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到時候若是將鋪子改成酒樓,到時候這銀子肯定比鎮上賺的多。 他們商量好,十一月初五的時候去府城看一下,也不用多好的裝修,先將鋪子收拾出來,若是能賺到不少銀子,那么在過年那幾日正好將里頭裝點一下,不說要多高的格調,至少不能太差。 正好十一月到二月天氣冷,正好適合吃暖鍋和烤rou。 夏天就太熱了。 原本計劃著讓沈安快些去府城的學堂,不過他們與白家關系好,白家也有人在學府讀書,他們送食材的時候還特地將府學的書給沈明帶了一份過來,說是第一年要學的。 這第一年不是過了年到年尾的一年,而是院試過后的九月中旬到第二年的九月初。 江城府有兩所有名的學堂,一個衡鹿學府,一個官學。 衡鹿學府便是沈明準備去的,里頭的夫子都是一等一的好,還有隔壁府城的人大老遠跑過來求學。 沈明第一年若是過去,要成親難免會冷落了柳萱兒,索性等第二年的時候再過去。 也是因為第一年學的書并不難,于夫子先前就與他講過一遍,不難理解。 不過等第二年可就有點難度了,他們沒有帶書過來,只是提了一嘴到底有哪些書,沈明在于夫子那兒瞧了一眼,確實要晦澀不少,于夫子講著,他也是一知半解,索性明年去。 就這么安排好了后,到了十一月初五,他們便坐著馬車去府城。 原本江雨秋因為懷孕,還不是很想到處走動,不過朱元家的馬車寬敞又舒適,沈安說可以多住一日,第二日帶她去到處逛逛。 第91章 二更 永安鎮江雨秋每日晚上都會出來走動走動,說起來也就這么巴掌大塊地方,也沒什么好玩的。 那個說書先生講的故事翻來覆去都是差不多的套路,還不如話本來的爽。 聽說府城的說書先生講的故事更好聽,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就算不去聽書,還有別的,比如去清江上泛舟,兩人一起隨便走走看看府城的風光也不錯。 朱元這回帶來的馬車是朱夫人的專用馬車,里面又大有寬敞,墊了兩層墊子,坐上去別提多舒坦。 一路上坐著都沒有覺得哪里不舒服,很快就到了朱元家里的那間鋪子。 江雨秋瞅了一眼,位置說不上太好,但勝在寬敞。 這兒離他們賣罐子裝的菜有段距離,不過這離著衡鹿學府很近,若是沈明那天想吃些好的,到這邊來也方便。 或是人情往來,請同窗過來吃個一兩頓,也不是什么難事。 雖說位置不是江城府最繁華的地帶,城里頭的路都是平整的,來這兒吃一次可比大老遠跑去永安鎮要好上不少。 江雨秋進去后,才發現這位置何止是寬敞,后頭還有個院子,還挺寬敞,改成廚房也不錯。 也是個兩層的小樓,只是二樓原本預計給朱元落腳的,只是他這段時間來府城來得少,里頭家具齊全,卻堆了一層灰。 這兒的二樓也能改成雅間,像是在永安鎮那邊的一樣。 這鋪子看著有些舊,不過不顯臟亂,臨時在這兒開個酒樓倒也不錯。 原本在這兒租的人直接交了兩年的銀子,準備大干一番,誰知后來事與愿違,只能勉強維持收支,是以當朱元提出要收回鋪子并且賠償他們一個月的租金是,那人不帶猶豫的直接同意。 甚至在走的時候還把這兒收拾的干干凈凈的。 那日商量之后,他就讓人去做烤rou和暖鍋的桌子。 已經過去了五日,府城的木匠鋪子效率就是再高,也沒法短時間內做出那么多來,兩家木匠鋪到今日只做了六張桌子。 還不夠一樓擺的。 于是朱元就找人在這幾日將二樓收拾出來。 這間鋪子比擴建之前的金玉樓要大不少,一樓能擺十二張桌子,不顯擁擠,二樓則是能做成八個雅間。 這里地段沒那么好,二樓的緊致卻很是不錯,一邊能瞧見清江,另一邊則是能瞧見鱗次櫛比的屋檐,能看見樓下熙熙攘攘的行人。 不過他們開酒樓的,重點還是口味。 永安鎮那邊金玉樓也開始賣烤rou,不少人都對這烤rou感興趣。 沒有火鍋來的方便,但是省去了底料的銀子。 銀子多的,上來不要錢似的買嫩牛rou塊、牛rou薄片、羊rou薄片,一邊吃一邊還一邊點。 一盤子牛rou薄片才一百文,有半斤,看著一盤挺多,可吃起來怎么都覺得不過癮。 江雨秋他們也沒收的特別貴,畢竟這外頭一斤牛rou就要七八十文,他們廚子刀工好,還要腌制,當然要收得稍微貴一些,不能白忙活。 豬rou則稍微便宜一些,五花rou賣的不錯,一盤子才四十文。 像素菜就要便宜不少了,特別是土豆片,十五文一盤子,分量足不說,烤出來的味道還好,不少人買不起太貴的,就買兩盤子土豆加個五花rou,加上醬料、茶水費,也才一百文。 不過這樣的人少,有的食客瞧見這樣的人難免會多說兩句,說他們點一桌子素菜,耽誤老板做生意。 后來這些人就挑著生意不忙的時候來。 江雨秋倒是沒覺得有什么,開門做生意,有人點了一桌素菜占了別的客人的位置也是常有的,但總歸還是賺的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