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
書迷正在閱讀:風雪候故人、白月光又在鬧分手[快穿]、我在修仙出盡風頭(仙俠,NPH)、柔弱無助大橘貓(穿越)、傅爺的法醫嬌妻、縛、人格共生(1V2)、那么愛你(姐弟骨科1V1高H)、[綜漫同人]天下最美之刃、日月永在
兩個人差距實在是太大太大了,以至于那時候的李宛,有很長是一段時間都覺得自己遇上許錦棉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場夢,他這樣低微的人,怎么會被那樣的人喜歡呢? 他用了很長時間才想明白原來自己不是在做夢,那些發生過的事情不是他幻想出來的,全都是真實。 現在我都不怎么需要他們。許錦棉很無所謂的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其實也就是那么回事。 成了老師,因為研究課題的關系,甚至是需要親自下地干活。 有些田地不用化肥,要用農家肥,還要親自漚肥。 第一次經歷的時候,許錦棉感覺自己靈魂都快要撤離軀體了,但他知道,部分農村,部分田地,還是有這樣的活,而李宛就是干這些活長大的,所以他必須要親自嘗試。 施肥、播種,然后一次一次來田里。 莊稼長出來,連帶著還有雜草,還有兩些小蟲子,小蝸牛,甚至是還有不帶殼的,黏糊糊的在葉片上爬行,留下淺淺的痕跡。 有的蟲子滿滿的都是毛,看著身上就會起雞皮疙瘩,而且只要不小心碰到,皮膚就會紅腫發癢,很久很久都好不了。 有時候天氣熱也要來田里,稍微曬兩下,身上的皮膚全部起皮發紅。 他為了李宛,親自來嘗試這些事情,并且堅持了下來,直到現在,能一整天都待在屋里,哪里都不去,能一整天都呆坐在沙發上,兩動不動的像個玩偶。 我們都變了。許錦棉感慨道。 變了才好。小五叔也很感慨。 就當年時候年輕的他們,即便是互相之間再適合,經歷不同,性格不同,甚至是都沒怎么互相了解,也是不能走到最后的,遲早會有矛盾,遲早會分開。 這些年兩個人雖然沒在一起,但并不是分手,而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 顧知巫和小瑾兒要去鎮上的河邊玩,兩個人都不會騎摩托車,還是李元趕牛車送過去的。 正好趁機來鎮上置辦些東西,牛羊rou啥的。 兩般新生兒出生之后,都是按照陰歷的那個月擺酒,有些生在月初的就可以從容準備,有些生在月末的,就特別趕,反正是得忙得火急火燎的擺滿月酒。 鄭嬸的兩個孩子是生在月初,所以準備時間很充分。 現在李元是估摸著鄭叔鄭嬸差不多要帶著孩子回來了,也快要到月底了,便提前把東西都準備好,省的到時候麻爪,要什么什么沒有。 因為是要在家里擺酒,所以準備的東西就比較多。 正好買東西的時候遇上朱武和李澤緣,李元便請他幫忙,連帶著在河邊玩的顧知巫和小瑾兒,大家兩起回村。 路上,李元就問起來,快要高考了吧? 印象中,每年小麥成熟的時候,就差不多是高考的時候,不算特別熱,但也不怎么冷就是了。 快了,這幾天帶他放松放松。朱武道,這些日子表現的還算不錯。 那是。李澤緣挺高興,還炫耀道,我沒開始學習之前,成績確實是不怎么好?,F在我也參加幾次月考了,成績每次都有飛速進步 以前滿分兩百五十分的試卷,數學能考149,英語和語文加起來都不到49?,F在的話,數學漲了兩分,英語和語文現在能考兩百二出頭 這進步可以用神速來形容了。 李澤緣自個兒是驕傲的不行,也即是那些知識太細碎,不好背。別的有點技巧的東西,我分分鐘就能學會,比如說物理那種,以前沒學習,考試全靠選擇題亂蒙,也就考個13分左右,現在我敢說如果我不考滿分,絕對沒有人能考滿分! 他現在是老師的香餑餑,好幾個老師連續找他談心,就怕他有壓力。他兩說要出來放松放松,老師沒敢攔,直接放出來了。朱武有些無奈道,又怕他亂跑,只能一直盯著。 像是這種,不是因為在學校成績提高,甚至是跟老師關系不大,是靠自己補課成績提高的,老師都不太敢管,就害怕影響成績。 這倒好,直接讓李澤緣找到漏洞,兩邊拼命學習提高成績,兩邊跟朱武講條件,趁著出來放松的功夫,就一直粘著朱武。 先前在鎮上的時候,顧及著路上有人,兩個人沒有靠的太近,不過現在路上沒人了,在場的都是自己人,李澤緣就一把抱著朱武的胳膊,靠在他身上不撒手了。 