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7)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云種植茍命后爆紅了[穿書]/穿成惡毒反派后和男主HE了、[綜英美]法外狂徒、假性親密(高干H)、提前兩萬年登陸洪荒、荒野之無限主宰、插班師、瘋巫妖的實驗日志、重生后大佬叫我小祖宗、我復蘇了華夏神明、帶著系統混大唐
什么禮?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你起來吧?;实燮鹕?,隨后從殿中走出。 王瑾晨拿著笏板從地上爬起,撫了撫膝蓋后轉身跟隨皇帝出了殿,皇帝負手站在殿階上抬頭仰望著側前方的明堂,明堂北側是禮佛的天堂,比明堂還要高出數十丈,抬眼望去見不到頂,高聳入云。 這幾座殿堂的修建你可知耗費了多少錢財?皇帝說道。 王瑾晨仰頭看著足有百丈高的天堂,旋即叉手道:陛下是擔心耗費國力么? 斥巨資建一根沒有任何作用的柱子,卿以為劃算嗎?皇帝扭頭問道。 天樞并非一根柱子,乃是天下的權柄,是天下的中心,讓世人都能夠明白,這天地的中心是在大周神都洛陽城,如今的洛陽城可盛當年長安,端門外居住的諸國王室以及街道上行走的胡人不比漢人少,再者,天樞乃是諸國首領集資所獻,而非陛下之私。王瑾晨回道。 皇帝深沉的望了她一眼,你倒是極會說話,朕應將你放在春官,去做外交才對。 臣都是仰仗陛下之威才敢如此。王瑾晨謙虛道。 皇帝轉身欲要回殿,王瑾晨見之便也匆忙轉身,追喊道:陛下。 皇帝沒有頓下步伐,負手背對著淡然道:朕知道你想要什么,朕也看到了你與他們不一樣的忠心,許是女子之心終究要細一些,因此你能夠感知我的處境與不易,朕會給你,比你想要的更多。 王瑾晨離開紫薇城不久后鳳閣的官員便拿著詔書騎馬趕入修文坊,幾乎是踩著她的腳印后一步趕到王宅的。 登門前,官員將布袋里沉甸甸的金子擺放齊整,又將與爵位對應的章擺出,理了理衣袖這才提步入內。 門下,延載元年,秋七月,秋官侍郎王瑾晨監軍有功,賞金五百,封武寧縣男,賜婚蘭陵蕭氏已故徐州刺史嫡七女。 前面的封賞王瑾晨并未在意,后面的賜婚卻讓王瑾晨大吃一驚,抬起顫抖的雙手接過詔書,深深皺起眉頭喃喃不解道:難道這就是陛下所言的更多嗎? 通事舍人笑瞇瞇的搓著雙手將眼前的高官扶起,萬州武寧縣,天授二年改唐興縣所置,可謂是一朝一個名,已然成為了國朝的象征,此縣名還從未被拿來賜過爵位。官員沒有提及賜婚一事,在朝官們看來,加官進爵的封賞才算是好事,而賜婚,尤其是將已經嫁過的女子賜婚要員,絕非喜事。 同樣的賜婚詔書,蕭家也收到了一份,恰逢蕭至崇從官署中歸來便接了這道讓其吃驚的旨意。 料誰也沒有想到皇帝會將一個剛亡夫不久的婦人嫁給一個仕途正盛的朝廷大員,這于已經不再管meimei瑣事的蕭志崇來說是個天上掉下來的喜事。 母親,怕是上天垂簾我們蕭家,不忍祖宗的基業衰敗至此,若是有個作為寵臣的妹夫,蕭家何愁不振。說罷,蕭至崇將詔書捧在懷里,尋來家中的管事差人出去尋已經離家許久臨前告知家人去了長安的嫡親meimei。 