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8)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同人]cos中也后次元壁裂了、七零年代嫁給破爛戶、師弟為何那樣、無盡升級、重生后影帝愛上了營業、一個無情的beta(穿越)、你是人間星火、李其實想姓白《夢》、深深愛我 (民國)、護花兵王-蝎子
萬達撓撓頭。 只是還不錯而已么?聽說整個京畿的百姓,都將它稱為天下第一樓了。 朱見深調侃道,據說里頭吃喝玩樂無所不包,玩幾天都有不重樣的樂子。朕聽覃昌還有阿直提過,說的朕都心動了。 嘿嘿,這一切還不是托陛下的洪福嘛。整個大明海清河宴,京城作為首善之都,更是精英薈萃,百姓富足,臣做的這個小小生意,才能有那么多人來捧場。 自從上回萬達救了國子監里的那群師生后,他傳聞中星海匯幕后老板的身份也被徹底坐實了。 大家伙才知道,之前那些捕風捉影的傳聞居然是真的! 那個大明朝著名老饕星海大宗師真的就是當今圣上的小舅子,更是錦衣衛北鎮撫司如今的二把手萬星海。 萬達本來以為這回掉馬,主動露出皮下身份,會讓星海大宗師的神秘光輝徹底消失,追隨者們徹底失望。連帶著三本已經不知道再版過多少回的烹飪書可能陷入滯銷,他的酒樓生意也一瀉千里。 誰知道結局完全超乎他的想象。 這三本書居然迎來了一波搶購的新風潮! 無良書商在這三本書的書名前頭分別加了幾個字,改為了《京都皇家食珍錄》、《京都大內調鼎錄》和《京華御制黃粱集》。 這些書商們多年來一直都是和負責文字整鹿ぷ韉那褡詠聯系,不知道星海的真正身份,也并不知道原來這是堂堂皇親寫的菜譜。 如今知道了,書商們四舍五入了一下這就是宮里的御用菜譜,再度四舍五入一下這上頭寫的,就是皇帝和娘娘們每天吃的菜??! 六百年后的現代社會,大清朝都亡了一百多年后,還有人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買房子要買皇家庭苑,喝酒要喝皇室特供,就連出去洗個腳都要點個奢侈皇家套餐。更不要說這六百年前大明朝的百姓們了。 只要花上幾兩銀子就能學習皇家經典菜肴的做法,還不用擔心逾制,換誰誰不樂意花這個錢? 星海匯的生意越發火爆,也是同樣的道隆 據說這個大酒樓里供應的菜色都是掌柜的親自指定,廚子們都是掌柜萬大人親自調教出來的。那么到星海匯吃飯,也等于享用了皇家御用美食了。 這就導致了本來生意就很好的星海匯,如今吃飯更是每天都要排隊,要是遇上年節就更加不得了,人多得需要錦衣衛們來維持秩序。 本來京城的老板姓們看到錦衣衛們就像是老鼠看到貓兒,躲閃還都來不及。但是他們在星海匯的門口看到錦衣衛后,居然會雙眼發光,興奮不已看!果然是皇帝的小舅子開的飯館,小舅子的手下都來當保鏢了!哎呀,小舅子真不是東西,居然公器私用??炜?,快看! 萬達傷愈之后去店里視察過兩次,被門口激動的人群給嚇到了。心想這擱六百年后可不就是打卡的網紅店么,只可惜大明朝沒有手機和網絡直播這玩意??! 本來以為這樣的亂象會引起那幫文官新一波的彈劾,沒想到從他被楊休羨從奉天殿抱出來,到現在傷愈回到了北鎮撫司上值,那么長的時間里,居然一封彈劾的奏折都沒有被呈到過皇帝的案頭! 萬達聽汪直說了之后簡直嚇了一跳。 要知道自從他十六歲打霸州老家來到京城,進了錦衣衛衙門后,那諫官風聞官們彈劾他的折子,基本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就只有過年的那幾天會停一停。 那是大彈三六九,小彈天天有,哪怕他在廣西,江西屢立奇功,被皇帝不斷封賞,也不能阻止官員們彈劾他的熱情。 他一度自作多情以為是他這次舍身保護全京城的義舉感動了那些老頑固和小頑固們,從此終于可以擺脫總是被彈劾的宿命了。于是就在邱子晉來探病的時候提了一句。 想什么呢? 邱子晉當即翻了個白眼,還不是因為你之前收留了季司業和唐主簿他們,國子監的師生們為了對你表示謝意,主動要求那些諫官們對你手下留情的。 聽得萬達無話可說。 所以說,文官集團是千萬得罪不起的。 