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25)
高悅道:那你這么說,那老太醫也不一定是個直腸子,他那時候恐怕是猶豫了很久才找了個你什么病情的借口,以此相勸,要你不要進女色。估計,還是無法搜集有效證據,能證明是后宮里的哪位嬪妃在用蠱蟲吧。也或許是,他不會捉蠱就算知道了是哪個嬪妃也苦于沒有證據,所以才會用那個辦法,讓你遠離后宮。 都有可能。不過,你若好奇這事,正好可以趁這次與他接觸,私下問一問。 也行。 高悅和周斐琦這會兒都在書房里,兩人并肩坐著,一套一套檢查著書案上的試題。今日周斐琦已經在早朝上宣布,讓人張貼告示,選平京世家出身的哥兒進戶部應考。 這個皇榜一貼,便立刻在平京城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不但各家各戶的哥兒們驚喜不已,就連很多大戶人家的女子都好奇熱議。她們一直將哥兒視作同類,想著如今世家哥兒都可以入六部之一接受正式的選拔了,那是不是她們也可以期待一下,用不了多久,她們這些飽讀詩書的女子也可以有這樣的機會,登科入仕,在官場之上叱咤風云呢? 這些輿論隨著考試的三日之期臨近,也發酵得越發高漲。甚至在考試的頭一天,景陽宮里不斷有女妃來拜訪高悅,她們有得是自己好奇,有得是受人所托,不過目的都是相當統一,就是來打聽關于女子登科這個事情,朝中是否也有后續安排。 高悅聽完她們的疑問,突然發現大周朝的女子里或許也有不少人才,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太后李氏。不過,為女子開科的難度更甚哥兒,畢竟封建社會重男輕女,哥兒怎么說十六歲前都是按照男子教養,社會接受他們登科入仕的態度更寬容一些,大臣們在他和周斐琦的連番cao作之下,如今也被洗腦洗明白了??删退闳绱?,那是廢了不知多少力氣和鋪墊。還有就是,高悅這個標桿人物,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但是,若為女子開這個先河,目前首先也得有個標桿人物吧。這個人可不好找??! 第103章 寒露二候 沒有標桿人物,可以慢慢尋找。讓女子登科入仕這件事情,運作起來是可以預見地困難重重,但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去推動,無論多么困難,對高悅來說都不是他拒絕做這件事的理由,因為,當他看到那些女孩子們期盼又晶亮的眼神時,他就知道這件事情,不論別人如何看待,在他來說,就只有四個字責無旁貸! 他會將這件事記在心里,親手種下這顆種子,將來,待其長成參天大樹時,他可以底氣十足地告訴全天下的女子,你們可以在大周這片土地上,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吧! 然而眼前,高悅當然也想這樣說,可形勢逼人,他也只能委婉地道:此事需從長計議。你們既已身在后宮,便先做好后宮表率吧。 嬪妃們聞言,形色各異。然而令高悅有些意外的是,她們竟無一人流露出失望的神色,甚至有個別人在聽到高悅這番回答時還雙眼一亮,看起來竟是對高悅莫名其妙地信心十足,這個反應令高悅回瞬間就想起了幾個月前的赤云道長,那時候他也是這樣無條件無理由無根據地相信高悅就是大周的吉祥物! 高悅:呵呵呵,她們會不會誤會了什么呀?我這樣說難道很容易令她們想歪嗎? 事實上妃嬪們根本沒有想歪,她們會因高悅話里透露出來的一丁點兒希望就如此興奮的本質原因,還是來自從小到大一直在承受的生存氛圍和封建禮法的長久壓迫。 這就像是一個從出生就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一直長到二十幾歲,從來都是聽說別人在曬太陽,直到有一天,有個人為了安慰他,而委婉地勸告她,說你如果能等得起,或許也有機會去曬太陽,那么這個從來沒有曬過太陽的人必然會順理成章地接上這樣一句:我等得起,多久都愿意! 這就是一顆希望的種子。這顆種子因善念而生,代表著人們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這顆種子從空中落下來的時候,高悅接住了它,并將它種在了自己的心里;嬪妃們也接住了它,將它握在了掌心,而這顆種子里的力量滲入掌心的紋路,順著血流,淌過心尖,震動脈搏,將希望的力量傳遞到她們的四肢百骸,也點亮了她們的眼眸。 這是個美好的愿景,但是現下,所有人能看到的還只是一片混沌的霧。 而高悅顯然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專注于此事,因為明日便是戶部應試的日子了,他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先為大周的朝堂引入第一批哥兒人才這也同樣是開天辟地般的一個壯舉! 