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媳 第143節
大丈夫生當立于世,先立業后成家。 蕓娘聽丈夫的口風也放下心來,“好,我知曉了?!庇终f起穆荃的事兒,“四叔就要回來了吧?可曾有官職了?” “我聽說是戶部員外郎?!?/br> 蕓娘有些意外,“那還不錯?!?/br> 以穆荃之能為,早年還道一聲敏,畢竟也是中過探花的人,但后來隨著貶謫回來,人愈發道學,將追求功名之心早已昭然若揭。 可本事卻半點不見長,如今能去戶部,倒也是很不錯了。 穆蒔點頭:“有陳明喻走通路子,這事兒辦起來還是挺容易。不過,我是想不通,明明劉緋也需要這個官位,怎么陳明喻給他了?” “劉緋是誰?”蕓娘不禁道。 “哦,是陳明喻同窗,昔年國子監祭酒之子,他父親名滿天下,桃李無數,只不過后來因為新政一事被奉昭帝革了官職,但對陳明喻卻是有知遇之恩。當初,他嫡母不愿意讓他讀書,是劉緋之父私下收他為徒,才有如今之舉,后來所說的座師和袁家有關,那都是后來的事情了。劉緋也是飽學之士,原本在工部,很是想調往戶部的,我本以為陳明喻會調他過去呢?!蹦律P皺眉。 蕓娘想,“興許是因為四叔是他妹夫,這同年再親,也親不過自己妹婿啊?!?/br> 穆蒔搖頭:“ 不是這么個理。穆荃如今如廢子一般,幫了也無濟于事?!?/br> 不日,穆荃回來,四房的小陳氏也同大家走動起來了,蕓娘見到穆荃的時候嚇了一跳,要說以前穆荃也算是清俊的很,如今卻腫成發面一樣,整個人發福了,連老夫人也不禁道:“老四,你這是……” 還是小陳氏解釋道:“在許州多以肥rou入菜,這不就容易長胖嗎?別說是四老爺了,就是我,如今腰身也是肥了一圈?!?/br> 小陳氏可沒多胖,大家笑而不語,心中有一桿秤。 怕是小陳氏害怕丈夫在外拈花惹草,故而讓四叔吃胖的,眾人心知肚明,但誰也不會傻到較真的去戳破。 林氏為四房接風,蕓娘便還是跟往常一樣在老夫人這里布菜,小陳氏懇切道:“三嫂,以往我們不在家中,托賴你們在母親面前孝敬,如今我回來了,你也讓我孝敬母親吧?!?/br> 這倒不無不可,蕓娘笑著把碗箸給她,小陳氏服侍在老夫人身邊無比妥帖,再加上她又生了一對龍鳳胎,盧家原本有龍鳳胎的源頭,以至于林氏生了一雙龍鳳胎,如今小陳氏也生了一對龍鳳胎。 雖然才兩歲,但這倆孩子長的玉雪可人。 只有一點,兩歲了,還不多會說話,小陳氏倒是視如命根子,侯府送來的茶水不飲,要給孩子飲山泉水,吃食上更是單獨做,小孩子的不允許吃任何勾芡,如燉的粉條,只用泉水燉,連鹽都不許多放,看的令人咋舌。 那倆孩子更是動不動就哭起來。 蕓娘忍不住道:“四弟妹,孩子這樣一直哭沒事嗎?” “讓乳母抱著哄哄?!?/br> 小陳氏不以為意,甚至還覺得是侯府不得力,所以讓孩子生在外面,請的乳母也是許州當地的乳母。 眾人紛紛說起了育兒經,小陳氏讓乳母們把孩子抱下去,她陪老夫人玩花牌,白氏讓蕓娘玩,蕓娘卻擺手,“天氣一冷,我一坐下來脖子就僵硬,不如你們一道玩兒,再者姝麗讓我去園子里摘幾枝梅花過去?!?/br> 眾妯娌倒也沒有再勸。 她們都知道三房對孩子那是相當看重的,就是林氏也不愿意打花牌,她如今也是有兒媳婦的人了,勞累了半生,該歇的時候還得歇息。 “三弟妹,走,我陪你和姝麗一起去園子里看看?!?/br> 蕓娘一喜:“那就走吧?!?/br> 妯娌中,白氏雖然和林氏相厚,但白氏是續娶,后嫁進來的,許多事情不知道,蘇氏并不通世情,若為妾不錯,為妻則小家子氣,而陳氏又太靈活了,至于小陳氏,她年齡同自己女兒差不離,說不上什么話。 只有同蕓娘,她還能吐露幾分心思。 “大嫂,我看新婦端雅可人,大嫂日后就放心吧?!?/br> 林氏笑言,“當初若非是你,我們也不會認得于氏,于氏倒好,只我心里存了一事,不知道如何同你說?!?/br> 蕓娘忙問是何事,林氏才道:“元鳳嫁給邵運方也好幾年了,本來生下一個兒子,但今年夭折了,我想去感業寺為她去求子,盼著她今年順利些?!?