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劍 第133節
不過凡人形成規模之后,不論是外來也好,有人自行開脈也罷,到了這一步,多數也都會和超凡力量扯上關系,還不算過于離了大譜。但山川之間,那些因為種種情由,沒有宗門自生自滅的散修,卻是真的數不盡道不完了。這些散修境界幾乎都止步于筑基,少有突破到金丹的,宗門修士對他們也毫無興趣,幾乎是不聞不問,他們也很少離開所出生國度,凡是要跨越瘴癘險境的行程,對他們來說都如同天塹一般。比如美婦視為最后保命底牌的遁地符,在上清門不過就是數靈玉的大路貨色,但在散修之中,便已是不可多得的寶符了。 洋兒雖然幼小,但生有智慧,也得父母看重,聽聞上師問話,已知應對,忙解釋道,“小兒父母都是散宗修士,只是數年前靈炁爆發,在山門附近,泥土涌動,有寶氣沖天,便引來眾人爭奪?!?/br> 說到此處,不由雙目發紅,哽咽道,“我爹為了護衛山門,傷重而死,但不知為何,宗門內反而有傳言說他生前和人打斗時跌進寶藏深處,取出了一件法寶藏在我身上,我才會這樣聰慧。娘抵不住眾同門覬覦,即使外界道路已被瘴氣毀去,還是帶著我走了一條小道,闖了出來,想要去雷陽城尋舅父拜師……” 說到此處,那男子道,“我明白啦,現在外界的境況,受到兩大盛宗交手影響,比平日里更加倍險惡,本來一張遁地符便可把你們母子帶到雷陽城,但現在卻是不能了,到了半路靈氣就要耗盡,你娘又怕在遁地符中隨意亂走,出來時落入什么險境,只能帶著你這樣慢慢趕路,一路殺死追兵。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敢動用這張符箓。嗯,你們定是出來以后才發現這些的,這一代現在這樣的靈氣,不是金丹修士,哪敢隨意外出,低階修士在禁制大陣中對外界了解太少,倘若你娘沒出來以前就知道這些,應該不會如此定計,她雖然修為低微,但卻很有腦子,把孩子也教得不錯?!?/br> 他幾句話就將母子倆一路逃難求生的心酸道得八九不離十,洋兒聽得他話里有贊許之意,又驚又喜,忙跪下求懇仙人收錄門墻,道,“愿為真人灑掃庭除,報真人搭救我母子二人之恩?!?/br> 那男子笑道,“救你娘親雖然是我的主意,但卻是幼文去做的,你如何不謝他呢?無非是瞧著我脾性好,是么?” 洋兒忙又對女童行禮,口中分辯道,“都是粉身碎骨也難以為報的殊恩,只是小兒以為,上師為腦,腦在手前,是為首恩?!?/br> 連那女童也不免一笑,道,“你這鄉野小子,雖然沒有見識,但也算得上機靈大膽,很會撿些好聽的話來迎合我們?!?/br> 那男子道,“不要這樣說,幼文,他是真心如此想,這孩子蠻聰明的,資質也厚,可笑他那宗門竟將天生稟賦錯認成法寶之功,其實他父親哪有帶回什么法寶呢,那法寶還在原處埋藏,等候有緣人去尋呢?!?/br> 不論是女童還是那黃衣少女,都對法寶兩字毫不在乎,并不追問,仿佛引得數宗亂戰的法寶根本就打動不了他們似的。那男子也不以為意,而是問洋兒道,“你母親還沒有醒,如何就先拜了我呢?倘若她不同意呢,或許她更愿意你拜入舅父門下,你還是先和她商量商量罷?!?/br> 他雖然看似商量,但又仿佛是在考驗,洋兒不敢怠慢,忙道,“舅父門下,一樣是勾心斗角,雖然距離遙遠,我的謠言未必能傳過去,但倘若被舅父知曉,彼人也極有可能對我不利,我和母親已然有過定計,倘若母親不死,還可和舅父從容分說此事,倘若母親死了,那便只能暫且請舅父收留幾年,成人后做個管事,安穩度日,不可開脈修行?!?