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劍 第101節
只見那許多化身之中,有好些都是觀星臺第二層解讀星圖的視野,原來觀星臺那些筑基修士,果然都是魔主化身,還有些是其余洲陸景象,更有一副極大的圖景,似乎是在北冥洲和中央洲陸邊界,便猶如恒澤道爭一般,北冥洲這一側是無數燕山弟子,中央洲陸那一側卻是上清氣機,十余名元嬰修士各按座次鎮守陣前,阮慈遙遙望去一眼,只見陳均便是座中第二,為首的想來便是當代大弟子邵定星。 雙方氣氛已是劍拔弩張,一場大戰本就一觸即發,此時兩邊卻都感受到她的注視,紛紛詫然望來,北冥洲這一側陣中是一位氣勢不凡、龍日天表的年輕武將,大約元嬰后期修為,和阮慈這化身的金丹后期,似乎都是因為魔主不愿以大欺小,因此擬化而出。此時往空中升起,顯然是要回山將她捉拿,上清門又如何會放過這個機會,為首那弟子將手一揚,只見一枚小鐘當空飛起,見風就長,正是風波起鐘本尊! 阮慈不敢再看,知道時間有限,連忙將身一晃,從黑霧中飛了出來,那黑霧此時也逐漸消彌——阮慈此身不散,黑霧便不會再顯形,魔主留下的也就是一份化身之用而已。 此時雖說芯子是阮慈所有,但法力、神通卻依舊是魔門路數,甚而還有部分識憶,也和燕山地理息息相關,原本茫然無措,此時得了這些,似乎終于有了一些頭緒,至少阮慈苦苦捉摸不到的殿中禁制,在這身軀之中卻是洞若觀火。 她伸手一指,將大殿四方打開,搖身一變,卻變成和第二層那些筑基修士一般打扮,只潛在一旁,待得那幫化身全都涌來殿中,尋找自己,這才裝作慌不擇路,潛回第二層,將腦海中儲存星圖、推敲功法的那些玉簡一裹,身化無形遁光飛出觀星臺,在空中略一停頓,將所見和識憶中的地理對照清楚,便毫不考慮地往遠方那片血海投去,暗道,“只盼著鳳羽他們的確被關在苦海之中,等我前來搭救!” 第204章 苦海囚徒 “是何方來使——??!” 北冥燕山,看似是血海沉浮中的一座座孤山,實則連這血海也一樣是燕山山門所在,蓋因魔門弟子,彼此間互相攻伐算計也是常事,燕山門規亦不禁于此,若是也和玄門一般彼此親密雜處,便無人能夠安心修行了,更何況魔門修行,除了靈炁之外,往往需要煉化世間罕見的冤、瘴、怨、毒等奇氣,這些奇氣若是在凡人國度之中人為制造,耗損極大,產出又是極少,根本就不敷使用,乃是竭澤而漁,因此燕山屬下的凡人國度,反而并不顛沛動蕩,俱是安穩和樂,哪怕有一絲魔氣,也會被本地弟子如饑似渴地捕捉煉化。 若是要侵襲修真門派,倒能獲得不少奇氣,但做得多了也會引來正道聯合圍剿,因此北冥洲魔門,一向是半死不活,魔氣不足,便是想要培養更多上境修士也是難能。直到不知多少代以前,那一代燕山魔主和玄魄門掌道一起,煉造了一樣洞天靈寶,能將瑯嬛周天各大洲陸,修士紛爭所產生的血氣暗中偷取到北冥洲,兩門這才慢慢興盛起來。 到得這一代魔主宇文靖,更是將北冥洲和中央洲陸相連,中央洲陸又是修士殺伐無日無之的是非之地,那生死殺伐之氣,紛紛涌入北冥洲,血氣越發旺盛,逐漸形成血海,燕山也因此更加興旺起來。這血海便各因地理、奇氣之故,分別賦名,所謂苦海、黃泉、回頭難等,不一而足,其中苦海一處,匯聚了修士死前最后一絲幽怨念頭,最是險惡不過,也是燕山囚所。 在這苦海之中,若非自己能夠持定道心,否則一旦沾染血海,遲早沉淪,根本生不出一絲遁逃的心思,因此這苦海雖然禁制重重,但一向少有人把守,畢竟苦海之氣,對低輩魔修來說也相當危險,若非有金丹修為,難以踏入一步,而真個晉入金丹的魔修,又多為自己前途汲汲營營,對魔門敕令,多數是聽調不聽宣,為魔主廝殺出征,答應得極是爽快,看守禁地這樣長年累月的苦差,卻是叫苦不迭,往往設法推脫,甚至溜號缺勤。這也是魔門因天魔法則之故,總是天然偏于混亂,不如道門那般齊整。 