/br> 女人生子就是一道鬼門關,蕓娘忍不住看了看姝麗,盼著女兒日后千萬不要也如此。 還好現在她不會只拘著女兒在內室,但凡打馬球,踢毽子都會讓姝麗玩兒的,不至于和時下閨秀們一樣還裹小腳,寧可不嫁女兒,蕓娘也不愿意女兒受這份罪。 尋了一個寶瓶,把紅梅插上,黑瓶紅梅倒是十分好看,更是有些古意。 再等他們回來的時候,陳氏和蘇氏已經退下,小陳氏還在打馬吊起來,她頗精通此道,壓根不想從牌桌子上下來。 晚膳老夫人已經累了,自去休息,妯娌幾個在一起用膳自在了些。 不料,小陳氏在席上見了姝麗好一頓夸,還道:“這樣的相貌是做王妃的命?!?/br> 蕓娘謙虛道:“四弟妹也夸的沒邊了,她這輩子能夠安樂我就好了?!?/br> 小陳氏順著這個話題說了不少親事,終于到最后同林氏道:“其實大嫂,我這次溯流而上,遇到一家姓馮的人家,我們是一同來的,他家有一女,今年十三歲,正值茂年待字閨中。這姓馮的,做私庫郎中,官位雖然不高,但是他父祖卻是奉昭一朝名臣,如今他祖父致仕,父親還在劍南道任督學,端的是仕宦門第,我想他家和你家善哥兒年齡相仿,若是大嫂有意,我愿意從中牽線?!?/br> 元善和小陳氏到現在大概也只見過一面,蕓娘見小陳氏也不是那等急公好義之人,卻驟然替元善說起婚事來。 人說無事獻殷勤,非jian即盜,蘇氏心道,這小陳氏方才打牌九可是唯利是圖的很,如今沒好處,哪里同長房一個庶子說親親,怕是收了人家好處。 林氏笑道:“你這個嬸嬸說好,那必定是好,只是我們家這幾個小爺的婚事須得侯爺做主,不如你把身家背景說清楚,我去信問問侯爺?!?/br> 這其實是推話,但小陳氏卻好像一點也不怕林氏打聽,還道:“大嫂您且跟我大哥說說,這真的是一門極好的親事?!?/br> 私下林氏委托了穆蒔夫妻幫忙查探,穆蒔常在外跑,和吏部的人也熟識,查訪幾日深覺馮家家風十分不錯。 司庫郎中官位不算大,但是油水充足,且馮司庫年紀還不算大,頗有才學,有計相之才,日后前途無量。 而蕓娘也自去打聽那馮家小姐一番,也覺得十分好,那姑娘三歲開蒙,才學不下于男兒,又頗通庶務,她母親生病時,她還能管家,且相貌清秀,個子高挑。 居然很好。 蕓娘打聽好了,便知會林氏。 林氏苦笑:“我是知道了,這怕是元善生母選的,她怕我苛待庶子,在婚事上打壓他們,因此提前找好,我也挑不出錯來?!?/br> 段姨太太哪有那個本事,怕是林斛從中斡旋,為外甥謀得這樁婚事。 若馮家不好,林氏自然可以拒了,她為人光明磊落,不會在這等陰私上害元善,再者元善同元江元澄關系都不錯,早就被當成穆家子弟,林氏也沒有讓他出身受到非議,已然是寬容至極,段姨太太此舉,豈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至于林氏同不同意,蕓娘就不知曉了,但是她和穆蒔卻覺得是陳明喻同林斛混在一起了。 穆蒔不解:“難不成陳明喻押寶二皇子?” “那又有什么?龐貴妃被封為皇貴妃,二皇子也是熱灶,身份有了,又居長,在士林里也是有禮賢下士的名聲的,陳明喻投靠他也說的過去?!?/br> 穆蒔卻大駭,“你不知道宸王奉旨巡行河道,圣上將此事交由陳明喻全權負責,若那陳明喻投靠了二皇子,鶴兒豈不是有危險?” 第215章 婚事(一更) 鶴兒雖然也有些同伴,但遠遠沒有二皇子那樣早就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官場瞬息萬變,鶴兒尚武,二皇子尚文。 但國朝建立到如今,武官已經不如文官多矣,否則穆蒔當初就不會去考進士。 二皇子母家龐家雖然是武家出身,但下一代幾乎全部醉心于仕途,連二皇子本人也堪稱飽學之士,日后必為仁君。 宸王母家于家雖然也是仕宦之家,但于家和這個外甥一直不算親近,概因他家本就曾經是閣揆,后輩也算是人才濟濟,反而疏遠宸王一心做純臣。而宸王,就他近來的表現而言,十分尚武,他素來喜歡兵道,總把孫武等人掛在嘴邊,這是文人所不喜歡的。 但今上如今的心腹,全部出身于仕宦之家,朝廷也是尊文抑武。 