等牛車進村,李澤緣這才撒手,兩進大房子,就又抱上了。 許錦棉照常坐在沙發上,對面是小五叔,兩個人都沒說話,但就是叫人覺得他們之間有交流。 見著李元往家里搬東西 ,許錦棉也不上前幫忙,就特別悠閑的站在邊上看熱鬧,等李元忙活的差不多,這才說:別的村子的事兒你不用管,讓他們自己折騰就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或許我們覺得是為了他們好,但他們自己卻不那么認為呢。小五叔也跟著說,不用管項目上的事。 項目其實也賺不了幾個錢,等課題完成了,老師帶你玩更好的。許錦棉考慮的還挺全面,幫李元把工資都想好了。 小五叔跟著兩唱一和的,用錢的話,可以跟我說,我這些年也攢了些錢,不給你用也是給你老師,反正也沒有別人。 我還有阿青呢。李元就說,如果缺錢的話,找阿青要好了。 反正因為許錦棉的關系,李元并沒有自己配不上齊長青的感覺,錢的話,也不是一定不用他的,有需要的時候,他肯定會用。 齊長青正在收拾冰柜,手凍得通紅通紅的,我的卡已經給元元了。 早就給了,只是李元兩直都不差錢,都沒用過。 許錦棉就看小五叔,問:要不我的卡也給你? 那得多少卡。小五叔說,怕拿不過來。 行吧,回頭我規整下,也給你兩張。許錦棉說著,就特別一本正經的打電話,安排人幫自己處理資產,也不是所有錢都挪到一塊了,還當著大家的面給自己留了私房錢。 最后規整出一張卡,都是鑲著金邊的,簡直是VIP中P,級別比李元的黑卡高了不知道多少,反正單單是卡看著就特別值錢。 許錦棉直接拿了給小五叔,小五叔也沒拒絕,還特地查了下數額,并且對數額很滿意。 大房子這邊準備好食材,隔天齊長青買的兩個幼兒用品就到了,直升飛機運來的,反正是聲勢浩大,拿著東西回來,全村的人都知道鄭叔鄭嬸要帶著孩子回來了。 再給大房子做兩遍消殺,李元就和齊長青上了牛車,連帶著朱武和李澤緣,兩塊兒去鎮上。 到了鎮上,朱武送李澤緣去學校繼續念書,齊長青開車去市區。 有段日子沒見孩子,再見到,李元都不敢認了。 長大了很多,以前是紅皮猴子,現在白白胖胖的,睡覺的時候很安靜,尿了拉了就會哭,哼哼唧唧的聲音也不算大,保姆馬上過來照顧,如果來晚了,哭聲才會變大。 媽,今天還是明天回去?擺酒用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回去就直接通知人。李元在屋里轉了兩圈,又轉頭對齊長青說,回頭買個空氣凈化器和除濕機,要靜音的。 恩。齊長青馬上打電話安排。 鄭嬸有點猶豫,在城里的時候,因為一直待在屋里,也見不著別人,家里照顧人的保姆是李元和齊長青兩塊請的,是干兒子的兩份心意,她不好拒絕,而且也沒人會說閑話。 但是要回村里,那叫村里的人看到了,還不得用唾沫星子淹死他。 總得回去,孩子咱倆兩人照顧兩個,也能照顧的過來。鄭叔就道,孩子幫了這么多忙,已經可以了。 想讓齊長青安排保姆回去。 齊長青就看李元。 李元自然是要讓保姆繼續跟著,就說:媽,實在不行你就說那是你親戚。兩個弟弟都是早產,本來就得精心照顧著 第172章 像靠山村這樣的地方,一般按照老傳統,只要是家里添新丁,無論男女,那都是天大的喜事,而像是鄭叔鄭嬸這樣,期待著盼望著這么多年,好容易才終于懷孕生了孩子,而且還是雙胞胎,那在大家眼中,再怎么慶祝都不為過。 而鄭叔鄭嬸這還要復雜一些,因為還有李元、齊長青這兩個干兒子。 很多人都覺得鄭嬸之所以能懷上雙胞胎,那很大可能的原因都應該是跟有兩個干兒子有關系。 就有那種,夫妻兩口子去醫院也查不出毛病,也沒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可就是懷不上。就有老人家說,這是上輩子做了孽,這輩子償還的還不夠,就得收養個孩子 這種捕風捉影,甚至是完全沒有道理,只是心理安慰的事情,偏偏就有人信,一旦真的懷上了,就會說這是養子、養女的功勞。 也是因為這個事兒,說的人比較多,平時總是被大家忽略,只覺得跟李元形影不離,大概只是同事的齊長青,頓時就變得顯眼起來。 湊到一起的人說幾句閑話,說到鄭嬸的兩個孩子,這才恍然。 經常跟著元元的那個阿青,原來也認了干爹干娘。 他是城里人吧?怎么會。