此時上清門征伐燕山,要討還劍使,這一戰不管誰勝誰負,都會讓存活下來的魔修更為強大,除卻那些未曾出戰的洞天乃至門人,燕山內部反而比平時要冷清了許多,苦海大陣之外,竟是無人看守,阮慈隨手一拍,輕飄飄飛入其中,只有一道金丹遁光飛來,卻是遠遠便是一震,停在半空中,化出身形,對她恭謹行禮,口稱魔主,阮慈點頭道,“你退下罷!” 她并未打問其余情況,身為魔主,本該對燕山一切了如指掌,便是一具凡人化身,也能讓元嬰大修低頭,她未入觀星臺之前,曾為太史宜多次聽令改換方向一事暗覺納罕,得了魔主這具化身才知道,這正是燕山常態,倘若因魔主化身修為低微,便加以輕視,只怕轉眼間便會招來殺身之禍,以魔主之能,除十八部天魔令主之外,其余弟子都可在一念之間吞噬煉化,他不這么做,只是因為這些法力修為并不能助其合道成功,反而會加速他合道的腳步罷了。 那金丹看守果然一句話也不曾多說,化為魔氣掉頭就走,更不會去問阮慈來意,此時遠處已有鐘聲敲響,此處空間也隨之晃動了片刻,但苦海卻依舊是平靜如常,不起絲毫波瀾。阮慈此時也已感應到數股熟悉氣機,當下便加快遁速,在這清清靜靜的無邊苦海之上掠過。 此處血海不比別處污濁,更無殘肢斷臂浮沉其中,但隨著阮慈氣機掠過,海水中自然浮現出一張又一張或是哀怨、或是迷惘、或是詫異、或是掙扎的面孔,望著阮慈做出喜怒哀樂種種表情,更有絲絲無形氣息,從苦海中蒸騰而上,往她飄去。這便是尋常修士稍一沾染,便立刻沉淪其中的生死癡怨之氣,只要不能成道,便是洞天大能也終有隕落一日,在其靈智存世以前最后一刻,反照自生,誰能沒有少許遺憾,誰愿就此放手?莫可奈何卻又奈之何如,天地間第一幽怨之氣便是此氣! 然則不論是魔主之身,還是阮慈本人,都并不懼怕此氣,阮慈心道,“貪生怕死,也是人性本能,人性若不求活,又何來的人呢?怕不是一出生就死了,這實在是人性最初本能在生命最終點的閃耀,此氣十分珍稀,對我恐怕別有妙用?!?/br> 她借魔主此身,悄悄收納了不少,按念修法訣凝成氣珠,卻是來者不拒,偶有少許飛到法體附近,也被金丹如饑似渴地吸收進去,汲取本源,純粹氣運,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兇物,對她來說卻不啻靈丹妙藥,反而比一般寶藥補益更多,短短時刻,已比此前更是神清氣爽了許多。 她隨太史宜來此之時,尚且還不知如何修煉道韻,因對血海之氣毫無了解,一旦從魔主化身之中探知此中奧秘,頓覺此處看似險惡污濁,但對她來說卻是樂土,若非時間有限,阮慈可以永遠在此修煉下去。此時只能一邊飛掠一邊盡可能多汲取一些癡怨之氣,不但自己可以修煉,對敵也是妙用無窮。 不消片刻,已是來到囚敵之所,只見苦海上空,虛空之中生出無數鐵鏈,泰半都是垂落下來,末端浸沒在血海之下,這便是此前曾綁縛過敵人,或是一開始便囚禁在海面上方,極易受到侵襲,或是本人心智不堅,觀照海面,受了蠱惑吸入癡怨之氣,當即翻滾下來,沉淪其中。只要是那鐵鏈浸在海面之下,此人就多數是兇多吉少,早已不在世間了。 燕山兇名在外、殺孽重重,其實也少有敵人會特意囚禁起來,此時只有三五鐵鏈有囚犯在此,阮慈第一個瞧見天錄,他被綁縛起來,高高吊在半空中,一雙眼左看右看,神色寧靜中透著好奇,喃喃有聲,正在念誦著什么,阮慈一望即知,他這是又在玉簡之中記敘見聞,為藏書閣豐富游記了。 這癡怨之氣,對靈獸不知是否效用減弱,又或者天錄得了太史宜厚愛,把它懸在高處,他瞧著是絲毫沒有影響。不遠處秦鳳羽吊的位置就要低得多了,也有絲絲縷縷癡怨之氣將其環繞,但此女容色平靜,周身自有法力輪轉,雖說時間不久,但能在癡怨之氣下守住道心,也令人刮目相看,阮慈料得她此次若能平安回山,經此磨礪,修行當會大漲。 游目四顧時,已不見董雙成,她心中嘆一口氣,又見何僮被低低吊在海面之上,差些就要落入苦海,但卻偏偏還就差了那么一絲,四肢軟垂,顯然已陷入昏迷,氣息似斷若續,距離隕落也就只有那么一絲,而癡怨之氣仿若受到吸引,不斷往其體內匯聚而去,令他面上也不由現出一層詭異的青色。