/br> 那男子聽得入神,并不因眾人修為低微,與他幾乎是兩個世界的人物而有所怠慢,聽到此處,露齒而笑,對另二人道,“你瞧,人心是多么的有趣,便是修為再低微,其實也有許多與高階修士相通之處,值得細細琢磨?!?/br> 又道,“你和你母親都很好,有勇有謀,審時度勢,你母親尤其如此?!?/br> 洋兒有些不解,那男子也不點破,倒是女童先是面露沉思,其后不屑地對洋兒道,“真笨,連這也想不明白。你還小,想什么還不都是你母親教你的?你心中不存復仇之念,便是因為她從未對你灌輸這些,不愿給你加上這沉重的枷鎖,反倒把你的性子也扭了?!?/br> 那男子道,“孩兒見母,你們兩母子也算是有些福緣,恰逢我洞府缺人,趕上了就是你們的?!?/br> 他隨意將手一揮,那美婦胸口微微一震,氣息較此前明顯旺盛了幾分,男子口中道,“你母親數個時辰內便會醒來,你可和她商議一番,是入我洞府內做個仆役管事,還是由我為你轉介到門下師侄處拜師,照舊可來我門下聽用奔走,一切都在你們二人心意之中,對我倒是沒什么區別?!?/br> 又對兩人笑道,“喂,我們不如比一比,誰將這孩子說的法寶先取到手,瞧瞧這是什么寶貝,竟值得鬧出這許多人命?” 那女童不言不語,拔身而起,已是沒了蹤影,黃衫少女手中放出一道虹光,人隨光走,俄而消失不見。只有這少年男子不慌不忙,從袖中掏出一個陣盤,扔在地上,將洋兒兩母子護住,這才笑道,“瞧我來個后發先至!” 話音裊裊,空山幽幽,洋兒四顧之下,林中除了自己和母親之外,卻已是再無人聲,一時又驚又喜,幾疑身在夢中。 他到底不過七八歲,雖然有些見識,但還難以做出這么具體復雜的決定,再加上心念娘親安危,守在一旁心神不定,也無法用功,還好母親醒轉得快,不過兩個時辰,便嚶嚀一聲,緩緩轉醒,訝然道,“洋兒——這,你怎么在這里!” 洋兒忙對母親仔細分說,剛說到一半,美婦神色一動,仰首望去,卻見三道遁光你追我趕,現身時已在不遠,再一晃便到了跟前,那青年男子笑道,“承讓、承讓,這一次是我險勝!” 洋兒還是懵懵懂懂,那美婦卻已瞠目結舌:從山門逃到此處,她花了數月時間,而這幾位修士卻是兩個時辰不到,便已打了個來回不說,且還闖入山門一旁那連金丹長老都不敢輕易入內的禁制之中,取出了令門派幾遭浩劫,元氣大傷的法寶! 第290章 母子仙緣 若說荀洋還是小兒,眼界不高,他母親卻已是筑基中期修士,也曾隨門內長輩外出,見識過金丹修士出手時的陣仗。在散宗,金丹修士已足以成為一門長老、掌門,出手時呼風喚雨,仿若神仙中人,遠遠不是筑基修士所能比較的。但即便如此,和這三人舉重若輕的手段相比,依然是如同螢火見月。便是門內金丹長老在此時出門,按她估算,從門內來到此處也要一日有余。這三名高人卻是若無其事便打了個來回,還順手取來了那一切的禍源法寶,必定是茂宗、盛宗的高人! 她所在散宗,說來是擎天三柱中的上清門庇護之地,但上清門弟子仙蹤杳杳,幾乎從未露面,美婦也不敢做如此猜測,只知這是難得的因緣,忙掙扎著起身下拜謝恩,自報姓名王月仙,又將來歷略微分說了幾句,被那女童止住道,“不用說啦,你們出身的那個小宗門竟敢阻我腳步,此時應該已經都被我毒死了,什么是是非非也都無所謂了?!?/br> 王月仙不禁一怔,她丈夫死后,在門內便是艱難度日,流言蜚語之中,兩母子處境越發危險,最終只能星夜出逃,和門派已經是翻臉成仇,門內不斷派出精銳追殺,令王月仙不勝其擾,但即便如此,聽到自己心目中一輩子也難以挑戰的宗門,三言兩語間便被那女童除去,心中依舊惘然若失,好一會兒才拜謝女童為她報仇,那女童道,“謝我什么,你自小生在宗門內,總有些玩得還不錯的朋友,如今他們也都死在我毒下,你心里居然一點都不為他們難受,你這個人城府很深?!?