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67節
殿上的大臣都看向了圣人的位置。 若是鎮壓民亂的話,這興修水利的事情就變得像強迫性的一樣,招工會變得更加困難。 但也不能任由事情發展下去,沒看到才這么一會兒,就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嗎? 這就要看圣人對這次修運河的決心了,眾人也在嘆息,明明才開始而已。 圣人的聲音傳來,“百姓心中有所求,我們就去看看他們所求為何,擺駕?!?/br> 嘶! 圣人竟然要親臨。 莫少珩:“……” 他第一次正式上朝,沒想到居然就遇到了這樣的大事情。 他也是必須得去的,這事情本就和他關系頗大。 圣人退了朝,莫少珩出殿的速度稍微放慢了一點。 裝模做樣地走到趙棣身邊,小聲道,“你只需要點頭或者搖頭即可,我懂?!?/br> 趙棣目不斜視地走了出去。 莫少珩:“……” 還真是滴水不漏啊。 得,他自己去看情況。 …… 盛大的儀仗向城門而去。 城外難民鬧事,涼京的百姓也得了消息,只是沒想到,竟然是圣人攜帶百官一起去城門。 五百難民,看上去還不少。 想象一下做課間廣播體cao時,從樓上往下看的情況。 當然,難民站得更加的密集也更加的凌亂。 莫少珩也跟在后面上了城頭。 城墻下,全是衣衫襤褸,表情激動的難民。 民亂,而不是民暴,因為他們手無寸鐵,他們只是用這種方式表達他們的訴求。 這時,城門大開,穿著北涼最精銳的鎧甲的涼京衛涌了出去,站成一排一排的,將一群難民圍在了中間。 難民sao亂了起來。 這時有尖銳的聲音響起,“圣人至,庶民跪拜?!?/br> 嗡! 哪怕是鬧事的難民都懵了。 他們只是想有人能給他們一個說法而已,沒想到竟然是圣人親至。 圣人……聽到了他們的聲音! 城墻上,立一珠簾座塌,隱約能看見里面的人影。 難民跪了一地,眼中帶了淚。 圣人親自來了,圣人聽到了他們心中的委屈。 這時有老宮人來到了難民前,“圣人天恩,德佑天下,現今圣人當前,你們有任何要說的盡可以大聲說出來?!?/br> 一時間竟安靜得落針可聞。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有幾位年齡古稀的老者被帶到了前面。 老人帶著淚,“圣人厚德,憐我等疾苦?!?/br> “我洵州難民,失了故土,千里迢迢來到涼京,本也沒有多少奢求,只盼圣人恩德,賜我們一口粥,幫我們渡過難關,但……” “但在我等遭此大難之際……” 哽咽的聲音,講述著他們的心酸和遭遇。 他們遭了大難,變成了無衣無食的難民。 來到涼京后,本期望著能得到最基本的救濟。 可是等來的卻是強行讓他們修建水利。 強行兩字說得特別重。 自古以來,強抓壯丁,也沒有在難民中抓的道理。 自古以來,被抓的壯丁修建工事,都是被鞭撻苛刻,能活下來的有幾個? 他們不愿應這招工的文書,那些官吏竟然告訴他們,不去修運河,就不會給他們糧食。 聲淚俱下,說道最后,那委屈竟然撕心裂肺一般,他們正遭受著世間最殘酷的磨難,為何還要被如此逼迫他們? 這也是他們什么也不顧了,也要來討一個說法的原因。 城墻上鴉雀無聲。 趙嵐已經額頭都是汗。 他為了招工,的確急迫了一些,手下的人難免會習慣性的擺點官威。 本來為了達成目的也沒什么,讓這些難民去修水利也是為了他們好啊,能在大難中活下來,哪曾想竟然鬧到了圣人面前。 莫少珩:“……” 不去修運河,肯定是不會一直給糧食的,哪怕給,也僅僅是一丁點的救濟。 但你不能這么給難民說啊。 同一件事,不同的表達方式,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以工代賑,以工代稅,多好的解決方案啊,愣是給辦成了強迫性的。 