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人死了,宅子還留著,看著倒很氣派,村人卻是不敢住的,覺得那里不吉利,便任其荒廢下來。 阿洛半點也不怕鬼神,她又是好奇的性子,拉著檀無偏要去住那鬼宅。 這宅院中種了一片花草,一兩年無人打理,全都肆意瘋長,阿洛坐在院子里一顆梨樹枝丫上,搖晃著腳看檀無收拾院子,生火給她做吃的。 她雙手擱在膝蓋上,捧著臉頰,望著下方的藍衣僧人,笑嘻嘻道:“和尚,你今日怎么愿意給我做rou吃啦?” 他不殺生,也不食rou,阿洛跟著他素了大半個月,不料今日和尚突然轉了性子,收下樵夫送的一只雞。 那雞是現殺好的,送到和尚手里時,脖子上的血都沒干透。 樵夫說:“我瞧著大師身后跟了個姑娘,姑娘年紀小,給補補身子?!?/br> 阿洛眼睜睜見他愣了愣,而后合掌微念一聲佛,平靜接下了那只雞。 第123章 第十一章 時隔多日,阿洛終于又吃到了rou,當鮮嫩的雞rou進入口中,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與幸福感也一并涌來。 她捧著烤好的雞,不禁大快朵頤起來。 吃了幾口,解了這些天的饞勁兒,阿洛這才回過神,看向旁邊正在喝粥的檀無。 檀無是不吃葷的,他每日要么吃果子,要么喝粥,要么吃餅,偶爾路過城鎮,阿洛會給他買點素包子,或是去酒樓里改善一下伙食。 不過不論吃什么,他的態度都是一樣,沒有任何變化。 似乎對他而言,清粥小菜能吃,人參燕窩也能吃,幕天席地能活,錦衣玉食也能活。 不論身處何種狀況,他都能坦然接受。 他過得其實很自由,因為他一生都在隨心,他心念眾生,便一輩子走在普渡眾生的道路上,沒有一絲迷茫與困惑。 有時候看著他,阿洛會覺得他像是一塊堅硬的磐石,不為任何事物所轉移。 但后來,她又覺得這人或許更像水,有一個詞叫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水是無形之物,不管流淌到何處,都能生存下來。水柔軟而寬和,似乎永遠都在變化,可實際上水一直都是水,它始終堅守著自身,就算走過淤泥,最終也會回歸天際,重新變得純凈無暇。 “檀無,你這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望著眉目寧和的僧人,阿洛忍不住開口問道。 檀無抬眼,將黑板拿出,寫道:世無苦難,人無煩憂。 八個字展現在眼前,阿洛竟然絲毫不感到意外,她道:“可是,你知道的,這不可能達成?!?/br>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他走過那樣長的路,見過那樣多的人,不會不明白。 藍衣僧人沉吟片刻,抹去那行字,緩緩寫:我知,所以,無愧于心便好。 看到這句話,阿洛是真的有些意外了。 無愧于心,其實是很唯心的觀點。這并非指一定是做好人好事,而是說明對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心中沒有任何愧疚。 這件事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只要心中想了,那就去做,做了不后悔亦不覺得愧對自己,這輩子便值了。 事實上,阿洛見過許多壞人,才會用這樣的理由當做自己人生的準則。 只因有了這句無愧于心,他做任何壞事都將不再有心理負擔,因為他想,他就要去做,他覺得對得起自己就夠了。 她沒想到,檀無的人生信條,竟然是無愧于心。 原本對于檀無這個任務,阿洛有想過從另一個方面著手。 以前她多數會選擇與男配在一起,因為她同樣渴望著對方。但這次面對這樣一個純凈的佛子,一是心知任務艱巨,二是她不愿破壞他的佛道,于是幾番試探之后,她其實想過放棄。 并不是放棄拯救他,而是放棄與他在一起。 她會一直陪伴著他,作為他的同行者,一生與他同行,與他一起共同守護他的佛道。 這是阿洛這兩天做好的打算,她要去找其他的任務目標,也并不是說假話,而是真的如此準備。 直到此刻聽到和尚說,無愧于心便好。 暮色四合,藍絲絨般的天幕上,高懸一輪明月,清幽月光播撒大地,為這片山河披上一層銀色薄紗。 坐在院中篝火邊,阿洛盯著檀無看了許久,看到對方向她投來疑惑的目光,她才忍俊不禁,笑問他道:“和尚,你的心會不會有一天……裝下一個人?” 檀無眸中波瀾不驚,看她的眼神溫和而包容,仿佛大人注視著孩子。 他寫:為何如此問? 阿洛:“只是想想啦,如果真的有那一天,你會如何呢?” 修長指尖微微一頓,半晌后,他仍是寫下那四個字:無愧于心。 * 第二日清晨,二人再次出發,前往蘇城。 然而眼看蘇城在望,檀無卻又出了狀況,他見著城外一座破廟,不忍破廟中佛像斑駁,便進去將破廟清理一番。 等到真正踏進蘇城城門,時間都已近正午了。 蘇城屬于東南方較大的城市,城中熱鬧繁華,街上往來有許多武林人士,民風也更開放。 以往走在路上,阿洛還會被普通老百姓投以探究的目光,可在蘇城,街上來往的基本都是江湖人,即便不是,也與江湖人沾親帶故,這次兩人一同走在一處,就連半點奇異的眼神都不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