高悅很重視這事。因此這頭開考的前一天,他和周斐琦商量過后,便出了宮,親自去戶部檢查考場和后續流程。這個事,名義上是戶部選人,實則選出了來的人還是他用,因此從考試過后的審卷、批卷到初篩再到最后的面試環節,高悅都會全程參與。而且,他為了公平起見,就連齊鞘這個最親的嫡系想要應試都是與其他人一同走這道流程。齊鞘最理解高悅,也最支持他,聽高悅和自己說完這個安排后,欣然接受,且這幾天竟然關起門來靜心備考,可見在他心里同樣也有一顆被埋藏了多年的希望種子。 周斐琦安排了梁霄陪著高悅去了戶部。 應試前夕,縱然李尚書秋闈運作經驗豐富,面對這次給哥兒的應試也十分重視。他根本不需要皇帝說也不用高悅提醒,自從皇榜發出的那天起,他就一連三日親自在盯這個事情的各項布置和環節的演練。 這次,給哥兒監考筆試的考官全部都是李尚書親自選拔出來的戶部十六司的精英。這些人不論官職高低,皆有同一個特點,就是鐵面無私,人都是極其有原則的清官,他們之中,有些人其實思想并不開放,對于戶部將設立計司這事大多沒什么意見,但是,對于計司將全部采用哥兒這個事說實話,若非看在高悅金薄的份兒上,那他們是絕對不會松口的。 因此,李尚書就是看重了他們這些心理,選出來的這些人,必然是這場應試最嚴苛的考官。這一來可以保證考場紀律,二來可以保障監考的公平性,第三,李尚書也有意讓那些憧憬官場卻無緣多時的哥兒們第一時間清醒一下自己的腦子,認清這個官場的嚴苛程度,打消他們幻想出來的那些美好的不切實際。 高悅到的時候,李尚書正在給明日的監考官們劃重點 他的聲音中氣十足,高悅才進衙門大院就聽他在說:一個時辰一場,每過一刻鐘一定記得報一次時辰,這次報考的人數眾多,午間截止時已超過五百人,因此明日新增兩個考場,原定的每場五官改為每場三官,重新分配的監考名單 李尚書大聲念出各位監考官的姓名,高悅回身對梁霄笑道:看來李尚書干勁兒十足啊。 梁霄道:李尚書這次可謂如愿以償了。 兩人笑著往里走,禮部衙門的通值小吏早先一步跑進正堂去通報,因此,高悅等人才走到廊前的臺階處,李尚書中氣十足的朗讀聲便停了,緊接著正堂門口便迎出來一串人影兒,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神采奕奕的老頭兒,自然是李尚書了。 論品階,高悅當向其行禮,李尚書卻沒擺一點兒架子,和高悅互相見了禮,便一臉笑意將他往堂里讓:沒想到畢焰君親自前來,老夫有失遠迎,罪過罪過,畢焰君快快堂里坐吧。 尚書大人不要客氣,再過幾日,我便是戶部一員了,屆時還望大人多加照拂,我今日前來是來幫忙的,您就當我是來提前實習的計相,咱們自然相處就好。高悅邊說,邊又沖在場的各位監考官行了個揖禮,道:此次是為我計司選拔人才,也是為戶部增員新銳,明日開考,可要辛苦列位同僚了呢,高悅心中感激不盡,在此請各位受我一拜,以示感謝! 這可使不得啊,高畢焰! 是啊畢焰君,這可,這可是要折煞我等??! 眾人七手八腳連忙把高悅攔住,李尚書在一旁見高悅如此,卻眼冒金光暗自點頭,心中還感嘆,這個高悅可比他那個表叔年輕的時候強多了。說到底,還是皇家后宮鍛煉人,看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如此人情練達,想必之前在后宮定然沒少吃苦,不過如今總算是熬出了頭兒! 高悅這一番禮貌感謝,瞬間博得了眾位同僚的好感,也成功拉近了和新同事們的距離,李尚書心中甚慰,道:既然高畢焰是這番打算,那么老夫便托個大,咱們繼續之前沒有說完的事情,高畢焰也來聽一聽? 好。旦憑李尚書安排。 戶部的會議繼續。李尚書依舊主持進度,不過這次他雖然嘴上說著自己托大啦,但每做完一項事宜的安排,他都會立刻征詢高悅的意見,由此可見,李尚書才真正是官場縱橫多年的人情高手。 高悅看出了李尚書此舉真正的用意。他可不認為李尚書這么抬舉著他是看在他背后皇帝的面子或者怕得罪了他招來枕頭風兒的背后小暗刀兒,他很明白,李尚書這樣做只是為了借助這個當眾開會的機會,抬他一下,這樣對他后續來戶部迅速立穩腳跟兒很有幫助。 因此高悅也很配合,李尚書問他的意見,他也沒怎么謙虛,該說什么說什么,一針見血,直接要害。高悅心想,李尚書都給他抬轎了,他這會兒再不拿出點真本事來,怎么對得起老人家這份苦心。 于是,這個會議,自高悅加入后,戶部的大院里能聽到的聲音就不再只是李尚書中氣十足的嗓門了,幾乎每過一會兒就有陣陣恍悟的驚嘆從正堂里傳出,好似凡人炸見財寶般,引得過往來去的官員們頻頻駐足,好奇張望。 等他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后,紛紛感嘆:高畢焰不愧是手握天賜金薄的哥兒,這新奇百出的點子,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來的。 