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89節
段文彥比長青小兩歲,也是兩榜進士出身,在翰林院當了三年庶吉士,任滿后正好謀到了這個六品通判的缺。他來拜見長青,帶來了父親的書信,又虛心跟長青了解了甘州的情況,長青則是言無不盡,還問了些京城的情形,了解了不少新動向,可謂是賓主盡歡。 新來的同知是江南人士,原本在湖廣一帶為官,對地方庶務也是熟悉的,聽潘昱說,處理公務還算得力,甘州府的人事變動雖然很大,但是整體過度很平穩,百姓生活也沒有受到什么影響。 接下來他們就要收拾東西,準備回鄉了。 許杏這一次終于不用賣產業了。跟程管事說定,到八月里紅薯收獲之后,酒坊就繼續開工,也算是給了大家伙一個準信兒。 對此,她十分欣慰:“一年以后咱們還回來,雖說省城離這里遠些,可是坐馬車半天就能到,我也不舍得立刻就賣了酒坊,怎么也讓我再開三四年?!?/br> 長青微笑:“夫人隨意。這一次我得了賞銀,總算也能給家里貼補些許了?!?/br> 許杏搖頭:“你那黃金一千兩,還是留著家去孝敬家里的老人們吧,陛下賞的,她們用著也體面?!秉S金一千兩就是白銀一萬兩,自然是一筆巨款,可是許杏沒眼饞。 說到家里的老人,長青也沒了笑臉。因為戰事緊張,長青一直沒有認真體會喪父的悲痛,甚至很多時候他都忘記了他的父親剛剛過世。仔細想來,戰事只是表面上的原因,而從根子上說,還是因為他跟父親范守業之間感情淡漠。父親對他前世的忽視冷漠,今生的算計利用,把他們之間本就不多的父子親情都破壞得差不多了。 沉默了片刻,長青才說:“你說得是,只是不必全給,你留下一半,剩下的我拿去給祖母便是了?!?/br> 許杏糾結了一下,點頭:“行吧,我先放在這里,留著給欣姐兒攢嫁妝?!?/br> 公事私事都處理完了,他們一家就踏上了回鄉的道路。因為要把知府府邸留給潘知府,他們把家里所有的下人也都帶了回去,組成了浩浩蕩蕩的一個車隊。 已經上路,他們也不磨蹭,爭取要在中秋節前趕回老家。因為沒有想到陛下會這么安排,他們這次回去得算是有些突然,便也沒有往家捎信,畢竟信走得還不一定趕得上他們快。 “這樣是不是有些太突然了?”許杏在馬車上道,“娘她們不會被嚇到吧?” “放心吧,朝廷官員任免都有邸報,咱們收到旨意的時候,老家的縣令肯定都已經得到消息了?!彼麄兝霞疫@個小地方出了一個從三品的高官,別說縣太爺了,只怕府城那邊都會關注的,肯定有人去府上送消息。 “我記得長山嫂子來信說,家里早些年就蓋了大宅子,想來咱們這么多人也是夠住的?!痹S杏想想回老家的生活,說不上來是興奮還是擔憂,只能歸結于近鄉情怯。 長青道:“爹這些年很攢了些家底,他又是喜歡排場的,自然就要蓋大宅子,不過家宅大了,人就多了?!?/br> 他的語氣有些冷淡,許杏也明白,他是對父親烏煙瘴氣的后院不滿,但是子不言父過,又加上逝者為大,確實是沒法說什么的。她便握了握長青的手,開解他道:“畢竟有祖母在呢,這些事情且輪不到咱們晚輩cao心?!?/br> “罷了,我這回回去,就帶著兩個孩子做做農活,讀讀書,其他的一概不過問,畢竟是在孝期里?!遍L青說道。 “就是這樣?!痹S杏心中卻犯嘀咕,只怕回去的日子沒這么清凈。 在路上走了十來天,他們就到了老家的地界。許杏一直覺得自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在這里的時候一心想著要離開,可是現在真的回到這里,看著熟悉又陌生的風物,她倒也生出了幾分感慨:“總覺得你去鎮上念書、我去鎮上賣粉條的日子還在眼前,其實一轉眼都十好幾年了,大家伙肯定都變了不少?!?