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劉徹現在是真動了要殺王恢的心思了,沒能通過與匈奴交戰來證明漢軍與匈奴死戰到底的決心,那就只能殺了王恢這樣不敢戰之將來證明了。 于是將至臘月時,王恢與上次征閩越一樣帶著大軍回到了長安,只是這一次迎接他的不是歡呼不是贊語,而是冰冷的鐐銬。 其余幾位將軍都被喚入了宮中,獨他一人被下了大獄。 伏殺軍臣單于不成功讓他活著逃了回去,這樣的計謀當然也激怒了他,未免馬邑因匈奴人瘋狂的報復而城破,漢軍又在馬邑城附近逗留了一陣。 拖延到現在,匈奴馬匹已經難以入侵了,他們才返回了長安。 劉徹已經不復初聽聞計謀失敗時的憤怒了,當韓安國與李廣等人跪倒請賜罪時,他也沒有責問他們,而是親手將他們一個個扶起。 “朕已經知道事情來由了,你們既然都沒能見到匈奴軍隊,自然沒法與他作戰,朕不怪罪你們?!?/br> 大漢的探子已經探知到緣由了,因為軍臣單于方一返回草原就開始大肆宣傳漢國的陰謀詭計幾乎害了他的性命。 他稱他受上天眷顧,在發現原野牛羊之類的牲畜連牧者都沒有后,就意識到了不對,便去附近抓了一個亭尉逼問情況。 大漢國三十萬大軍部署,瞞得過匈奴人,卻是根本就瞞不過附近的居民。 亭尉怕死,便將他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是個聰明人,稍一思索就知道上了當,也顧不上變換陣型了,直接前軍變后軍,后軍變前軍奔逃回了草原。 韓安國嘆了口氣,道:“多謝陛下恕罪,到底是我們考慮不周的緣故?!?/br> 如果事先安排細致,也不至于讓軍臣單于發現破綻。 他躬身相拜道:“不過經這一次,倒也讓臣發現匈奴人并沒有那么無敵。陛下如果還有意征匈奴,希望再給臣一次機會,讓臣能復這次勞碌大軍之仇?!?/br> 這就是意外之喜了,劉徹沒料到一貫主和厭戰的韓安國竟然會主動提出要去對敵匈奴。 原本自得知消息就寒冰一片的心因韓安國態度的轉變稍融化水:“韓卿所說當真?” “是,前些日子,太皇太后也向臣傳了信?!表n安國攏起袖子,暗示劉徹其實這也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更讓劉徹欣喜。 “好好好?!眲剡B道三聲好,都有立刻去向太皇太后致謝的念頭了。 這一次興兵動眾毫無戰果,其實讓過中國對征戰匈奴的態度又一次呈悲觀了,劉徹這段時間以來承擔了不小的壓力。 如今有太皇太后發話,許多聲音就會被壓下去。 劉徹又與韓安國和李廣等人絮絮說了一會兒話,發現他們這一次征戰未果都是心有未甘,到底是稍稍寬慰。 不甘好啊,不甘才會有動力下一次再戰。 將要拜別離開這里時,韓安國又猶豫著向劉徹問道:“不知道陛下預備如何處置王恢?” “看他的態度?!眲睾暤?,沒有完全講清楚是要王恢擺出一副什么樣的態度。 韓安國嘆了一口氣,到底是顧及曾經的戰友情,將劉徹的話傳給了身處大獄的王恢。 王恢內心忐忑,尋家人奔告求救一直未成,便只好將他的態度表明。 他認為以他帶大軍卻毫無作為的罪,死罪都不過分,但希望劉徹念及他也是為保全軍隊實力才做出的決定,允他繼續為國效力。 劉徹拿到了他遞上的文書,看著“保全”這個詞好一會兒,然后將文書擲到了地上:“既然他是這個態度,那他的死罪也沒有什么好寬恕的了!” 直到如今,王恢竟然還以為他的舉動是在保全漢軍,那也沒有什么好說的了,用他一死換全天下知道自己對匈奴的態度吧! 第66章 獄中 翁主也以為我該死 王恢將被處死罪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 畢竟幾個月前他還是整個大漢國的英雄, 如今卻是連以錢贖命都做不到。 他到底在長安城中經營了這么多年,雖因與太皇太后不睦走不了太皇太后的路子,卻是通過田蚡聯系上了王太后, 求王太后替自己再求情。 然而劉徹往王太后那里去了一趟, 聽王太后絮叨了好一會兒王恢罪不至死后,竟是與王太后爭執了起來。 “母后以為朕判決有誤, 便告訴朕,怯戰者如何就罪不至死了?” 王太后聽他惱火, 心中便有退意了,她本身立場就不堅定, 不過是聽弟弟田蚡說了幾句如今民間的傳言,就想來勸劉徹寬仁。 “我聽說你只給了王恢三萬人,匈奴大軍卻是整整三十萬人, 你總不能讓王恢帶著咱們大漢士卒白白送死吧?!?/br> 猶豫了一會兒,王太后到底又勸他道:“王恢他一直都順著你的意思為你做事, 你如今的所作所為已被許多人傳是寡恩薄情了?!?/br> 劉徹怒極反笑:“母后的意思, 王恢怯戰,違逆朕的意思,朕還不當罰他了?眾人議論,朕就必須照顧他們的意思行事了?” 他憤怒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王恢實際就是他這一邊的人。 如果換做是韓安國, 他都不會氣得非要致人死地, 畢竟他們從前算不是君臣交心。 大漢一直都有先請的條例,可以以錢財贖買性命,若是韓安國, 劉徹大概就許他以錢贖命了,畢竟如他們這樣等級的官員家底厚,都是拿得出錢來贖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