/br> 她雖然看似玉雪可愛,但性子偏激,每每將人擠兌得無地自容,好在另二人說話頗為公道,那少年男子道,“幼文,你下毒就猶如天災,天災殺了仇人,也殺了朋友,難道傷心之余,不能感謝天災么?又不是她叫你去的,她順著你說幾句話,也要挨你的排揎。我猜你是因為輸了我,到處尋人遷怒呢?!?/br> 幼文哼了一聲,走到一旁去了,那黃衣少女道,“我瞧瞧這法寶是什么好東西?!?/br> 那少年男子取出一團寶光扔給黃衣少女,黃衣少女捉在手中搖了一搖,又噴上一口靈氣,寶光逐漸斂去,現出一方古樸銅鏡,其上纂刻了兩個篆字,似鳥似魚,鏡面卻是模糊不清,只是偶然閃過一絲靈光,黃衣少女將鏡面來回照了幾照,道,“沒意思,破妄法寶?!?/br> 她將銅鏡丟回給少年,王月仙忖道,“這仙子和郎君或許是一對兒?!?/br> 正這樣想著,忽見少年對她微微一笑,搖身一變,現出原身,卻是鬢若云裁、眉如遠山,明艷如異花初開,氣度似謫仙降塵,眉宇間卻又深藏少許促狹的婉轉少女,溫聲道,“你從小長在大陣中,見識短淺,卻不知我們這些宗門修士若是出門,往往幻化假面,躲開一些無謂的麻煩?!?/br> 王月仙出生以來,所生活的木陰城便是兵兇戰危,城外時時有瘴癘爆發,靈氣雖然濃郁,但卻極不穩定,且妖獸橫行,時不時就能聽到附近的修仙家族被妖獸捕殺。不論是靈玉還是寶藥,都是捉襟見肘,越用越少,哪怕是金丹修士,也一樣輕易不肯出城,她只在筑基之后,隨著商隊一起到雷陽城去探望過一次胞弟,但雷陽城的境況也沒好到哪兒去。雖說到底是超凡修士,也能聽聞一些大門大派的威名,但此時相見,方才逐漸意識到高門修士,過的是散宗弟子完全不可想象的生活。不過她素性沉穩多智,也并不自卑,行禮道,“多謝娘子指教?!?/br> 她已知這仙子怕有讀心之能,忙將凈心咒持上,少女也并不惱怒,笑吟吟地道,“你們母子倆還沒說完罷?不著急,好好說,我們去一旁試試這鏡子?!?/br> 三人身形一閃,又是不知所蹤,王月仙感應之中,仿佛到了林上極高空中,這些沒有護山大陣的荒郊野嶺,隨時隨地都可能迸發空間裂縫,越是高空,空間便越是不穩,王月仙原本以為中央洲陸便是如此,方才聽洋兒說起,才知道這或許是因為兩大宗門交手的影響。但不論如何,那三人對空間裂縫似乎都極是不屑,王月仙乍然從重傷中得遇仙緣,心中也是又驚又喜,好在她還能把持得住,仔細聽兒子說完了,也是左右為難,思忖半晌,對洋兒道,“阿母開脈時,缺乏寶藥,玉池并不太寬闊,此生能修到金丹已是極限,倘若在木陰城中,更是連金丹都沒有可能,若非如此,也不會和你父親結為道侶,生下我兒?!?/br> “如今受過重傷,攀登上境便更是艱難,若能投到仙子門下,為其奔走服役,已是難得的福緣。但我兒卻有所不同,你天資稟賦,連仙子都出言夸贊,將來成就必定超過父母。也是因為不想耽誤了你,這才沒有在木陰城為你開脈。如今得遇仙緣,卻又未能蒙仙子收錄門墻,是隨著阿母,在仙子蔭庇之下,還是自去仙子門下小輩處為徒,那便都由得你。只是為人仆役和弟子,卻也有許多不同,你若做了仆僮,開脈所需,便只有阿母為你籌措,雖然也少不了功法修煉,但此后提升境界時,想要請主君指點,也得再看機緣?!?/br> “若是去其余晚輩仙師處做學生,阿母便不能和你時時都在一處,但不論是開脈還是修行,都有明師相伴,也是一重好處。這兩條道路有利有弊,全看你自己怎樣擇選了?!?