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者的愛情 第57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能女仆退休后[快穿]、飼狼記事簿(1v1)、把小美人艸得哭唧唧、錦衣天下:菜雞駙馬不要茍、重生后我成了老公的學生之每天被cao(高h)、被綠茶情敵墻煎的日夜、天橋、我喜歡的樣子他都能演、我在古代種田養夫、話嘮同桌對我窮追不舍
他很客氣地說如果親家喜歡,他可以寫一副字送過去。 整個待客過程中,方家父母都顯得十分的客氣。這讓老費覺得這么好的人怎么用得著改造這么多年呢。 談話間,老方又提到了讓兒子過來同住的事。 如果兒子兒媳過來,他便有理由找保姆了。 老方自知不善打理家務,雖然改造這么多年,但改造時只住一間小屋,并沒有需要打理的,所以也就沒鍛煉出來。他對屋里通鋪的木地板很不滿意,要是水泥地,隨便掃掃就算了,現在他還得墩地。他這兩天動了請保姆的心思,主要是打掃打掃屋子,給他做做飯,衣服倒是可以自己洗的。這個樓里的住戶大都有保姆,只不過名目不同。也有人幫他介紹保姆,但他自覺自家待業,行動又沒不便的地方,只好婉拒。要是兒子兒媳搬來,四口之家請一個家政服務員來做事,勉強說得過去。 同時,他也有理由買電視機電冰箱收錄機。兒子送了他一個電唱機還有一些唱片,這個房間是不缺少聲音的,但只一個電唱機對他是遠遠不夠的。原先的這些東西都沒還回來,但于他都是必要的,當他問自己夫人要不要買電視機看新聞買電唱機聽唱片時,穆老師永遠是你決定就好。就因為這句話他一直推遲著沒有著手買,好像這些東西都是他一個人享受似的。雖然這樓里的許多人都在享受??伤X得自己需要一個更充分的理由。若是兒子兒媳過來,這些電器當然是要添置的。 而且兒子過來住,他還可以對他進行督促教育。 總之,他很需要他們過來和自己同住。 方穆揚說好,“您看我們下禮拜能搬過來么?” 老方沒想到兒子答應得這么爽快,想來分開這么多年還是想念自己的,便很痛快地說好。 “你們那間房的家具還沒置辦全?!?/br> “我們把現在用的家具搬過來?!?/br> 費家看親家這么親切明理,加上房子很好,也贊成費霓搬過來同住。于是換房的事情就達成了一致。 費霓和家人去看過那邊的房子,很是滿意,確實有兩個臥室,還有獨立衛生間。但對方對費家的房子卻覺得有挑揀之處,因他們的房子比費家的房子多出一個衛生間的面積來,雖然這衛生間不能洗澡,但也覺得自己被占了便宜。費霓拿出兩百塊作為補償,但態度很強硬,愿意換就換,不愿意咱們各找下一家。對方因為急著結婚雖然不滿意也只能認了,畢竟沒有更合適的房子。 搬家的前一天,費霓跟著方穆揚去看了未來的房子,月亮門里有三間小房,院子里有一棵桃樹,一棵槐樹,院里還有一個后壘的小廚房。 費霓問房東房子多少錢。 “是就這三間房嗎?” 費霓說是。 房東說了一個數目,和方穆揚說的分毫不差。 費霓沒想到房子竟然真這么便宜。 房東從沒見過方穆揚這樣的人,房子和院子要分開算錢,分開立字據。但錢數是一樣的,至于形式怎樣,他們都聽方穆揚的。 第79章 搬家的前一天是周六,晚上,照往常一樣,方穆揚要求為費霓盡他應盡的義務。 “別了,明天還要早起?!庇窒舆@理由不夠,“都最后一天了,就別吵人家了?!边@一晚對鄰居的印象肯定比往常要深刻,都要搬家了,前一天還要折騰到半夜,這個印象恐怕要保留個一年半載的,或許更長也說不定。 