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7)
蕭彧抬眼看著他:你已經安排任務了啊。 真的?什么任務?蕭繇急忙問。 蕭彧說:凜之是這次征交州的主帥,他一走,這番禺城的防守就只能交給你了。 蕭繇滿臉失望:讓我留守???沒勁! 萬一蕭祎的水師打來了,你們都不在,我們怎么辦?蕭彧看著他。 蕭繇一想也是:是啊,雖說來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不防。 蕭彧笑著說:所以拜托你了! 第二日,裴凜之便出發去了崖州。 三日后,裴凜之從崖州返回,帶回了五千交州降兵。 關山要抽走崖州兵出征,這樣崖州軍的數量就遠低于交州降兵,萬一造反,崖州就危險了。 蕭彧便將這些交州兵分散到廣州各郡縣去修路修水利,反正也是養著吃白飯,不如創造一點價值。 等交州被攻下之后,再放這些人回去繼續守交州。 四月初五,裴凜之在番禺城外誓師。然后率領一萬一千人馬,開拔交州。 十日后,關山將率七千崖州將士乘船出發,蕭繇麾下大將李弦也將從徐聞率兩千從海上出發,一同前往宋平。 第101章 日常 郎君, 吃飯啦!一聲清脆的童聲驚醒了正沉浸在工作中的蕭彧。他抬起頭,看見一個扎著沖天辮的小腦袋從大門外探進來,小家伙虎頭虎腦, 圓臉蛋大眼睛, 煞是可愛。 唯一還在叫自己郎君的,就只有這個可愛的小家伙了。蕭彧笑起來, 略驚訝道:天都快黑了?來了,吃飯了。 他放下手中的筆,扶案幾站起來,卻因跪得太久又一下子坐了回去,向陽趕緊伸出手來攙扶他:陛下小心! 蕭彧擺擺手:無妨,久坐血行不暢,等一下便好。 向陽心疼地說:陛下明日還是坐椅子吧。 蕭彧說:地上涼快。 向陽說:切忌貪涼, 寒氣入里, 容易傷及根本。 你怎么跟思歸一樣了。蕭彧笑著走到門邊, 將手指伸給了可愛的小阿平:小寶貝,走去吃飯。 阿平伸出手來抓住了他修長的食指,奶聲奶氣地說:阿平好餓,要吃飯。 吃, 餓了要多吃一碗。 我要吃三碗。小家伙夸???。 一大一小朝飯廳走去, 阿平突然仰起頭問:郎君,我師父呢? 這話仿佛是無意間碰到了一個開關,一直沒被人觸及的想念瞬間便涌滿了心頭, 蕭彧仰起頭, 朝西面淺紫色的長天看過去:他今晚不跟我們一起吃飯了。 不知道隊伍今晚在哪里安營, 會是露宿野外嗎? 阿平哦了一聲:那師父也不跟我一起睡了? 嗯, 從今晚起, 就只有我陪阿平睡了。 阿平繼續問:那師父什么時候回來? 很快就回來了。 明天嗎? 不是明天。 那是后天? 后天也不回來,要很多天以后。 那好久啊。 是啊,要好久呢。裴凜之一離開,蕭彧的心就空落落的,還有一種隱隱的不安。 這跟上次崖州的戰爭不一樣,這場戰爭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意外隨時都可能發生。他不希望裴凜之有任何閃失,當然,也希望將士們都能平安歸來。 然而除了等待,也別無他法。 郎君,今日jiejie教我背詩了。阿平說。 蕭彧將阿平抱了起來:真的???是什么詩,阿平會背嗎? 阿平用力點頭:嗯!《詠史》,左思,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蕭彧驚訝地發現,阿平竟然將這首十二句的古詩全都背下來了,這孩子六月才滿三周歲呢。 如今大家都忙,阿平就由魚兒和小春照顧著。兩個小姑娘來番禺后沒再上學,平時也沒忘記蕭彧的囑咐,堅持自學。 阿平跟著她們,她們學習的時候,順便也教阿平讀書識字,沒想到阿平的接受能力如此之強。 阿平你也太棒啦,居然都會背這么長的詩了。蕭彧說著在阿平小臉蛋上親了一下。 阿平美壞了,抱著蕭彧的脖子:我還會背,還會背《觀滄?!?/br> 蕭彧聽著阿平奶聲奶氣背著詩,想著是不是該給阿平找個夫子來上課,還是讓他這么自由成長,到學齡了再上學? 魚兒和小春也還要繼續上課才行,還有吉海和思歸也該繼續上學。 不過這兩個小子都蔫有主意,一個打定主意要當武將,一個打定主意要當名醫,覺得讀書做學問這種事還是算了,只看自己感興趣的兵書和醫書。 最后蕭彧還是決定過兩年再送阿平去學塾,讓他在自己身邊再過兩年快樂無憂的童年吧,免得揠苗助長。 幸而身邊還有阿平這么個無憂無慮的小家伙,蕭彧才不會在長夜中孤枕難眠,徹底被恐慌與一種叫思念的情緒支配。 白日里,蕭彧便通過繁忙的事務來壓制這些情緒。 