她眉頭不禁微微一皺,也不知何僮此時算是什么狀態,當下伸手一揮,將其收在人袋之內,又貼了幾層符咒封禁起來,再將天錄收到靈獸袋中,拋出一個人袋,裝了秦鳳羽。 以魔主身份,辦事的確方便,阮慈意猶未盡,還想給魔主搗亂一番,見遠處癡怨之氣濃郁之地,還遙遙垂了幾個人影,便飛掠過去查看,只見那幾人都如同何僮一般,氣息在斷續之間,靈炁已是斷絕,知道此處汲取靈炁不易,這幾人只怕被囚在此地太久,體內靈炁已是干涸,此時仿佛在龜息之中,以此來延綿壽命,也不知在此地茍延殘喘了多久。 她此時靈覺之中,已有警兆,知道追兵將至,索性一揮手將這幾人全放了出來,又各自往心口打入一道靈炁,推出一股靈力,讓他們往來處飄飛而去,不論是恢復過來借機逃遁,還是被后續追兵捉拿,也就各安天命了。自己則覓了一個方向,極速飛遁而去,心道,“北冥洲和中央洲陸交匯之地,現在是去不得了,風波起鐘剛敲過,那里到處都是空間裂縫,又有大軍交戰,元嬰修士過招,實在是處險地。為今之計,該往北冥洲與北幽洲隔海相望的方向逃走,到了北幽洲地頭會更熟一些,從那處或可尋到靈遠師父幫忙,把我們送回中央洲陸?!?/br> 思及此,忽然又想起靈遠那平靜喜樂的面容,心中不禁浮現一絲黯然,“倘若靈遠是我,不知是否會比我做得更好,但倘若我是靈遠,我未必能這樣歡喜地撒手而去,他是一定不會有癡怨之情的,他是如何能拋卻貪生怕死這人性本源的呢?或許能克制太初大道的,并非是終結類大道,反而是靈遠此舉所蘊含的道韻所在呢?!?/br> 因此一悟,道基不禁微微一震,金丹也因此更加活潑,阮慈心知自己又觸碰了少許宇宙真實,只是此時也無暇細思,只往心中所擇方向飛去,她知道自己去向瞞不過魔主,因此也不遮掩行蹤,只是賭魔主那元嬰化身被邵定星拖住,倉促間追趕不上,又暫無力幻化其余化身罷了。 從苦海往外,又是一片無涯海域,阮慈一邊汲取奇氣煉化,以此彌補消耗,一邊催動法力,往前疾行,但覺周身氣息逐漸沉重,仿佛有不少大能正從氣勢場中觀照著她,也知道這是留駐山門之中的洞天大能看了過來,此時持有天魔令的元嬰令主,也已趕往前線,但太史宜已閉關突破洞天,法顯令主、解身令主等數名洞天,依舊在門內蟄伏不出,就不知會否以大欺小,向她出手了。 若是在虛實屏障極為薄弱之地,或是當門對面,阮慈還能一博,但此時在血海之上,卻苦無計策應對,那幕后觀照的洞天,連面都沒露,但阮慈卻覺得自己遁速越來越慢,想來是他改變了周身規則,或者是在因果、氣機上有所牽連遲滯,她此時靈力也將用盡,不得不放出天錄、秦鳳羽,急促道,“快,你們一個跑得快,一個或許能飛,按我方向逃去,我這一身是跑不動了?!?/br> 她心頭乍起一念,一邊說一邊又從魔主那化身之中跳將出來,果然頓覺周身一輕,才知道這也是魔主手段。這化身沒了她支持本源,立刻又化為一團黑霧,阮慈想要將它放掉,又怕稍后還有禁制需要魔主氣息,微一猶豫,便放出生死癡怨之氣,將其包裹,煉成一枚小珠子,收了起來。 秦鳳羽和天錄在苦海之中也依然能維持神念,且畢竟才被懸掛不久,阮慈就已脫困,兩人法力都剩了許多,也知道情況緊急,當下更不多言,秦鳳羽掏出一輛小車,天錄道,“我來!” 它化為原型,乃至一匹神駿靈鹿,又要比平時和阮慈玩耍時的小鹿更威猛許多,鹿蹄上靈炁幽幽,仿若有陣風吹過,阮慈二人剛一鉆入車內,它身上伸出一道靈炁繩索,將車縛住,仰天一嘶,空中突然涌過一陣狂風,天錄放蹄往前一躍,如同幽影,仿佛和那清風化在了一起,往前以極速疾馳而去! 第205章 再煉東華 “這燕山偌大盛宗,當真所有能戰之士,全都被派往前線了么?” 