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書迷正在閱讀:別和教授談戀愛、江都少年、大秦之天柱崛起、我氪金養成了修仙大佬、懷了渣男他叔的孩子、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娛樂圈]、影帝每天都想離婚、和學霸鎖死后,我啃磚頭都是龍蝦味、拯救偏執反派、一池春水
“認識!認識……”會長激動地說完,頓了頓,又改口:“不對, 徐前輩估計不記得我, 但他老人家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沒齒難忘?!?/br> 會長是三清觀的觀主, 彭景看著自家觀主, 一開始還不明白他在激動什么, 一聽這話,頓時明白過來。 徐長生這個名字代表什么, 別人或許不清楚, 或者忘記了,三清觀卻是不敢忘的。 魏陽平年紀大了,總愛在他們這些人面前說些舊事,其中說的最多的, 就是當年三清觀差點被滅門的事情。 三清觀最早的時候也不過是個小道觀, 建國前那段戰亂時期, 他們道觀那會兒別說是壯大, 沒被滅門就已經算是萬幸, 法器和天尊像都被人奪走燒毀,連吃飯都成問題。 就是這么困難的時候,他們偏偏還遇上了一只前所未見的強大厲鬼,當時的觀主帶著幾個面黃肌瘦的門徒,赤手空拳站在厲鬼面前, 絕望到了極點,而就在這個時候,楚程的師父,徐長生恍如神兵天降,輕描淡寫就將那強大到無法想象的厲鬼捉了,還將自己的口糧送給了他們。 當年世道亂,他們幾個被奪了法器的道士實在是沒辦法自己生存,于是跟在徐長生后頭,一邊幫人做些雜活掙口糧,一邊盤算著怎么報答徐長生的救命之恩。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見識到了“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的真意。 這么說也不完全對,因為在遇到徐長生之前,他們也是打著關門避禍的心思,結果只是證明了什么叫做是禍躲不過而已。 應該說,徐長生就是道教教義里寫的那種人,逢盛世苦修行,遇亂世濟蒼生。 他們本以為徐長生一路行來,是為了回歸自己的道觀,走了幾日才發現,他的目標明確,但并不是向著避禍的地方,而是專門往亂的地方去。 他身上沒帶多少錢財口糧,每每從救下的人那里獲得一些食物,下一刻或許就分發給了食不果腹的路人,自己只是留下一小點,跟他們一樣勉強維持生存罷了。他救下的人很多,有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也有軍人、醫生、道士、和尚……無所不救,其中紫霞觀跟他們一樣,也是瀕臨絕境的情況下,被徐長生以一己之力救下,之后便一直追隨著他的腳步。 實在沒有食物的日子里,他也會去林子里找果子吃,多余的分發給眾人,甚至會給他們這些遠遠跟在后面的人們留下一點。 就這樣,他們看著徐長生一步一個腳印,幾乎踏遍了大半個華國,濟世救人,倭國宣布投降的那天,他終于停下了腳步,抬頭望著天空長嘆了一口氣,起身往無人處走去。 他們下意識跟上,卻沒有再看到對方那單薄瘦削的背影,而只看見了他留下的一份超階術法秘籍,和上面的一句話:“別跟了,做你們該做的事情去?!?/br> 該做的事情,他們該做什么呢? 跟著徐長生的日子里,他們習慣了追隨,一時間竟然沒有反應過來,等到那聲音消散很久之后,才慢慢回憶起那段時間里經歷的、看到的一切,慢慢有了點感悟。 之后,他們便在國家的號召下,創立了這個京城道教協會,并且在創立之初,在門口的石碑第一位,刻下了徐長生所在的道觀名字。 京都觀。 京都是一國之都,而徐長生這個名字,是多少難民心中的信仰。 當年的魏陽平只不過是三清觀觀主收留的一個孤兒,在戰亂中失去了父母,即使有了師父,卻依然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在哪里,直到遇見了徐長生。 這么些年過去,他們將徐長生留下的術法傳給了許多道觀,自己也在修行,卻一直沒有再聽到救命恩人的消息,沒想到居然在今天,他的師父和師兄弟們相繼離世之后,他自己也垂垂老矣的今天,見到了恩人的弟子! 魏陽平想起過往,眼淚直流,忍不住抓住楚程的手問:“你師父……徐前輩他,身體可還康???” 讀心能力的緣故,楚程很不喜歡跟人有肢體上的接觸,下意識就想縮手,可就在那一瞬間,他看到了師父的身影。 這人的腦海里全是跟師父有關的事情,他一時間看得愣住,竟然忘記了將手抽回來。 魏陽平并沒有注意到他的異常,只是急切地追問:“你是徐前輩親收的弟子嗎?你可還有師兄?” 不怪他這么問,因為楚程看見在他的記憶里,他師父徐長生就已經是一副五十多歲的模樣,跟他從小看到大的模樣并無絲毫不同。 可師父撿到他那年,距離那戰亂的年代,已經過去數十年了! 難道師父也用了什么駐顏的法子? 楚程緊緊盯著魏陽平,難以形容現在的心情。 他突然意識到,他的師父比他想象當中的還要偉大得多。 他小時候聽師父說起山下的事情,就總在想,一個人的力量那么渺小,怎么才能做到濟世救人?他師父聽見這個問題,總是笑而不答,直到如今,他看見旁人眼中的師父,才明白,原來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可以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看見自己那個總是嚷嚷著徒弟太笨教不會,或者下山太麻煩,要自己養雞生蛋的師父,穿著一雙磨破了底的草鞋,奔波在戰亂波及的各個城鎮,不厭其煩的安撫難民、往返于林間,為人們尋找吃食,自己卻瘦得骨頭都從皮rou里撐出來,楚程的眼眶一下子就酸澀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