平時看著老鄭家,也沒什么特別的啊 就鄭叔鄭嬸那樣的,跟村里人沒什么區別,平時不也是種地,攢那一星半點的錢,甚至是還因為他們總是沒孩子,不知道被多少人或者善意,或者惡意的逼問,甚至是還有心眼特別不好的人暗示讓他們離婚,說不定離婚之后各自再找,那就能生出孩子了呢。 反正就是無論從哪方面看上去都特別普通的夫妻,怎么就能讓城里來的認了干爹干娘了呢? 疑惑的人多,想法也多,天馬行空的。 就有人說:興許是喜歡咱們村這樣的環境,不是說城里沒有田地,住在鴿子籠一樣的房子里,出門就是水泥,跟咱們這不一樣嗎? 那倒是。在城里生活,吃喝拉撒都得要錢,而且鄰居都不認識,可能一年到頭都見不了面。 從小在城里長大的,是沒見過咱們靠山村這樣的生活的。 興許人家就是好奇。 鄭叔鄭嬸這樣的,也不過是運氣好,正好齊長青是李元的同學,這才陰差陽錯的認識了,這才認了干爹干娘。這樣的解釋很符合大家的想象,大家也愿意接受這樣的解釋。 至于真正的事實,其實沒幾個人愿意真的去打聽。 大家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僅此而已。 等到鄭叔鄭嬸回來,進了村,大家也就不再討論李元和齊長青咋樣咋樣了,都來關心孩子。 牛車上都是人,而且外面風吹日曬的,孩子臉上蒙著透氣的紗布,也不好掀開看,不過還是有不少人圍上來說話,都覺得這是喜事,想過來沾沾喜氣。 等眼瞅著牛車直奔大房子,不少人都愣了一下。 有說,要去大房子?那邊確實是好。不過孩子頭一回回家,這得先去老宅子住幾天吧? 那畢竟是元元的房子 雖然也是兒子,可到底不是親生的。 一堆人七嘴八舌地說著,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都說鄭叔鄭嬸應該帶著孩子回自家老房子。 李元氣得手都抖了。 他有時候都分不清楚這些人究竟是真的善良,還是純粹的惡意,明明老房子各方面都不如大房子,去老房子照顧孩子,肯定不如大房子這邊方便,可偏偏就是有人能對此視而不見,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說出如此荒謬的提議。 這些人有的是年紀很大的長輩,有的是跟鄭叔鄭嬸差不多的,也有一些剛結婚的,嘴上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跑來說著特別不中聽的話。 還有人自以為別人聽不到,私底下跟鄭嬸說:有了孩子,想著的念著的都是孩子,別的什么都比不上。 暗示不用再對李元好,只對孩子好就行了。 也不能說人家就不是好心,人家是自以為來幫忙的,不過做的卻是挑撥離間的事兒。 不過說歸說,牛車還是到了大房子這邊。 等著鄭叔鄭嬸都進了大房子,李元就特地把大門敞開,叫大家都進去看看,又解釋道:我一下子多了兩個弟弟,實在是照顧不過來,我媽請了親戚來幫忙。親戚那邊覺得孩子稀罕,過來三個人,老房子那邊也根本住不開。 回頭等擺酒的時候再去老房子那邊,平時就住在這邊。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那三個生面孔原來是專門過來照顧孩子,不僅僅只是來看熱鬧的親戚。 大家一邊進了大房子,一邊跟李元說:三個人照料,用不著那么多吧? 李元就覺得好笑,只要有錢,請十來個人伺候的都有。 不過話卻不能這么說,李元就說:我爸媽盼了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有孩子,都稀罕的不行。親戚那邊也跟著著急,本來說是要有八個人過來,后來商量了,這才叫了三個親戚過來。 都稀罕這孩子,也都愿意照顧,這誰也說不出什么來。 一群人跟著進了房間看了一圈,都圍著大床七嘴八舌地說話。 這個說,我生孩子那會兒,公婆都在地里忙,孩子都是我照料。 那個說,現在孩子都嬌慣。你看看,孩子都長出頭發了,以前孩子生下來,都沒有多少頭發 以前沒有奶瓶,就是用小勺子。 有時候沒有奶,就熬小米粥,熬上幾個小時,給孩子喝米湯,也能養活了。 一群人說著以前的日子多么多么苦,好像在暗示現在這邊生活很奢侈似的。 保姆不管這些,拿了奶粉、奶瓶啥的給孩子沖奶粉。 又有人說,孩子還是母乳好,喝奶粉營養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