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152節
也不知道這些馬車上,又有多少朝臣,又有多少舉足輕重的世家貴族。 這時,議論紛紛中,趙景澄站了起來,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問題。 “殿下,上次百姓吃包子中毒事件,是鎮北王府莫少珩替你為那些病人給的藥錢,請問,你將藥錢還他了嗎?” 嘶! 明明還嘈雜無比的街道,愣是瞬間變得鴉雀無聲,空氣都如同凝固了一樣。 上次的事件其實鬧得挺大的,因為趙嵐是太子,事情反而更容易傳播。 趙景澄:“……” 怎么了嘛? 大家怎么都不說話了? 這是他去調查百姓想要問的問題中,排在很前面的問題呢。 趙嵐的臉都黑了。 估計和被人當眾揭短是一樣的。 眾人:“……” 沒想到,這個新聞發布會,居然如此的犀利。 莫少珩趕緊站了起來,趙景澄這娃激動過頭了,這要是被趙嵐惦記上,有他好果子吃? 說道,“諸位,記者發布會上的提問,皆是收集自涼京的不同階層的人,是為百姓為某個集體發聲,并不代表記者自己的觀點?!?/br> 說完又道,“剛才的流程錯?!?/br> 趙景澄這娃太激動了,現在還沒有到提問的時間。 莫少珩說道,“記者發布會大至分為兩個環節?!?/br> “第一,發布環節?!?/br> “今日由殿下發布他自己的觀點?!?/br> “無論殿下的觀點是什么,無論觀點是對是錯,無論觀點有無道理,在發布期間,任何人不得打斷?!?/br> “也請殿下將你所要發布的內容,盡量說清楚?!?/br> “第二環節,就是記者提問時間?!?/br> “為了維持秩序,在記者提問時間,其他人是不能隨意提問的?!?/br> “記者所提的問題,都是來自市井調查,也就是百姓最想問的問題?!?/br> “當然,也可能會有臨時的問題加入?!?/br> 眾人:“……” 他們大概聽明白了,就是讓趙嵐說明官員制度變法為什么不合適,然后小記者替所有人所有聲音提問題。 莫少珩說道,“現在,記者發布會正式開始,請殿下進行闡述?!?/br> 趙嵐陰著臉。 不過,他也早有準備。 開始講了起來。 “我北涼朝廷,在貴族中選拔官員,由貴族治理百姓?!?/br> “貴族,是我北涼社稷的基石,若是基石動搖,必定使我北涼不穩……” “北涼最重要的,首先在于穩定……” 不得不說,趙嵐這幾天的辯論也沒有白辯。 觀點從一開始的貴族利益,轉變成了現在,官員制度的變法會動搖北涼的穩定。 不得不說,他從這個觀點出發,其實十分的有道理。 他身后的那些西席和官員,也沒有白出謀劃策。 恐怕,圣人最擔心的官員制度變法可能導致的問題,也是這個。 趙嵐將他的觀點整理得還不錯。 長篇大論,引經據典。 這一講就是大半個上午,似乎真的要將所有的觀點都在此時表述出來。 最后,依舊落在了,北涼官員只能在貴族中產生這么一個結論。 莫少珩一嘆,或許趙嵐的顧慮的確有他的道理。 但…… 發現了問題,不去解決問題,而是一刀切掉,為了貴族的蠅頭小利,罔顧北涼的發展。 或許趙嵐自己也清楚,官員制度變革的好處,但因為身不正,心自然也不正了。 趙嵐本就是貴族,他將自己擺在貴族的立場而非北涼太子的立場,其實也并非完全不對。 莫少珩確認了一番趙嵐是否講完。 然后道,“下面進入第二個環節,請記者提問?!?/br> 眾人精神立馬提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趙景澄的第一個犀利的問題所影響,耳朵都豎立了起來。 按照莫少珩的說法,這些小記者,現在代表的可是北涼的百姓對太子提問和質疑。 依舊是趙景澄,“敢問殿下,在殿下心中,北涼和貴族,孰輕孰重?” 眾人:“……” 咕嚕。 玩得都這么大嗎? 又是一個直指本質的問題。 所有人看出,他們北涼的太子站貴族。 所以問題來了,在太子心中,是北涼重要還是貴族重要。 趙嵐自然也不傻,答道,“自然是我北涼更總要,身為太子……” 巴拉巴拉一大堆,大概就是他的老師教導他的那些,身為太子的責任了吧。 用莫少珩的話來說,這個問題回答得太官方了。 回答跟沒回答一樣,是最無聊但也最保險,不會出錯的回答。 街道上,靈石公的馬車動了一下。 趙嵐在說著,北涼更為重要,可他自己又在做什么? 口是心非。 但最終也沒有開口,記者發布會的規則是,記者代表眾人提問。 規則就是規則,他此時要是開口質疑,恐怕又是一場辯論。 等趙嵐答完,趙景澄說道,“剛才的問題,來自我北涼三公?!?/br> 這是莫少珩臨時給他們說的,將提的問題的出處,大概說上一句。 他也是怕他的學生被人惦記上。 也在告訴所有人,他的學生只是提供了一張嘴。 雖然是脫了褲子放屁的事情,但至少也要表一個態不是。 一群小記者一個勁的記錄著。 趙景澄再次張嘴,結果被范慎拉住了,“你這個小記者怎么回事兒?你已經提了兩個問題了,該我了?!?/br> 趙景澄:“……” 明明就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太子不是沒有回答嘛。 不過,按規則,的確不能他一個人提問。 這時,又有小記者道,“你們看旁邊,是不是也有人像我們一樣,在記錄剛才太子說的話?!?/br> “他們該不會想要搶我們的新聞吧?” 莫少珩看了一眼,心道,連朝堂之上的記錄官都來了,這幾人莫少珩看著眼熟,因為就是金殿上的記錄官。 關注新聞發布會的人,比他想象的要多。 莫少珩說道,“請記者繼續提問?!?/br> 范慎站了起來,“敢問太子殿下,剛才殿下說我北涼官員只能在貴族中選拔?!?/br> “可,在北涼之前的淵,碩,梁,周等時候,都有寒門在殿上為官的先例?!?/br> “為何,它們可以,而我北涼卻不行?” 范慎說道,“這個問題,來自寒門子弟?!?/br> 可以說官員制度的變法,和寒門讀書人才是最息息相關的。 以前,寒門永遠是寒門,出生決定了一切,人命天定。 無論他們多努力,無論他們多上進,也永遠突破不了他們出生時禁錮在他們身上的枷鎖。 或許有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這中命運。 但它讓整個社會,如同一灘死水。 士農工商,可不僅僅是幾個字,他代表著比鋼鐵還堅硬的無法打破的壁。。 所以,官員制度變法,在寒門眼中的意義有多大,可想而知,那是突破階級的一個契機。 所以才有此一問。 是啊,史上的寒門官員不少,但為什么到了北涼,就完全堵住了這個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