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70節
金殿上就變得熱鬧了起來。 每次莫少珩上朝,總能將金殿變得有些不一樣。 這時有人問道,“這帳篷看起來倒是不錯,也方便,只是……難民這么多,提供帳篷的話,對朝廷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br> 的確,一頂帳篷或許不值錢,但數量一多,那就不一樣了。 莫少珩:“……” 這位大人難道還想一毛不拔不成?這可是在解決難民的問題,哪朝哪代有一毛不拔就解決掉難民為題的? 莫少珩沒理會,這時候又有人對他口中的游牧民族特別感興趣,“當真有沒有固定居所,住在這樣的房子里面的民族?” 莫少珩答道,“當然,不信你去問問東唐皇子李垣,他應該就知道,別小看這個游牧民族,東唐被稱為上國,但也經常被這個游牧民族sao擾,拿他們沒辦法?!?/br> 這下可引起了不少人的驚訝,“當真?一個居無定所的民族還敢sao擾東唐?” 莫少珩說了一句,“他們養出來的駿馬比東唐的還好,養出來的牛羊那是一片一片的,不過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問題?!?/br> 莫少珩咳嗽了一聲,趕緊打住話題,他覺得這些大人似乎對這種事情特別感興趣。 說道,“諸位,我這房子,不對,我這帳篷如何?” 在莫少珩口中,這帳篷已經有了它自己的故事。 別的民族都能以此為流動的居所,他北涼情況特殊的難民又有什么好挑剔的。 況且,這帳篷他們看著也的確不錯。 以他們北涼的天氣,哪怕是冬天,在帳篷里面多放一床被子,都未必會冷。 “我覺得不錯,再怎樣也比卷縮在城墻下要好?!北娙诵÷曈懻摿似饋?。 “洵地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收回,不可能將難民一直擱置不管,又沒人力和物力給他們修房子,這帳篷倒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br> 這時圣人直接讓人計算費用,和收購各地的麻布的可行性。 等結果出來,大致的費用雖然不算少,但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畢竟其他方案,都比現在這個花錢。 也有官員道,“我北涼本就囤積得有不少麻布,這也是麻布價格低廉的一個原因,如今正好排上用場?!?/br> “如此,竟然真的能給洵州難民一個住宿?!?/br> 眾人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其實何止是一個住宿,還因時制宜地解決了修運河時流動住宿的問題。 一石二鳥。 莫少珩正在給大家演示怎么將帳篷收起來。 最后看到的就是,被捧在手上的一疊大布團。 眾人:“……” 也忒方便了一點。 這時圣人開口了,大概是讓各部門擬一個具體的章程出來。 也就是說這件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基本可以敲定了。 莫少珩的箱子里面,正好裝著各種圖紙,取出來一并給了工部尚書。 等安靜下來,有人問道,“世子當日說的是兩件事情,不知道關于難民孩子的問題?” 莫少珩說道,“這個問題就稍微復雜了一點,但我鎮北王府已經決定賣掉一部分良田來幫難民養孩子了?!?/br> 噗! 場上的百官愣是沒忍住。 鎮北王府現在就靠那些良田維持貴族最后的體面了吧? 莫少珩居然說他鎮北王府要賣掉一部分良田? 莫少珩心道,良田的確不錯,但北涼有明文規定,良田只能用來種糧食,這是因為北涼缺糧,所以定下的限制,本也是好的。 但它也限制了收入。 而莫少珩他在他的那些鋪子上面吃了虧,至今還沒什么生意,所以他得另辟蹊徑。 眾人心道,就算莫少珩將鎮北王府的所有良田都賣掉,那也不可能達到幫難民養孩子這個目的。 莫少珩一笑,又開始從箱子里面取東西出來,侃侃而談了起來。 這樣就過去了整整一個上午。 