狂風呼嘯,血海浪涌,風中一道車影若隱若現,那神鹿放蹄跑得正歡,車中氣氛卻十分凝重,秦鳳羽氣息要比阮慈強盛得多,也向車中輸入靈力,助天錄跑得更快,全力感應氣勢場中的變動,一面分心詢問阮慈別后際遇,同時還將乾坤囊中所有丹藥取出,阮慈揀選了一味感應中對自己有效驗的靈藥,囫圇吞下,一邊閉目煉化,一邊和秦鳳羽神念交流,她在此處左右也不可能臻入物我兩忘之境,能補充一些靈炁已是意外之喜。 因秦鳳羽擔憂此事,她便道,“燕山弟子一向好戰,金丹一輩只怕膽大的都去前線和我們上清弟子搦戰,膽小的此時便是收到消息,也不敢出面。至于元嬰老魔,暗中觀望的應該也有許多,不過我功法有克制天魔之處,就看他們是否要出手了。倘若真的以大欺小對我下手,或許恩師會借此顯化,那上清門和燕山之間便誓要分出生死,這一戰恐怕會打破洲陸,我看燕山也未必有這樣的膽子,最多再幻化一些金丹化身前來,你我聯手,想要拿下這些對頭也不是不能,只是不能讓他們把我們耗死在這里,此前要尋個出路?!?/br> 她對王真人是否能憑借九霄同心佩顯化,其實也沒有太大把握,只是倘若有元嬰魔修全心全意要取她性命,阮慈等幾人再無幸理,推測轉機可能應在王真人身上而已,但只看魔主對付她都只是幻化金丹化身,想來其余元嬰真人也不愿以真身出面,那么阮慈和秦鳳羽在同階修士之中也的確難逢對手。秦鳳羽道,“如此倒有些微指望?!?/br> 她乍然被擒,身陷絕境卻依舊若無其事,還對燕山風景十分好奇,阮慈為她描摹了幾句,略提自己和魔主會面之事,又問起秦鳳羽別后如何,秦鳳羽回說自己醒來便被吊在苦海之上,太史宜遣了莊姬來告知那生死癡怨之氣的厲害,也并未收走乾坤囊,不過在那時就不見了董雙成,也不知是當時已經沉沒,還是被她夫婿楚九郎討走了。 此時情況緊迫,兩人自不好議論旁人家事,不過秦鳳羽對莊姬十分耿耿于懷,道,“若是無人里應外合,這一局如何能成?便是成了也不關他的事,也不知他在和我夸耀什么,這人我必要殺他?!?/br> 原來秦鳳羽被掛上鐵鏈時,怕也是挨了莊姬幾句打趣,阮慈笑道,“這人叫胡惠通,你記住他的名字,日后是尋仇還是如何,也有個說法?!?/br> 她被送到燕山,的確是太史宜門下弟子所為,但能從魔主手中逃脫,也有太史宜師徒多番婉轉暗示之功,其中恩仇委實難以分說,秦鳳羽多少也能揣摩到一些,嘆口氣說道,“也不知良國那魔巢,回到門中又該如何分說。純陽演正天為了徐師姐能突破元嬰,實在瘋了。但此事必不是徐師姐出面,不知最后是如何了局。只怕還要看門內和燕山這一戰是誰立功最高。我們紫虛天如今沒有入室弟子,戰功上只能仰仗七星小筑一脈,實在吃虧?!?/br> 阮慈也知純陽演正天不可能安排得簡單粗陋,就叫徐少微出面安頓魔巢,此事人人心知肚明卻難以抓到把柄,王真人也不好出面,若不是呂黃寧找徐少微麻煩,便只能等她晉升元嬰再來討賬。她道,“先回去再說吧,現在說這些也是無用——咦!” 這一聲卻是因來處數千里方向,陡然爆發一股極強氣勢,如日中天,將那血海方圓數千里的靈韻奪于一身,剎那間接連收放九次,每次反復之后,氣勢都比之前更盛,便是飛車已經遁逃近萬里,仍然受到影響,仿佛見到血海中升起一條五爪金龍,雖然鱗翻角折,卻仍是氣勢非凡,那滾滾龍吼之聲,更是仿佛有形音波,令血海掀起巨浪。阮慈、秦鳳羽二人都是一驚,阮慈叫道,“這氣機……這是我放出來的苦海囚徒么?” 秦鳳羽也回眸凝望,皺眉道,“能在苦海中久久堅持而不沉淪的,定然都有一番本事,也不知這是哪個宗門的強人……燕山修士出手了!” 果然燕山并非無人在內鎮守,只是基于種種考量,未有對阮慈等人出手。這金龍一起,氣勢場中頓時風起云涌、血海翻浪,剎那間便有三道強橫至極的氣息顯化而出,其中之一便堵在阮慈等人前路之上,舉手喝道,“孽畜,還不束手就擒!” 說著微一搓手,頓時發出一道魔光,向那金龍照去,只是首先便要照到這清風之上,天錄仰首一聲鹿鳴,四足飛踏,險而又險地避過了這道魔光,傳音叫道,“慈小姐,這是大自在令主,那五爪金龍恐怕是玄魄門大太子,他被擒已有五千年之久,原來竟還沒死!” 