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書迷正在閱讀:[聊齋同人] 聊齋最強關系戶、死對頭竟覬覦我、不敗戰皇、白月光錯作替身后他哭了、[斗羅同人]從斗羅開始打卡(下)、拯救美強慘男配[穿書]、和霸總玩裝修小游戲、宋朝大官人、捉風去、以身飼惡犬
		
		    很快,襄王妃與相關的涉案人員被拉出了常和殿。    一事了結,在場眾臣早前提起的心稍稍松快了一些。    宣帝看了看解游遲,又看了看眾大臣,親口問了一句:“諸位愛卿,還有誰有事要奏?”    眾人互相看了看,并沒人走出來。    宣帝等了有片刻,這才開口道:“既然諸位愛卿無事,那朕就宣布一事?!?/br>    霎時間,一眾朝臣都站直了身體,抱緊了手中的笏板。    “這些年來,諸位愛卿一直都希望朕可以盡早冊立太子,今日,朕就做了一個決定?!?/br>    宣帝這樣一說,在場眾人不免都瞪大了雙眼。    方才襄王被責令回歸封地,三年不得入京。    很顯然,這太子之位他是沒機會了。    果不其然,襄王哪里還坐得住,整個人都要跳起來了。    是身側的安定侯一把按住了他。    “弘義,朕的第九子,從今日起,便是我們北祈的儲君?!?/br>    那一瞬,常和殿一片寧靜。    唯有此起彼伏的呼吸聲。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解游遲率先俯首行禮。    “臣參見太子殿下?!?/br>    解游遲一開口,以云文翰為首的一眾朝臣紛紛行禮。    一時間,常和殿內人聲鼎沸。    襄王再也無法忍受了,他三兩步便走上前:“父王,兒臣反對!”    “放肆!”宣帝眉峰一蹙,厲聲喝止。    “九弟年輕,平日里也只知風花雪月,如何能擔此重任。兒臣反對,這樣的結果兒臣無法心服口服?!毕逋醺呗暼碌?。    宣帝看著襄王,而后視線掃過一眾朝臣,良久他問了一句:“除了他,你們還有誰反對朕這個決定?”    第59章 059 刀子持續預警    安定侯一路的人見此情景, 就是有心反對,也懼與帝王之怒。    宣帝的眼神冷冷地掃過下方一眾臣子,他也沒著急開口。    直至一眾心里反對之人額間冒汗, 雙腿開始打顫時。    宣帝的視線才看向了安定侯。    “安定侯,朕的決定, 你認為如何?”    問題直接問到自己頭上,讓安定侯頗為意外, 看起來上首的帝王是決定扯破臉皮了。    這一局讓他意外。    是解游遲的謀劃嗎?    安定侯不由得視線看向了解游遲。    他這個兒子,為何還沒死。    為何還為他帶來這些麻煩。    “老臣,只是有一顧慮?!卑捕ê罹従彽卣f出自己的想法。    宣帝挑了挑眉道:“是何顧慮, 不妨說出來, 諸位可以一同探討?!?/br>    “一國儲君必須具備的, 除了經世之才, 更需民心所向?!卑捕ê羁聪蛄诵l王, 卻搖了搖頭道,“衛王自幼隨性慣了,在我北祈子民眼中不過就是一個附庸風雅的皇室子弟, 如此毫無聲望之人, 臣不認為,他有此擔當?!?/br>    安定侯的話說得也是極有分寸且十分有道理。    在場之人不少人都頻頻點頭。    解游遲聽著,卻只是垂著眉眼, 并未發聲。    宣帝看向了解游遲,心中不免有些擔心他的身體情況。    見宣帝不曾開口, 膽子大的臣子便附議了。    “陛下,安定侯所言甚是,臣也認為,儲君是未來的國君, 倘若不是民心所向,這……可是會激起民憤的?!?/br>    “胡大人說的沒錯,臣也是這樣認為?!?/br>    “民心不穩,則動搖國之根本,請陛下三思?!?/br>    “陛下三思?!?/br>    一人開口,反對聲開始變得激烈起來。    只是,讓安定侯意外的是,解游遲并沒有阻止。    他們似乎早有應對之策。    會是什么?    安定侯心頭疑惑,也就在這個時候。    上首的帝王開口了。    “你們說的沒錯,朕也有此顧慮?!?/br>    宣帝這樣一說,讓本來反對的那些人一臉疑惑。    眾人似乎都有些吃不準帝王的心思。    襄王更是滿臉疑惑,看向衛王。    衛王與解游遲一樣,并未開口,看神情,似乎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之中。    然而,宣帝下一句話卻叫那些人震驚非常。    “既然諸位與朕一樣的想法,那很好?!毙墼僖淮螔咭暳吮姶蟪?,“朕打算祭告上蒼,為吾兒弘義昭告天下,朕離京的這段時間,便由衛王代朕監國?!?/br>    “父王!”襄王大驚失色。    一眾心中反對的大臣也因為震驚而一時無法開口。    安定侯沒想到,解游遲竟然是這樣布局的。    錯愕之間,衛王已經下跪。    “兒臣領旨,定不負父王所托?!?/br>    “很好,待朕回歸之日,便是冊封儲君之日,眾卿……”宣帝的視線落在安定侯身上,隨后才道,“沒意見吧?!?/br>    到這一刻,解游遲仿佛才回過神來。    “陛下英明,衛王實乃治國之才,臣,沒意見?!?/br>    解游遲第一個開口,緊接著大殿之內是此起彼伏的應答聲。    再無一人反對。    即便是安定侯,也只能憤憤地看著解游遲的背影。    那一刻,襄王的眼神之中,唯有殺意。    他心中生出了大膽的決定。    *****    眾人先后離開了常和殿。    直至大殿之內只留下了安定侯和解游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