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李洋攤開雙手,“好吧!既然你們二人都同意去為女國效力,那我們就來想想看有什么辦法能讓女國盡快強大起來,留給女國的時間可不多了。但有一點我們得明白,我們不可能改變歷史,我們最多只是讓女國百姓能過的更好一些?!?/br> 三人雖然都沒有從政經歷,但畢竟都是在現代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葉琳和陳忻這兩個不僅是學霸,也是都市白領;李洋雖是個學渣,但對社會、經濟的了解不僅只是存在于書本上的理論,而且還身體力行的去實踐。因此,要想給女國找一條發展強國的計策也不是什么難事。 她們這趟旅行的噱頭就是“尋找女兒國”,因此在出發前,李洋曾好好的翻查過歷史,對這東女國先進行了一翻了解?,F在,李洋先對女國目前所處的歷史背景向葉琳和陳忻做了一翻簡單介紹,三人再對女國目前所處的歷史環境和女國當前的自身條件進行了一翻分析。很快,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女國發展計劃,然后再對每條計劃進行了充分論證和走訪,最后保留了兩條,一條針對富國,一條針對強兵。 三人既然都希望能幫助女王實現中興女國的夢想,也就沒再等著那三日之期了,計策在第二日敲定后,三人即刻前往王宮求見女王。 三人前往王宮時,女王正在王宮四樓舉行五日朝會(在女國,女王每五日一次臨朝聽政。),商討的依然是如何發展強國,但面對著一幫舊朝老臣,他們是自己沒辦法,別人想出點有用的辦法來吧?他們就忙著澆冷水,這其中當數神師為甚,動不動就說是天神的旨意,這讓女王特別惱火,搞得這女國不是王權統治,而是神權在統治。今日的朝會依然是沒有爭論出任何結果,女王不得不早早的宣布散朝。 朝官已散去,蘇黎還呆坐在那大鵬寶座上。臨朝聽政,方知這國之大事是何其重大的擔子。還是小王時,總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臨朝時,定要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負,讓女國重新強大起來??涩F在,面對這幫不思進取的老臣,蘇黎覺得自己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侍衛去向女王通報李洋三人殿外求見時,蘇黎正愁眉緊鎖,三日之期才過去一天,三人來的如此之快,想是也不愿為女國建言獻策。于是有些不想見她們,但想著與其回到寢宮去面對著扎波金聚,還不如見見她們三人,聽聽她們會給自己一個什么樣的理由。想定后既叫侍官去宮外把三人請進來。 三人上到四樓議事大殿,女王坐在大鵬寶座上居高臨下,一言不發的看著她們走進來。李洋一見女王這表情,心想:“看來今天的天氣不太好,自己三人還是小心為妙?!?/br> 三人走到寶座下方,李洋向女王拱手道:“我等三人承蒙女王抬愛,前日回去后一刻也不敢耽擱的在王城進行了一翻走訪,也向瑯瑪高霸進行了了解,最后得出三條富國強兵之計,今日特來向女王獻計?!?/br> 女王一聽三人不是來拒絕自己提議的,當即換了一副面孔道:“還請三位細細道來?!?/br> 李洋首先說道:“前日聽女王陛下說女國盛產金沙和鐵礦,我們問過了瑯瑪高霸,女國對金礦和鐵礦的開采都是采用官辦的。這官辦雖說是采來的礦都歸了國庫,但正因為如此,那采礦人就缺少了積極性,這開采的效率也就低。因此,我建議女王將采礦改用民采,但派官員進行管理,礦工們采來的礦按照一定比例抽成歸他自己,這樣他們在干活時就不會再想是在替國庫干了,他采的多自己也就拿的多。這樣礦工的積極性高了,采的礦自然也就多,那我們的國庫自然也就更充盈了?!?/br> 聽得李洋的這條建議,女王不由的從大鵬寶座上一下站了起來,連聲叫好,“好!真是個好計策。這樣國富了,民也富了,真是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其實這在女王看來的好辦法,也就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計件制”罷了。 李洋說完,葉琳接說道:“我們了解了一下,女國的北城緊臨大唐的隴南,主要是貿易為主,但北城實際掌握在北城城主手里,女國與別國的貿易收入也主要歸了北城,這讓女國國庫失去了很大一筆收入。因此,我建議女王在北城劃出一片自由貿易的市集來,再建一支專門對貿易進行征稅的隊伍,這樣不僅增加了國庫的收入,而且可以管住一些女國所需的戰略物資不讓其大量流失出去?!碑斎?,這條計策借鑒的是現代貿易中的“自貿區”和海關設定而來的。 女王點點頭,“是的,我們女國本是盛產鐵礦和銅礦,但我們卻是經常連打造戰器的材料都沒有,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只允許多余的鐵和銅才能拿去賣?!?/br> 葉琳說完后就論到陳忻了,陳忻待的女王說完后接著說道:“有了前面兩條措施,我們的國庫就充盈了。但都說富國得強兵,強兵是富國的基礎,國庫充盈后,第一是改善士兵的生活狀況;二是,打造新武器;三是,修建防御工事。女國領地多高山峽谷,這是防御戰的天然有利地形,女國人口相對稀少,好的防御工事在戰爭中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br> 也不知女王是著急還是興奮,在聽完三人的建議后,在議事殿中來回走了兩趟才停下來。她知道自己沒看錯人,這三人確實有治國之才。當即叫來人,吩咐說讓他到樓下把朝官們全都叫上來。 這回女王不再是叫他們來商討,只見朝官們還沒完全站定,女王當即宣布道:“經本王慎重考慮,決定任命李洋為女國‘民事大相’,葉琳和陳忻為‘副相’,由她們推行王朝新政?!辈攬鲂剂巳龡l王朝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