/br> 王月仙教導兒子,絕不會為他魯莽決定,只是分析厲害而已,荀洋此前彷徨,也是不知兩條路究竟有什么分別。聽母親為他分解,先微露恍然喜悅之色,接著便沉思起來,片刻后跪下對王月仙磕了個頭,道,“此后不能常伴阿母身邊,洋兒很舍不得,但洋兒還是想做宗門弟子?!?/br> 說著,便又起身投入王月仙懷中,十分繾綣不舍,但饒是如此,卻沒有猶豫反悔。 王月仙對這個兒子十分滿意驕傲,摟著他道,“無妨,倘若主君準許,只要一有機會,阿母就來看你?!?/br> 荀洋一旦打定主意,便不再多想,突然哭泣起來,“娘,剛才我還真以為你回不來了,心里害怕難過極了!” 如此又哭又笑,說了許多閑話,又為已故父親慨嘆了一番,那少女獨自飛了回來,笑道,“唉,你們這些散宗修士之間,彼此倒是有些真情,不知多少盛門大族,父母子女之間,便猶如陌生人一般,彼此客客氣氣的,所謂的感情也不過是比同門稍微親近一些罷了?!?/br> 荀洋十分好奇,不知為何會如此,那少女看了他一眼,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道,“你是你父母的第一個孩子,木陰城屋舍狹小,也沒有什么從人,便是他們親自帶大的。你知道那些盛宗大族,人口有多少么?有些修士的血脈成百上千,多出一個少了一個,又有什么稀奇呢?甚至出生以后,未能開脈修道,到死也沒趕上父親出關,母親也只見了剛出生那幾面的都不在少數呢?!?/br> 高門大族這些新鮮故事,聽得兩母子瞠目結舌,王月仙也是好奇不已,巴不得聽少女再講下去,但她也怕另外兩名仙師久候,忙又拜下地去,將母子兩人的顧慮與決定婉轉分說,那少女并無不悅,而是含笑道,“如此也好,我不欲收徒,這孩子稟賦不錯,難得心性很是清明堅忍,做個管事的確可惜了?!?/br> 又道,“我叫阮慈,乃是上清門紫虛天門下,日后你為我辦事,只需說自己是捉月崖的人,他們便都知曉了。此處距離上清門還有數十萬里,按你們的腳程,恐怕是走不過去的,我給你們一艘法舟?!?/br> 說著,腳下輕輕一跺,林間便驟然多出一艘小小法舟,阮慈又道,“這乾坤囊里有些靈玉,可以驅動法舟,還有一塊令牌,法舟會將你送到紫精山附近,你到了紫精山大陣,將令牌投入,自然會有人送你去見我門下的虎仆,之后便聽從虎仆安排,他們都知曉的?!?/br> 王月仙才聽到上清門三字,便幾欲暈去,所幸還掌得住,聽阮慈如此細致地吩咐,絲毫不因自己出身顯得高慢,心中更是崇慕不已,忙是一一應下,又要帶著洋兒行禮。阮慈搖手止住,又看了荀洋一眼,笑嘻嘻地道,“你這孩子倒滿可愛的,日后我就是你門內長輩,雖說還不知你拜的是哪一門,但看在你娘要為我做事的份上,見面禮便索性先給了你罷?!?/br> 說著將手一揚,只見一道寶光投入荀洋懷中,其人卻是轉身化光而去,再無任何留戀。 如此仙人風姿,何止荀洋,便連王月仙也是徘徊回味良久,方才招呼兒子登上法舟,投入靈玉,那法舟之中便留有禁制,雖說王月仙法力神念都不足以驅動,但只需要激發禁制,便自行往上清門方向投去,更識得趨利避害,躲開那些靈炁暴躁、瘴癘爆發的危險地帶。 如此一艘法舟,雖然只是法器,但在木陰城中也足以掀起腥風血雨了。母子二人都有如在夢中的感覺,王月仙流連了許久,逐漸冷靜下來,荀洋卻還傻乎乎地四處張望,喃喃道,“娘……我該不會是在做夢吧!” 王月仙噗嗤一笑,將他摟在懷里,柔聲道,“怎會是做夢呢?苦盡甘來,我們母子倆的好日子終于要來了?!?/br> 想到前情,鼻間忽然一酸,暗道,“師哥,倘若你也在,那……那又該有多好?!?