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204節
要維持一座城池的安全,白天黑夜的運行,需要的人手果然不少。 武舉也被朝廷的大員們加班加點的推進著。 讓人意外的是,武舉的方式有所改變了。 除了個人的比試,竟還要參與三街之戰。 朝廷專門在武舉的地方,開辟出來一個三街之戰的戰場。 莫少珩:“……” 也……也挺詭異的。 他真的只是弄出來一個真人游戲而已。 不過,朝廷的武舉,除了選武功高強之人,最重的反而是有軍事能力的人。 畢竟,個人武力再高,也不能帶領軍·隊取得勝利。 而在朝廷官員的認知中,三街之戰就是投入很少的,變相的小軍演,的確能從中找到一些頗具天賦的軍事人才。 莫少珩摸了摸鼻子,“……” 好像玩大了。 不過,朝廷有朝廷的考量,就看他們如何合理的選出自己需要的人才來了。 武舉舉辦得有些倉促,因為時間有點緊迫。 雖然倉促,但那氣勢可驚人得很。 莫少珩也去看了。 凡是功勛家族,適齡的年輕人,又可能沒有推舉資格的人,基本都來參加了。 這其實也是他們難得的機會。 所以,人數之眾,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倉促,但又是北涼的一大盛事。 通過武舉,也涌現了不少黑馬。 好些貴族,本已經沒有了入仕的機會,也通過武舉展露了頭角。 莫少珩心道,這樣選出來的武勛,怎么也比推舉出來的多些真本事吧。 在莫少珩看來,貴族推舉制的本質,其實就是靠關系。 靠關系走上朝廷,不能說都是些無能之輩,但若說一個草包都沒有,莫少珩是不信的。 朝廷,似乎也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因為武舉取仕,涼京的秩序再次得到穩定。 似乎一切都在按照規律在進行著,明明發生了很多改變,但并沒有出任何的亂子。 冬日雖有寒意,但涼京的這個冬天卻不一般。 哪怕是在夜晚,也充滿了燈火的溫暖。 就是燈油消耗得著實快。 不過,它們帶來的價值卻不是幾盞燈油就能比得上的。 更何況,莫少珩準備大勢擴大黃豆的種植,燈油的消耗并不是問題。 莫少珩和趙棣,還有南一,也經常逛夜市。 只是他們每一次逛,聲勢就浩大了一些。 因為趙景澄等學生,非得來湊熱鬧。 小貨郎們,晚上也是不上班的,也會跟在后面,歡快到不行,明明他們就住在街道上的宿舍,燈火闌珊之景每晚都能看到。 莫少珩也是搖了搖頭,讓人抄了些豆子,一人放一把在兜里,邊逛邊吃豆子。 時間飛逝,東去春來。 莫少珩又開始留意春耕的事情了,因為今年,算是大規模擴大種植的第一年。 朝廷也十分關注春耕,因為他們得種棉花。 當然,除此之外,最讓朝廷,讓百姓,也讓莫少珩最激動的事情,運河……修過來了。 站在涼京城的城墻上,都能看到一個個搭建的帳篷。 那帳篷連綿,又十分有規律,跟軍·隊一樣。 是修建運河的洵州百姓。 整個涼京都震驚了。 雖然他們知道他們北涼在修運河,但真修到家門口的時候,還是一臉的不可置信。 有人遠遠的看著工地。 有人則是干脆跑去觀看。 除了那連綿的帳篷,后面還跟著一條十分寬敞的溝渠。 是運河。 激動,難以形容的激動。 一但引水,他們周圍的耕地,根本就不愁澆灌的水源的問題了。 以前,為了澆灌土地,可沒少和人發生爭執。 工地的工人也在感嘆,兩年前,他們來到這里的時候,他們還是衣不遮體的難民。 現在他們又來了,這一次卻是作為修建北涼唯一一條運河的功臣。 這條運河,是他們洵州百姓修建的。 燕王說,朝廷將這條運河命名為洵河,是為紀念他們洵州百姓為修這條運河的付出。 不僅僅如此,在洵河修建完畢之后,還會立碑,上面會記載他們洵洲百姓的貢獻,千秋萬世的流傳下去。 消息傳來的時候,不知道多少人哭了。 朝廷還記得他們。 修運河苦嗎? 雖然不再愁吃穿,也有少量的報酬,還有免稅的政策在,但還是苦的,每天都在風吹日曬呢,整整兩年了。 但,值得了。 而且,他們再路過涼京,在出來觀看他們的百姓面前,他們高傲地抬起來頭。 他們靠自己養活了自己,非是乞討和無度的索取。 涼京的百姓看他們的目光,也不再是看難民的目光,而是多了些敬重。 等運河修到涼京門口的時候,連朝廷的大臣,還有圣人都親自來了。 整個工地,激動無比。 莫少珩也去了。 看著工地的工人,雖然皮膚黝黑了不少,但看上去十分的健康和健壯。 身上的衣服雖然樸素,但不破也不舊。 趙棣倒是沒有虧待他們。 趙棣要負責這么多人的生活,可不像莫少珩負責兩百個小貨郎那么簡單。 現在看來,趙棣做得還不錯。 圣人的駕到,讓工人們休息了一天。 圣人還進行了“慰問講話”。 莫少珩:“……” 果然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領導都好這一口啊。 莫少珩看了看運河,然后道,“圣人,現在春耕在即?!?/br> “何不先將這半段運河先通水?” 分成兩截修,只需要在中間隔上一段,倒是可以先通水的,等完結的時候再打通。 莫少珩又看向趙棣,“可具備通水的條件?” 眾人也不免看向趙棣。 其實誰不想盡早看到河水充滿運河。 趙棣想了想,“需將這末尾處理一番,即可通水?!?/br> 嘩! 莫少珩都不知道怎么形容現場的人的表情。 圣人點了點頭,“也好,若是有了運河,倒是可以多開墾出來一些土地,今年也正好多種上一些?!?/br> 他涼京周圍其實還有不少地是可以開墾出來的,以前因為沒有水源,開墾出來也是白費勁,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 再說,朝廷準備種棉花,也是需要地的。 接下來的時間,朝廷開始組織百姓開墾新地。 趙棣再忙著這一節運河的收尾。 莫少珩則是忙著去看老匠人的商船修得如何了。 現在不是馬上要通水了嘛,他的商船也能排上用場了。 他可是花了巨資才修起來的。 與此同時,莫少珩也在趙棣旁邊轉得勤快了。 趙棣,“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