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210節
看上去簡單,但第一個這么使用的人,絕對是天才。 所謂的智慧,可不就是想到了他人所不能想。 牛開始穩健地向前走,看上去并沒有怎么用力,但已經將插在泥里面的犁拉著向前走了。 犁分開泥水,形成翻開的泥土。 這也是因為被水浸泡過的泥土比較好耕,也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用牛耕干地的原因。 牛走得慢悠悠的,在身后留下一條長長的翻地。 只需要到田的末尾,調轉個頭,再往回犁就行。 一群學生嘴巴都張成了o形,看上去好簡單的樣子。 關鍵是根本不需要人出多大的力氣,耕的地比人挖的還好,看上去慢悠悠的,但速度一點都不慢。 “要是能犁干地就好了,又將是我北涼一大利器?!?/br> 莫少珩心道,想得倒是美。 一群學生已經忍不住了,扎起褲腿下了田,“老師,讓我試試呢?” 一群穿著袍子的少年,將褲腿扎得高高的,扶著犁,跟著牛溜達。 連南一都沒忍住。 嘻嘻哈哈地,體驗著犁地的快樂。 “該我了,該我了,讓我來犁他一塊地?!?/br> 莫少珩:“……” 也虧得是隔三岔五地出來勞動,要真像農戶一樣,每天勞動個不停,莫少珩覺得,氣氛就不是這樣的了。 有這群學生幫忙,犁得還挺快。 犁得還算平整。 育苗的農田,是需要一些特殊處理的。 需要在地里挖環形的水溝,水蓄在水溝里面就可以了,灑種的地方,地需要平,且只需要幾毫米高度的水位就行。 大概就是,種子一半在泥里,一半在空氣里面。 莫少珩見一群學生幫著犁地,找了人挖水溝,他自己找了個扁擔,將地碾平。 因為是水田,碾平并不難。 這樣灑上去的種子才均勻。 莫少珩也僅僅是在示范,因為這么多水田,靠他一個播種,根本不可能。 等將水稻的種子,均勻地灑在碾平的泥表,一群學生還在奇怪,“這是在種什么?” “好像和以前的種法不同?!?/br> 自然是不同的,因為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種植方法。 莫少珩說道,“這是水生作物,名叫水稻?!?/br> “你們要記清楚怎么種的,因為……” “我們北涼能不能真正脫貧致富吃飽飯,靠的就是它了?!?/br> 一群學生:“……” 哪怕以前培育優良種子,老師都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不由得觀察著鋪在水田泥面上的種子。 “顆粒好大,一顆都相當于好幾顆粟了?!?/br> 這些稻子,是用帶有一點溫度的水浸泡過半天才下的種,看上去的確顆粒飽滿得厲害。 “就是不知道產量如何,還有口感如何?!?/br> “要讓百姓吃飽,得能做主食才行?!?/br> 莫少珩聽著一群學生嘀嘀咕咕的討論著,這可是一群貴族的少年呢,若是以前,怕是連五谷都未必分得清。 將種子灑在泥面,這只是第一步而已。 莫少珩又拿來削的長條小樹棍,彎曲成“弓形”,插在灑好種子的泥面上。 這樣插了一排,就像搭起來的弓形房架。 然后用麻布做的布,蓋在了弓形的木棍架子上。 這是標準的農村育秧苗的方式。 遮光,保溫,保持濕度。 其實哪怕不用布遮擋,也能生根發芽,但時間需要很長,而且發芽也不夠充分,不能完全吸收胚芽中的養分。 當然,這樣的育苗方式,也有弊端,需要時刻注意,因為當種子抽芽長出葉片后,如果溫度過高,或者因為太過密閉氧氣不足,會使葉片發黃而死。 莫少珩示范了一遍,就讓莊子上的農戶,完全按照他剛才做的,弄剩下的部分了。 一群學生看得有勁,手上的筆記做得嘩嘩的。 等傍晚的時候,農田里,就是一個個被水溝隔開的麻布棚子,整整齊齊的。 在莫少珩看來十分熟悉的一幕,但在其他人看來就顯得怪異了。 “有些像……小房子?!?/br> “給種子蓋的小房子?!?/br> 莫少珩:“……” 其實說得也沒錯,溫室里,才能茁壯成長呢。 今天只是弄了一部分,明天還要繼續。 莫少珩也擔心出問題,所以每天都得來。還有就是,除了育種的農田,其他的農田,也開墾好陸陸續續交到莫少珩手上了。 于是,莫少珩讓人去牧場多趕了些牛來耕地。 奇怪的一幕,還讓不少人跑來圍觀。 沒看懂,但看了個驚訝。 原來牛還可以這么用,還有那個叫“犁”的東西,也太好使了吧。 可惜不能耕干地,不然得節約多少精力啊。 莫少珩每天都往地里跑。 白天氣溫高了,需要將棚子打開一個口子,保持里面的溫度不太高。 晚上冷了,又得密閉好,不至于讓種子凍著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種子發芽,綠色的苗長了出來。 密密麻麻,整個水田,四四方方的都是秧苗,看上去還挺好看。 這些秧苗漲勢也差不多,連高矮都一樣似的。 等長到中指高度,就得將遮擋的麻布撤掉了。 “這樣高度的苗,已經足夠適應外面的天氣和環境,不再需要呵護在棚子里面,棚子里面過高的溫度反而不適合它們了,它們需要更加明媚的陽光?!?/br> 一群學生笑得哈哈的,“怎么跟小孩子一樣?” 莫少珩一愣,可不就是這樣。 小孩,自然也是越幼小的時候越需要照顧。 放眼望去,連片的綠色塊狀秧苗,這是北涼的希望。 或許別人僅僅是覺得好看,而莫少珩:“這是希望的田野?!?/br> “我們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br> 一群學生:“……” 他們發現了他們老師的一個秘密。 有時候賊煽情。 “這水稻真有這么好嗎?” 莫少珩肯定地點點頭,因為他經歷過啊,別人還在期待的時候,他早就體驗過結果了。 說道,“等豐收的時候,你們又要升官了?!?/br> 說道這個,趙景澄和范慎兩個哈的就笑了出來,他們兩個大朝會的時候也是要上朝的,可是站在最末尾,金殿的門口,根本聽不清前面在討論什么。 所以兩人每次都擠眉弄眼的打發時間,甚至仗著他們小,能被前面的人擋住身影,沒少惹出事來,莫少珩都數不清他們被趕出金殿多少次了。 其他學生也差不多,他們感覺他們才封了個官沒多久的樣子,怎么又要升官了? 不過想一想,他們老師升官才叫快,他們這算不算也挺正常? 看著田里面的秧苗,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隙。 老師都這么說了,他們可得對這些小綠苗認真一點。 他們下去之后還會對筆記,生怕記錯了。 莫少珩除了育秧苗,其他春播自然也沒有懈怠。 今年涼京周圍的春耕情況與以往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趙景澄等學生的府邸,答應過莫少珩,幫著種植甜菜和黃豆。 還有朝廷也挺忙碌,因為今天要推行優良品種種植,聽說農部的人已經忙翻了天,基本傾巢而出,去各州指導工作去了。 莫少珩也得了一些消息,有些洲推廣得十分順利,有些洲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但在莫少珩看來,這些都不是什么問題,因為……只要秋收一到,收成足夠打腫那些守舊的人的臉。 朝廷還在忙的一件事情是,除了繼續在沿著運河開墾新耕地賣地外,也預留了一些耕地沒有賣,留著種棉花,莫少珩也去看了,棉種都已經生根發芽了。 還有就是,工部的人,加班加點的在不停的造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