著這個視頻,討論著視頻里出現的疑似外星人,討論著視頻的隱喻,討論著平行世界地球文明的變故 網絡上,是在第二天,就有人整理出了所有細節、疑點匯總以及猜測匯總的。其中不少腦洞大開的地方,完全不遜于華國超凡數據內部,那略有些拘束的筆調。 當然,對于商銀河來說,他還是更傾向于優先閱讀華國超凡事務局內部,那些思維邏輯更加嚴謹、數據資料更加詳盡的內參文章。 當初商銀河過這一個《超凡時代:遠方之眼》新副本的時候,就光顧著闖關挑戰了,光顧著不斷試錯,找出通關的最優方案了,根本沒有在意太多的細節。 而且,那個時候商銀河的心態,根本沒有重視副本的細節。那時的他認為,副本是自己用卡牌拼湊出來的,無論有什么奇怪的內容,都不值得大驚小怪,因此也就根本沒有注意到太多的東西。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商銀河看不到的、認為很普通的那些細節,恰恰是旁觀者極其關注、認為充滿了暗示的細節。 在商銀河手上這份緊急趕制出來的內參文件里,首先是對第一關的詳細分析。 文件中寫道: 經過了逐幀截圖對比,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第一關時間長河里的地球文明,并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地球文明。 第一關的地球文明沒有經歷過白霧異變,沒有經歷過進化動物植物的覺醒,沒有經歷過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連白霧異變之前的一些小細節,也與現在的地球有所不同 介紹完畢第一關的平行地球文明與相關細節之后,這份文件開始分析勇者在第一關的cao作: 而出乎絕大多數人直覺的預料,勇者在這一關卡的時間長河上做的cao作,并不是延緩了什么關鍵科研的發明,他反而把一些極其關鍵的發明,往前移了一段時間。 比如我們可以看到,視頻2分15秒時,勇者對時間長河的第一個cao作,就是提前蒸汽機機的發明時間。 真正意義上可商用的早期工業蒸汽機,是在1764年瓦特發明的;而勇者將之提前到了1533年。 這一個動作,頓時引發了無數連鎖反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就此提前,后面相應的科研發展也變得大為不同,主要的變化有: 然而,雖然文明爆炸的時間提前了200年,但在第一關的時間長河里,這個平行世界的地球文明,卻一直都沒有跨出太空殖民的腳步。 大家可以看到,在2分57秒時,鏡頭掠過了十九到二十一世紀的時間長河,在這里,文明的步伐被困死在了行星之上,直到最后所有的能源都消耗殆盡,直到最后環境惡化、全球開始荒漠化。 直到最后,文明在能源耗盡的挽歌之中,徹底消亡 在這第一關分析的最后,文章寫道:關于這個平行世界文明消亡的詳細分析,以及對我們世界的警示,可以參見第48頁的分析,在此不再詳細展開,接下來,讓我們開始對第二關的詳細分析。 商銀河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心,轉而將這份厚厚的內參文稿翻到了第48頁,開始閱讀起來。 略去那些不相關的前言,這份內參這樣寫道: 白頭鷹國的羅賓.漢森曾經提出過一個大過濾器理論,這個理論把從無生命的行星到星際時代,大致劃分為了9個階段,認為每一個階段,都會過濾掉一個文明。一旦沒有逃過大過濾器的篩選,文明就會徹底消亡。 目前的地球文明,大致處于第8個階段,而下一個階段,就是星際殖民擴張階段。從第8階段到第9階段,這其實是一個很難跨過去的階段。 1961年地球上的第一位宇航員進入了太空,然而自從冷戰結束之后,地球文明在航天領域幾乎沒有太大的發展。相比于星辰大海的探索,地球文明現在更關注的是網絡信息技術,是更加便捷的生活。 有一句話叫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只給了我Facebook,宇宙的吸引力正在大幅下降,而網絡的吸引力正在大幅上升。 除此之外,基礎科學界的進步一直停滯不前,大半個世紀前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就是最前沿的科學,到現在為止他們依然是最前沿的科學。 摩爾定律早已失效,除了信息技術之外,能源、材料、生物等諸多領域,半個多世紀來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如果這樣的發展一直繼續下去,那么勇者在第一關里所展示的那個未來,那個最后所有的能源都消耗殆盡、地球再也無力支撐起星際探索的資源、只能被困死在資源消耗完畢的地球上等死的可能的未來 就真的會發生! 第208章 遠方之眼 在《超凡時代:遠方之眼》視頻中, 第一關的地球文明,是沒有突破星際時代的大過濾器枷鎖,被鎖死在行星之上,從而無奈消亡的一個世界。 而第三關的地球文明,則好歹邁出了征服星際的一點點步伐。 在內參文件對于第三關的平行世界地球文明的解析之中,作者指出,根據一些視頻截圖的細節,可以看到,這個文明雖然并沒有突破能源的枷鎖,但勉強地靠著化學推進的路子,把自己的火箭推到了火星這和我們的地球文明相差不大。 但,這也就是全部了。 化學推進時代,航空所需要的高額花費與資源需求,使得星際航行變成了一件無利可圖、入不敷出的事情;而化學推進本身的局限性,也使得星際探索變得非常艱難。 在沒有更有力、更有可再生性的能源循環的時候,整個文明被鎖死在了太陽系的內部,不可再生的資源被一一耗盡之后,最終無奈地進入了消亡。 而第五關的平行世界地球文明,則是死于內戰。經過勇者的cao作之后,在冷戰時期古巴危機僵持的13天里,雙方的博弈出了一丁點微小的差錯,而后核彈沖天而起,帶來了死神的降臨。 