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財如命[快穿] 第265節
梁帝雖然高興吐蕃愿意成為附屬國,不過面對吐蕃的獅子大開口,他心里又是不快的,如今雙方正在扯皮。 阿錦知道,再過幾日,就會定下來,到時候,為了穩固雙方的關系,自然要聯姻。梁帝的女兒本就沒幾個,平安長大成人的就更少了,如今正當芳齡的就只有賢妃所出的八公主,這梁帝舍不得親生女兒,少不得就打起皇室宗女的注意。 到時候,阿錦就會成為那個被送到吐蕃去聯姻的倒霉蛋。 消息傳出來后,但凡是疼愛女兒的都是想盡法子躲開,就只有她的便宜爹娘,上趕著把自己女兒推出去。 第295章 穿越女的炮灰jiejie10 不過想想也對。 阿錦又不是他們心愛的女兒, 用一個他們不在意的女兒,能換來帝王的皇恩,還能為自己看重的兒子鋪一條相對平坦的前程大道, 但凡是腦子不糊涂的人, 應該都會同意的。 不然的話,你換個人選看看。 若是讓趙文汐去和親的話,她那對便宜爹娘怕是能直接跳起來,說不得連圣旨都敢抗一抗。 這般的一捋順, 別說, 阿錦還有了幾分詭異的認同感。 只是有他們不做心疼兒女的慈愛父母, 那也就不要怪她這個做女兒的不孝順, 所以她也已經計劃打算好,只要朝堂那邊傳出挑選聯姻的人選。 她這里就死遁離開。 讓他們一腔的如意盤算還有暢想徹底的落空,算是對他們的一個小小懲罰,雖然原主沒要求。 阿錦可不覺得自己做的過分, 畢竟有因有果。 若她真的要做的過分的話, 也不覺得這是報復, 要知道真的要報復的話,她就等便宜爹娘上報她的名字后,甚至可以說等她這里被冊封為公主后,再離開。 到時候,即便是天災意外, 逸郡王夫妻在梁帝跟前也會被冷落幾分。 對逸郡王府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打擊。 要知道逸郡王府雖是皇室宗親,但和當今梁帝的血脈關系已經有點遠,接連兩代的逸郡王又不是多出息的人,沒有沒落下去已經是逸郡王的運氣夠好,先是在梁帝還未曾繼位的時候, 有了幾年的玩伴的情意。 再加上逸郡王又得了一對有祥瑞象征的龍鳳胎,讓逸郡王府在宗室里有了幾分名頭的話。 不然的話, 就看看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安國公府,它起始的配置和逸郡王府是一樣的,第一任安王是開國皇帝的堂兄,但因本身不出眾,兒子也中庸,沒什么才能,甚至運氣都有點差,所以等到孫子繼位的時候,就已經不是王府,而是國公府了。 手里沒實權的國公府,也就頂了個名頭,沒什么大用。 若是府里再不出現有用之人,下一代承爵就是侯爺,伯爺一直到無爵可承襲,最后淪為平民百姓。 不過算了, 看在生恩的份上,她就不那么做了,不然的話,真想搞垮逸郡王府,對阿錦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 “維夏,去通知一下耿升,讓他做好準備?!卑㈠\側頭對維夏說道。 維夏愣了一下,似乎沒想到,不過因阿錦早已經說過,她倒也沒驚訝太久,很快就反應過來,應答下來,自是去辦不提。 得了話的耿升也很快就忙活起來。 …… 而另一邊, 逸郡王和郡王妃也在忙碌,不過忙碌的重點卻不同。 “王爺,您的消息確定沒錯?”郡王妃面露幾分喜色,有一次開口問道。不是她不愿意相信,而是她昨兒才帶小女兒進宮去給太后和皇后請了安,竟也沒聽到一絲的風聲。 要知道前朝和后宮從來都不可分割,前朝那邊但凡有點動靜,后宮這里也會知道的很及時。 