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顧修宴相信了他,是的,他相信自小待他如親子般的舅舅。至于皇帝,他只知道他從來沒有抱過他一次,沒有給過他一絲父愛。 更何況,不論感情,從另一個方面看,他也只能選擇相信宋家。除了宋家,他再也沒有其他助力,前面又有七皇子這個勁敵,他別無選擇。 許多人說顧修宴看不清形勢,是個有勇無謀的人。 但其實顧修宴心中一直清楚,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么。為了拉攏宋家,他娶了表妹,還送走了蘇白薇,把兒子交給表妹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為了達成目標所做的妥協。 舅舅給他講的話,不管他信不信,最后他也只能相信,只能與他們站到一處。 這幾年來,皇帝對他越來越失望,七皇子也崛起起來,如今不僅是朝堂上,就是民間都流傳著七皇子英明神武的事跡。 與七皇子的爭斗,太子一系輸得徹底。 要不是靠著宋氏門庭的官員稱場子,要不是靠著宋家兵權令皇帝投鼠忌器,他這個太子恐怕早就被廢了。 今日不過是,自己的靠山回來了,他也有底氣開始反抗了而已。 顧修宴站起身,在皇帝的怒瞪下走上前,低低道:“父皇,您一定很想廢了我吧?我知道您半個月前就寫好了傳位詔書,也不知那詔書上的名字,是我,還是我那好七弟?” 皇帝大口喘息著,額上冒出冷汗,已經說不出話來。 “不過不管是誰,都沒關系了。我猜猜,今日朝堂上,為何您最后收回成命,沒有下令廢太子?是不是有人告訴您,就在這京城之外,駐扎了一萬西北軍?您怕了吧?怕他們踏破您的皇城是不是?他們與舅舅一同回來的,我隱忍這么久,就是為了等這一天?!?/br> 顧修宴說著說著,面上緩緩浮現一絲志得意滿的笑意:“您的禁軍也只有五千人,只要那一萬大軍過來,誰還能阻我?便是您,父皇,您也不行?!?/br> 談話前,顧修宴就讓皇帝驅走了身邊的宮女侍從,此時此刻,空曠的大殿內只有他二人。 顧修宴冷眼旁觀著皇帝無力掙扎,心中只覺無比暢快。 他從袖中掏出一卷圣旨,圣旨上的字跡竟然與皇帝的一般無二,書寫著令太子暫代治國的旨意。他一步步靠近皇帝,在他腰間拿起一枚帝王親章,慢條斯理地蓋了下去。 皇帝胸口發悶,呼吸困難,眼睜睜看著這一切,卻無法阻止。 那至高無上的權利,馬上就要成為他的了。顧修宴悠然地想。 蓋完章,顧修宴毫不猶豫轉身,衣袖生風,大步離去。將奄奄一息的皇帝丟在身后,再也沒有回頭。 * 朝堂上的局勢轉變地太快,阿洛前一天剛聽說皇帝要廢太子,結果第二天就聽聞皇帝身患重病,下旨令太子監國。 就算她再沒有政治頭腦,也覺得這發展著實不對勁。 皇帝的態度怎么可能轉變著這么快?而且怎么突然之間就重病了?況且據傳聞說,他現在似乎連床都下不來,就是躺著等死罷了。 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大家不得而知,但從結果可以看出來,太子的嫌疑非常大。 但一來沒人掌握證據,二來那旨意是皇帝的字跡,印章也是帝王親印,無人敢隨意置喙。 于是一朝風云變幻,京城瞬息間就變了天。 太子成了隱形的帝王,光明正大處理奏折,接管皇帝手中的權利。他監國第一天做的事,就是下令將七皇子圈禁。 給的理由是,七皇子不敬父皇,將父皇氣出病來,竟是完全把責任拋到了七皇子頭上。 總之,這理由就沒幾個人信,誰都能看出來有多假。 然而或許是覺得事情已成定局,顧修宴根本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他先把七皇子圈了,然后又把其他皇子給禁足了,接著就處置曾經反對他的官員。 一批批七皇子派的官員落馬,不是被罷官就是被下獄,整個京城變得風聲鶴唳、暗流洶涌起來。 顧修宴是個霸道冷厲的人,愛欲令其生,恨欲令其死。 他手段酷烈,誰反對他,便用雷霆手段將其制服。有一名老諫官在金鑾殿上死諫,言他太過暴虐無道,又懷疑皇帝重病真正的原因,結果被顧修宴親自抽刀當場砍下頭顱,鮮血流了一地。 這般殘忍的行為,叫所有人都閉上了嘴。 不過那些不認同他的人并沒有就此認命,皇權沒那么好掌握,顧修宴只是監國,他尚且不能掌控全局,于是暗地里一些人便動了起來。 七皇子查到宋壬州帶了一萬西北大軍在京城外駐扎,派人請自己麾下的人手前去相商后事。 遠亭侯與聞人瑾也被請去了,阿洛陪穗穗在園子里玩,穗穗放的風箏飛到了院墻外邊,小家伙讓輕鳶去外面撿,這時一個有些面生的丫鬟走過來,道:“世子妃,外面有人找您?!?/br> 阿洛疑惑地轉頭,下意識問:“是誰?” 那丫鬟垂首道:“奴婢瞧著,似乎是趙府的人?!?/br> 趙家?趙秋晨家?她要找她不該是七皇子府來人嗎?怎么是趙家的人過來?難道是為了掩人耳目? 阿洛這么想著,隨口道:“你去問問有什么事吧?!?/br> 結果話音剛落,那一直低著頭的丫鬟突然抬起頭來,迅速靠近阿洛,一手刀劈在她頸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