而且方穆揚給她借了許多書,她看完又了馬上給她帶新的過來,她覺得好的也讓方穆揚看,今天她還想多看一會兒書。 “咱們安安靜靜的,連句話都不說。怎么就吵人家了?要吵也是人家吵咱們?!?/br> “人家多長時間,你多長時間?!?/br> 方穆揚拿手指去刮費霓的鼻子,笑道:“我多長時間?你覺得長嗎?我怎么認為良宵苦短,我還以為你和我一樣的想法?!?/br> 費霓低頭不讓他看見自己微紅的臉,伸手去拍他的手指,“離我遠點兒,我還要看書?!?/br> 往常方穆揚是不可能同意的,因為這是周六。 但他今天說好,“也好,我愿意離你遠點兒,也愿意讓你看書,不過你得幫我個忙?!?/br> “什么忙?” 方穆揚湊到她耳邊,說了一句。 費霓的頭仍低著。 方穆揚問她:“你愿意幫一幫我嗎?” 他的眼神很正經,聲音很正經,動機聽上去也很正經。 而且他說她可以用襯衣把關鍵部位擋住,費霓在長時間的沉默后點了點頭。她知道這是學畫的必修課,而且他們是正式的夫妻,他要找別人去幫忙,就成耍流氓了。 費霓同意后,方穆揚就去關窗戶拉窗簾。他的動作很緩慢,拉窗簾的時候完全背對著費霓,留給她褪衣服的時間,他聽見衣物和身體的輕微摩擦聲,等這聲音徹底消失,方穆揚才轉過身,費霓躺在地面的席子上,身上只蓋著一件襯衣,她連腕上的手表都除了。她躺在席子上看書,捧書的兩手舉得高高的,比她的臉給擋住了。 方穆揚并未急著畫,他取了蚊香點燃,又把屋頂燈關了,開臺燈。 屋里的燈頃刻暗了些,費霓露出的那一部分皮膚在燈光下顯得格外的白,白中慢慢泛出一點紅,不知道是臺燈映紅的還是怎樣。 方穆揚在燈光下觀察她,大概是思考從哪兒下筆。費霓的眼睛盯在字兒上,翻頁速度比往常慢了許多,她不看方穆揚,卻知道方穆揚在看她。她忍不住又把襯衣往上拉了一點,但襯衣就那么長,顧上不顧下,她兩條腿不由得并攏得更緊了,從腳趾到頭發絲一陣一陣地發緊,費霓只盼著早早結束,她好能心無旁騖地看書?,F下書里的字只是字,怎么也連不成句子。 方穆揚并未急著畫,而是給自己倒了一杯水。邊喝邊看她,還向她解釋,“不知道怎么回事,嗓子突然有點干。你要不要喝水?” “不用?!?/br> 費霓的眼睛偷偷從書里的字句上跑了出來,她看見他喉嚨在跳。 “快點兒畫吧?!?/br> “畫之前總得觀察觀察吧。你把身子側過來,臉面對著我?!?/br> 費霓按著他說的話做了,手指死死按著襯衣,仿佛不按襯衣就會滑下來似的。 方穆揚坐在椅子上,身子向前仰,更為仔細地觀察她。 費霓一手按著襯衣,另一只手拿著書,她的兩只腿忍著不擰在一起。 偏偏方穆揚一點兒都不著急,湊過來問她:“看的什么,給我講講?!?/br> “你要再不畫,我就睡覺了?!?/br> 方穆揚便開始削筆,他削得很慢。 費霓有點兒惱,“你畫之前怎么不把筆準備好?” 方穆揚積極承認錯誤,“下次再畫你,我一定提前削好鉛筆?!?/br> 這時間對于費霓格外的漫長,這天太悶了。天很熱,現成的電扇卻沒開。此時關了窗子拉了窗簾,就更顯得悶。 她的鼻子上額頭上慢慢布上了一層細細密密的汗珠。身上也有了汗,黏黏膩膩的,一點兒都不清爽,她按在襯衣上的手指上也被汗給浸濕了,襯衫上有了個不清楚的手印。 費霓書上的句子看得斷斷續續,但翻頁卻翻得很快,屋里最響亮的聲音便是這翻書聲。 她越來越煩躁。對于費霓來說難的不是保持同一姿勢,而是克制不去想方穆揚畫上的自己。她忍不住問:“畫好了嗎?” 方穆揚并不回答她。 過了會兒,方穆揚的眼睛從畫紙轉到費霓,“要不要來看看?” 