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書迷正在閱讀:蜜桃烏龍奶蓋、快穿夫婦的日常、當沙雕穿成炮灰女配后、在游戲里爆紅又暴富[全息]、日月如移越少年、白桃可頌、我,人魚,花瓶人設全崩、團寵三寶爹地壞透了、萬人迷今天也在修羅場里掙扎、重生后我成了暴君
直到聽到細密的腳步聲遠去。楚珣才緩緩撐著梨心扶手椅慢慢站起來,踱步走到窗前,他將竹簾輕輕拉動??匆娏税湮娜躐厚坏谋秤?。 人影憧憧,她身邊跟了十數個丫鬟婆子,她似是不習慣這樣的前呼后擁,亦步亦趨地跟在后面。 她身著一抹身著素絨繡花絨裙,她走得很慢,低垂著眼瞼,黑的有些富麗堂皇的秀發簡單的綰在腦后,頭上只戴著一朵小小的杏花珠釵。 楚珣想到許多年之前,他見過的阿沅。 那時候她跟著國公夫人出行,遠遠地身后跟著一群奴仆,她穿一寸一金的蜀錦,頭上戴赤金和寶石打的蓮花冠。 他久久地看著阿沅的背影,直至那抹粉色漸漸地遠了。 過了好一會兒,明三走進來道:“頭兒,剛才工部尚書府上送了拜帖過來?!?/br> 楚珣道:“趙家?” 明三將一封謄寫過的信遞給楚珣,楚珣細細看完,沉聲道:“送去前院?!?/br> 明三正要退下,楚珣又叫住了他。半晌,他緩緩吩咐道:“把食盒拿進來?!?/br> 明三心心中很有幾句腹誹,低低稱是。 “哐”得一聲,他將那粉彩花卉食盒拿進來又退下。 楚珣重新握回自己那本看了許久的書,翻了幾頁,半晌,他將書放到一邊,頹然后靠,敲了下自己發痛的腿,他揭開食盒。 盤中一道沙魚燴,一道沙魚襯湯,顏色金黃,微微發著香氣,看著令人食指大動。 只是因著放了太久,rou已經有些散了。 楚珣喉頭一動,里面像是哽了硬物。 半晌,他舉起筷子,細細地嘗了一筷子,然后一口接著一口地吃了下去。 …… 阿沅剛回了院子,遠遠地看見趙嬤嬤同一個丫鬟在說些什么,手里拿著一張拜帖。不知是誰的人。 這幾天楚珣醒來的消息傳開,日日都是送拜帖的人,都被楚珣的人推拒了。送到她手里的,這還是第一次。 趙嬤嬤與人說完話,將拜帖遞給阿沅,皺眉道:“姑娘,舅夫人明日要來?!?/br> 阿沅一聽,臉上浮現出一抹笑容來:“舅母明日要來?那可是好事?!?/br> 趙嬤嬤心里不這樣覺得。 第11章 (重修) 趙嬤嬤本是宋家外姻趙家的人。 五年前,宋家因涉謀反被抄,連累到趙家。趙家舉族被貶三千里,去往了嶺北。 而宋家處死的處死,流放的流放。最終留下了阿沅一個孤女。本是要跟著趙家一起去嶺北的,當時趙家的當事人并沒有同意。 趙嬤嬤那時回鄉奔喪避開了禍事,鄉下僻遠,等趙嬤嬤趕回去才知道天塌下來了。 所幸當時阿沅已經被時任兵部侍郎的舅舅接進府中。 趙大人與京城趙家是同族,但關系已經出了五服。趙大人家祖業是在寧州,雖祖上也出過大官,也曾是書香門第,可早已沒落,幾輩人經商為生。 趙大人當時科舉入仕,是得過潞國公幾分照拂的。許是因為這些,趙大人收養了阿沅。 阿沅當時只有十二歲,趙嬤嬤實在是放心不下,她那時已不是賤戶,但還是去自愿去了趙家照顧阿沅。 趙氏,趙嬤嬤還是在潞國公府時候見過。那時她總跟在國公夫人身后,臉上總帶著些謙卑的笑容,還經常給阿沅捎些京城里沒有的東西。 趙嬤嬤以為她是個和藹可親的,她也是到了趙家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表明上的。 伺候阿沅的丫鬟誰也支使不動;月銀買幾斤白面都費勁;阿沅的衣服鞋子緊了,誰也當沒看見;最忍不了的是還是吃食還是夾生的。 主仆兩過的艱難,尤其是阿沅,高門大院里出來的官家小姐,本是錦衣玉食長大的,到了趙家便是烹飪漿補,過得比一般人家還艱難些。 寄人籬下,有些是難免的,可總不能知道是條歧路還一條路走到黑。 趙嬤嬤提過離開。 趙氏笑瞇瞇地頂她一嘴:“嬤嬤,我是阿沅的舅母,我總要為她考慮的,若是阿沅跟著你回了那窮鄉僻壤的,將來該尋什么樣的人家呢?” “不若留在趙家,等阿沅及笄,我給她尋一門頂好的人家?!?/br> 頂好的親事還沒等到,阿沅便嫁到楚家沖喜來了。 …… 阿沅帶著笑意的聲音打斷她的思緒:“再怎么說,舅母都是我的長輩,讓她來看我已經很過意不去了,怎還能不去呢?” 趙嬤嬤嘆口氣,只想說:你將她當做長輩,可她卻從來沒有,否則又怎么會多年來不聞不問;出閣那天又何至于一頂破轎子便出了趙家? 可趙嬤嬤回頭看見阿沅清靈靈的眉眼時,就突然說不出話來了。 阿沅這孩子從小便顧念感情。 她照顧阿沅多年,阿沅從不將她當做下人看,連她病了她都會陪著她。后來去了趙家,過得是苦日子,可有什么還是緊著她。 阿沅第一次見趙大人,趙大人只是個人微言輕的縣丞而已,宴上被眾家取笑挖苦說不出話來,是阿沅牽著潞國公的手,笑眼彎彎叫他舅舅,解了他尷尬。 這樣好的姑娘,她又怎舍得讓她一顆心落在地上呢?罷了,罷了,趙嬤嬤嘆了口氣。 ………… 第二日,吃過早茶便有人來請。阿沅想著同楚珣說一聲的,但是人催的急,阿沅也沒顧上,帶著趙嬤嬤和一個丫鬟去了正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