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
十多個村莊的村長齊聚一堂,也算是這個縣城中的低頭蛇了,代表著不同的家族勢力。 “廢話不多說,本縣令接到上面皇上的圣旨,皇上不會放棄每一個子民,所以要求本地縣官與當地百姓共同克服……當地多多喂養雞鴨,用來防止蝗蟲! 同時根據,本地情況選擇種植黃豆或者是土豆等耐寒產量高的糧食?!?/br> 劉縣令也不藏著掖著,直截了當的說出圣上的要求。 而且種植的黃豆都將會被朝廷統一收購,因為唐大儒新弄了三個方子,黃豆中榨油,還有其他的種子榨油。 朝廷會收豆子,榨油,然后賣給百姓,就是一個循環。 在循環中,需要所有人共同協作,大家一起共贏。 村長們聽了皇上的政策,其中有朝廷的利益,這才放心。 要是這么好的政策,讓利給老百姓,可真是嚇死人了,總覺得會被賣了。 現在一聽,朝廷能賺錢,村長們才放心了。 “我們村子種黃豆,豆子長得好?!?/br> “我們村子也是·····”“我們村子種土豆·····”村長們紛紛討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做的決定。 劉縣令聽著,并且讓師爺做記錄,將這一些村長們做的決定,全部都記錄在此。 而村長們決定的事情,往往也決定著整個村莊的走向,于是家家戶戶多養雞養鴨,種一些經濟作物,不種糧食。 村子中的老百姓們只是聽從村長們吩咐,村長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家是一個宗族。 … 河道堤壩年年小修,五年一大修,也是戶部年年出款一大戶。 而且有專門修筑堤壩的官員,各地府城流經河道,也是知府們的責任。 只要堤壩被沖垮,不算災情,這些負責修筑的官員也向上人頭難保。 這就是拿錢沒干正事兒! 所以這些官員年年都盼著不是災年,只要是災年最先遭罪的就是他們這些官員,他們這些修筑堤壩的官員,往往就是皇上用來撫平民憤的存在。 以往的做法就是砍幾個頭,讓暴躁的老百姓放下心中的怒火! 畢竟在老百姓看來,原來皇上也是被這些貪官,給蒙蔽了。 今年是查漏補缺,如若發現有決堤的可能性,帶著下游的老百姓們前去避險。 反正各地都有各地的應對措施,針對當地老百姓們遭遇過的事情都提前做好了準備。 也許有一些準備,不是特別的充足,但是該存糧存糧,該干活干活,老百姓們時刻準備著。 因為老百姓們準備的十分充足,所以當災難來臨之時,也不會驚慌失措而是訓練有素。 老百姓們時刻準備著,準備著迎接大自然的考驗,災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惶惶。 而現在皇上發話,朝廷作為背后依靠支柱,老百姓們知道,他們只要堅持住,實在堅持不住,還有皇上,皇上不會不管他們的! 有的地方積極備戰在即將到來的災情,也有的地方一如既往的順風順水。 而這些繁榮沒有災害的地方,知府們都收到皇上的秘密口諭,需要積極的收集糧食! 不要讓糧商們將老百姓們的米都給買了,但是也不能強硬的收購,就以市場價收購糧食就可以。 皇上的吩咐,又有錦衣衛壓陣,各地方的知府,沒有敢說不,只恨自己不能干的更多,更好更快。 朝廷還有皇上紛紛下場收購糧食,讓往年就喜歡賺災難錢的糧商們有苦說不出。 因為糧食月豐收的時節,糧商們往往更不掙錢,他們希望出現災情,糧食才掙錢,他們屯的糧食才能賣出高價。 糧商們紛紛抗議,紛紛找人去說情。 要不然他們真的是安安分分的掙錢賣糧食,還賺什么錢,勉強吃得飽。 …… 在災情面前,人行百態,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各式各樣的表現。 … 京城建立了三座榨油坊,聽說如果做得好以后每個府城都會建立這樣的榨油法,一共當地的老百姓們能吃上便宜的油,老百姓肚子里有油水,往往吃糧食都會吃得少了。 一頓飯吃好幾碗才能吃飽的,老百姓有時候這種表現純粹就是肚子里沒有油水的原因。 榨油坊面向周邊村莊,開始招年輕有利益的青壯年,因為榨油真的是需要有力氣。 最近這些年被小姑娘們比下去的,抬不起腰來的年輕的漢子們,終于找到了翻身做主人的機會! 能被榨油房錄取的青年,不僅長的端正,身體無疾病,而且有一把力氣,關鍵是還找到了一個有錢的工作,以后月月拿工資。 這樣的好青年絕對是婚慶市場上最搶手的存在! 媒婆都給這些青年找媳婦都挑花了眼,而這樣的青年們卻有自己目標,他們就想娶明珠郡主工廠中的女工! ‘以后夫妻二人共同掙錢,小日子過得別提多舒服了!就像隔壁二狗哥夫婦一樣,就連婆媳關系都融洽很多呀?!ビ头坏男∏嗄陚円彩怯凶约旱哪繕说?! … 司徒皇帝和閣老們查看各地的情況,如果發回來的奏折都是真實存在的,那今年的災情應該不會禍及池魚。 閑來無事,偷得半天閑,司徒皇帝和閣老們準備到處走一走,瞧一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