這個會議因高悅的加入,在后半場效率rou眼可見地在提高。甚至在散會前,敢于大膽發言出謀劃策的官員已經不止高悅一人,這個細節的轉變,李尚書看在眼里,欣慰在心里,他覺得把高畢焰爭取到戶部來簡直是他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高悅等人從正堂里出來后,他并沒有走,而是征得了李尚書的同意,親自去看考場了。他一去,那些本已散走的監考官們竟然又都跑了回來,一個個也不急著下值了,紛紛跟著高悅一起去了考場。 監考官員里,還有人和高悅開起來小玩笑,說什么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高畢焰以后可要多教教我們吶 高悅見此,只覺得求知欲也是人類的本能這話果然不虛,看看不論現代還是古代,根本沒人能抵擋得住知識的魅力呀!而他肚子里這點兒墨水,偏巧正對了戶部這些官員的胃口,這不就是現實版的好鍋配寶蓋兒嗎? 李尚書統領戶部幾十載,還是第一次發現戶部這幫后生竟如此活潑,于是老心一開懷,便也加入了考察考場的大部隊里了。 本次戶部計司人才選拔的主考場征用的是原秋闈鄉試的考場,也就是在平京東南的貢院。原本戶部估計京城世家子弟中哥兒的數量定了三間作為主考場,但是,沒想到這次的報考人數遠遠超出預期,這還不是因為皇榜上特別標明了參考人員只要是世家出身就不限婚配與否,這一條規定,簡直大大拓寬了參考報名人員的范圍。要知道全京城常年駐扎的數百世家,哪一家還沒有幾個身長反骨,心懷溝壑又苦于哥兒身,不得不嫁做他人婦的哥兒??? 只不過,有些人上了些年紀后,被生活磋磨得失去了斗志,而有些人雖郁郁不得志勉強向生活低頭,但身上的反骨卻并沒有因此而折,只要給他們一線曙光,那絕對是立刻破土發芽給你看! 所以,這次報名的人數就這么溢了。五百人那三個考場是肯定裝不下的,因此李尚書緊急加設了兩個考場。然而人數的增加便意味著競爭也必然會更激烈!畢竟戶部這次的計司也不過設立了新晉十余人的名額,五百取十,這份壓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去考場的路上,高悅被李尚書邀請同車而乘,小幸子和梁霄都陪著高悅登上了李尚書的馬車。好在那馬車寬大,坐四個人也不擠。 馬車里,李尚書和高悅對面而坐,小幸子和梁霄分別坐在馬車門口的兩側。 李尚書對高悅道:此次,老夫和陛下為計司申請的名額只有十余個,如今卻一下子報名了五百多人,這個情況難免會出現桃好李也好的時候,這入選計司可不單是考驗考生們了,還是對咱們為上之人的考量啊。 高悅心說,什么為上之人的考量啊,我還不知道你,你不就是擔心你家那個兒子PK不過別人,被刷下來后傷心難過么?但這個事情不是很好解決嗎? 高悅耐心聽完了李尚書這席話,笑了笑,道:大人何必如此憂慮?若是到時候真遇到了桃好李也好的情況,咱們大可增設一實習之職,先把人才儲備進來再說。 實習之職? 李尚書納悶地問,思索片刻又道:高畢焰的意思莫非是要給各職位增設一個副職? 高悅道:也不全是。實習呢就是給經驗不足,但又有潛力的人一個轉正的機會。一般在轉正前的這段時間,是咱們戶部計司對他個人的觀察期,當然也可以叫是互相選擇期限,一般以一個月或三個月為期限。在這段時間里,如果咱們覺得這個人咱們看走眼了,那么提前就和他說好,可以隨時將他除名。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在這段時間里隨時自請除名。不過,咱們將他除名,有俸祿,他自請除名沒有俸祿。 另外,實習官員的俸祿只有正式官員的八成,同時,他們只有執行權沒有決策權,一切核心事務,都要等到轉正之后,才能參與。 這會不會有點兒過于嚴苛了? 李尚書會這么說,心里當然還是想著他兒子萬一只能混個實習官員,被這樣對待,他很擔心那小子會受不了! 高悅依舊笑容淡淡,道:這么點兒委屈都忍不了,將來又怎能扛起重任?李老,您在朝堂叱咤風云數十載,這一點恐怕比我有更深的體會吧? 他見李尚書臉上露出尷尬神色,索性就把話說開了,道:李老啊,您家李公子或許比您想象得要更優秀。 誒?李尚書一聽高悅這話,臉上的表情立刻陰轉晴,忙問道:高畢焰是如何看出來的? 高悅便笑著和李尚書聊起了令這位兩朝元老十分頭疼的那個哥兒兒子李皎陽。 一行人到了考場后,高悅在五個考場轉了一圈后,便提議每個人都將明日的監考流程演練一遍,另外在集中討論一下這一日的考試可能會出現哪些意外狀況,并一一商討出最優解決方案。 高悅這邊和戶部眾人積極準備明日的監考事宜。 平京里各世家子弟也在抓緊時間準備明日的應試相關。因為是大周史無前例的一次哥兒應試,能了解到的相關訊息極其有限,大家只知道這次是試題是高畢焰和陛下親自擬定,想來難度應該不低,至少也得是殿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