/br> 她和丈夫也是情投意合,這才合籍雙修,此事雖然已是數年前的往事,但依舊思之心傷,也不愿被兒子看到,將眼淚忍下,對荀洋道,“洋兒,你剛才也聽主君說了,不止是你,連娘在主君眼中,也是見識短淺之輩。但見識短淺并不丟人,只要聰敏好學、進退得宜,照舊能得到主君長上的歡喜。你不可唯唯諾諾,遇事不敢爭先,但也切忌自作聰明,因自卑反生自傲,處處要掩飾自己的短處,反而自曝其短,顯得寒酸?!?/br> 荀洋點頭道,“我曉得的,娘,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到了門內,洋兒一定處處小心,不會招惹麻煩上身?!?/br> 王月仙最怕就是主君還未回山,自己不曾站穩腳跟,兒子便惹出麻煩。也不知主君在上清門中又是什么身份,會為荀洋介紹怎樣的老師,不過她亦是知道這已經是極其難得的福緣,也不敢奢求太多,只又囑咐兒子道,“到了門內,也要謹記,你我母子二人的性命是被主君搭救,大仇也是因主君得報,你的仙緣更是因主君而得,倘若是主君身邊親近的晚輩收了你,也不必多說什么,好生修行便是了。但若是主君授意你拜入其余關系略遠些的仙師門下,那你便要留心在意了,第一個,你心中要知道是誰和你最為親近……” 如此絮絮叨叨,囑咐兒子許多話,荀洋都一一聽了,王月仙方道,“好啦,去玩一會兒罷,也不知還有多久才到山中,入內之后,便要好生修行,不會再有這樣歡喜無憂的日子啦?!?/br> 荀洋早對法舟中的一切好奇不已,也覺得母親所說很有道理,便忙四處探索起來,王月仙在蒲團上望著兒子靈動的身影,只覺得一生之中,再沒有一刻比此時更加歡喜,可惜丈夫早亡,否則當真是別無他求。 想道丈夫,心下又是一陣酸楚,忖道,“師哥,你可知門內垂涎欲滴的法寶,極可能已被主君隨手賞給洋兒當見面禮了?高門修士,對這些法寶當真是不屑一顧,你能想象得出來么?唉,你從那寶藏中回來,便已是強弩之末,氣息大異尋常,連一句話都未曾說就死了,我連你是怎么死的都不知曉。飛花派的那幾個老家伙如何傷得了你,你在寶藏中又遭遇了什么……” 第291章 逝者如斯 且不說王月仙母子在法舟中是如何綢繆,阮慈一行三人行到空中,猶在議論此處群山局勢,姜幼文道,“如今魔道大興,連五行山脈這一帶都涌現不少魔宗寶藏,可見天道大勢在向魔宗傾斜??尚κ强臻g最為不穩的這一段在無垢宗往上清門一側,燕山那些人卻偏偏到不了上清門的地盤,有許多地方無法插手,只怕是急得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師姐,若要我說,百年之內,燕山一定會向上清門示好。這些好處他們得不到不要緊,卻也不愿被玄魄門他們占了去?!?/br> 阮慈還未說話,沈七已道,“和阮道友同行一段,幼文你的眼界顯見得是長起來了。你可別忘了,玄魄門還有阮道友的道侶在呢,燕山又該如何示好?難道把小蘇送到阮道友身邊來嗎?!?/br> 姜幼文望著沈七促狹一笑,阮慈嗔道,“我又不是一塊rou,誰出價高就配誰,真要這樣說,你們一個都逃不過,都要被師門送到我的捉月崖。親事哪有這般結的?!?/br> 不過她也覺得姜幼文所言有理,道,“玄魄門想要撈好處,沒那么容易,我都出來這樣久了,官人也不來找我,看來他們內部或許有些變動。哼,這么多盛宗,偏偏就他們跑了一個,在洞天博弈上,他們是要理虧的?!?