/br> 他們一路上都很低調,可是浩浩蕩蕩的六七輛馬車進了村子,還是引來了村民們的圍觀。 “范家的大官回來了!”瞧著他們進村的方向,不姓范的村民這么喊著。 村子里的路沒怎么修過,馬車走起來并不算快,直到走上了當年許杏為了修排水溝而鋪的那條石板路才好些,可是范府卻已經不在原來的地方了。 范家老宅現在完全變成了作坊,聽到動靜的劉氏和小趙氏相攜而出,看到長青和許杏先后下了馬車,又從車里領出兩個孩子,都是又驚又喜,小趙氏甚至還落了淚。 劉氏想上前,又覺得得先行禮,就連忙彎了身,許杏哪里能讓她行禮,一把拉住她:“嫂子怎么恁的客氣起來了?” 劉氏眼角余光瞥見有不少人圍觀,只覺得許杏待他這樣親近,格外給她做臉,心下高興得很,連忙道:“你看你如今身份不一樣了,還是這么親人兒,我這都不知道說啥好了,大老遠回來了,累了吧,快上屋歇歇!大侄女和大侄子都長這么大了!你看看這人品,跟畫子上的仙童仙女兒似的,快進來喝口水吃個果子!早聽說你們要回來,我們這天天盼著,今天真是巧了,你大哥上縣城送貨去了,還得一會子才能家來呢?!?/br> 她嘴皮子利索,噼里啪啦說了一串,等她說完,小趙氏才說:“回來啦?聽你娘說你們要回來,這可真的回來了,路上好走不?這是倆孩子?長得可真好?!?/br> 長青跟許杏都問了姨母好,又叫了兩個孩子來叫“姨奶奶”,小趙氏又抹了抹眼睛,才說:“快家去吧,你們奶奶應該在家里,你娘……我去叫她?!?/br> 第170章 久別重逢 許杏臉上心里打鼓,怎么看著姨母這樣子,婆婆趙氏估計還是不著調啊,已經當了那么多年的誥命夫人,現在丈夫又新喪,她居然不在家,到外頭逛游,這也太不像話了。 當然,面上她還是不能說什么,只叫來同貴,說:“你跟姨太太一起去,路上小心些?!?/br> 同貴會意,連忙對小趙氏行了一禮,攙著她的手臂去了。 許杏這才轉身,拍拍劉氏的手臂道:“嫂子先忙著,我們這么些人堵在這兒也不是事兒,先家去安頓了,咱們回頭再說話?!?/br> 小劉氏是個很有眼力的人,也不磨嘰,非常熱情的邀請他們過幾日到家里吃飯,許杏便說:“吃飯我們就不去了,畢竟我們都戴著孝呢,也不好請大伙吃酒什么的,你們得了空到家里來,咱們喝杯茶說說話吧?!?/br> 原本就是鎮上的姑娘,這些年又見識了不少,劉氏也聽說過官宦人家守孝的規矩,連忙道:“你看看,我看見你們,光顧著高興了,把這樣大事都忘了,真是糊涂!你們快去吧,你家太夫人該等著了?!?/br> 范家的新宅離老宅倒是有段距離,不過已經到了村子里,下過了車,他們一家人也就沒有再上車,長青拉著寧哥兒,許杏挽著欣姐兒,沿著村中的小路往家走。 雖然從來沒有來過,但是范家的宅子并不難找,最大最高最氣派的就是了。想要蓋這么大的宅院,村子里面沒有這么大的空地,因此現在的范府在村子的最東側,實際上是村外了。 “這好像是當初我跟小秀姐……”許杏前后張望了一下,有些遲疑的說。 長青很肯定:“是,應該就是那一片,荒地蓋成了宅子,那一小片林子也沒了?!?/br> “這倒好,一馬平川的,安全?!痹S杏贊許。 長青扯扯嘴角:“如今這村里只怕再沒有比這里更安全的地方了?!?/br> 說話間就到了范府大宅的正門口。 許杏抬頭打量,發現這大宅門修得十分氣派,青石紅瓦,黑漆大門,門口左右還蹲著兩座石獅子。門樓底下掛著一對燈籠,不過因為家中有喪事,燈籠是白色的。 門房得了消息,連忙開了大門,迎接許杏他們,長青叫袁管家和同喜負責這些雜務,自己一家四口則讓人引著去主院正房拜見金氏。 現在的范府是座三進的大宅院,除了前后三進院子,還有東西跨院和后罩房等,確實氣派寬敞。 “難怪當初婆婆說咱們在南龍的通判府一般,還真不如這宅子?!痹S杏贊嘆。 