修文坊內,王瑾晨沒有細想皇帝賜婚的緣由,原先準備的提親照常不誤,先是提前修了一封書信送去越州告知母親,而后便去城西找了神都最為有名的媒人做媒,至昏時,親自提著雙雁登了蕭氏的大門。 深知二人的舊情尚在,王瑾晨的登門提親便讓蕭至崇以為是他自己向皇帝邀功請賞求娶的蕭氏。 賜婚的消息傳得極快,外面皆傳言是秋官侍郎監軍立功歸京后向皇帝請的旨意,像是有人故意散播一般,沒過幾日便弄得滿城皆知,風頭正盛之時,蕭婉吟也回了神都,且走的是小道,并不知賜婚一事。 第143章 亡于君前 半個月后 在阿羅憾的號召之下,諸國紛紛響應派遣使臣或首領親自趕赴神都洛陽,邊關的奏報頻頻傳入宮中。 是日清晨,一份特殊的奏報從東方海上而來,與奏報一起的還有幾個和尚以及頭發剃得有些怪異的東瀛人。 奏報經鳳閣,由鳳閣舍人掌侍進奏,鳳閣舍人逄弘敏將其整理后上呈皇帝。 啟稟圣人,是東瀛倭國女首領的上書。 高延福從殿階走下接過鳳閣舍人所呈的奏疏轉遞給皇帝。 自登基之后,許久不曾聽到東瀛的事跡,先帝朝時東瀛派遣使者來朝是諸國中最為勤快的。 說來也巧,東瀛的女首領與圣人竟是同一年登基的。高延福瞇著老眼恭立在皇帝身側。 皇帝抬手拿起冊子,東夷與西戎皆有女君所出,我中原又為何要一直墨守成規,能統治江山御萬民者便是帝王,何關乎男女。 陛下是千古帝王,開創了這大周盛世,令四夷賓服,萬國來朝。高延福稱頌道。 倭人遣使數次,學了那么多東西,就連這字也學去了么?皇帝盯著冊子上那并不算好的文字。 誠聞大周女皇陛下威儀天下,受萬民敬仰,雄才大略,野贊深感欽佩,愿同諸邦請求陛下于神都修建天樞...日本持統天皇鸕野贊良獻。 皇帝聽著天樞兩個字眼,功德柱...這些天已經有不少國家上書請愿了。 陛下建不世之功,威震四海,連遠在東海的日本都向陛下請愿,可見如今的大周朝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高延福順勢奉承道。 逄卿?;实鄣皖^喚道。 臣在。逢弘敏叉手應道。 替朕留意一下地方百姓的動靜,凡有地方奏章,直接取來給朕,不必過宰相耳目?;实鄯愿赖?。 喏。 延載元年八月,在波斯國酋長阿羅憾的號召下,四夷共兩百余國家元首前往神都洛陽向大周皇帝請求修建天樞立于紫微城端門之外,以此銘記女皇功德,黜唐頌周。 獲允之后,皇帝以納言姚璹為督作使,召番邦諸國聚錢百萬億,命東夷設計圖紙,高麗人運送進獻銅鐵,并派遣高麗工匠赴朝為天樞雕刻。 同年九月,天象日食,祖宅收到王瑾晨續弦之事后派人至神都恭賀與提前送來家族的賀禮,生母與生父及嫡母卻未做任何表態,雖是二婚,但王宅所備六禮齊全,凡張羅事宜皆由宅主人親力親為。 王宅一些新來的下人感到疑惑,聞秋官侍郎迎娶宰相之女的頭婚并未大肆cao辦,如今這二婚卻尤為重視,連一向不信術士的主人,竟也為了婚事將城中最為有名的老道請來占卜吉日。 就在王宅忙碌著張羅婚事時,宮中突然來了一批人。 來的不是旁人,而皇帝身側的貼身內臣高延福,奉陛下口諭,秋官侍郎王瑾晨遷將作監,協同督作使建造天樞。 