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顧家兄弟
那種輕松的氛圍讓他們很是喜歡,不像別家,兄弟姐妹之間還有勾心斗角,妯娌之間更是攀比,弄得兄弟感情都變質了。 但這些在他們這里完全不會有,關于戰事問題,有些爹忙得都沒時間跟他們兄弟二人講的,岳父還有舅兄卻半點都不吝嗇的點撥他們。 于是兩人覺得,他們的媳婦那么好,他們的娘親一定會為他們高興的,哪知,突如其來的的傳召讓他們兄弟二人攜家眷回京。 等從傳召的人口中得知了具體的原因之后,兩兄弟恨不能捂臉不見人。 顧嗣頹廢了一夜,最終還是讓兩個兒子帶著兒媳回京一趟。 看到弟弟親筆寫的書信,顧嗣沒想到當初能夠同苦的妻子卻做不到共富貴,被富貴迷花了眼。 娶妻不賢禍三代,除了自己,別人根本管不住老妻,顧嗣雖然讓兩個兒子帶兒媳回去,一是旨意,二就是讓兩個兒子帶兒媳去祭拜祖宗,然后將老妻接到這里來,像當年一樣,將侯府傳給小兒子。 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要讓兒子兒媳知道的,尤其是老大。 “侯府傳給小弟不錯,到時候娘也接過來了,侯府也需要人繼承,小弟不善武,留在京中最為合適,還能照顧小妹?!?/br> “老大媳婦怎么想的,你只管說?!?/br> 顧嗣將目光落到了大兒媳身上。 “兒媳都聽相公的,侯府門楣確實需要人頂著,相公跟隨公公打仗,常年不在京中,若是將來我們回去,京中也好有個落腳之地?!?/br> 楊氏對此完全沒有異議,她爹娘都還在這邊界呢,別人都說京城好,她一點都不覺得,有爹娘在才好,等將婆婆再接來,雖然壓了座大山,但是相公向著自己,自己娘家離得也近,公公又是個明理的,她一點都不怕。 “老二兩口子呢?” 顧嗣看向二兒子。 “大哥大嫂都不在意,我就更不在意了,爹放心,我們兄弟最想的就是像爹一樣,自己建立一番功績?!?/br> 顧家老二就更直白了,自己妻子是個舍不得爹娘的,要是真回了京都常住,能哭成淚人。 “好,既然如此,我寫一封奏折,你們替我送去給陛下,另外一封信,交給你們娘親,還有一封給你們小弟的,至于玉書,她現在進了書院,離你們小叔叔嬸嬸近,有人照顧,你們到時候若是不得機會,多寫寫書信聯絡感情便可?!?/br> 顧嗣早將生死看淡,他十三歲上戰場,扣除回京住了三年,二十多年的時間都是在戰場上游走,他們顧家,注定要為國打天下,只要君明,要他們的命也心甘情愿。 也是因為如此,當年看著姨娘養廢了弟弟,他還有身為父親的老鎮北侯都沒有插手,只要不傷性命,就讓小弟顧瑾肆意的活一生,紈绔便紈绔吧。 一來一去,再加上在京都停留的時間,也差不多需要一年之久,一年里,誰知道戰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好在他們還沒有孩子,兩兄弟帶著妻子緊趕慢趕的回到京城,結果卻得知了太平長公主薨了的消息。 可惜小嬸嬸已經下葬,小叔叔更是守陵墓去了,他們想去祭拜,卻被母親給攔了下來,為此顧大奶奶不惜裝病。 顧大奶奶只要想到那壓著自己的大山沒了,就激動不已,卻完全忘了有句話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顧家兩兄弟不明白為何會如此,但是兩個兒媳楊氏跟劉氏卻已經打探清楚了,花費了三天的時間,又花費了不少的錢,一邊還要伺候婆婆,連招呼自己相公都沒時間。 人心嫉妒,顧大奶奶時常被娘家派過來的刁奴挑唆,讓顧大奶奶覺得在邊境陪伴相公的那段日子吃盡了苦頭,娘家付出了多少,才讓她能過得體面一點,回了京都,明明是顧家長媳,世子之位卻沒有落到自己相公頭上。 當時柳姨娘還在,明里暗里的也給顧大奶奶心里埋下了怨恨嫉妒的種子,顧瑾什么都不行,卻被所有人都捧著,世子之位還是他的,哪怕是顧瑾成了駙馬,還占著位置。 顧瑾住到了公主府,還給留了院子,在外處處被夜九壓一頭,漸漸的累積下來,顧大奶奶便性子扭曲了。 楊氏跟劉氏這讓人去查,不查不知道,一查不得了。 加上皇后還有公主府的暗衛有意給兩人送消息,兩人差點被自己婆婆的所作所為給氣死了。 “這事情得跟相公說,否則不僅會連累公公,連相公他們也脫不了關系?!?/br> 堂堂一個鎮北侯府候夫人,不僅放印子錢,還花錢給娘家人捐官,走關系,私下娘家人還有那刁仆還以鎮北侯府的名義做了不少的惡事。 皇帝此時還沉浸在太平長公主薨了的悲哀情緒里,一邊還要處理國事,暫時沒有出手打壓清理他們,但是,這事情鬧大了肯定瞞不住,決不能讓事情走到那個地步,好在公公只親筆寫了書信,讓她們將婆母接走。 請封世子的折子現在肯定是不合適拿出來了,不過其他的就不一樣了。 還有小叔子,雖然看起來清冷了些,但是對她們連個嫂子該有的禮儀卻從未少過,應該是個明事理。 妯娌二人合計好,夜里伺候完婆婆回屋就拉著自己相公將查到的消息還有證據一一擺了出來,證據不算多,畢竟她們才查三天,但是這已經足夠震撼到兩兄弟了。 兩兄弟也睡不下去了,起身穿衣去找小弟。 三兄弟將書信證據全都擺在桌面上,最難以接受的還是顧老三,但是很多事情經不起推敲,尤其是顧老三雖然大多時候在學院,但是自從太平長公主薨了的消息出來后,他就停學在家,碰到過不少不對勁的地方,但是都被自己娘還有仆人給忽悠了過去。 誰知,沒等三兄弟朝著自己母親發難,顧大奶奶就先出了個昏招。 看不得兒媳跟兒子太和諧,從自己娘家找了幾個姑娘來,打得正在努力收集證據的三個兒子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