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172節
幾乎一瞬間,美麗的東西,快樂的情緒,就占據了這些孩子的心房。 快樂的聲音,傳遍了整個烏衣巷。 然后,豆子獲得了趙景澄的饋贈,得到了一盒子泡泡水。 拿著麥稈吹出泡泡后,整個人都笑得只能看見張開的嘴巴里面的小舌頭,怎么也停不下來。 莫少珩也看到了,似乎這個作為肥皂的廣告也不錯。 干脆多弄了一些泡泡水,讓豆子他們滿大街吹。 給了豆子泡泡水,不給其他小貨郎,就不太公平了。 所以才有了后面,滿大街的泡泡的浪漫景象。 等作坊的肥皂開始飛速的生產,各加盟商的鋪子,也擺上了肥皂后,就變成了……滿城的泡泡。 悠悠古城,浪漫到了極點,快樂到了極點。 整座城池都處在了這樣歡喜的情緒中。 涼京的孩子,有了他們喜歡又玩得起的玩具。 百姓們一開始是將它們當成了小孩的玩具,然后才發現的它真正的用途。 這時,百姓才發現,新贈加的九個三街之戰的戰場,不僅僅是打比賽,它們……幾乎在同一時間開始售賣烏衣巷的商品了。 因為在同一天,這些鋪子的外面,開始掛上了和烏衣巷一模一樣的布幡。 走進鋪子,甚至連裝修,連掌柜和小伙計的服務模式都是一模一樣。 驚訝到了極點。 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名叫“加盟店”的運營方式。 感覺……還不錯。 以前,雖然能就近看比賽了,自然是開心的,但買不到烏衣巷那些商品啊。 現在好了。 除了肥皂,還有豬毛做的牙刷,也開始被眾人接受。 以前用楊柳枝漱口,太麻煩了,每天都要去摘新的,但牙刷不同,又好用又方便。 肥皂和牙刷的工坊都在城外。 但食物的工坊,都是在城內。 分成了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四處。 比如,每天工坊都會做大量的鹵rou,各加盟店就近進貨,然后拿去鋪子售賣就行。 又比如,包子,面條,臘rou等等。 又比如,羊rou火鍋店,牛rou火鍋店,工廠賣料包,一大包可以煮一鍋。 甚至連咸魚,都設立了鋪子,不過因為產量的原因,進不進得到貨,就不好說了,但鋪子也沒有浪費,同時在賣臘rou。 莫少珩也擴展了咸魚工坊。 總的來說,烏衣巷有的,其他同樣模式的街道都有。 唯一的問題就是,有時候供不上貨,這得莫少珩想辦法解決。 現在貨源稍微還不穩定,但等一段時間,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幾乎和想象中的一樣,這些商品一開始售賣,生意就好到不行。 將加盟商開心得一見到莫少珩就笑口常開。 加上,莫少珩也開始讓各區域推廣送貨服務了。 趙嵐都看到了送貨服務的好處,莫少珩給這些加盟商一說,他們自然能看清楚。 當然,有趙嵐因為送貨郎吃了官司的前車之鑒,在招收送貨郎和運營模式的時候,也十分的謹慎了起來。 反正用的也是小貨郎的那一套。 只不過,不需要他們像莫少珩一樣養這些貨郎,又是提供住宿又是提供食堂,還給安排教書先生,送《論語》課本。 只需要按工人給工錢就行。 一時間,送貨服務基本覆蓋了整個涼京,各自的貨郎負責各自的區域,因為是統一調配,連一點摩擦都沒有。 涼京的生活,rou眼可見地發生了改變。 是品質的提升。 是生活方便的體現。 大量的人也開始有了工作,涼京的生活面貌變化之快,讓人乍舌。 當初,南離能因絲綢,在幾年之間發生巨大的改變,涼京有了這么多新東西,自然也會有些改變的。 一座城池,就像活過來了一樣,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所謂繁華,或許這就是初時之景吧。 莫少珩又開始每天看賬本了。 別說他,趙棣都看得心驚膽戰的。 大量的工坊建設和購買,大量的食材的囤積,每天的工人的工錢等,加一起,那花費實在有些傷眼睛。 他總有一種錯覺,一但哪里出了問題,他燕王府和鎮北王府將同時連褲衩都不會剩下一條。 莫少珩弄這些,光是鎮北王府的錢是不夠的,還加上了燕王府的。 真的差不多掏空了。 還好,除了巨大的開銷以外,同時也是有進項的,不然真撐不了多久。 媳婦會賺錢,但也太會花錢了。 他是不是跟著,也算家大業大了? 莫少珩有多會花錢,趙棣立馬又見到了。 東市中,那個叫買買提的外域商人又來了。 莫少珩是帶著兩袋子黃金出府邸的,聽說是那個叫買買提的外域商人,又帶來了新的種子。 莫少珩會做生意,現在基本是個涼京人都知道。 其他的不說賺了還是虧了,但莫少珩在買種子上,大家都覺得是虧了的,虧慘了。 比如,莫少珩上一次用好幾袋子黃金買的種子,也就一種叫辣椒的,被制作成了調料,味道的確香和獨特。 但要說辣椒賺回來了本錢,他們是打死都不信的。 更別說,上次用黃金換的水稻,花椒,黃豆,連影子都沒看到了。 現在竟然又拿這么多黃金去換。 莫少珩是怎么想的啊。 果不其然,第二日,莫少珩因為奢侈之風,被直接參了一本。 莫少珩:“……” 當然這是后話,現在他正拿著兩袋子黃金,笑瞇瞇地換買買提帶來的種子。 買買提也特別開心,他覺得專門做莫少珩的生意,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他雖然翻越千山萬水,但這些種子成本低啊,比帶其他貨來賣,還要賺。 這一次一共兩種種子。 一種是甜菜種子。 一種是白蘿卜種子。 莫少珩心道,發了發了。 北涼因為沒有足夠的灌溉的水源,缺糧,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 但在莫少珩看來,導致這個的,還有一個原因。 沒有經濟效益十分高的作物。 像北涼的主食粟米,顆粒極小,產量很低。 在古代,這種經濟效益低的農作物,早就被淘汰了,至少不可能作為主食種植。用有限的土地,種低效的作物,自然也就缺糧食了。 但,他去年得到了水稻的種子。 現在就等運河一修好,他就種水稻,水稻有多高產,相信它能一步步取代其他作物而持續到現代來看,就知道一二。 也就是說,經濟高效的作物有了。 但北涼還缺什么? 缺油缺好的糖。 他去年得到了黃豆,但錯過了播種的時節,今年也可以將黃豆種上。 黃豆出油率是十分可觀的,大豆植物油的美好,相信無人不知。 現在,莫少珩用豬rou熬油,看上去是便宜了不少,但也只是相對便宜而已,而且數量十分有限。 還有就是糖,北涼現在的糖稀,甜度太低了。 在莫少珩看來,并非優質糖。 但剛才他又得到了甜菜。 也就是說,高產主食作物,高產油作物,高產糖作物的種子他都有了。 民生最基本的四樣東西,糧食,油,糖,鹽。 鹽的問題已經解決,現在其他三種也有了眉目。 “發了發了?!?/br> 不僅能帶動北涼走向更好的生活,他也能大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