長青也在看,不過神色有些復雜,許杏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她當然不會知道,這宅子,長青曾經見過,在做鬼的日子里見過。他當了固原縣令之后,范守業作為縣令的父親,又有個少年秀才的小兒子,生意做得也很不錯,就在老家修了這座大宅子。他死了之后,除了趙氏日日流淚,其他人并沒什么不同,依然在這所大宅子里過著富足的生活,當然,后來連趙氏也不再流淚了,跨院里住著來做客的趙英子一家。 安王都死了,前世的事對長青的影響也越來越弱,他觸景傷懷了片刻就恢復了清明。 正院正房,金氏正由婆子攙扶著站在門口,瞧見長青等人進了院子,她又坐了回去,等著拜見。 長青和許杏在前,兩個孩子在后,跪在金氏面前,口稱“給祖母請安”、“給太祖母請安”。這是規矩,兩個孩子都教過,雖說打記事兒起就沒見過這位太祖母,可是問安磕頭都做得一板一眼,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金氏其實也沒見過官宦人家的內宅什么樣子,只是聽人說過,便端著個架子坐在那里。等孩子們磕完頭,她就笑著叫起來:“都快起來,這么遠來的,也是累了。來我看看,這是寧哥兒吧?可真精神?!备鷽]看見欣姐兒一樣。 許杏瞇了瞇眼,還以為這位老太太進益了呢,沒想到還倒退了,竟是連裝都不肯裝一下。她便直接拉了女兒在下首坐下,也不主動搭話。 長青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只是沒有點出來,而是寒暄道:“奶奶這些年身子還好?” “不好了,你在外頭當官,媳婦孩子也帶在外頭,你爹又成天在府城跑買賣,除了你姑母隔三差五來看看,竟是沒人照管我,我也就是熬日子罷了?!苯鹗系恼Z氣很平靜,仿佛是自己不肯給子女添麻煩似的,可是話里的內容卻不是那么回事。 許杏心里翻了個白眼,他們又不是看不見,滿院子的下人、婆子,還有他娘趙氏和兩個姨娘,對了還有范長平呢,怎么就沒人照管了? “我爹的后事是族里幫襯著辦的吧?!遍L青根本不接這話茬,“靈位在哪屋?我們去磕個頭,上炷香?!?/br> “哎呀我大侄兒回來了啊,我可得看看,可想死你姑母啦!”金氏還不等說話,院門口就傳來了范氏夸張的大嗓門。 演得還挺真,真的掉淚了,都有哭腔。許杏心里評價了一下,還是馬上拉著女兒站了起來,用不高不低的聲音跟孩子們說:“這是你們的姑奶奶,是爹爹的姑母,等會兒要記著問好?!笨念^就不必了。 范氏大呼小叫的進了門,一手一個,拉住了長青和許杏,眼圈通紅,聲音也有些?。骸澳銈冞@兩個狠心的孩子啊,一走就是十好幾年,都不想你姑??!” 許杏眨了眨眼,低下了頭。 抽了抽鼻子,范氏收回手,抹了一把眼淚,又扭頭看看兩個目瞪口呆的孩子,道:“這是欣姐兒,這是寧哥兒?長得可真好!” 兩個孩子連忙行禮,叫了“姑奶奶”。 范氏連連點頭:“哎,哎,都是好孩子!你們姑奶奶啊,窮,比不上你爹娘有銀子,也給不起啥見面禮,你們別放在心上,??!” 許杏差點沒笑出聲。 兩個孩子也有點傻眼,寧哥兒還小,大人們不給,他也沒想起來,可是欣姐兒大了,又跟著劉嬤嬤學了許久的規矩,對于太夫人不給見面禮就叫起來已經是滿臉困惑了,現在來了個姑奶奶,直接來這么一出,她竟不知如何應對,便求救的看向母親。 許杏只好生硬的轉移話題:“姑母快上座?!?/br> 范氏一邊毫不客氣的坐在了長青的上首,一邊把他們一家子打量了一遍,才說:“你們倒是挺真心的,給你爹守孝,一家子都沒穿啥好衣裳,都收起來了是吧?你看你,這當上了大官太太,就是不一樣了,頭上就這么一個銀簪子,也透著貴氣!” 長青根本不搭理范氏,臉上的不耐煩完全不加掩飾,只堅持要先給范守業上香,范氏也沒覺得不高興,連忙站起來:“我領你們去!