逸郡王點點頭:“聯姻是吐蕃歸屬后的頭等大事,我還能弄錯不成?”說實話,他聽到的時候也有點吃驚,畢竟吐蕃提出的條件實在有些過分,他還以為要有好一段時間來扯皮呢。 沒想到,這就定下來了。 郡王妃雖然在政治上沒什么敏銳度,性子還軟了一些,但因對逸郡王上心,對他自然了解的透透的,一聽逸郡王的話,腦袋轉的就極快,領會逸郡王話里的意思:“那王爺您的意思是……元錦?” 雖聽著是遲疑的話,但語氣卻帶了幾分肯定。 “府里也就她和若蘭正值芳齡,年歲正好,不過若蘭雖比元錦生的是出彩了一些,更容易博得寵愛,不過若蘭到底是庶出,生母還犯了大錯,也已經從玉牒上除名,那若蘭的身份就有些不夠看?!币菘ね跽f著眉頭輕皺了一下,語氣里也有幾分嘆息之意,“……畢竟是和吐蕃頭一次聯姻,即便是宗室女,這身份不宜太低,不然的話,吐蕃那邊定然要不滿的?!?/br> 其實他對這個給自己送了幾次錢的嫡長女還是有幾分滿意,但凡府里再有一個適齡的,他也不會推元錦去了。 唯一夠年齡的二女兒的身份實在又不夠看,玉牒上寫的是無名之女,就是連通房丫頭都不是,即便是現描補身份也已經有些晚,又或者當初沒把周側妃從玉牒上除名的話,側妃之女,身份雖然比不得王府嫡長女,但也不算差了。 可嘆當初沒想到會有這一出。 如今為了王府的未來,也只能舍了元錦了。 “王爺思慮的周全?!毕鄬τ谝菘ね跣睦镞€有幾分不舍,郡王妃就干脆許多,沒什么不舍的,畢竟用一個她不喜的女兒,換剩下子女的榮華,她就只有高興的份,再說了,周側妃如何沒了,王爺已經忘了大半,她可沒忘,雖說是她咎由自取。 但若真的讓她的女兒封了公主,成為吐蕃王妃,將來成為趙文潮的助力,聽聞趙文潮的才學頗為出眾,若是將來讓他借著這個而有了和兒子爭奪爵位的能力,郡王妃只一想,心里就能嘔死。 倒不如讓自己不喜的大女兒去,也不枉費自己生養她一場。 所以, 郡王妃的話說起來,自然大度無比,“……元錦沒什么大才能,如今能為王府的門楣增光添彩,也不枉費我們對她的一番養育教導了?!?/br> 逸郡王本來還有些擔心郡王妃會哭哭啼啼的不舍,畢竟她是個軟和的性子,沒想到郡王妃到底是大家出身,心有遠見,大事上拎的清楚,心里對郡王妃又多了幾分滿意,拍了拍她的手,柔和的開口說:“你是個好的,所生養的兒女也比旁人要更出色一些?!?/br> 得了夸獎的郡王妃心里更高興了。 兩人就這件事又合計商議了幾句,便各自忙碌去了。 逸郡王更是已經開始忙活起來,要知道,等消息一傳出去,其實也多的是人意動,就如同已經沒落的安國公府那邊,若知道的話,必定是第一個報名。要知道大梁建朝的時間雖不長,但王室宗親卻不算少,對爵位的把控又苛刻的很,家里又沒出息的子嗣。如今舍一個女兒,就能恢復以往的榮光,這買賣再多幾次都行。 他不得趕在別人前面嗎? 只是逸郡王把一切都打算的很好,甚至就連自請的奏折都已經寫好,只等著梁帝那邊消息公布了,就上奏。 卻沒想到, 他寫好的奏折,墨跡都還沒干呢。 就有府里的侍衛長慌慌忙忙的跑過來,稟告說,縣主在去大覺寺進香回來的路上,馬兒忽然癲狂,以至于馬車跌落到山谷里。 縣主還有隨行的丫頭以及馬夫,皆都尸骨無存。 …… 阿錦出了意外的消息,一傳到府里,府里的反應也不已。 幾位庶妃是無所謂,頂多就是嘆息一回,道了一句‘福薄命淺’也就罷了,余者的姨娘通房則是無感無念,反正她們素日里和這位大縣主沒什么交際。 唯一真心實意掉了眼淚的大概就只有倩姨娘了。 作為下面進獻而來的美人,倩姨娘出身低微,以色侍人,色衰而愛馳,倩姨娘也清楚,在得寵期間倒也沒張狂,甚至想盡法子討了逸郡王的歡心,停了自己的避子湯要。 