/br> 若非如此,上清門倒很可能順勢扶持玄魄門,屆時兩人的道侶關系,也將會被更多的上層重視,但燕山如何對待阮慈,這始終是瑯嬛周天自己的事,瞿曇楚卻是成功逃到了周天之外,因此玄魄門近些年行蹤更加詭秘,連瞿曇越都沒來相會,阮慈出得門來,幾次撥動心弦,都感到瞿曇越仿佛身在一處極遙遠的所在,只有朦朧感應。便是他那遍布天下的化身,也沒有誰過來打招呼。 玄魄門沒有主動,上清門自然不可能揭過這一頁,阮慈道,“太史宜和徐師姐感應如此緊密,或許燕山不日將為太史宜前來提親,借由這門婚事,化干戈為玉帛?!?/br> 姜幼文道,“不錯,如此一來,徐真人結了一門強援,徐仙子也有了棲身之所,不必在紫精山躲避你的鋒芒,兩大盛宗之間也不可能永遠僵持下去。我看這門親事竟是有八分可以結?!?/br> 盛宗之間便猶如國家博弈,不是無垢宗這樣犯了大忌諱,很難會惹來滅門征伐,似當日上清門陳兵北冥洲的戰役,倒是時而得見,一般數十年內事態便會了解。譬如謝燕還,攜劍叛門投入燕山,不過也就是幾場戰役,最終亦無人再提此事。阮慈被燕山劫走已是數十年前的事了,燕山也割讓了不少好處,兩宗的關系正在逐步緩和,如今燕山心切要進上清門統轄下的地域培養弟子,說來也是因為低輩弟子被阮慈一劍誅滅,急于為新弟子尋找機緣。阮慈也覺得這門親事幾乎是水到渠成,點頭道,“那都是他們的熱鬧,與我何干?我們還是再去木陰城瞧瞧吧,剛才只顧著比試,那魔門墳塋內還有些隱秘沒有探盡,似乎有些意思?!?/br> 三人本就為游歷而來,并不急于趕往那處時間瘴癘,聞言自無異議,姜幼文道,“看來那對母子是我們出門以來,所遇真正有福緣的兩人,只不知氣運是在母還是在子?!?/br> 原來三人出門以來,所見的行路人也不在少數,阮慈在空中飛掠時,若是感應到有落單行人,都會落下問問原因。畢竟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還能獨自前行,不是有特別的本事,就是有特別的故事。這其中如王月仙、荀洋兩人這般逃避仇家追殺的行人也并不少,只是多有不稱意之處,或是提不起阮慈收納的興致,便多數是給些靈玉,助其到達最近的城池等等。還有些本就是乘著亂世行兇的亡命之徒,便是遮掩得再好,也逃不過阮慈的感應,三人便隨心處置,像王月仙兩人母子都蒙收錄門下的還是第一次,況且阮慈還要再去那墳塋一探,便顯見得雙方的因緣更加深厚了。 沈七也道,“若是兩人都在阮道友門下,那我猜是子,現在母親入門,孩兒卻要拜去別師,便不好說了?!?/br> 這兩人亂猜一氣,一同向阮慈看來,阮慈笑道,“這哪里看得出來呢,從稟賦來說,或許是孩兒更厚實一些吧,他那母親心性雖佳,但玉池淺小,還受過重傷,若要有所成就,不但要彌補暗傷,還要我托師兄為她開辟玉池,否則成就最多也就是金丹了。如今我門下有一定法度,便是我歡喜她的為人,倘若她于洞府無功,也不好貿然施恩?!?/br> 眾人不過是閑談而已,姜幼文也不在意,三人說話間已是飛回木陰城,此城筑于谷中,規模倒也不小,但明顯可以看出城防破損的痕跡,仿佛過去數十年來一直受到損傷,卻沒有能力修復,這也可以看出護城大陣的靈炁已是頗為黯淡,否則陣法自會緩緩修復城防設施,也不至于像如今這樣,連城內境況都遮護不了,三人在云層中一眼便可看穿城內布局。 “畢竟是數個散宗聯手執掌的小城,本就不太會遇到正兒八經的攻城戰,這護城陣法,最多也就是抵御驟然爆發的瘴癘之氣,以及隨后興起的妖獸狂潮,因此本就沒有太多的幻陣蘊含其中?!比畲葘⒛娟幊莾韧鈱徱暳艘环?,搖頭道,“其實這種陣法也抵御不了真正的獸潮,聽聞獸潮一成,便會自然聽從一些狡詐妖獸的指揮,行動間也是深通兵法,自然懂得觀察城內局勢,集中力量攻打要害。