臣,遵旨。王瑾晨對于天子命其協同宰相修建天樞并沒有感到意外。 高延福伸長脖子瞧了一圈,而后拉著王瑾晨的手走到一邊細細叮囑道:來之前圣人還有話要讓我轉告王作監。 什么話? 賜婚的詔書已經下了,人怎么樣都不會跑,這一陣子婚事就先放在一邊,總不能事只做一半就甩手不干了。高延福道,這做事總要有頭尾。 王瑾晨明白高延福轉達的意思乃是天樞的建造,遂回道:圣人遷我為將作監,我定然會協同姚相將天樞建好,還請高內侍替我回稟,微臣的婚事并不會耽誤天樞的建造。 高延福聽后連連搖頭,六禮繁瑣,圣人知道王作監對這門婚事很是看重必然不會從簡,所以還請王作監耐著性子吧。 為何?王瑾晨不解,婚事是我個人之事,而天樞建造非我一人之力能成,諸國同修,即便缺了我也不會影響什么,陛下既然下詔賜婚,又為何要我延期行禮? 高延福仍舊搖頭,這都是圣人的意思,小人也不知情,圣人還讓小人告訴王作監不要忘了那日圣人的話,君無戲言,圣人說了便會做到,王作監是聰明人,應該能夠想明白才對。 我不明白。也許因為心里有氣,王瑾晨很反常的說了一句埋怨話。 中進士時高延福見她第一眼,眉清目秀,且又是個懂禮的后生,遂心生歡喜,此后的許多事情中高延福都偏向她,對于王瑾晨的氣,這個而立之年的內臣像個長者一般笑瞇著清秀干凈的眉眼,王作監掛念著未過門的娘子,小人也明白,但氣歸氣,這話還是不能亂說的,國朝像您這般年輕就位高的人不在少數,可權重者有幾人呢?三品以上的大員皆是宗室及寵臣,但只空有頭銜罷了,況且此次將您調往五監,圣人也是別有用意的。 用意? 高延福瞧了瞧空曠的周圍,壓低聲音道:鸞臺與肅正臺矛盾加深,御史中丞來俊臣已被調往了殿中省,從外朝去了內朝管圣人的起居了,不過李相公似乎并不肯罷休,一連貶了好幾個曾為圣人效力的司法官,就連王弘義也被抓了把柄流放瓊州,將作監跟隨姚相,可躲紛爭。 同月,來俊臣遷殿中省中丞,遭人檢舉收受賄賂,貶同州參軍,離朝。 身著便服的來俊臣坐在書齋一角,旁側矮桌上擺放著一件低級官員所穿的青色公服,上面沒有任何袍紋。 離京前來俊臣去了一趟太初宮想向皇帝請罪,左監門衛將軍穿著軟甲,內襯深緋色的公服衣襟上還飾了一對獅子,直性子的武將一向看不慣這些德不配位的jian佞小人,尤其是來俊臣如今還遭到貶謫,便抬手毫不客氣的攔道:皇宮重地,州府小官無詔不得入。 還沒等來俊臣說話便有一個衣上飾鳳池的紫袍從宮內走出,神采奕然,從青袍身側略過時連看都不看一眼就將其無視。 李相。 見過李相。 面對監門衛的行禮也只是點頭示意,毫無一點謙虛之態。 不久前,延載元年五月,皇帝下旨修改公服,以袍紋定品級,在朝臣三品以上的官員公服上飾袍紋,文官飾飛禽,武官則飾猛獸,諸王飾以盤石及鹿,宰相飾鳳池,尚書飾對雁。 來俊臣直起腰身,背對著大步向前準備上馬車的宰相沉聲道:李相以為將下官貶出神都,流放王弘義,自己就能一手遮天了么? 內史李昭德突然止步,站定后回頭瞧了一眼,這不是殿中丞么,小心駛得萬年船,怎么中丞也會栽跟頭? 來俊臣回頭,眼里沒有絲毫恨意,依然是那張jian笑里藏刀的臉,李相還是多擔憂擔憂自己,真以為圣人什么都不知道嗎? 