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陳忻所領的隊伍,雖然兵力損失慘重,但畢竟是擊退了南詔軍,解除了來自南詔的威脅。當聽到陳忻的匯報后,女王蘇黎幾日愁眉不展的臉上閃過一絲欣慰,但這也只是瞬間。轉而又看著神師,“此次能解除王宮之困,神師居功厥偉,按理本王應賞賜你。然我女國現在是內外交困,本王實在無心去思慮賞賜之事,待此番事件平息后,本王再做封賞吧!” 神師拱手躬身回復:“下官乃女國之臣,替女王分憂本是份內之事,不敢領賞?!蓖A艘幌掠终f道:“正如女王所說,我國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實在不容樂觀。國內之事還要慢慢解決,可吐蕃軍不日就將打到王城,此事已是迫在眉睫,女王還是先思慮此事吧?” 女王看看神師,又看看李洋三人,“事情發展到今天這步,本王也無計可施了,幾位不妨談談有何看法吧?” 李洋本要提到辭官之事,但看女王向她們投來的期盼目光,李洋終是沒能將辭官一事說出口,只是說:“就女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難再與吐蕃軍抗衡,就算將王城的百姓全組織起來,也只是多增加一些傷亡罷了。明珠大將領兵圍困王宮,為的是不讓女王離開王城,現在王宮之困暫解了,還是請女王思考一下如何暫避吐蕃軍的鋒芒吧?” 李洋說完,一旁的神師接著說道:“李洋大相所言既是,與其和吐蕃軍拼至最后的一兵一卒,不如先撤出王城,保存實力。我女國山高路險,吐蕃軍想要追擊也難,待得吐蕃軍撤走,我們再打回來便是?!?/br> 女王問:“那依神師之言,本王要撤向何處呢?” 神師回答:“向噶達方向,那邊不僅山高路險,而且毗鄰主國大唐。女國目前的困境,主國雖不能派兵支援,但如果我們撤向主國,如果吐蕃軍還繼續追來,那主國的軍隊定不會置之不理的。如此一來,我們獲得了主國的庇護,也保存了實力?!?/br> 神師說完,站一邊的南佳點了點頭:“神師所言雖然有損我女國之威,然而事到如今,恐怕也只剩此路可走了?!?/br> 女王無奈的嘆了口氣,“不知三位大相意下如何?” 葉琳回復:“我三人對女國領地不甚熟悉,也不知神師的提議是否有利女國,但我同意神師說眼下應以保存實力為先的說話?!?/br> 她們都知道女王此次離開王城將走上一條不歸之路,但這是歷史,是事實,容不得她們去改寫。再說,她們也沒能力去改變女國目前的處境。讓女王留下來,說不定就是生靈涂炭的一場王城之戰。離開,對女王而言雖然不一定更好,但對女國的百姓來說至少可以活著。 第二百七十章 女王之言 一個國家的王,要丟下她的子民逃離王城,這絕不像李洋她們打不過就逃那般簡單。這不僅涉及一個“王”的榮譽,更是要給她的子民一個交待。 女王蘇黎不畏死,但她不想讓她的子民遭受戰爭的禍害,那擺在她面前的路就只剩一條了。只要她不在王城,那女國在實際上也就不存在的,吐蕃軍到來后也就沒仗可打了。 蘇黎吩咐南佳和尼瑪,“你們通知下去,讓各位朝官和王城百姓到王宮前集合,本王不想偷偷的逃走?!?/br> 南佳和尼瑪領命而去。蘇黎回到五樓的寢宮,金珠大天官服侍她將女王的朝服穿戴整齊,蘇黎站在銅鏡前注視著鏡中的自己。 本該是花一樣年齡的自己,鬢角已有絲絲白發。曾經,自己還是小王時,看女國一日一日的衰敗下去,多么渴望能臨朝聽政,大展拳腳,誓要將女國帶向一個嶄新的未來??涩F在,自己已是女國的王,可女國只在自己的帶領下走過了三年多。嶄新的未來沒有,有的卻是滅亡。 蘇黎想到了死,可她死后,小王志瑪將接任女王的位置,王城的百姓依然難免戰爭的禍害。生不容易,死亦不能。蘇黎將手伸到腰間,解下系在腰帶上的一塊龍鳳玉佩。 這塊玉佩其實只是半塊,還有另一半在宗哲身上。這是宗哲臨行前送給她的,說是只要玉佩在,他就在??扇缃?,她的這塊玉佩還在,而另一半呢?他還能回得來嗎?今生今世,他們還能再見嗎? 蘇黎正想的出神,金珠大天官來到身邊說:“女王,您的臣民們已集合在王宮門外?!?/br> 蘇黎再望了一眼銅鏡中的自己,把頭上的王冠扶了扶。從她坐上女王這個位置以來,她還沒有如此正式的整理過自己的儀容。 從五樓寢宮到三樓議政廳外的陽臺,不過百級木梯,蘇黎不知走過了多少回??山裉?,這不過百級的木梯,蘇黎卻走的沉重而漫長。 可不論多漫長的路,都有走到頭的時候。 蘇黎站在陽臺上,金珠大天官陪在她的身邊。宮樓下,宮墻外,百姓們仰視著他們的女王,威嚴而不失親切。 早在蘇黎還是小王時,每年,她都會深入到王城下方的農寨、獵寨和牧區,了解百姓們的疾苦,聆聽百姓們的心聲。只是,她提出的建議不曾獲得前任女王的重視,反倒將自己與女王放到了對立面。 蘇黎在做小王時期,雖未能給百姓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善,但百姓們都感念她的仁慈和寬厚。 百姓們也清楚女國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女王在此時召集大家,那也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說。因此,宮墻外雖站滿了人,但卻聽不到半點聲音,每個人都翹首等待著女王發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