國子監被炸,師生們都流離失所,只能住在禮部空余的院子里。臣想著過兩天就是中秋節了,干脆把他們請到星海匯里來吃個團圓飯,我們樓里還準備了文藝匯演 你說什么? 臣的意思是星海匯準備搬演應節的歌舞和小戲,好與民同樂。 所以你是來向朕嘚瑟你生意的很大是么? 朱見深白了他一眼。 嘿嘿,就是,臣啊,想在南京開一個分店。 繞了半天,萬達終于回到了正題。 南京的勛貴多,有錢人也多。臣想著,咱們應天府有的東西,順天府也必須有啊?;噬?,您說是不是這個道攏 北京有皇宮,南京也有皇宮。北京有三省六部,南京一樣都不缺。 另外老朱家的親戚們都在那邊扎堆,那邊又是江南富庶之地,最不缺的就是有錢和有閑的人。 萬達想著能把店開到南京去的話,可比朱見深扣扣索索地發給他一堆可能是假銀子的戶部官銀要來的好得多了去了。 你還不到三十歲,就想去南京養老?遠離京都了? 朱見深是何等人也,一下就聽出了萬達所言背后的深意。 陛下 萬達知道瞞不住這聰明絕頂的皇帝,只好承認,臣想著,臣做了那么多年的錦衣衛,也是時候要急流勇退了。左右南京也有錦衣衛衙門,臣去那邊也能給陛下辦事。 哼 朱見深睨了他一眼,小郎舅今年不過才二十八歲。本科的新科狀元都比你年紀都大上半輪,朕還夸他未來可期呢。小郎舅現在正是當打之年,說什么勇退未免太早了些吧。 說著,朱見深幾乎用生氣地語氣說道,朕對小郎舅如何,你還不知道么?你難道是怕功高震主不成?不行!朕不會答應。貴妃娘娘也不會答應的。 萬達要是拍拍屁股走了,阿瀾豈不是也要跟著去? 阿瀾要是不在京城,萬侍長想兒子的時候怎么辦?朕又要怎么辦? 絕對不行! 想都不要想。 其實,微臣還有一重考慮 萬達見朱見深態度如此堅決,只好將更深一層的掠砂諏順隼礎 阿直他,過了年就要十八歲了。雖然他長了娃娃臉,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的模樣,但已經是個少年郎了。他一個大小伙子總是在宮里住著,總歸需要避諱著些 萬達瞥了一眼站在殿下的覃昌,為難地說道,陛下還記得當年和臣的約定么?等阿直長大了之后,就放他出宮。 當年他和皇帝姐夫商議的時候,覃昌公公可都全程在場,可以作證啊。 朱見深聞言,皺起了眉頭。 君無戲言,十二年前小郎舅將孩子送到昭德宮內的時候,他確實和他有這樣的約定。 那時候他還覺得小郎舅仗著和萬貴妃姐弟情深,扔了一個燙手山芋給自己,會壞了宮里的規矩。 但是阿直這孩子過于優秀貼心了。十多年來,萬侍長幾乎已經將他視為親子。在阿瀾不在的這些日子里,他代替皇長子承歡膝下,帶給了他們夫妻兩人無限的慰藉。 更不要說這孩子在這次黑眚和奉天殿爆炸案中如此出色的表現,堪稱忠勇雙全,把東廠的那班人徹底給比了下去。 朱見深略帶責備地望了望懷恩。 不是還有一年時間么?他明年才十八歲呢,小郎舅你急個什么勁兒。 聽聽朱見深這話說的,簡直就是皇帝耍無賴啊。 萬達忍不住苦笑起來。 按濾低獬男子一律不得入宮,小郎舅你自己還不是想來就來!你避嫌了么? 皇帝接著又倒打一耙。 當年允許萬達隨時進宮陪伴萬貞兒的命令,可是他自己個兒下的。那塊便宜行事的令牌也是他賜的。 再說了,經過上回楊休羨在奉天殿門口的那一嗓子哀嚎,宮里的人誰不知道小郎舅不能人道之后干脆斷絕了對女人的心思,和楊千戶搞起斷袖之癖來了。難怪楊千戶都三十多歲了還不成親,原來他也攀上國舅爺了 全皇宮的人,這回連同萬貞兒在內,都知道他對女人沒興趣了。 他需要避個什么嫌? 難道他們覺得他在連續十幾年登頂京城惡勢力排行榜第一名后,已經喪心病狂到連太監都不放過了么? 啊呸! 阿直那么能干,朕還有事兒要交給他去做呢。 朱見深獨裁起來誰也沒辦法。 過了年之后。朕,要創立一個新的宦官衙門。 朱見深頓了頓,看了一眼雙雙低下頭的懷恩和覃昌兩位太監,微微一笑。 叫做西緝事廠。我最近已經著阿直去挑選衙門今后辦公的地址了。 并且,讓阿直作為西廠提督,統領這個全新的衙門。 朱見深斬釘截鐵地說道。 雖然自從十多年前救下汪直后,萬達就預料到遲早會有那么一天。但是他好不容易改變了汪直會成為宦官的命運,多少心里還存在一絲僥幸,想要將他在長大成人之前將他帶離京都,從此展開別樣人生。 