至于最終的結果…… 圣人已經派人去告知今天等在城外的難民了,“若是朝廷給他們住宿,給他們養孩子,他們是否愿意以工代賑,以工代稅去修建運河?!?/br> 甚至還專門說道,“此次征工,全憑自愿?!?/br> 不愿意的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濟,畢竟都是北涼的百姓。 當然,肯定是吃不飽的,勉強不死人吧,以前朝廷救濟難民就是這么做的,這次有了東唐借的糧食,自然能寬裕不少,但那是給應招的工人和他的家庭的。 下了朝,莫少珩走得特別慢,大概等趙棣走到他身邊,莫少珩說道,“要不要將你家的良田也賣掉一些幫難民養孩子?” 趙棣:“我家鋪子生意好?!?/br> 不用賣田。 莫少珩:“……” 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莫少珩還沒答,這時候,上議大夫范寇的聲音在旁邊想起,“我家良田有點多,也準備賣點?!?/br> 莫少珩:“……” 第36章 鹵rou 下了朝,莫少珩想了想,他幾天前答應過趙景澄等十五個少年去帶他們逃課。 結果因為突發事件,不得不爽約。 現在倒是有時間去國子監看一看了。 國子監,還是那個同僚:“祭酒讓我轉告世子,世子以后就負責那個學舍?!?/br> 莫少珩現在由四門助教升了文學博士,按規定,是要帶一個學舍的。 當然一個學舍有很多個授課的文學博士,教授不同的內容。 “祭酒還說,以后這個學舍如何授課,都由世子自行決定?!?/br> 莫少珩:“……” 不是說國子監祭酒是個老古板嗎?他怎么看著思想挺開明的,連他帶學生逃課都不計較不說,還讓他自行決定授課方式? 國子監祭酒孫望書的確是個老古板,但他也有他的人生境遇。 孫望書年輕時讀書十分刻苦,但或許因為天賦原因,在課業上并不出眾。 直到遇到了他的授業恩師愚之先生,他就跟突然頓悟了一般,學業有成,功成名就。 所以他對他的老師一直心懷感激。 他一直記得他的授業恩師愚之先生的一句話,“所有的學子皆有天賦,只是他們沒有遇到一個能因材施教的老師?!?/br> 孫望書覺得,趙景澄那個學舍的學子,每個雖然都是麻煩精,讓人頭痛得厲害,但一個個又挺機靈,只是沒有將心放在學業上而已。 而國子監的文學博士,很難管教這些學子,與其每天讓他們在學舍睡覺,還不如讓莫少珩試試。 或許,莫少珩就是趙景澄他們的愚之先生也說不定。 莫少珩還有些驚訝地向學舍走去,果然,文人的思想看似頑固,但又是最自由的。 結果,沒還沒走到學舍,前面十五個少年就站那了,估計是得了他來國子監的消息,自己跑出來了。 莫少珩:“……” 眼前的情況,愣是讓莫少珩愣住了,他有一種前面站了十五個南一的錯覺。 十五個少年,也就十一二歲的樣子,在莫少珩眼中,也就剛小學畢業的初一學生吧。 現在,正一人懷里抱著一張古琴,站在他面前。 還學著他平時抱琴的姿勢。 趙景澄笑得整張臉都成了團子,“以后看誰還敢說我們不是你的學生?!?/br> 說完,托了托懷里的琴,“一模一樣?!?/br> 他們自從上次看到南一抱著一張古琴跟在莫少珩身后,一看就是師徒,他們就想著,以前莫少珩是四門助教,其實還不能算他們的老師,這可怎么行。 他們得將關系敲定了,不然誰帶他們逃課。 回去之后,那是翻箱倒柜,家里收藏得有古琴的,直接抱懷里,誰說也不聽,吃飯睡覺都得抱著。 家里沒古琴的,在地上打滾耍痞也得讓家里買一張。 這些小霸王一但鬧起來,那才叫精彩。 況且他們只是學琴,說起來還算有了點上進心。 最后,也就成了現在這副場景了。 趙景澄還在對莫少珩道:“我們像不像是北涼第一才子臨江仙的學生?” 莫少珩:“……” 他看著這些古琴,皆是些有名字的名琴,嘆了一口氣,“莫要糟蹋了琴?!?/br> 然后帶著人向國子監外走去。 一群人,莫少珩懷抱古琴在前,后面跟了一堆“小琴師”,當真是獨一無二的風景,引得人頻頻回頭。 莫少珩直接去的烏衣巷。 他得將幫難民養孩子的計劃在仔細整理整理,雖然今日在金殿上已經說動了圣人和諸位大臣,但具體的章程因為太過復雜,還得斟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