有個孩子,即便是個女兒,她日后的終身也有依靠。 也是她的運氣好,停了避子湯沒多久就有了身孕,只是生產的時候難產,需要上了年份的雪參入藥,逸郡王不在府里??ね蹂鷮灰棠镞@個狐媚子看不上眼,只說府里沒有,倩姨娘眼見命懸一線,還是阿錦那邊遣人送了半截過來,救了倩姨娘的命。 還平安的生下女兒,如今府里最小的孩子八姑娘趙雪蘭。 “菩薩保佑縣主,來世投的好人家,父疼母愛,無憂百年?!辟灰棠锕蛟谄褕F上,真心實意的磕了幾個頭,低聲說道。 和阿錦同輩的兄弟姐妹,庶出的無感,甚至像是二姑娘趙若蘭還很高興,雖說她和這個長姐沒什么仇怨,但她是郡王妃的女兒,就是惹了她的厭。除了趙若蘭,其他人倒是沒什么感覺,畢竟沒什么感情。 一母同胞中,趙文濱年歲還小,才三歲,壓根都還不知道什么叫沒了,再者他和阿錦雖然是一母同胞,但年紀相差的大,素日相處的時間也不多,自然也不會有多傷心。 而另一對龍鳳胎,趙文瀚的話,也只是愣了愣,嘆息了幾句便也罷了。 倒是趙文汐得了消息,再三的詢問傳話的婆子,有些不肯相信這是真的,但在事實面前也不得不相信。 至于阿錦的那對便宜父母就不用說了,逸郡王也只是嘆息了一回,惋惜了一回,也慶幸了一番,也就過去了。畢竟他兒女不少,阿錦雖是長女,但在他心里著實沒有多少的分量。 另一位的郡王妃更是保持了自己自始至終都不喜長女的人設。 得了消息,雖然手里端著的水杯掉落,臉上有不可置信和震驚的神色,唯獨沒有傷心和難過,甚至因想到梁帝要選宗室女為公主,聯姻吐蕃那邊,她還低聲嘟囔了一句:“果真是討債的,連死都不會挑時候?!?/br> 而好巧不巧的,她說這話的時候,剛好被匆匆而來的趙文汐聽了個正著, 然后, 她整個人都直接僵在那里。 腳底有一絲冷意竄出,攀爬到全身,密密麻麻讓她半天都沒反應過來。 …… 逸郡王府的大縣主意外而亡的消息一經傳出來,在京城里也沒掀起什么水花來,實在是這位縣主,在京城里沒什么存在感。 得了消息,心善的也只是嘆息兩句,更多的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更不用說, 第二□□堂那邊正式傳來消息,關于吐蕃歸屬的問題已經談妥當,皇上有意挑選一位宗室女為公主,與吐蕃那邊聯姻,以示友好。 得了這消息,京城里不少已經開始沒落的王室宗親,例如安國公府等,立刻聞風而動,開始忙活起來。 這個消息就更沒人在意了。 就連逸郡王府也沒多少動靜,因是未成年夭折,沒過及笄禮,就不算長成,按照皇室的規矩,未成年便夭折的孩子是不能葬入皇陵的。而是要另尋一處地方安葬,最后阿錦的衣冠冢,嗯,因為沒找到尸骨,畢竟萬丈深淵,連下去的路都沒有。 葬在了京郊一處山上,這里是皇家專門規劃出來的墓地之一,里面埋的都是皇家未長成便夭折的孩子。 而在眾人都熱熱鬧鬧的討論,這即將去吐蕃和親的宗室女花落誰家的時候? 一大一小兩輛還頗為體面的騾車,從京郊的一個小村子里慢悠悠往往西南方向駛去。 第296章 穿越女的炮灰jiejie11 番外一, 永安四年,春。 新帝繼位也有多時,先前因內亂而帶來的朝政不穩, 如今也在新帝的治理之下,漸漸的穩固下來。 但就是在這個時候, 朝堂上的肱骨之臣徐嶧卻提出了辭官,驚的永安帝拿到手的奏折都因震驚而掉落。 “愛卿, 何故要辭官?”永安帝對這個名義上的表哥還是很看重的,畢竟自己能順利的登基為帝,承恩侯一家子可以說當屬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