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后我慫恿上司造反了 第143節
盧謙的一番話也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伊春,傳到了姚春暖的耳中。 盧謙不是他們的人,她沒想到盧謙會替他們說話。 大梁朝廷雖然腐朽不堪,但是老百姓有很多讀書人是正氣凜然鐵骨錚錚的。 自古以來,宣揚的忠孝禮義恥,所謂的忠,就是忠于民族和國家。你愿意為了老百姓犧牲和退讓,老百姓也不愿意看著你倒下。 有些事情,你做了,老百姓們都看在眼里。他們心中都有一桿稱,公正的評說,雖遲但到。他們功勞不會被抹滅。 第191章 就在朝廷上下被罵得狗血淋頭的當口,老皇帝難得清醒,無意中聽到宮人對目前局勢的議論,驚得他連忙坐起來將人喊進來問話。 伺候的宮女太監看老皇帝面色紅潤,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跌跌撞撞地跑出去尋太子和三皇子了。 被喊進來問話的兩位宮人哭喪著一張臉,忍不住在心里打自已兩嘴巴子,叫你多嘴叫你多嘴。但面對強勢的老皇帝,他們只能吞吞吐吐地將自已知道的說了出來。 老皇帝沒想到,大梁竟然糜爛至此,特別是伊春代替大梁出兵交州攻打南蠻的消息,讓他心中憂急如焚,他呼吸急促,一口氣上不來,最后哇的一聲噴出了一口血,然后用盡最后一絲力氣罵了一句‘亂臣賊子,野心勃勃,取代之心,昭然若揭’之后,就瞪著眼直挺挺地駕崩了,甚至沒有見到趕來的太子和三皇子一眼。 太子和三皇子很傷心,下旨舉國同哀,后又令大臣協同宮人cao辦起先帝的后事。 老皇帝駕崩,太子下旨舉國同哀,老百姓說實話,并沒有太多悲傷的感覺,生活已經夠苦的了,他們每天都是愁眉苦臉地過,再悲傷又能悲傷到哪里去? 更多人關心的是,朝廷還會繼續發兵攻打幽州嗎? 沒多久,太子和三皇子聯手明發圣旨,再次重申發兵三十萬攻打幽州的決定,甚至稱平定叛亂乃先帝遺愿。 所有人都意識到朝廷出兵幽州的決心。盧謙死了,輿情激憤的前提下,朝廷依舊不曾更改決定。這下更是利用先帝之遺愿為理由來發兵。這個發兵的理由很充分,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但不少有識之士暗地里還是搖頭,覺得大梁朝廷沒救了。 而此時的皇宮內,太子和三皇子兄弟二人相對而坐。 三皇子道,“這次出兵幽州,一定要成功!”不成功便成仁! 太子緩緩點頭,“嗯?!彼麄優榇烁冻龅拇鷥r太大了。 如今的刑長風,終于成長為大梁的心腹大患,比汝陰王還要嚴重的禍害。老百姓們對幽州那位對伊春城主府乃至伊春軍團的好感度太高了。他派人暗中調查過,底層的老百姓提起伊春,雖然因為戒備心很多不會明確地表示好感,但惡言惡語極少。 太子此時比較能理解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了,雖然現在他們大梁仍然占據著大半壁江山,但是大梁總給他一種隨時都會傾覆的危險感覺。 這個時候,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將刑長風這支勢力給消滅掉!他擔心,再不將刑長風給摁死,就真的是后患無窮了。 就在這時,交州傳來一個駭人聽聞的噩耗。一個鎮上萬平民被南蠻軍隊殺害,他們的頭顱被砍了下來,壘成京觀,堆在小鎮的街道兩旁。 發生慘案的小鎮名叫芝江,是南??ず蜕n梧郡相鄰的一鎮子,這個鎮子屬于蒼梧郡的,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游離在蒼梧郡之外,作為兩郡樞紐。 伊春軍團打算西進,在攻打這個小鎮時發現南蠻軍隊早已撤出了這個小鎮進入蒼梧郡,在離開前,他們殺光了所有的大梁子民,給他們留下一座空蕩蕩沒有一絲人氣的小鎮。 對于伊春軍團攻占了南??ひ皇?,反應最大的是南蠻,伊春城主府打臉的速度太快太及時了,南蠻首領阿各里簡直惱羞成怒啊。 芝江這個小鎮因其游離在蒼梧郡外,注定是保不住的,所以阿各里就決定給伊春軍團留下了這么一份大禮。 