陣法只能稍微拖延時間,讓城中人乘機逃走,或者等待上清門來援?!?/br> 姜幼文道,“現在這大陣連元嬰修士的一個噴嚏都抵擋不住,倘若再不修補,說不定數年間都會自行破滅。城中那幾家宗門哪有看不出來的?但到現在都聚集不出相應力量,可見遠處戰場余波的影響有多么大了。太微門倘若再不結束戰端,這一帶的散宗城池可能都守不住,會紛紛散佚于山水之中,只等數百年后元氣平靜之后,遇有因緣,或許還可以重建吧?!?/br> 他不知周天大劫的隱秘,對于太微門大舉征伐無垢宗,又或是突然想要一統宇內的做法,自然頗感費解也并不贊同,從語氣中便可聽得出來。阮慈卻知道無垢宗絕無可能在數十年內便煙消云散。此時兩宗的戰爭還只在元嬰層面,洞天高人無一出手,目前的種種動靜,只是彼此在爭奪氣運而已。太微門通過殺傷無垢宗門人,正在斷去無垢宗的氣運,只是做得比較溫和,不像是南鄞洲那般簡單粗暴。無垢宗一面應對,一面也在不斷培養新生修士,只要無垢宗數位菩薩沒有圓寂,道統就不算斷絕,其就有往外散布思潮的能力。 氣運、因果、道韻……各個維度都在劇烈沖突,現在中央洲陸中部就像是一鍋粥,攪和著還未開鍋。便是太微門,也在借此淬煉自己一統周天的計劃,這和瑯嬛周天自古以來各自為政、互不服膺的思潮不同,想要推行也勢必要遇到阻力。阮慈目前還未看出太微門這大一統的思潮會否與大不敬有過分激烈的沖突,又能不能來得及在周天大劫以前大功告成。眼下上清門、青靈門都是冷眼旁觀,或許通過無垢宗之爭,會讓兩家宗門明確自己的態度。 這樣巨大的棋局,千年內能有變化都不算是慢的,木陰城、雷陽城這樣的散宗城池,注定是無法久存,阮慈仿佛已見到未來數百年后此處的場景,凡人國度是不會再有的了,城池也化為山林間的遺跡,瘴癘處處,寶藏墳塋深藏其中,吸引著遠方趕來的各色修士,云端也不知何時架起了浮云碼頭……眼下的一切,不會再有人記起,就連這一帶名稱的由來——由五座恰好占據五行的散宗城池而得名的五行山脈,也會被人忘懷?;蛟S到了那時,距離這里最近的茂宗明玉宗的新弟子,把這里毫不考慮地劃為荒山野地,只標注一處‘五行集’罷。 逝者如斯夫!時間的流逝便是如此,在每時每刻,只是一點一滴,倘若把眼光放到千百年間,便可見到一條奔波躍動、咆哮洶涌的激流,在這樣的激流之中,又哪有什么永恒,哪有什么千古,只有不斷被卷走的一生悲歡。小弟子的一生,在大修士眼中,不過是河流中的一滴水! 但一滴水也有一滴水的奧秘,大道在芥子微塵中亦不減分毫,阮慈站在云端,一時不由癡了,腳下那滄桑大城,頑強地盤踞在群山之巔,又似乎像是在對時光證明,即使開脈、筑基修士的一生是那樣的有限,但依舊可以在這世間留下一座這樣的城池,即使很快便會被旁人遺忘,但它卻依舊會在這里矗立很久很久,哪怕被綠葉爬滿,被叢林吞噬,在枝葉掩映下的一磚一瓦,也都是他們曾來過的證明。 王月仙出生時,阮慈還剛拔劍不久,在上清門閉關修道,自她結丹以來,仿佛也沒有經過什么大變,但王月仙的道途中,又有多少刻骨銘心的時刻,便仿佛是把那時間拉得很長很長,與阮慈那匆匆而過的時光相比,同樣的歲月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這時光忽長忽短,阮慈思緒沉浸其中,不知不覺,竟仿佛臻入奇妙境界,思緒空靈活潑,內景天地之中,那亭臺樓閣上下的金鈴玉鼓無風自響,活潑不已,吉祥無盡,久久方才逐漸停息。阮慈回過神來,仔細一品,只覺靈性似乎更純粹了幾分,要說還有什么別的,一時卻又說不上來。 