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而唐大儒并沒有惱羞成怒,也沒有因為別人的意見而生氣,語氣溫和的勸說。 “所以請大家來幫忙改一改,自愿邁入高門的那些人,我們可以先不制定法律。 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且有權利享受律法的保護,不僅是為了百姓,也是為了我們切身的利益。 曾有偉人說過,種一棵樹的最好時間這是1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如若我們現在不行動,似乎又將這些事情轉移到后代的身上!” 唐大儒身上帶著理性的光輝,照耀著翰林院所有官員的眼睛。 翰林院官員們捧著撲通撲通跳個不停的心:難道這就是圣人的光環?似乎知道為什么當年有那么多的人追隨圣人,因為抵擋不住誘惑呀! “對,咱們一起改!不怕困難,就怕被困難壓倒?!?/br> 翰林院王院士胡子都白了,卻異常的興奮說道,揮舞著雙手,似乎找到了畢生的追求。 “不要害怕磨難,每一次磨難都是通往成功的踏腳板,當成功之后,回頭望去所有的磨難都不值得一提!所以讓我們趕緊行動起來吧?!?/br> 唐大儒語氣充滿了斗志,他看過不少的書籍,非常會使用語言激起大家的斗志。 如果想要騙一些人,想要忽悠人幫自己干活,尤其是本身對他就沒有什么抵抗力的這些文人。 簡直就不要太輕松了,唐大儒至少成功了,看著這些免費的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的翰林們。 翰林們激情澎湃,熱血沸騰,雙手握拳,心里面激動的想:拿出自己的實力,非得寫出一部符合實情的律法!一切都是為了唐大儒,沖沖沖! 于是就有翰林們在唐府集思廣益的畫面,本來開始有些不好意思,吃喝都在唐府。 但是唐大儒不在意呀,翰林們也就不在意。 在唐府好吃好喝好招待,翰林們只需要干活,集思廣益,查找書籍,還有查閱各地案件典范,制定相應的律法。 他們可以在一起吵吵鬧鬧,只為爭得正確的道理,在辯論中沒有官位大小,大家各抒己見。 本來翰林們還有一些放不開,但是唐大儒卻說:真理在辯論中產生,越變越能變出接近真理。 于是大家徹底的放開了,而且越辯論越開心,似乎找到了理想的烏托邦。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最好的狀態”就像文壇一樣,沒有一種文風能夠稱霸文壇,因為眾人的審美不同,喜歡的風格不同,有人喜歡華麗絢爛的文風,有人喜歡質樸的文風。 翰林院的翰林為皇上工作都沒有這么賣力氣,在唐府那真是不要工錢,不要命的干活呀! 暗衛們都汗然,這讓他們如何稟報給皇上,‘您的工具人’免費的為別人工作? 暗衛們還覺得唐大儒做這件事,要給皇上很大很大的“驚喜”,希望皇上喜歡。 暗衛們覺得大儒的這些保護法也能用到他們身上呀!萬一哪天他們回到明面上,成為錦衣衛,也是有工錢可以拿的! 本身司徒皇帝就已經下令不要特別就是唐大儒,不利于二人之間的友好關系! 暗衛們覺得唐大儒這件事做的也是為國為民,不是陰謀詭計,所以也沒有特別詳細的報道給司徒皇帝。只是稍微報道了一句。 畢竟司徒皇帝最近十分繁忙,不能讓陛下勞心! 司徒皇帝上門,唐大儒接到下人稟報,手上茶水都是抖了抖。 ‘難道陛下已經得到了消息?過來興師問罪了?’ ‘哼哼,認罪自己就要認罪嗎,想得美!’ 唐大儒心里閃過萬般思緒,但是面上卻面不改色,他心中早有不滿,想要炸司徒皇帝一把! 怎么會讓司徒皇帝發現自己密謀的事情,唐大儒提前攔截司徒皇帝將他拉到別處。 “哎呀,不要這么熱情了,朕也不是故意這些日子不來看摯友,實在是朕怕憋不住脾氣,沖你發火呀……” 司徒皇帝看到唐大儒如此“熱情”,要知道平時唐大儒是冷漠的,今天唐大儒熱情的出乎意料。 司徒皇帝有種受驚若寵的感覺,趕緊解釋道,因為他以為唐大儒終于被他的熱情所融化。 “……”對于這種誤會,唐大儒決定不解釋了,解釋多了也是一種煩惱。 終于將司徒皇帝拉到院子中吹涼風,但是亭子中點著暖爐,再放上火鍋,也沒有特別冷的感覺。 唐大儒現在就有一個想法,趕緊將司徒皇帝灌暈,灌醉了讓他趕緊回去。 “喝酒,一醉方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br> 唐大儒不停的勸說,而自己手中的一杯酒,卻一點都沒有減少。 司徒皇帝被灌酒,他也有心讓自己一醉方休,唐大儒敬的酒,必須喝完! “摯友啊,朕心里很苦啊,真的是特別苦悶呀,手下無能,全天下人都在看著朕如何下決定,判決此次事件?!?/br> “朕要是使手段能遺臭萬年,又不能將所有人都殺了,唉……” “如若不給,全天下兵卒一個交代,又怎能讓他們拼生死保衛家園?!朕心中都不甘心,更何況其他人?!?/br> 司徒皇帝眼神陰梟,嘴里毫不客氣的說道,如果真的不行,他咽不下心中這口氣兒,他也不害怕歷史怎么書寫。 唐大儒被迫聽了一耳朵的暗衛們,怎么怎么白癡,錦衣衛們怎么怎么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