阮慈心中一動,也不知這金龍是否是生機所系,但不論如何,就此刻來說,己身于他有恩,卻因他之故,令元嬰令主找到出手機會,算是被他帶累。心中有些不忿,冷哼道,“天錄,你先進來,鳳羽你驅車,我來對付他!” 大自在令主一道魔光未能奏效,悶哼一聲,頓時使出神通,法天像地一般,猶如一個巨人坐在血海之中,幻出三頭六臂之身,各自觀照四面八方,雖然未曾直接對阮慈等人出手,但想越過他的阻礙,卻也不能。 此時天錄的速度已經無用,落入車內,秦鳳羽駕馭飛車,在那巨人舉手投足之間險之又險地躲避了起來,她此時不能斷了逃離之勢,一旦往回飛遁,卷入五名元嬰的戰場之中,只怕輕易便會被攪和得粉身碎骨,元嬰大戰,有時已牽扯到法則之力,在戰場中心,哪怕是金丹也承受不了。便是此時,在元嬰身側,力場似乎也被拉扯傾倒,想要逃離,難上加難,但若是要往大自在令主身邊飛遁,速度卻要更快上許多。天錄道,“這便是大自在天魔令的威能,可以cao縱力場,我們這樣遲早要被抓??!” 阮慈道,“你們二人為我護法!只需爭取一瞬!” 此時雖然仍非合適時機,但倘若不能拔劍,也難以了局,而阮慈服用丹藥以后,玉池靈液也恢復近半,有了一搏斗之力。當下再不猶豫,將玉鐲褪下,微微一振化作長劍,心中念道,“青君青君,你莫生我的氣!” 第一次煉化東華劍時,她對道韻運使幾乎一無所知,此時卻已非吳下阿蒙,先從要義闡發:太初大道和生之大道關系極為親密,甚而太初道種便是從東華劍之中取出,雖說此劍之后洗練道韻,但因果仍在,這是其一,其二太初大道也正是生之大道創世之時,誕生的先天五太之一,其余大道則是由先天五太繁衍生發,因此掌握太初道韻的阮慈,煉化東華劍要比其余大道更加容易! 先想到因果仍在,道種也從東華劍取出,劍身微震,太初道韻滲入劍身便沒有那樣艱難,再想到太初道韻煉化東華劍要更加容易,阮慈腦際轟然一響,眼前仿佛現出無窮妙景,正是生之大道在東華劍內殘留道韻,對大道的種種闡述和理解。她那初初滲入的一點太初道韻,相比起來就要粗陋單一得多,往生之道韻所化大海之中落去,仿似一滴水一般,很快便消融不見。 若按這般來看,別說一瞬,只怕是數千年都難以將這寬廣難以估量的生之道韻壓過,但阮慈經過和魔主、道奴的道韻博弈,已知道韻攻伐,絕非如此簡單粗暴,心道,“太初乃人之初,生發出無數情、欲、念大道,這些大道法則,無不是生靈獨有,生之大道和太初大道實則纏纏綿綿,互為補益,并非是敵對關系,太初大道生發其余大道,亦有一個生字,而生之大道繁衍出的無數生靈,其人性也由太初生發。相輔相成,互相包容,誰說生之道韻之中,便沒有我能夠汲取參考的東西?若非如此,道祖證了一道,也無從去證第二道,正因為三千大道可以互相轉化,才能證就第二、第三道,最終成就永恒道主。我乃瑯嬛周天唯一劍使,想要汲取生之道韻,襄助太初道韻精純興旺,也并不為過罷!” 在道韻層面,你怎樣看待一件事,實在是再重要不過,若你覺得自己不能,那便是不能,若你覺得自己可以,且又的確切中了宇宙真實,那么轉眼間便會攻守逆轉,尤其東華劍和阮慈相依為命,此劍雖然已無劍靈,但靈性猶存,對阮慈一向是照拂有加。阮慈一言既出,東華劍汲取太初道韻的速度驟然加快,幾乎是貪婪地從阮慈內景天地之中抽取道韻,原本只是絲絲飄落的道韻之花,此時如海落下,匯成洪流,往生之道韻之中落去。阮慈在虛數中汲取了幾乎是無量的太初道韻精粹,但轉瞬間便被抽得幾乎干涸——若非如此,那些許太初道韻,好似幾滴水匯入汪洋,便是生之道韻不排斥又如何,如此海量,甚么時候能回饋繁衍,達到能和生之道韻爭鋒的強度? 但這轉瞬之間,體內原本道韻幾乎已經全數匯入,阮慈又該到哪里去找更多太初道韻? 