這日上朝,禮部侍郎謝從面露得色,興奮地說:陛下,這是臣昨日傍晚收到的,呈給陛下過目。他說著,將一個小小的托盤呈上來。 蕭彧看著托盤里的東西,非常驚喜:已經燒出來了?他將盤子里的幾個字模拿出來,放在案幾上并排放好,歪過頭仔細比對著:好像有點不太平整。 謝從說:有一些在燒制的時候會變形,不過接下來我們會將每個字批量制作出多個,留下燒得最好的。 蕭彧贊許地點頭:對,就該這樣,每個字至少得做多個,一頁上可能也有多個相同的字。他拿著字模往硯臺里沾了點墨汁,拿過一張紙,往上一按,然后滿意地笑了。 殿上站著的官員們都好奇地看著他倆一唱一和地說話,都有點不太明白他們到底在說什么。 蕭繇最先忍不?。夯市?,你們在說什么呢? 蕭彧擺了一下手:謝大人,拿去給大家伙都傳閱一下。能認出來這是什么嗎? 謝從得意洋洋地托著那幾個陶土燒制成的活字,送到殿上的幾位官員手里:這是陛下發明的創舉,有了它,整個天下便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蕭繇拿了一個字模在手,仔細辨認了一下:這是印章吧。 蕭彧笑著說:不是印章,這是字模,將它們按照文章的內容整齊排列,然后刷上墨,就能印刷書冊了,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想印什么就印什么。這叫活字印刷。 蕭繇眨巴一下眼睛:不是吧!皇兄,你這cao作是要逆天??! 殿上的官員聽到這里,無不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們所讀之書,無一是手抄本,所以讀書是一件極其奢侈昂貴的事,因為書太貴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讀書一直都是一件極為高貴的事,跟普通百姓是沒有瓜葛的。 現在他們的皇帝居然發明了活字印刷,這就意味著大大降低了獲得書本的難度,以后普通平民想要讀書,也并不是什么難事了。 這一舉措,對天下讀書人來說,將會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創舉。但對世家大族來說,并非是什么好事。 之前蕭彧推出選拔考試一事,他們尚且不覺得有什么,無非就是九品中正制換了個形式,家世的優勢不再那么明顯,要跟寒門庶族競爭機會。 但他們也不怕,跟寒門庶族比起來,士族子弟明顯更具優勢,畢竟他們的學習資源是許多寒門庶族無法企及的。 可現在,蕭彧不僅要弄活字印刷,還要全面推行免費學塾,讓窮苦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學,這就意味著,士族要跟那些販夫走卒一起去競爭,參加選拔考試,未免也太折損士族的顏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閔翀拿著一個字模反復看了看:這個是燒出來的?這能用很長時間吧,比之前那個雕版更要方便得多。恭喜陛下,此乃生財的法寶啊。 蕭彧聽到這里忍不住笑出聲,閔翀什么時候都不忘賺錢,真是個錢簍子:愛卿不妨說說如何生財。 閔翀說:陛下當頒布一道圣旨:這活字印刷乃陛下獨創,他人不可盜用。陛下用這個法子印了書,便賣給那些天下的讀書人,想必讀書人會趨之若鶩。甚至只要出得起價錢的,我們還能開辦承印業務。以后陛下何愁無錢平定天下? 殿上那幾個官員都面面相覷,閔翀所說賣書印書一事,絕對會在士族子弟中成為風靡一時的事。 蕭彧說:我倒是沒想過將此法壟斷。不過愛卿倒是提醒了我,民間不能私自印書,如若需要印書,必定要向官府報備申請,獲得批準方能印書。思想引導這個時候就該抓起來了,不要讓毒瘤貽害世人。 有了活字印刷,以后還能出報紙,宣揚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就方便多了。 今日活字印刷術震撼了朝堂上的一眾官員,他們終于見識到蕭彧的本領。 有些目光長遠之人也意識到一件事:蕭彧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蕭彧的本事這才哪到哪啊。前段時間崖州送來了今年春天收獲的雜交水稻種子,占城稻與天竺稻混合雜交的水稻產量又創了新高,接近四百斤。 