本相行的端坐的正,倒是你們這些小人早就該受到懲治了,此次只將你貶出京城實是便宜了你。李昭德輕斥道。 望著滿眼怒火,掌權以來一直打壓酷吏的宰相,來俊臣笑道:李內史放心,來,不會亡于君前。 李昭德并未被這恐嚇之言嚇到,哼,老夫倒要看看,事到如今,你還有什么神通。說罷甩手離去。 幾日后,銅鐵相繼運送至洛陽,冬官征召民夫完畢,天樞開始動工修建,端門前至三橋被禁衛封鎖,只留一條可供馬車經過的過道。 太初宮 圣人,鳳閣舍人逢弘敏求見。內臣通報的聲音回響在空曠的大殿中。 讓他進來。 喏。 噠噠噠噠,紅袍邁著穩健的小碎步躬身上前,鳳閣舍人逢弘敏,叩見陛下。 起身吧?;实壅皖^看著手里的史書,自委任李昭德為相后除卻軍國大事,那些憂心繁瑣的小事較之前便少了許多,這也令皇帝十分滿意李昭德。 逢弘敏覲見,皇帝以為是地方百姓因為修建天樞而有意見,秋官與將作監來奏,銅鐵不夠遂拆用了農具,農乃國本,朕已命有司去處理了,地方有所動靜了? 陛下讓臣盯著地方百姓以及州官的奏報,讓臣不必經宰相而伏闕陛下,說罷,逢弘敏抬起頭將手中拿的兩卷文書呈上,長上果毅都尉鄭注上疏,狀奏內史李昭德專權。 皇帝皺起眉頭,前幾日丘愔才上疏當著朕的面痛罵了李昭德一番,若真如他所言,怎不見其他幾位宰相有意見? 陛下,鄧注寫有一篇《石論》,還請陛下御覽。逢弘敏繼續奏道,李昭德專權,宰相皆懼,紛紛附和,軍國大事皆先報鸞臺內史,而內史卻數次知瞞不報,獨攬朝政,石論所言,句句為真,望陛下明斷。 高延福取之將其展開,數千言的論展開后足有人之高,皇帝沉默了許久后揮了揮手,此事朕知曉了,卿先回去吧。 皇帝只匆匆瞧了一眼便讓高延福收起,待臣子離去后又問道:李昭德為相幾年了? 回圣人,已兩年有余。 兩年內就讓滿朝文武都憎惡,也算是他的本事了?;实鄣坏?,他是耿直,卻非純良,他有雄心,亦有私心,果真比不上婁師德,不懂進退,有能而無德,不宜任用太久。 去,去將鳳閣侍郎李嶠喚來擬旨。 喏。 第144章 甜于心頭 延載元年,內史李昭德獨攬朝政,恃寵專權,群臣皆懼,引皇帝憎惡,坐罪貶為南賓縣尉。 景行坊 蕭婉吟歸家之后,外面大肆議論皇帝賜婚秋官侍郎一事,蕭至崇作為兄長并沒有追問meimei緣由,而是欣喜的與即將結為親家的王氏提著賀禮節日往來。 不久后秋官侍郎王瑾晨升遷將作監,按制,三品官員門前可立門戟十二,蕭家還特意備了厚禮由主君蕭至崇親自登門恭賀,短短數日之間便全然忘了從前的刁難。 婢女端來一盤玉露團,將其放置在幾案上,姑娘歸家后已有好幾月不曾出門了。婢女望著正在摘抄經文的女子,今兒家主又去了將作監的府上,如今婚事就只差了請期與親迎,圣人的賜婚,王作監好像并不著急,這納征都已過去了近一月。 姑娘,外面風聲極大,茶肆里的議論婢女語塞,因為蕭婉吟才新婚喪夫,如今二婚再嫁高官,且是皇帝賜婚,雖為繼室,可也難免落人口舌,外面多是議論克夫,替大周的御前紅人所擔憂前程以及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