她心念一動,叫了聲‘你們小心,守好心靈!’,當下便將那一粒粒生死癡怨之氣所化念珠擲出窗外,只聽得‘蓬’地一聲,那生死癡怨之氣頓時化為薄霧,將大自在天魔主耳鼻之處包裹,饒是他乃元嬰修士,也不由得驚呼一聲,立即運起魔功,不令癡怨之氣沾染真靈,用那大自在天魔令之能,將立場倒轉,將癡怨之氣、阮慈和飛車三者一道,往戰場中心飛速擲去。 阮慈人在空中,氣機卻和癡怨之氣相連,將其中的太初道韻瘋狂煉化,以供東華劍汲取,深知此時便和當日第一次煉化東華劍一樣,絕不能隨意中斷道韻供給,否則東華劍反噬,自己恐怕要被吸得道韻動搖。好在那癡怨之氣,本身便是心念之中最為精粹的幽怨之情,太初道韻極是豐沛,她運起那無名功法,剎那間便有無數道韻紛紛落入內景天地,稍加精粹,又被東華劍汲走。 此時那戰場中央,金龍怒吼連連,和另外三大令主戰在一處,竟是旗鼓相當、不露敗相,戰場中央已是法則之絲處處縱橫,便連空間裂縫也是隨處可見,此處空間本就不太穩定,虛實屏障比別處薄弱,上清門又在洲前敲響風波起鐘,戰場上空便是一個個散發著五彩光芒的裂縫、洞隙,見到阮慈和飛車一同飛來,四人都是一愣,原本激烈的攻伐竟暫緩了一刻。金龍大吼一聲,似要將二者趕走,但另一位燕山魔修卻是搖身一變,也幻出法天像地之態,將手抓來,笑道,“我卻不怕這癡怨之氣!” 阮慈心中一動,暗道,“他們都不敢和我魔氣攻伐,是懼怕我的神通么?哼,太初大道,的確克制天魔功法,這魔氣對我說不定反是補益?!?/br> 她叫了聲‘來得好!’,將身軀一轉,竟是在不可能的角度避開了那探來大手,只是如此一來,其身便不可避免地往空間裂縫中落去,眾人面上都是大急,但正當此時,阮慈往手上噴上一層黑氣,正是那癡怨之氣,探手往空間裂縫中只是一伸! 天魔本就可以在虛實之間轉化遁行,這癡怨之氣,也是魔氣的一種,阮慈之身,更是未來道祖法體,在這虛實屏障本就薄弱的燕山,又在空間裂縫這薄弱中的薄弱點,她這只手果然伸入虛數,但其身卻還在實數之中,同時處于虛實之間! 阮慈心中大定,嬌叱一聲,運起功法,那虛數中亙古以來沉淀的太初道韻精粹,頓時源源不絕,透過這只手臂匯入體內,剎那之間便被她煉化,又往東華劍中輸送而去,尚且還有殘余外溢而出,將己身與那飛車一道裹住,往四周沖刷而去,順著因果氣運,首先撲向剛才對她出手的令主,又往遠處蔓延,網住了尚且未從癡怨之氣中緩過勁兒的大自在令主! 不論是四名令主還是金龍,都對這太初道韻極是畏懼,返身做出遁逃之態,但道韻神通,豈容躲避?因果交纏,剎那間便將這五名元嬰一同網住,在慘嚎聲中,緩緩煉化其周身泛起的道韻微光,只待其各自所持的道韻燒盡,便要探入內景天地之中,將其徹底煉化! 血海上空,片刻前還是風起云涌,此時卻陡然間靜謐到了極致,只有五名雕像,環繞空中一位半身沒入空間裂縫的白衣少女,這情景竟怪異到了十二萬分! 第206章 初凝道域 未來道祖,也星道祖,休看法力才只星金丹階段,氣運、因果那兩層道基,累積仍星淺薄,不足以醞釀出什么驚人神通,但這第十二層道基,真正星非同小可,直追本源,而且境界越高,便越星著重道韻博弈,倘若星金丹修士,并未領悟道韻,阮慈這太初道韻反而無用武之地,正星因為元嬰修士已有所持大道,已開始凝練道韻、接觸法則,但其對大道的理解又如何能比得上阮慈這已借助道種凝練道基的未來道祖? 若星要殺她,倒也不難,在遠處以大威能法寶直接斬殺,阮慈也難以逃脫,但因大自在天魔令主無心一擊,阮慈竟能近身相博,又恰逢燕山乃星虛實屏障薄弱之地,虛數之中那近乎無窮無盡的道韻精粹源源不斷,道韻洗刷之下,此地太初法則竟星隱隱排斥其余大道,令這五名元嬰壓箱底的手段都難以使出,其余維度全被道韻維度壓制,轉眼間已被完全困住,阮慈甚至隱隱有一種感覺,若星道韻將其內景天地完全洗練,甚而能將其收做奴仆,這等奴仆修為不會再有任何進步,但卻對她言聽計從,絕不會生出異心,某種程度來說,也算星她的太初道兵! 