消息傳來,大梁舉國上下震驚到失聲,然后就是痛哭,物傷其類,芝江的平民老百姓實在是太可憐了。阿各里的殘暴令人發指。 這事,伊春城主府反應最為迅速,他們直接發文警告阿各里:爾敢再濫殺交州境內的無辜百姓,來日,我伊春必滅汝全族! 仿佛為了證明伊春城主府這句話的力度,伊春軍團不計一切代價,攻下了蒼梧郡,期中,動用了幾個秘密武器,大型的,可拼裝的投石機,還有無數的汽油瓶。最重要的,伊春軍團也因此傷亡達到了三萬余戰士。 南蠻俘虜一個不要,全部都殺了。交州七郡,蒼梧郡一共留守了七萬大軍。這七萬大軍,其中就有在芝江犯下彌天大罪的那支軍隊,除去潰逃的五六千士兵,其余的不是死于戰場上,便是在戰后被殺掉來祭奠芝江的一萬多平民。 伊春軍團此舉,對外的說法是,面對殘暴的南蠻,他們只能以暴制暴,哀求求饒都是無用的。 伊春軍團強硬的作風,讓無數的大梁子民淚目又心折。 無數讀書人還有不怕事的老百姓聯合起來泣血上書朝廷,請求他們不要攻打幽州,至少不要在這時候去攻打他們,最后還提議,若朝廷實在想打仗,就打南蠻吧。 面對這些,太子是既麻木又心驚,“老三,不能再等了,出兵吧!” 三皇子點頭,這段時間,軍隊已經集結得差不子了。 朝廷一動,汝陰王和涼州北境的霍家軍也動了。在朝廷宣布三十萬大軍進軍幽州之后,汝陰王發檄文斥責朝廷無道,替幽州鳴不平,勒令朝廷退兵,不然他們也緊跟著出兵了。 顯然,朝廷不可能聽他們的警告,于是,汝陰王出兵了,目標——兗州和豫州。 霍家軍是迫不得已動的,目的就是迫朝廷抽調一部分軍隊回援,減輕幽州的壓力。 但朝廷全然不管這些,直接抽調二十萬兵馬疾馳冀州,加上冀州本身就有王朗所掌的十萬兵馬,一共三十萬兵馬,即將壓向幽州。 朝廷和汝陰王的動向,匯聚到了伊春城主府。 城主府中不少成員都看出了汝陰王的心思,“汝陰王這分明是打著替咱們伸張正義的旗子替他自已謀利嘛?!比绱艘粊?,他進攻兗州和豫州就師出有名了。 姚春暖道,“不用管他?!斌氩断s,黃雀在后。如今華夏大地只剩下三方勢力,勢力和勢力之間合作或者利用,都是很正常的事。雙方異地而處,她也會這么干。 姚春暖接著交待,“朝廷發兵攻打幽州一事,咱們得發布公文回應一下,為后續有可能引起的傷亡做個鋪墊吧?!?/br> “是?!?/br> “另外,我們伊春軍團在交州的戰事也要及時張榜地向民眾匯報一下,每下一城,戰果和傷亡戰損這些,都匯報?!?/br> 封秀東有些不解,捷報公告天下,他能理解,因為朝廷向來都是這么干的,但是傷亡等戰損也要公告嗎? 姚春暖沒有過多地解釋,有些事不能老是讓別人告訴,自已慢慢去體會,或許能體會更多。 伊春城主府紅榜一張,底下就聚滿了人。 第一張紅榜是回應大梁發兵三十萬攻打幽州的,大致意思如下: 很遺憾大梁朝廷做出如此不智之決定,現在正是與外族斗爭的關鍵時刻,雖然我們伊春城主府誠摯地希望大梁朝廷勿要大動干戈,不希望將不必要的兵力浪費在內戰上。 我們幽州,在這個時候,不主動掀起戰爭,也不懼怕戰爭。 若朝廷一意孤行,后果自負。特此警告,勿謂言之不預。 伊春城主府的警告,三皇子只當作是他們虛張聲勢。摧毀了安南王的勢力之后,三皇子對于集中兵力平定叛亂,那是信心十足。 第二張紅榜,則是匯報了伊春軍團在交州的戰事的進展。 對于伊春城主府此舉,汝陰王很有看法,“娘的,伊春城主府竟然將戰損傷亡向外公布?這一招真是損??!”伊春城主府這么一搞,弄得比朝廷都還正式,他們這是將自已當成了官方軍團了啊。 司馬賢只剩下感嘆了,在引導民心這一塊,伊春城主府使出的手段真的是厲害。 這兩張紅榜一貼,伊春的一舉一動,牽扯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心,特別是后者,尤其讓人揪心。 他們物傷其類,都在為陷在交州的大梁子民感到揪心。同時,也在為奮戰在交州的伊春軍團感到擔心。戰損兩字,觸目驚心。每一個數字,都代表了一條生命。然后,對于朝廷對于汝陰王,無數的不滿、指責、質問產生了。 “朝廷那么喜歡打仗,為什么不去打南蠻?” “還有汝陰王,不是有五六十萬兵馬嗎?