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但她只是看見劉武就已經失去思考能力了。 這段時間的孤獨雖有曹盈分擔,但大多還是由她自己吞下,實在是有些扛不住了。 曹盈不知該怎么開解她。 她對梁孝王的故事不算熟,只知道個謚號,不知從何處開始說,才能寬慰太皇太后。 她只得心中記下這樁事,想著一會兒去見霍去病時,也一道去劉徹那里去一趟,借些史籍來看劉武身平。 等了解清楚劉武,她也才好與太皇太后感同身受,共分苦楚。 第31章 書房 需去看看阿嬌 曹盈與霍去病往劉徹書房來的時候, 劉徹正在看儒生博士們給他上的書簡。 太皇太后厭惡這些儒生,但到底顧著劉徹的喜歡,沒有把他們從宮廷中全驅走。 只是自上次太皇太后發威后, 儒生們提交上來的東西也都不敢太過激, 怕再惹了老太太的惱,枉丟了性命。 因而劉徹越看這些書簡越覺得無聊, 越看也越覺得憤懣,只覺得敢說話的人越來越少了。 書簡上全都是些引經據典, 告訴他儒家那一套陳詞濫調,說些作為帝王應當有為治國的大道理。 言語中又向劉徹舉例匈奴貪得無厭, 南邊南越國趙佗垂死正是可趁虛而入的時候。 看得劉徹也想立刻橫刀上馬去大干一番,但這些書簡也就只提出這些可做的事,沒有說應當如何做。 只如隔靴搔癢, 越發惱人。 劉徹倒是清楚他們這么碌碌敷衍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太皇太后掌權, 即便劉徹想做什么也做不了。 這些儒生乖覺得很, 知道和劉徹說了也沒用,干脆就惜命不多說。 然而這只讓劉徹氣惱更盛,將被太皇太后壓著生出的火氣一并算在了這些人頭上。 心中惱恨不平,他直接就要提筆去寫旨意, 罷免這十來個通篇廢話的博士。 這些儒家學者本就是他不拘一格提拔上來了, 要罷免其實也就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兩個小豆丁恰這時過來,知道他正在書房內室里看東西,便乖乖坐在外室喝著茶水吃著點心。 聽劉徹怒而說著要將這些人免官, 兩人都有些驚。 若是將這些能向劉徹直接遞書簡的儒家博士都罷免了,那朝上怕是要又讓道家占上風了。 這一點劉徹不可能不知道的啊。 果然,劉徹將人罷官的文書都還沒寫完, 就已經想通了這一層。 他又將筆給摔了,沒再說要罷官的事情了。 但記著仇,劉徹仍是著宮人去申斥這些人,告訴他們往后要是沒有什么建設性的建議,就少寫書簡來煩他。 宮人們見他氣消了些,這才報予他,說是安和翁主和衛夫人的外甥來了。 “這兩個小家伙往朕書房里來做什么?” 劉徹有些疑惑,但總歸他現在無事可做了,也正要緩解壞情緒,就讓宮人把兩個孩子領了進來。 霍去病很放松,他跟在劉徹身邊的時候不少,已見過幾次劉徹發火。 總歸火氣不是向自己的,他不用擔心什么。 曹盈則也不怕他生惱,被霍去病牽著亦步亦趨進入書房,還展顏喚了他一聲:“舅舅?!?/br> 他倆有模有樣地知禮作揖,倒惹得劉徹發笑了:“好啦,尋我是有什么事?” “曾外祖母方才夢魘說起了梁孝王,好一陣心悸。我不知梁孝王事跡,想自舅舅這里借些從前的工筆史書來看?!?/br> “怎會突然夢起梁孝王?”劉徹眉頭蹙起,忽地想起一個可能性,才好起來的臉色又郁沉了下去。 當初太皇太后就想著讓景帝這皇位兄死弟及,幾乎逼著景帝真將梁孝王立作太子。 若不是朝臣紛紛上書制止,梁孝王又先景帝一步死了,如今坐在皇位上的還真不一定是誰。 如今太皇太后重提起梁孝王,莫不是又動了些不該有的念頭? “盈盈知曉近日都有誰往老太太宮里說話嗎?”劉徹不抱多少希望地問道。 雖說曹盈被太皇太后時時帶在身邊,但一個孩子真能注意記下這些嗎? 出乎劉徹的預料,曹盈每每聽事都聽得仔細,記得也清晰,只是她沒記得有誰與太皇太后說什么劉徹壞話。 “仍是那些道家出身的朝臣喋喋儒家不好啊?!?/br> 曹盈不明白劉徹的負面情緒到底自何處而來,朝臣一般也不敢從劉徹身上著手說話,都只說劉徹是被儒家那一套蠱惑了。 思索一會兒,她又道出了一樁異常:“前日倒是有個劉姓王族女進宮來拜過了,哄的太皇太后頗為開懷,只是我不認得她是誰?!?/br> 劉徹就轉頭問向伺候的宮人,得知如今在京中可以來的,八成就是淮南王之女劉陵。 劉陵已來京一年多了,只是私下來拜見太皇太后應還是頭一遭。 她生得美又放得開,與她接觸過的朝臣爵子大多與她有了親密的關系。 因而劉陵被京中許多貴婦恨之入骨,偏偏又不能拿她一個翁主怎么樣,只得更宣揚她的惡名。 劉徹聽說過一些這堂妹的事跡,但從前他不過是當堂妹天性好色,沒如何搭理過。 然而如果深思她的行為,就會發現疑點。 若真是喜好男色,她在淮南王的地盤當然會更自由些,卻偏偏要來京中勾搭權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