那一場核彈洗地的內戰,并沒有徹底毀滅人類文明,但卻毀滅了人類文明的前途。 核冬天、核污染、文明的破碎、世界的動蕩在掙扎了一段時間以后,這個世界最終陷入了沉寂之中。 還有第7關,第9關,每一個單數的關卡,都是一個平行世界地球文明的展示,都是一段文明走向末路的哀歌,都是血淋淋的猩紅的警示預告。 所有的問題,在會議室里,陸宴遲點評道,其實關鍵還是在于能源與發展的問題。甚至連人類的內戰,都可以歸根結底地追溯到能源問題的頭上。 九曲的這一期視頻《超凡時代:遠方之眼》,隱藏了太多的暗示與線索,有一些細節直指網絡上爭吵得非常劇烈的靈石新能源的戰爭。 因此,作為華國靈石新能源研究組的總設計師與領導者,陸宴遲不得不從埋首實驗室的狀態中脫離,進入到了華國超凡事務局緊急應對模式的會議室中,開始介入到這場不見硝煙卻分外險惡的戰爭之中。 本來我們沒想打擾你的,聶志博說道,他的神色有一點小小的抱歉,我個人覺得你現在應該做的,是加快研發靈石新能源的速度,搶占到時代的先機,而不是跑來處理這些雜事。 沒事,其實不打擾,陸宴遲的態度倒是很超然,這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科研界因為輿論風波而死掉的東西,我可是見得多了。而且,我能做的事情,大多數都做得差不多了。理論設計寫出來了、大方向找對了,剩下的工程設計、研究細節,不可能由我一個人完成,還得靠諸多合作單位,所以我也就閑下來了,正好一起處理一下這些事兒。 額,是嗎?聶志博對科研并不是特別了解,他說得將信將疑。 當然沒錯,陸宴遲笑了起來,那笑容里帶著一絲狡黠,其實剩下要做的很多事兒,就是開會開會開會、組織組織組織、統籌統籌統籌。 天啊,陸宴遲忍不住抱怨起來,光看他用的疊詞,就可以看出他對此究竟有多么不樂意,這是一個科學家應該花費大量生命與時間去做的事情嗎?相比起來,我寧可來處理一些靈石新能源的前景爭辯方面的事兒。 哦,原來是這樣啊,聶志博囧了一下,果斷地跳過了這個話題,那么關于網絡上那場靈石新能源的爭論,你覺得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入手呢? 再簡單不過了,說起正事兒,陸宴遲也嚴肅了起來,能源是人類發展的命脈。而九曲在他的這個新視頻里,已經為我們展示了能源技術不能突破的話,整個世界的悲慘下場,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點。 沒錯,就應該這樣,徐少陽接口道,他帶著他的筆記本電腦,坐到了兩個人的身邊,不發展新能源,那就是個死路一條這就是我們在這場輿情戰爭中要抓住的點。 能源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最為重要的東西;然而,大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在能源的發展上已經停滯了很久。 最近一個在能源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還是在二戰時代發明的核裂變發電。然而,目前核裂變發電的總發電量只占當前全球發電量的10.5%左右,還不斷曝出著各種核電站出事的惡性新聞,從毛熊國到櫻花國,都深受其害。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核裂變所使用的燃料,在地球上的儲量同樣是有限的。如果不進入星際時代,那么它就會和化石能源一樣,本質上同樣歸屬于不可再生的能源。 也因此,理論上更加清潔、材料更加容易獲得、前景更加美好的核聚變技術,成了人類花了大半個世紀去追尋的理想天堂。 從1933年核聚變理論提出一直到現在,人類一直未停下過追求這個技術的腳步。 核聚變的技術,只需要使用地球上海水大量蘊含的氫的同位素,從理論上來說,地球上的海水可以供人類使用上百億年,而且不會產生什么核廢料、核污染。 清潔而可持續、發電量巨大、潛力無窮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幻夢一樣的技術??! 然而,追逐了那么多年,可控核聚變技術,依舊像是鏡中花、水中月,看似觸手可得,實則遙不可及。 甚至有人發出了質疑:可控核聚變技術,不會是像當初的永動機一樣,從理論上,就是一個不可實現的技術吧? 不過,無論如何,在當時的整個社會的輿情上,追求可控核聚變技術,都是比較政治正確的言論。 可是,到了現在,到了另外一種靈石新能源的理論,露出了它更加便捷、更加有效、也更加清潔的真面目的時候,卻迎面招來了一潑污水。 當然,考慮到石油本身所代表的東西,包括以石油來掌控話語權的某些國家和財團,包括因為白頭鷹幣與石油掛鉤而維持著霸權的某個超級大國,那么,這種情況的發生,似乎也并不稀奇了。 就聶志博拿到的情報,本次表面上的輿論戰爭的背后,站著的不僅僅是舊能源的大財團,還有其余相關的醫療、汽車等諸多領域的頂級財團,甚至還有某些國家的政府,也偷偷混進去摻了點水。 石油,這個東西,代表的可是過去一整個時代??! 而放到本次輿論戰爭之中,普通人所看到的切身之痛,一個是靈石新能源這個全新的技術,可能存在的未知隱患。 在網絡輿情的臟水之中,這個未知隱患,被潑上了可能影響后代、可能污染環境、可能造成更多的進化動物植物覺醒襲擊等等要素,然后在傳播過程中,直接去掉了可能兩個字,幾乎把那些隱患變成了板上釘釘的存在。 這種潑污水的方式,簡直就是把靈石新能源和核聚變技術做了個等同。核污染、核輻射、核廢料,把核這個詞換成靈石,就是一個看上去非常完美的指責了。 而普通人所看到的另外一個切身之痛,就是靈石新能源大規模應用,將會引發的大量下崗浪潮。 而這也是網上反對方尤其指那些非普通民眾狠狠抓著的兩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