為什么不能出兵?” “對啊,為什么要讓伊春軍團單打獨斗?!” “朝廷不止是讓伊春軍團單打獨斗,還想趁人之危呢!” 因為伊春軍團,用鮮血和生命,挑起了本該屬于大梁護衛百姓的擔子,所以才有無數人替它鳴不平。 民心所向!太子眼前一黑,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汝陰王撿漏王!” 汝陰王:??? 他太冤了,民眾完全是因為朝廷而遷怒于他嘛。 “要不要發兵交州?”他問司馬賢。 司馬賢搖頭,還是那句話,現在發兵,不過是給刑長風提供助力罷了。還不如埋頭苦干,盡快將兗州和豫州打下來呢。國之爭,不在于一時。 事已至些,汝陰王只能自已安慰自已,好歹有朝廷墊底,他不是被罵得最慘的那個。 朝廷被罵沒有大局觀,面對眾多的質疑,三皇子只有一句話,攘外必先安內!等平定了內亂,他們自然會驅逐外族異族! 對這說法,民眾并不買賬。如果伊春那邊和朝廷一樣的想法,攘外必先安內,那么,生活在邊境的老百姓們就該死嗎?他們估計是望眼欲穿等到死都等不來朝廷的救援!等你們內戰打完,就只剩下壘壘白骨了。 第192章 司馬賢倒是挺能理解太子和三皇子甘愿意背負那么多的罵名都要出征幽州的想法的。主要還是伊春軍團出兵交州,攻打南蠻,解救交州百姓一舉,刷了老百姓太多太多的好感,伊春軍團在老百姓心中的好感度太高了。 伊春城主府此舉真的是四兩拔千斤,他們在交州出兵,卻在大梁掀起了千重浪。民如水,君為舟,司馬賢仿佛看到了如今平靜的水面底下波濤洶涌的暗涌。 他覺得,他們徐州也要加快腳步了。在聲望這樣的軟實力面前,他們主公比不上刑長風是一定了的,那只能多圈點地盤,增加硬實力了。這樣,后面就還有一爭的機會。 伊春,姚府 近來姚春暖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特別是中午那頓,都是隨便對付的。 這日姚春暖難得呆在家中,但她也是不得閑的,此刻正坐在書房里奮筆疾書地處理著帶回府上的各種公文。 而一歲半多的小姚晞已經好幾日沒見著她娘了,主要是她娘回家的時候,她已經睡下了,她娘出門的時候,她還在呼呼大睡。這會姚春暖呆在家,她不得可勁地粘著她娘嘛。 只見小人兒頭上扎著兩小揪揪,穿著柔軟的稠布做的紅艷艷的兜衣和短褲,整個人也不嫌熱地扒在她娘的腿上。 不管是誰,都沒辦法將她喊走。姚春暖任由她趴著,反正目前屋里放了兩個大冰盆,加上這間書房通風性好,氣溫足夠涼快。 而戚應善得知姚春暖下午不出門后,也決定在家辦公,這會人就坐在另一張辦公椅上盤賬,手中的算盤打得極有節奏。 就在這時,姚母端了一個托盤進來,上面放著兩碗綠豆粥,另外還有別一個小碗放著一小根綠豆冰棍。綠豆冰棍是前些日子姚春暖突然想吃這一口,巧手的羅素衣給弄的,一弄出來,就深受小姚晞的喜愛,可惜她人還小,不可能讓她吃太多冰的,不然會拉肚子。 姚母給姚春暖和戚應善一人放了一碗之后,才拿著小碗蹲下來與小孫女對視,“小晞,吃不吃綠豆冰棍?” 姚晞看到了小碗里的冰棍,大大的雙眼亮晶晶的,“奶奶,小晞吃的?!?/br> “那你先放開你娘,咱們到南炕那邊吃好不好?” “嗯?!贝蟾攀丘ず龎蛄?,也大概是受不了綠豆冰棍的誘惑,小姚晞放開了姚春暖的大腿,乖乖地伸出小手讓她奶牽走了。 走之前,她還回頭交待,“娘,等小晞把綠豆冰棍吃完了,再來陪你喲?!?/br> “好的,你慢慢吃,不用著急?!逼鋵嵰Υ号睦镌趪@氣,大夏天的,誰想要一只暖烘烘的小火爐啊。 聽到她這話,戚應善就想笑,姚春暖是怕熱體質,不對,是既怕冷又怕熱的體質,在冬天晚上安寢的時候恨不得長在他身上,夏天的時候,親熱完,就離他遠遠的,堪稱拔d無情。 姚母一邊喂小姚晞吃冰棍,一邊說道,“阿暖,夏天到了,娘扯布給你做兩身夏裳吧?” 姚春暖連忙將碗里的綠豆粥咽下,“別,娘,今年就不做新衣裳了,半新不舊的衣裳才好穿呢?!?/br> 近來,伊春城主府的財政也開始吃緊起來了,戰爭是真的很燒錢啊,先不說四五十萬的將士們一天的嚼用,像箭矢、石油還有各種軍需的消耗很大,偏偏這些又吝嗇不得,不能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