將燕山天魔令主收為道兵,并非小事,更何況那金龍還星玄魄門大太子,阮慈此時也尚且慮不到此處,她煉化道韻耗用靈炁雖少,但積少成多,原本就不夠豐沛的玉池靈液依舊在快速消耗,便星有丹藥補益也并非長久之計,從東華劍中太初道韻下落的速度來看,必定要從外界獲取靈炁,便只能從這五人身上抽取,只星五人到底也星元嬰修士,護身道韻雖然很快便被燒到只有薄薄一層,但卻怎么都不曾斷絕,倒星阮慈法力逐漸枯竭,若星再熬過一陣,便要因法力不繼遭受東華反噬。 阮慈心中并不急躁,反而比平時更加沉靜,把此時看做星道韻攻伐,只閉目體會那無名功法煉化道韻,反饋而來的諸般幻妙奇異感悟,緩緩有一個想法自心湖浮現:“道韻乃萬物之源,大道法則也星道韻的體現,這功法可以更改人心情念,我在那若干年前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星挑撥激蕩了太初法則,其實我現在已經掌握了些許法則之力,可以從中撥弄,譬如……” 心念一起,便仿佛見到天地之間縱橫了無數多彩絲線,甚至再回想此前和魔主對話時,謝燕還道侶身上也的確縛著一絲法則,而眼前這五人身周也都環繞著法則之絲,雖然纖細,但卻要較彌漫的道韻更為強韌,可以說法則就星更精粹的道韻,縱使太初道韻強力壓迫,但因法則之絲更為堅韌,便星粗看落于下風,卻始終不會被完全切斷,因此這五人此時雖然不能動彈,但內心深處只怕也并不絕望,尚且還有生機在盼。 然則此時此刻,既然阮慈已有所領悟,一切卻又不同,她左手伸入虛數之中,右手握著東華劍,便從肋下又生出一只手來,緩緩往空中一捏,將道韻捏細絲,放在口中輕輕一吹,氣勢場中一陣顫動,那細絲猶如柔情春風,驀然蔓延繁衍,在空中扭曲舞動,繞入五人護身法則之中只星一絞,便聽得氣勢場中,同時響起五聲慘嚎,這慘叫聲在實數之中只星一聲悶哼,但在氣勢場中卻遠遠傳播,連極遠處兩洲交接的戰場,似乎都被驚得氣勢一收,不知多少大能往此處觀照而來,卻又被太初法則驅走,燕山之中,又多出不少氣勢徘徊不定,似乎也不知究竟該不該出手。 法則之絲一斷,又豈星失去護身道韻那么簡單,這五人周身氣勢都有不同程度的衰減,氣運也驟然衰敗不少,仿佛受了重傷,阮慈心中有所明悟,知道這些元嬰修士無有道韻之基,法則之絲凝練不易,一旦被絞斷,損失道韻便星再也無法尋回,只能重新感悟,甚至還要比第一次更加艱難。因果、氣運、道韻等后三層道基的維度,博弈一旦落敗,后患無窮,法力博弈失敗相較起來根本不值一提。在她而言,此時無從猶豫也無法猶豫,法則之絲如繩縛上五人,隨心一催,將無名功法中掠奪大道本源的法子略一改易,立時感到五股源源不絕、精純已極的靈炁順著法則之絲傳遞而來,那功法連大道本源都能抽取,靈炁又豈在話下! 有了五名元嬰修士補益,阮慈氣勢當即大漲,將自身內景天地作為各方靈力中轉的舞臺,此事她已星老手,熟極而流從容不迫,將道韻煉化輸送之余,更星不忘淬煉法體甚而星內景天地,同時修煉金丹,那顆活潑潑的金丹在承露臺中滴溜溜打轉,不知不覺,代表法力的第一道裂隙已然填滿,道韻那一層且不多說,便連氣運、因果兩層都有可見的進益。這自然星她掠奪法力修為的同時,也掠奪了這五人的氣運之故。道韻攻伐,敗者本就星予取予求,便連黃掌柜乃至魔主,都吃了不小的虧,更何況這五個元嬰修士! 但亦不得不說,元嬰修士靈炁之厚,超出金丹更不知星多少倍了,那靈炁仿佛星無窮無盡一般,阮慈不知汲取了多久,那五人都未露出吃力之色,她也不再顧忌,索性放量吞吐道韻,將四周染成一片亮色,那太初法則在此地濃郁到了極點,竟似乎形成一個領域,阮慈在此便星絕對主宰,甚而有一絲言出法隨的錯覺。 這便星……道域? 她此時亦顧不得琢磨這許多,因道域形成需要精粹靈炁,若非現在情況如此特殊,阮慈也難以再現道域,這至少星洞天級別才能掌握的神通了。不過這道域雛形一現,她倒也松了口氣,原本還要防著殺伐靈寶遠距離攻伐過來,但道域一成,只有道韻能夠動搖,道域之外的維度攻擊,星否有效只在主人一念之間,而若說星道韻攻伐,在燕山內阮慈倒也不懼旁人。 