目前這批雜交水稻就播種在從林家租來的水田里。 為了確保糧食產量,蕭彧還實施了稻田養魚、稻田養鴨的套種法,鴨子和魚都會吃蟲子,可以防止蟲害,并且還能分泌糞肥,又能產出鴨子和魚,可謂一舉兩得。 等到這一批水稻收割了之后,就能小范圍內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了,當然,最要緊的還是先育種。明年春天,至少在番禺一帶,就都能種上高產的雜交水稻了。 到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春天,差不多就能夠在整個廣州與崖州范圍內種植上雜交水稻了,若是這一仗打得順利,交州都能夠種上雜交水稻了。 王啟得知蕭彧發明的活字印刷之時,親自跑來找蕭彧:這活字印刷真是陛下發明的? 蕭彧說:算是吧,怎么了? 王啟說:印書這事歸誰管?是禮部嗎? 蕭彧說:對,就是禮部,我把它交給禮部侍郎謝從了。 王啟突然說:陛下之前說的話還算數嗎? 什么話? 王啟說:就是說讓我擔任禮部尚書一職。 蕭彧笑出了聲:當然算。王大人要來嗎? 王啟說:來! 第102章 天命 蕭彧沒想到一個活字印刷就搞定了王啟, 讀書人果然還是要用書的事來說服。 王啟又提了個要求:我欲修書一封回建業,陛下的商船經常出入建業,能否將家中族人接來廣州? 蕭彧說:我去想辦法, 盡量將人接來。 這事兒得找閔翀想辦法, 閔翀在北地人脈廣,辦法比較多。 閔翀正好來找蕭彧匯報好消息, 說是從東戎買的馬到了一百多匹。 這匹馬來得可真不容易,在路上輾轉奔波了三四個月,才終于抵達廣州。 負責送馬的人一路打通關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出發時一百五十匹馬,送到的時候只剩下一百零八匹了,有些死了, 有些跑了, 還有些被扣留了。 蕭彧覺得, 能將馬匹從燕地趕到廣州來,已經是個奇跡,居然還能剩下一百匹,已經大賺了。 蕭彧說:這些馬狀態如何?能不能送一批給前方的將士? 閔翀說:我還沒細問, 回頭問問, 若是可行,便送一批過去。 領兵器時代,騎兵的優勢太明顯了。雖然廣交這樣的地區騎兵的優勢不容易發揮出來, 但運輸、送信、奇襲也還是必不可少的。 對了, 我這有一件事需要你著人去辦。蕭彧將王啟要求接家人的事說了。 閔翀皺眉:只怕不太好辦, 王家的人恐怕早就被監視起來了。 蕭彧說:不好辦也得試試, 我已經答應王啟了。 那我去試試吧。閔翀說, 賴峰訓練的那批人能用了嗎? 你去問問他。蕭彧說。 應裴凜之的要求,賴峰在按訓練暗衛的辦法訓練一批精銳,給蕭彧做護衛,也能辦一些難度較高的事。 行,我去問問。閔翀說著走了。 閔翀從送來的一百匹馬中,挑選了五十匹膘肥體壯的送往交州前線。 裴凜之的戰報初時每隔幾日便發一封,途中拔除了幾個郡縣,解除了交州軍的武裝,以防他們在圍攻朱平時對方從背后包抄。 十天后,關山與李弦從海上出發,三日便抵達宋平,宋平城大門緊閉,拒不迎戰。 蕭彧不斷接到來自前線的戰報,從前期的戰事來看,遇到的阻力并不大,除了徐聞的兵力超過了兩千,其他地方的兵力都不多,都只有幾百人。 裴凜之在信中分析,應當是宋平以南的南越地區邊民暴動較多,兵力主要駐扎在這些地區。 行軍如此順利,蕭彧卻有點不安。交州跟廣州不太一樣,交州常年戰事頻仍,交州刺史山亨戰斗經驗豐富,絕對不可能如此輕易就認輸。 蕭彧將裴凜之發回的所有戰報拿過來,仔細分析了一下,發現各處郡縣的守備都很空虛,每處駐守的兵力都在兩三百人左右,最多不超過五百,人少得不太正常。 蕭彧趕緊叫來閔翀和蕭繇商量軍情。 蕭繇聽完蕭彧的分析,說:交州軍有沒有可能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避開了裴將軍的部隊,然后從后面切斷了糧草補給線。 閔翀說:這點倒是無需擔心,裴將軍早就料到了,所以我們后期的補給不是從陸上走的,而是從海上走的,吉山負責糧草押送,已經在路上了。 蕭彧說出自己的擔憂:我現在擔心有兩種可能:崖州兵敗之后,交州刺史早就料到有此一戰,所以老早就做好了應對準備。宋平城內有可能現在都是空的,交州兵則散布在宋平城外,凜之有一場惡仗要打;還有一種更壞的情況,就是交州軍已經在來番禺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