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司徒皇帝現在說話底氣硬,要找對方干事兒的語氣,拍著桌子,要報仇! 第93章 漢族在周圍國家中非常有名,但是走的遠之后,也不是所有國度都聽說過□□。 所以沒有聽過也就不在意,也就不知道□□到底有多強大,所以看到如此富裕的商隊,不搶一搶,手都難受。 尤其是前去路過天竺國的晉商商隊,就得到了惡意的搶劫,費勁巴力的才趕回來! 在朝堂當中,晉商商隊說出來自己的遭遇,又哭又流淚。 天竺國在周圍國家勢力比較強大,一些小國全部都以天竺國為首,當然會更加的討厭,來自□□的商隊。 所以這條晉商選擇的這條商路非常的不好走,能回來都是命大。 卻讓朝堂中的文武百官以及司徒皇帝都非常的生氣,而且原來因為天竺國離的非常遠,而放棄計劃的朝廷。 當司徒皇帝說完要為商隊們報仇時, 朝廷的文武百官似乎已經享受到了打仗的好處。 打仗期間司徒皇帝不會管的特別嚴,而且只是拿回來屬于我們自己的‘利潤’,順帶著賺點小錢。 “臣等復議!漢族天生向往和平,但這并不代表著我們就很好欺負!” “此事不平,以后如何再行商路?沒有人可以白白的丟棄生命?!?/br> “天竺國做事惡心,實在是太下作了!此事不平,難消心頭之恨?!?/br> “皇商出行就代表著皇家的臉面,不給司徒王朝面子,就是對□□不尊重!” 文官們腦筋轉的快,出言講述此事不平,絕對是對朝廷來說是一大損失。 而武官們則是紛紛的情愿想要出門打仗,沒有看到他們的位置,已經很久沒有動動了。 很多年輕的武官,根本就沒有在戰場當中經歷血和汗,所以武官都是紙上談兵,并不能代表著他們真正的作戰能力。 “臣愿為皇上效勞,臣愿意帶兵攻打天竺國,一切都是為了皇上的榮耀!一切都為了□□的老百姓?!?/br> “臣也愿意為皇上效勞……” “皇上讓老將出馬,一個頂兩!” “……” 將領們一個接著一個的簡直就是在搶功勞啊,絲毫沒有將天竺國和幾個小國放在眼中。 因為能讓商隊們自己殺出重圍,可見這些天竺國和小國也沒什么能耐。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確實是很有錢呀! 唐大儒沉默的看著文武百官激動的唾沫星子亂飛,已經在說真正打敗之后,該做如何安排? 而幾個商隊的負責人看到了這種場景,滿朝文武官員平時他們見了都得問好的人,都不見得回應的官員。 現在都為了商隊遭遇的事情,義正言辭的想要討回公道,討回真理,報仇雪恨。 商隊負責人感動得都哭,以后一定要為朝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賺更多更多的金銀珠寶…… 從此再也不在心中暗暗的罵朝廷官員是酒囊飯桶了。 司徒皇帝也知道朝政的大臣有非常多的心眼,絕對不會因為商隊隨便一哭哭就赴湯蹈火。 除了護犢子情緒以外更多的原因就是利益,看到了商隊帶來的利益,也看到了直接打過去的利益。 司徒皇帝同樣看到了,所以他提前就下好了定調,一句話說完之后滿朝文武順著他的基調往下說,沒有人跟他作對。 不過司徒皇帝還有一些官員們,還是比較看重唐大儒的發言,所以一聽見唐大儒清嗓子,大家的議論聲紛紛停下。 而且是滿朝文武討論的聲音,瞬間降了下來一片寂靜,沒有人敢說話了。 唐大儒其實就是想輕輕嗓子,沒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就感覺自己這兩天又得生病,嗓子眼兒有點癢癢。 “咳咳……”于是唐大儒咳嗽的時候,別人不敢說一句話。 這就可把想要繼續咳嗽的唐大儒得尷尬住了。 于是唐大儒借此機會只能問出來一個疑問:“天竺國,想納入領地嗎?你們不怕被同化嗎?” “……!”滿朝文武突然想起來天竺國所有人都信教,所有人的習俗,不行,過不下去。 司徒皇帝和官員想到那惡心的一頓飯,完蛋了,又想起來了,又在惡心想吐了。 “朕怎么會試如此殘暴的人呢?朕只需要讓天竺國賠償我們的損失,也是要振賀沿途的國家,保障以后的商隊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要讓其他國家震懾□□的雄威,告訴他們一個道理,犯我□□者,雖遠必誅!” 司徒皇帝說這句話的時候真情實意,□□的人不允許讓外人欺負!說此話時威武霸氣。 滿朝文武震懾于司徒皇帝此時的霸氣,紛紛下跪高聲呼:“犯我□□者,雖遠必誅!”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高呼的聲音響徹在整個金鑾殿的上空,引得外面的侍衛們跟著一起呼喊。 整個紫禁城皇宮都是這種喊聲,也標志著司徒皇帝的統治深得人心。 唐大儒看到此處,就感覺此時的王朝如同開封的利劍,所向披靡,無人敢抵抗! 所以此次戰爭也是揚國威的一次行動,唐大儒雖然覺得太多殺戮不好,但是只要一想起來天竺國做的惡心人的事,就不想再管了。 對于朝廷的事情,唐大儒不愿意干涉太多,但是他對于研究院的“工具人”,卻非常的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