你奶奶年紀大了,你娘又不中用,你爹這個喪事啊,都是我跑前跑后張羅的,你要問啥,問我就對了!” “長平如今人在何處?”要不是牽扯到父親喪事,長青也懶得問起這個庶弟,“摔盆潑湯那些都是他做的吧?” 范氏一個出了嫁的jiejie,能出頭給范守業cao辦后事?誰信呢。 “哦,這些那是得他啊,本來不應該是你來嘛,你不在呢,就叫他去了。他如今也大了,在打理你爹的生意呢?!狈妒戏路鹜耆牪怀鲩L青話里的嘲諷之意。 因為金氏尚在,范守業雖是家主,可也算晚輩,故此他的靈位就安在第二進院子的正房,其實也就是他家現在起來了,不然一般的鄉下人,入了土也就沒了,誰還一天三炷香的供著他?從老太太的最后一進院子出來,一行人先去上了香,磕了頭,再返回后院。 這會兒袁管家跟同喜進來,說車隊和鏢局的人已經送走了,請示人員怎么安置,東西都搬到哪去。 長青和許杏也是兩眼一摸黑,不知道府里是誰管這些雜事,總不能真的是老太太親自過問吧。 可這還真就是金氏自己安排,她便道:“你們就住東跨院吧,你娘說看著邱氏跟洪氏就煩,讓她們住了西跨院,東跨院一直空著的。下人你們自己安排,前院倒座跟后頭后罩房那兒都有空屋?!?/br> 許杏反應了一下,才知道洪氏是范守業去南龍的時候買的那個會侍弄花草的姑娘,因為后來也生了個女兒,這才抬了個姨娘。 同喜和袁管家分別看向許杏和長青,見他們也沒有異議,就準備帶著下人出去收拾東西。 這時候院子門口處人影閃動,趙氏總算是回來了。 同貴和小趙氏找到了在后街三嬸家閑聊的趙氏,小趙氏就先回了作坊,讓他們一家人團聚,因此是同貴和跟著趙氏的吳婆子一起陪趙氏回家的。一路上她倒是沒停下來,問東問西,同貴便斟酌著說了些,待聽到長青他們這次回來可以待一年的時候,趙氏十分高興,于是腳下生風,飛快的趕了回來。 ——其實也不快了,長青他們香都上完了。 “哎喲我的大孫子哎!快讓奶奶抱抱!”趙氏一陣風似的來到寧哥兒跟前,一伸手就要把寧哥兒包起來。 許杏剛要阻止,卻慢了她一步。 這么多年沒干過活,趙氏卻沒她自己想象的那么有力氣,抱著孩子腳下一個趔趄,就把寧哥兒扔了出去。 第171章 范府后宅 小小的寧哥兒都被嚇呆了,不知道哭,也不知道掙扎。幸好同喜還沒走開,身形一錯,抓住了寧哥兒的手臂,提著他穩穩的站在了地上。 “你這是干啥!有個樣子嗎你!”金氏看到孩子被扔了出去,也是一驚,好在被丫鬟接住了,這才放了心,接著就是橫眉立目的訓斥趙氏。 “我這不就是太高興了嗎,頭一回見著我的大孫子,誰知道他這么沉手!”趙氏十分委屈的辯解。 她回頭一看,寧哥兒已經被許杏抱了起來,正靠在娘親身上不肯離開,顯然是后怕了,也覺得有些理虧,只是嘴上不服輸:“我這不是歲數大了,身子也不好了嘛,沒有力氣,又不是我的錯?!?/br> “不是你的錯,還是我大重孫的錯?你身子不好?頓頓大rou沒見你少吃了!”金氏當著一屋子晚輩和下人,也絲毫不給趙氏臉面。 “弟妹啊,不是我說你,你們都得了信兒了,大侄兒他們不定啥時候就家來了,你咋不在家等著,還出去轉悠啥?”范氏見縫插針。 雖說她是唯恐天下不亂,可是說的話也在理,趙氏這個時候出去閑逛確實不大妥當。 “既然母親回來了,咱們就商議一下明日去父親墳上燒紙磕頭的事吧,我們也好做些準備?!遍L青看到兒子沒有受傷,便說起了正事。 “啊,那你們去也行,還準備啥啊,下晌你們隨便叫誰上鎮上揭兩刀紙就是?!壁w氏不大在意的說。 金氏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你給我閉嘴!你個沒家沒教的玩意兒!不懂別胡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