其實也不難理解,哪怕不是趙嵐來辦此事,也會是差不多的情況。 因為他們是官,這個時代,階級是十分明顯的,士農工商,等級分明。 很少有服務于人民的思想覺悟。 所以期待他們像扶貧官員一樣好聲好氣地去給每一個難民講解以工代賑,以工代稅的利民政策,基本是不可能的。 這也造成了,在朝廷看來,他們是在解決難民之急,順便修建一條利國利民的運河出來。 而在百姓眼中,就是強迫他們修運河,還沒開始,他們就開始想著,在工期他們被人打死被人餓死的情況了。 更別說還有莫少珩這個因素在,他們就更加的不愿意了,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能影響一群人。 莫少珩都不由得看了一眼趙嵐,這個結果其實還真不能全怪趙嵐,他只是剛好是負責人,得承接著所有的后果而已。 莫少珩以前讓趙棣不要去爭這個差事,讓趙嵐先去趟雷,這不,雷趟出來了。 現在這些難民的訴求便是,他們就是不愿意應招去修水利。 面對這個難題,趙嵐稍微用了一些強硬的手段,甚至威脅說,不應招就沒糧食,其實都不算是威脅,因為事實也差不多。 現在,圣人也必須直面這個難題,趙嵐一開始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問題,而圣人必須現在就解決這個問題。 圣人心中也是一嘆,千古之事,還沒開始就被阻在了第一步。 不過他也看出來問題所在,這些百姓以為,他們如同以前的那些王朝一樣,是在被抓壯丁。 召來一些大臣開始商討了起來。 這一商討就從上午商討到了下午。 莫少珩摸著咕咕叫的肚子,沒辦法,圣人沒有吃飯,北涼諸位大臣亦沒有吃飯,他同樣沒有中途跑去吃飯的道理,雖然這商討也沒他什么事,就他現在的官階,離圣人還遠著呢。 讓人意外的是,圣人中途居然讓人依舊按平時的規格施粥。 不比平時多,也不比平時少。 莫少珩是有些驚訝的,看圣人的做派,不像是在作秀。 要知道,在古時的制度中,圣人就是天子,是北涼最尊貴的人,而圣人現在卻因為百姓之憂廢寢忘食,又不為了盡快解決麻煩,亂施天恩。 能做到這等程度,哪怕是在歷史上,為數也不多。 商討的結果。 大概就是撥亂反正,給百姓解釋,修這條運河對北涼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必須要修它。 解釋他們這次招工的以工代賑,以工代稅的政策,和以前的抓壯丁是完全不同的。 還有就是,會保證在工期之內,按正常的工人對待。 反正就是將朝廷的真正想法告訴百姓,而不是他們現在曲解的意思。 派人前去給難民講策,這可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百姓之中,很多都是沒有讀過書的。 這一講直接就到了太陽西落。 還好,圣人讓諸臣回去了,只剩下講策之人還在搖曳的火把中通宵達旦的傳遞朝廷的意思。 這也是沒辦法的時候,要不是現在情況特殊,朝廷一般下達什么政策,都是貼一張告示了事,多屬于直接執行那種。 莫少珩也腰酸背痛的回了鎮北王府,站太久了。 他本來今天還答應去國子監帶那十五個少年逃課的,結果也失言了,沒辦法,他也沒有想到會遇到這么突然的事情。 按理,明天不是大朝會,莫少珩是不用去上朝的,但圣人讓人通傳了一聲,他明天也必須到場,他和這件事情多少有些關聯,這個安排也在意料之中。 莫少珩用了飯就歇下了,為明天做準備。 第二日,去了皇宮,卻被通知直接到城墻。 等莫少珩來到城墻的時候,圣人的珠簾座塌已經到了。 莫少珩看了看天色,天才蒙蒙亮而已,他應該也沒有遲到。 看了看城墻上分列的百官,莫少珩不敢怠慢,走到自己的位置,還好像他這樣的“小官”暫時無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