沈七、姜幼文都曾如此頓悟,自然不會催促,反而各自退避到遠處,為她護法,此時方才回到阮慈身邊,姜幼文笑道,“瞧,我說這對母子福緣深厚,果然不假,你收了他們,當即便有了這番機緣,也是巧得很了?!?/br> 阮慈會心一笑,道,“世上哪有真正的巧合,我只猜我們要去的那時間瘴氣定然是十分兇險?!?/br> 她突然天外飛來這么一句,姜幼文不由一怔,沈七卻是面露沉思,阮慈見了笑道,“幼文,你話雖多,卻趕不上沈師兄機靈,這還是小蘇沒來呢,倘若小蘇來了,你呀,不知要被他們聯手欺負成什么樣子?!?/br> 姜幼文不禁大為不服,阮慈卻也不再解釋,只道,“走,我如今靈覺更是敏銳,又離得近了,感應清晰得多。那墳塋里似乎藏了一只妖鬼,而且和荀洋、王月仙頗有淵源,奇怪,為何又是妖鬼?!?/br> 說著便將遁光一展,帶著姜、沈二人,飛向城外不遠處的一道山澗之中。 第292章 荀洋之父 木陰城雖是散宗城池,但在方圓十萬里內,畢竟也是獨一無二的大城,自然是鐘靈毓秀,城外山澗流響、瀑布連珠,倘若在靈炁和緩時前來,定然是一處令人流連忘返的勝景,此時雖然景色未變,但就是凡人到此,也能感覺出一絲隱約的不諧,修士一眼望去,只見那山澗之中,靈炁縱橫,隱隱有一道七彩流光外露,但色中帶邪,令人煩惡中還帶有一絲油膩之氣,其上則是縱橫了十數道封禁之力,使得此處靈炁駁雜不純,說不出的不舒服。 對阮慈三人而言,這些最高修為只有金丹的散宗門派,其加諸于墳塋之上的所謂封禁之力,只不過是笑話而已,此前三人前來尋寶,均是各顯神通,隨手擊穿,因此還惹來幾個門派出面查看,對這些低階修士,姜幼文是最合適的,他也一向最是狠辣,隨手便將撞在此處的筑基修士處置了,只令其受傷而返,便如同當日前往寶云海的那艘法舟一樣,現在只是幾名筑基修士重傷返回宗門閉關而已,并無絲毫不對,最多城中大陣因此增加些許警戒,但數日之后,毒力流轉,城中不知要有多少人死在流毒之中。至于那些染毒修士會不會逃往別處,將毒力傳給他人,如此無窮無盡地在凡人和低輩修士中流傳下去,那就不好說了,也只在姜幼文一念之間。 不過這種毒力,倒傳不進茂宗、盛宗庇佑之下的凡人國度,只要護城大陣有一定強度,都會發出警告,將其人推拒在外。阮慈只讓姜幼文適可而止,畢竟此地還是上清門庇佑之下,雖說已近邊境野地,但也不好過分囂張。姜幼文嘟著嘴怏怏地應了一聲,跟著阮慈從禁制空洞中重新躍入山澗,道,“這些人真沒出息,我們都走了,他們還不來查看局勢,我還當又有人來給我送菜了呢?!?/br> 阮慈道,“我們來了不過一盞茶功夫便就走了,他們哪敢出來,只怕還以為我們在里面呢。這墳塋中的禁制倘若不知其法,破解起來十分費時,還不能有人干擾,若非如此,也不至于十幾年都無人得手,倒是便宜了咱們?!?/br> 姜幼文道,“是便宜了你!” 正說話時,三人已是尋到山澗底部一只大河蚌,那河蚌察覺到靈氣刺激,殼蓋大開,露出其中含著的一枚流光溢彩的寶珠。這寶珠便正是墳塋入口,這是魔門常見的埋藏把戲,所謂藏珠之法,整座墳塋其實就在寶珠內部,用了芥子須彌之術藏匿。也不知在山澗污泥中默默無聞地埋藏了多久,如今被靈炁刺激,天時感應,這才放出寶光,相機出土。 三人神念先后一觸寶珠,便被挪移入內,只見魔宮中奇花異草、白玉欄桿,仿似仙家樓閣,又不知從何處隱約傳來仙音裊裊,也難怪木陰城眾人不知底細,都以為此地是一處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