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
崔心遠被關押在一個五人房間,他們過去的時候他正在了房間內的其他男孩聊著天,他的臉上掛著笑容,身體舒展,看起來過的不錯,精神狀態很好。 看過一遍的東西古時七都記得。 趙言成帶回來的刑偵一組關于崔心遠的案卷中描寫,崔心遠是一個不愛講話性格有些抑郁情感波動較大的男孩。 但是從現在的狀態上看,崔心遠明顯還有著另外一面。 看守的警員走了過去:“崔心遠,有人找你?!?/br> 里面正在和其他人討論著賽車都是什么樣的崔心遠楞了一下,站了起來,他臉上的笑容全部不見了,變成了一個面無表情的小男孩。 崔心遠長的白白胖胖,身體發育比同齡要快,才十二歲就已經快要一米六,體重也超過一百斤。 這樣的孩子從法律上來定義還是幼年時期,古時七嘲諷的勾了勾嘴角。 未成年人犯矯正所是有設立審訊室的,但是古時七讓矯正所的人另外給她找了個房間,最好有沙發有風扇,她想在一個較為寬松舒適的環境中和崔心遠聊聊天。 崔心遠可能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帶進這樣一個房間,進來的時候他愣了一下,看守警官只是把他送到了房間并沒有進來,警官將房間門關上,守在了外面。 崔心遠站在了門邊,有些手足無措。 是的他在拘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真是令人意外,一個殘忍弒母的孩子居然如此的靦腆? 古時七:“過來坐在沙發上?!?/br> 崔心遠走了過來,在古時七遞給他一杯水的時候,他還很有禮貌的說了聲謝謝。 崔心遠的坐姿標準,后背保持挺立,雙手在沒有喝水的情況下會自然的放在膝蓋的上方,這是平時養成的習慣。 崔心遠的父親崔陶工作很忙,經常在外面出差,所以他是不會有時候來教崔心遠這些的,很明顯崔心遠身上自然形成的各種言行舉止,大部分都是受了他母親的影響。 從崔心遠的身上可以看出他的母親對他的管教十分的嚴格,這種嚴格可能包括了他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每一個部分。 古時七毫不懷疑崔心遠母親對于崔心遠的愛,她只是在想這種愛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是控制?是綁架?還是讓人窒息? 崔心遠坐了一會兒,他憋了又憋終于忍不住開口了:“你們不是警察?你們是誰?來找我做什么?是律師嗎?我爸爸說他會請律師的?!?/br> 崔心遠只是個十二歲的孩子,他思想尚未成熟,并不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對一件事情的判斷還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 他認為他們不是警察,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穿警服。 在一個十二歲男孩的認知里,在警局穿著警服的才是警察,沒有穿警服的就是從外面來的人。 雖然還未進行對話,但是古時七已經對崔心遠做了一個簡單的心理側寫了。 他并不像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殺人犯,相反他十分的懵懂。 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六年級小孩。 這樣的崔心遠讓古時七想起了著名心理學家伯克維茨的“武器效應”理論,這個理論的主要內容是認為侵犯行為的發生不僅是因為人們遭遇到了挫折,而是還要依賴情境中的侵犯線索。 挫折不會直接導致侵犯行為,但是當情景中存在武器時,就很容易引發侵犯行為,總的來說就是武器可以增加人們的侵犯行為。 就拿崔心遠的案子來說,他和母親的爭吵肯定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情,那么為什么選擇在這一個時間段殺害母親? 這背后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那些原因現在古時七還不知道,但是有一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在這個時間點崔心遠獲得了能夠決定其他人生命的藥物。 因為手上有迷藥,所以他才能將母親迷暈,才能進行下一步行為。 從這一點來說,那個賣藥給崔心遠的人,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他都構成了間接殺人。 崔心遠見古時七和霍軒兩人沒有說話,又問了一句:“你們到底來找我做什么?我又不認識你們?!?/br> 古時七并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殺了柯凡,也就是你的母親?!?/br> 崔心遠整個人都僵住了,過了一會兒他說道:“關你們什么事!我做都做了?!?/br> 古時七:“我們做事情都會有理由的,何況是弒母這種事情,我想知道你的理由?!?/br> 崔心遠:“你問我我就必須要說嗎?憑什么?沒有理由,我就是沒有理由,我不想和你們說話,不管你們是誰,我不想和你們說話!” 說著崔心遠打開門沖了出去。 很快的他就被剛才的警員帶了回去。 另外一個看管的警察奇怪的問道:“你們是破案組的?我記得這個案子不是刑偵一組的再跟嗎?怎么現在換人了?” 古時七:“對,換成我們了,看守所每間房間都有監控對嗎?” 男警:“對,每間都有,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br> 古時七:“我們要調取崔心遠所在房間的監控錄像?!?/br> 男警皺了皺眉頭:“這個……” 霍軒:“手續材料會在一個小時候有人送到這里來,現在把監控錄像傳到這個地址?!?/br> 男警又看了他們一眼,像是認出這兩個人是誰了,點了點頭同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