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沈安道:“不會?!?/br> 他們正在巷口,鬧出來的動靜將人都吸引來了。 有不少還是在他們家買過醬rou餅的。 “沈老板,剛才這是……” 那人臉上還有些震驚,顯然沒想到沈安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直接將人撂倒。 沈安道:“你們可認識那四人?說是他們的地盤,要我們每個月交五兩銀子?!?/br> 杏林巷口有不少人擺攤,只是離他們家稍微遠了一些,有的還在另一頭。 隔壁賣包子的徐老板說:“沈老板,怕不是得罪了人,咱們在這一塊擺攤可從沒遇見有誰來找麻煩?!?/br> 另一旁的人說:“杏林巷這邊讀書人多,再不就是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平日里都見不到地痞流氓,當真是奇了怪?!?/br> 還有賣燒餅的老李,“可不是,沈老板家這生意我瞧著都眼饞,好在咱家燒餅賣的便宜,味道差了些,倒也能賣出去?!?/br> 江雨秋皺著眉,看向沈安,“你說,會是江家人,或者是……孟家人?” 孟九有些日子沒來找她麻煩,只是江雨秋偶爾與他打照面時,看見他那眼神,總覺得有種說不上來的不對勁。 再則她當初拒絕孟家的婚事時,正在氣頭上,一點兒情面也沒留,也說不準人家記恨在心里頭。 除了這倆不想看見她好,也沒有別的仇家想找她麻煩。 沈安給她一個安心的眼神,“你且放心,不會有事?!?/br> 賣包子的徐老板又說,“你們可得當心些,沒準是被同行惦記上,兩年前有家賣蔥油餅的,味道極好,便被惦記上,今日有人說吃出來頭發,明日有人說吃壞了肚子?!?/br> “我也記得,不過那家去了隔壁的清河鎮,這會兒賣的還不錯,后頭查出來是有人在耍陰招,后頭就沒有這種事了?!?/br> 江雨秋一想,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原來他們在村里頭,每日只賣那么一會兒,沒必要大費周章來找他們家麻煩。 可現在不同了,她家已經搬來了鎮上,日日都在賣,還研究出不少新花樣來,擋了不少人的道。 比如這包子鋪的徐老板,住在她家隔壁,原本是在他們家待的這一塊賣包子,味道也不錯,素的一文一個,rou的兩文一個,原本生意好得很,她家開始賣醬rou餅后,生意便沒有往常那般好了。 都想著多花些銀子買更好吃的醬rou餅,橫豎只貴三個銅板,那味道,值這個價。 徐老板看著是個實誠的,被搶了生意,倒也沒說什么,只是自個兒挪個地繼續賣,別人可就不一定了。 江雨秋對徐老板道了謝,說日后會注意。 眾人散了后,兩人將東西收拾好,兩人便準備去買些碗回來,盛甜湯,最好再來兩三張小桌子,往那一擺,人不多的時候還能坐著一邊聊天一邊吃。 劉鐵柱將騾車帶回去了,他們去買東西不方便,于是在租的這小院里頭翻找了下,看見了個東西,正好能幫上大忙。 一個扁擔兩頭接著倆竹簍,正好要去買不少東西回來,不然還不夠下午賣的。 江雨秋買了五十個碗,比家里頭用的碗稍微小一些,但看起來卻差不多,又買了別的花色留著自家用。 她想著,五十個應該是夠的,到時候用到一半再讓人去洗。 他們又去買了烏梅、山楂那些。 江雨秋多買了些山楂,昨日沈安做了山楂糕,味道也是極好的,就是做起來麻煩不少,也不知道一會兒來不來得及。 不過昨日的山楂糕還剩著些,回頭可以拿出來切成小塊讓他們嘗嘗。 回去時,她便問沈安:“你可知去哪招人?還是去找老吳么?他應該知道吧?!?/br> 旁邊一個婦人聽見他們的談話,問道:“沈老板,老板娘,你們這是忙不來要找幫工?” 江雨秋偏頭看過去,這婦人身材微胖,單眼皮,眉尾有顆痣,約莫四十多歲,江雨秋看著眼熟,許是在她家買過醬rou餅。 江雨秋笑著說,“可不是,想著多賣些,我們倆忙不來?!?/br> 婦人道:“巧了,我有個侄女,手腳麻利,是個機靈的,正想著去別人家幫工,一時沒找到合適的?!?/br> 江雨秋倒沒想到這么巧,便說:“咱們家五百文一個月,若是做得好,只有多的,包飯,只是做的活兒有些多?!?/br> 那婦人道:“那感情好,正巧她婆婆病了,得不少銀子治病,辛苦些沒事,銀子多就好?!?/br> 這會兒,屋里頭一個約莫三四歲的小孩出來了,揉了揉眼,“娘,我要娘……” 婦人有些不好意思的看著他們,“這是我那侄女的兒子,他們兩口子在外頭做幫工,我想著旁的也幫不上,便幫著他們帶帶孩子,你且放心,不會把孩子帶過去耽誤你們做生意?!?/br> 江雨秋有些不忍,便說,“那便讓她來試試,若是做得多,咱們生意好,多給些工錢也行?!?/br> 婦人道:“老板娘當真心善,日后是有大福氣的。估摸著她再過一個時辰回來,回來了我讓她去你們那?!?/br> 江雨秋道:“也好,我們這會兒回去還有的忙,直接讓她來杏林巷,右手邊第一家便是我們家?!?/br> 回去后,沈安坐著歇會兒,江雨秋便上前去給他揉捏肩膀。 方才一路上那么重的東西,她想幫著拿,沈安非說不用,一路扛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