費霓想看又不好意思看,但想看的欲望還是把另一部分給戰勝了,“你把床上的毯子給我拿下來?!?/br> 她接過方穆揚手中的薄毯子,迅速地把自己裹起來。站起來的費霓已經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她赤著腳連鞋都忘了穿,走到電扇前,旋開開關,對著電扇,讓這風吹走她臉上的汗珠和潮熱。 等整個人都降了溫,她才去看方穆揚的畫。 她懷疑自己看錯了,又懷疑方穆揚動了手腳。 “這是你剛才畫的?” 畫上哪有費霓,不光沒有費霓,連個人影子都不見,只有劈里啪啦的雨點,雨點落在已盡干涸的小河里,河面泛起陣陣漣漪。 “你喜歡嗎?” 費霓又羞又惱,赤著腳在方穆揚的腿上狠踢了下,“你又哄著我玩兒?!?/br> 就為了這副畫,她長時間地維持著一個姿勢,身上的汗把襯衫都給浸了個半透。 方穆揚笑:“我哪里敢哄你?要不是你給我靈感,我還真畫不出這雨。之前怎么畫都覺得不對勁?!?/br> 如果方穆揚老老實實地寫實,只畫費霓,費霓倒不會怎么臉紅,因為她早有了心里準備。但方穆揚偏偏只畫了一場雨,這雨并沒澆滅她的心火,反而越燒越旺,從她的耳根一直燒到嘴角。 “你怎么不直接說你要畫什么?!?/br> 方穆揚看著她笑:“那樣意思就不對了?!?/br> 費霓又走到電扇前去吹風,方穆揚走到她后面,去掐她的肩膀。 “別這么近,熱!” 方穆揚跟沒聽見似的,去親她紅了的耳朵,“我就喜歡這蝦紅色?!?/br> 他扳過費霓的臉,去親她的嘴,手很熟練地去他想去的地方,費霓開始還躲他,但終究耐不過。 電風扇呼呼吹著,費霓踮起腳勾住方穆揚的脖子,身上的毯子撲落在地上。 熱就熱吧! 兩個人的汗黏在一起,分不清到底是誰的。 畫什么,真來什么,后半夜真來了一場雨。雨越下越大,不停地敲打著窗戶。費霓希望這雨更大一些,這樣就可以把屋里的聲音遮掩過去了。 因為要搬家,費霓起得比之前任何一個周日都要早。她換了一件新襯衫,裙子還是去年做的那條,能夠完整地蓋住膝蓋上的淤青。 方穆揚昨天折騰了大半夜,早上起來卻很精神。 他拉開抽屜,翻出藥水,對費霓說:“夜里是不是磨疼了?坐下來,我給你的膝蓋擦點藥水?!?/br> “不用?!辟M霓的聲音很低,低到只有方穆揚才能聽見。 “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狈侥聯P把費霓按在椅子上,給她的膝蓋涂藥水。 床衣柜書桌縫紉機和琴要搬到方家去,暫時用不著的搬到房東那兒,房東答應為他們騰出半間儲藏室。 搬家的一早就來了,隔壁徐科長見他們終于要搬走,流露出了罕見的熱情,問要不要幫忙。 當費霓說謝謝不用時,徐科長笑著說:“客氣什么?!?/br> 汪曉曼靠在門上看見徐科長對著費霓滿臉堆笑,忍住不悅大聲說:“老徐,進來,我有事跟你說?!?/br> 徐科長進了屋,汪曉曼就去擰他的耳朵,“你笑得真讓我惡心,你是不是舍不得費霓走???” “我舍不得他們?我巴不得他們趕緊走!他們再不走,我就走?!?/br> 費霓走不走無所謂,她的丈夫必須走。他們要再不搬走,徐科長就要跟人換房了,他可受夠了。 汪曉曼松了手,嗤笑一聲:“那你還往前湊?” “這是禮貌!禮貌懂不懂!” 汪曉曼出于禮貌,從房間里出來跟費霓道別。 “怎么就突然想起換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