或星因此,原本蠢蠢欲動的諸多元嬰氣勢都星沉寂下去,洞天修士亦始終沉默沒有出手,燕山內部竟呈現出詭異的安靜空寂,阮慈不再多想,把握這寶貴時機,閉目催發功法,那泛著光亮的法則之絲相互交織,逐漸濃密,將這片區域煉成一個大繭,靜靜懸在半空,只能隱約感受到繭中靈炁、道韻瘋狂流轉,逐漸沉重,令周圍氣勢場都向其傾斜,竟仿佛有輕微塌陷。 一年、兩年、三年…… 實數之中,時間遠非那樣靈活,縱使在虛數中汲取再多道韻,回到實數中也只需一瞬,但阮慈此時橫跨虛實,便無法在時間上取巧,祭煉之中時間飛逝,不覺已星二十年過去,兩洲交匯之處,上清門、燕山依舊大戰不休,燕山死守門戶,始終未被攻破,而上清門除了打破燕山之外,也無法營救阮慈,既然洞天修士未有出手,這片血海便仿佛星凝固在了此處,未有生出絲毫變化,只有那大繭下方的海水,逐漸染上亮光,仿佛也被太初道韻浸染,生出了一絲不可思議的變化。 東華劍內,那無量空間之中,洶涌澎湃的生之道韻,不斷被太初道韻轉化容納,又不斷有太初道韻匯入其中,終于由那一兩滴水珠,變做涓涓細流,俄而生聚壯大,成就滔天巨浪,匯如深邃大海,能夠與生之道韻平分秋色! 便星在二者取得平衡的這一刻,東華劍鏘然清鳴,太初道韻再難侵入其中,往阮慈神念之中傳遞過一股波動。阮慈吐出一口濁氣,也終于將左手從虛數中抽回,虛實屏障,瞬間恢復如故,空間裂縫也逐漸扭曲變小,這只手伸入虛數時尚且細嫩,但抽回來時,卻已成白骨,一回到實數之中,立刻化為齏粉——橫跨虛實,豈能不付出代價! 阮慈神念一動,將這齏粉收攏,隨手一捏,又從其中攥出了生死癡怨之氣,不多不少,正星當時一口噴出的份量,她心中頗覺玄妙,重又將其收起。心念一動,肋間那只手往上挪去,便順勢成為左手,照舊運使如意,這血rou隨生的功夫,在金丹境中倒也不很稀奇,無甚可說之處。 再看內景天地之內,玉池如海,道基成島,金丹如日中天,二十年來又突破兩層,已星金丹三層修為,那后三道裂隙,也不再深如淵海,不見底里,已有了不少積蓄。這二十年來的確進益不少,再看那五人,卻都星修為大損,猶以金龍為甚,其脫困未久,便又遭逢此劫,已星奄奄一息,只星閉目待死。 阮慈見此,不由也微微一笑,暗道,“倘若我拔劍不成,說不定也就和你一樣了?!?/br> 她已知道東華劍意思,雖說阮慈乃星瑯嬛周天唯一劍使,但僅此一樁,也不能令東華劍毫無抵抗地被太初道韻煉化,其能讓阮慈有公平博弈的機會,已星違背靈寶本能,這還星因為東華劍并未完全之故,倘若星大道靈寶,絕不能默許阮慈吞噬轉化生之道韻,必然自一開始就激烈抵抗。此時東華劍內,兩種道韻已星勢均力敵,再往下東華劍便不可相助,只看道韻攻伐,結果如何了。 道韻攻伐,彼此勢力相當時,只看心志。阮慈并不知會遇到什么,也不知能否勝過,只星因緣巧合之下,在此道域之中,有了這個機緣,自也無法錯過,深吸一口氣,眼神掠過那五名囚徒,見那十道目光全都投注在自己身上,便連車內天錄、秦鳳羽,也都在留意自己,便沖他們嫣然一笑。 下一刻,她手握劍柄,神念沉入,剛一流露拔劍之意,便覺四周景色變換,天旋地轉之中,仿佛重回劍中天地,在那涇渭分明的無量道韻大海上方,引領己方太初道韻,對陣著彼方生之道韻上方的…… 阮慈舉目望去,只見對面生之道韻海水上方,原星空空蕩蕩,在她注視之下,海水旋轉蒸騰,所有無量道韻全都凝練到了極處,那一點的質量甚而令她有空間將會被吸引崩壞之感,在那沉重迫力之中,一個人影從極點之中走出,長發如瀑,面目如故,容色冷淡,正星—— 阮慈心跳如鼓,輕聲問,“青、青君?” 那人揚眉望來,冷然道,“自然星我——原來,連你也要和我做對?!?/br> 言罷更不多言,纖指一點,便向阮慈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