誰知道,兜兜轉轉一圈,西廠還是如期建立了。 萬達心中無限感慨。 果然,歷史是沒有那么容易改變的。 第97章 佳節與共 上 又是一年中秋月圓,萬達算來,這已經是他來到大明朝度過的第十四個中秋節了。 早些年老伯爺萬貴在的時候,除了外出辦案被耽誤在外面不算,萬達都是在新樂伯爵府里和他的家人們一塊度過的。 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往年過中秋節的主角都是嫂子趙氏。 由趙氏張羅帶著伯爵府的丫頭們設供桌,設月光神馬,在月上正中時候,領丫頭婆子們磕頭燃香。后來大哥納了小妾萬氏,就改成了嫂子當主祭,萬氏幫襯。 對他們這群家里的爺們而言,總不過還是吃吃喝喝,喝酒劃拳,請戲班子來府里唱堂會之類。萬達興致高的時候,還會親自下廚,給大家做幾道明朝人沒見過的小菜。 后來分了府,安樂男爵府沒有女主人,自然就沒有了拜月一說。 倒是每年給阿瀾買的兔兒爺泥塑都能堆滿一個屋子了。有時候他下半夜還會到宮里去拜會娘娘,或者去楊家,邱家,幾人一同賞月。 不過男爵府也好,楊千戶府也好,還有邱主事家,那就是三個名副其實的和尚廟。 平日里這幾個大忙人只顧著辦案,很少回府,倒還不覺得冷清。一旦逢年過節,家家團聚的時候,因為都沒有女子執掌中饋,只靠著管家維持人情往來,就覺得頗有點凄涼的味道了。 今年可不一樣了,今年的中秋節,可能是萬達度過的有生以來最熱鬧的一個中秋了。 上個月因為妖道李子龍的緣故,害的國子監以及周圍的一圈民宅被炸毀了大半,百姓們流離失所,國子監的師生們,尤其是外地來的生員和老師們,都失去了住所。 雖然戶部很快就在城外的東郊搭建了臨時的竹棚板房,提供給失去房屋的百姓們,作為臨時居住的住所。順天府還同時征發民夫,配合戶部的工匠們修繕被爆炸波及的房屋,更是給與盤川,鼓勵他們投親靠友,盡快找到安身之所,以免釀成流民之災。 但是京城的天氣可不比南方,基本上一過了中秋節,那天氣基本上就是一日一變,很快就會滴水成冰,呵氣成霜。 更何況不知道是何緣故,今年的天氣從年初開始就特別不正常,比往年都要冷上幾分。若是在天冷之前房屋得不到修繕,就憑那幾個破竹搭起來茅草屋,恐怕是不能讓百姓安然過冬的。 國子監的師生們雖然比普通百姓來的稍微好些,住進了禮部安排的院子。鴻臚寺還騰出幾間房給他們做課堂,學生們每個月領的米糧也增加了些,不過依然士氣低迷。幸好最近的一次大比還要到兩年后,不然就他們這樣的狀態,北京國子監恐怕要全軍覆沒。 尤其是馬上要過一年之中除了除夕和冬至之外最重要的節日了,失去家園的百姓們也好,這些無家可歸的國子監師生們也好,一想到人家萬家燈火,戶戶團圓,自己就流離失所,連怎么過冬都不知道,難免棲棲遑遑,沒有了過節的心思。 誰曾想,前幾日的某個下午,城東難民營外頭突然來了一群帶著刀子的錦衣衛,把正在土灶邊燒火,準備做飯的女人和她們的孩子們嚇了一跳她們的丈夫和能使得上力的男孩子們都被征去蓋房子了,所以白天郊外這里只有女人的孩子。突然見到一群武夫,皆是一臉驚懼。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城東四牌樓隆福寺對面的星海匯,掌柜的萬老板請諸位去佳節共聚,吃團圓飯,賞月聽戲。 高會看著這些驚慌失措的女人,將佩刀拉到身后她們瞧不見的地方,然后大聲喊道。 星海匯?那不是天下第一樓么? 還有這種好事? 星海匯那種地方,一道菜肴據說動輒幾兩銀子。那是我們這樣的人家吃得起的么? 大人別跟我們開玩笑了。我們這正造飯呢。一會兒爺們回來還要吃。 就是就是。我們窮的連口糧都需要善堂接濟,哪里還有錢去大酒樓吃飯聽戲呢? 婆婆mama們聽了,紛紛表示不相信,膽子大的幾個還嫌錦衣衛小伙子耽誤了她們做飯。 當日所有,都是免費,諸位不必擔心。 高會急忙補充道。 為什么???這星海匯又不是善堂,聽說還是錦衣咳咳,為什么會不收錢? 一個膽子大的小媳婦,抱著懷里還只有幾個月的孩子走上前來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