士大夫們當然更喜歡二皇子這樣的讀書人。 蕓娘卻道:“你急也沒用,我卻知道這指不定是皇上給他的考驗,為君者,如果連這點都處理不好,若我是皇上,我也不會選鶴兒?!?/br> 她們自己看鶴兒,當然鶴兒是樣樣都好,可鶴兒到底是不是天命所歸,那就又是一回事了。 穆蒔看著蕓娘,有些詫異,“看來你還挺了解皇上的?!?/br> “我一婦道人家說什么了解不了解呢,只看皇上行事,龐貴妃升官,惠妃被冷落,足以見皇上要用能人?!蹦腔蒎扒邦櫤?,龐貴妃卻是追隨皇上。 皇上最喜何人?自然是心中有皇上,又能為之人。 大皇子一無才干,二視皇上之位如囊中之物,常言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可如今大皇子已經倒下,儲位問題就提上臺面,那么誰能任? 按貴,當然是宸王,他乃皇后之子,天命所歸。 但二皇子卻居長,母親也位同副后。 可當今既不看出身,也不看母家,只看能力。 你若有能力,皇上愿意抬舉,龐貴妃封后,二皇子身份立馬就能貴重起來,但相反,你若不成,就像大皇子那樣,劉皇后從后變成妃,也不是沒有。 二人知道自家再怎么憂心,也得看鶴兒自身應對。 又說元澄出去一遭,學業落下不少,這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元澄雖然可以憑借父親恩蔭出仕,但那樣就矮了人家一截。夫妻倆也不希望兒子如此,立馬送兒子去書院讀書,元澄也不敢馬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學業上。 即便是穆蒔這樣的人,送元澄去先生那里,都對先生恭維許多,就盼著先生能更加盡心教導兒子。 元清還是不知事兒的懵懂小童,窩在娘懷里那叫一個愜意。 “太太,程大夫人過來了?!?/br> “哦?程大夫人過來了,快些請進來?!?/br> 榮氏是特意來送請柬的,她一見到蕓娘就高興道:“這次總算是定了下來,斐兒小定,你可一定要去?!?/br> 蕓娘好奇道:“也不知道哪家的姑娘被您看中了?” 經由榮氏說了,蕓娘才釋然,“是他家,他家倒是極好的?!?/br> 原來榮氏說的正是于皇后的侄女,明姐兒的堂妹,看來程斐幾乎是要和鶴兒緊緊綁在一起了,破釜沉舟了。 蕓娘站起來道:“這些年我與夫人相交,頗知道夫人心事,如今見夫人容色喜悅,想必是對這門婚事極滿意。我有一對玉如意,是當年賜婚時,圣上所賜,自此我們夫妻和睦許多年,我也想送給令郎夫妻?!?/br> 紫檀木里裝的青玉如意,一看就不是凡品。 榮氏也是有幾分鑒賞能力,確實是內造之物,無一不精致。 她遂收下了,家去還是很高興,于家姑娘是兒子看中,她也相看覺得不錯,于家也是北方豪族,否則當年高祖不會為還是太子的開元帝擇其女為太子妃。 明姐兒得知堂妹要嫁給程斐,也十分高興,還對其母李氏道:“伯母怎么想通了,之前還信誓旦旦要讓meimei嫁入皇室,如今卻嫁給了程斐?!?/br> 說是皇室,其實是想嫁給宸王。 李氏卻道:“有穆姝麗在前,誰敢掠其鋒芒,你伯母向來比我聰慧,再者程斐同宸王一黨,他也是江寧大族出身,才學又好,只不過年紀略大了些?!?/br> 哪里是略大了些,是大了十幾歲。 但明姐兒聽到姝麗的名字有些吃驚,“娘,您是說姝麗meimei日后很有可能會嫁給宸王嗎?您不是曾經還想讓哥哥娶她的嗎?” “此一時,彼一時也,咱們于家表面上是宸王母家,可咱們家奉行慎獨,因此你和你堂妹雖然都曾經有過想法,但是最終還是作罷?!?/br> 于家人還是以做純臣為己任,否則參與到皇權爭斗不好。 若宸王是太子,那于家錦上添花也自然可,但宸王若是下了大獄,于家也絲毫無損。 但穆家卻不同,聽聞穆蒔昨兒已經上書皇上,河道一事,他認為派宸王去不妥,他本人親自上書讓代饃去,代饃是治河道專事,只不過隱居多年,居然被穆蒔請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