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54節
同樂做好了上上下下的新衣,縣衙里也熱鬧起來,有了過節的氣氛。許杏看著,覺得挺高興,還拿了紅紙跟同樂學著剪了幾個簡單的窗花。 外頭洋洋灑灑的飄著大雪,屋里卻是一片暖意。墻角的炭爐里,燒得黑紅的木炭偶爾會炸起小小的火花,正堂的方桌中央放了熱氣騰騰的鍋子,周圍擺著各種菜蔬,有切得薄薄的羊rou片和無花rou片,也有厚度均勻的豆腐片、蓮藕片、木耳片、蘿卜片,還有青翠的菘菜、油菜和切好的面條。 許杏用長青送的銀簪挽起頭發,坐在桌邊等著長青回來吃飯。 長青披著一身雪花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幅景象。他站在廊下,瞧著屋里的人。燭光和火鍋的水汽一起模糊了許杏的面目,卻越發讓人覺得溫暖可愛。 許杏是得了同文捎回來的消息,知道長青很快會回來,才叫人把這些東西端上來的,剛才也不過是等得無聊了,稍微打了個盹,并沒真的睡著,聽見腳步聲就睜了眼。廊下有燈籠,可也比不上屋里明亮,她瞇著眼睛看了一會兒,終于看清了長青的身形,便笑著叫他:“你回來了怎么不進屋呢?” 長青這才把蓑衣解了,遞給同文,又把靴子踢了,換上布鞋,進了堂屋,問:“不是過除夕嗎?怎的想起吃鍋子了?” “這樣大雪,吃鍋子不好嗎?”許杏拉他去洗手,“不知道你什么時候回來,早炒了菜也冷了,就先準備了這個,你回來了吃些去去寒氣,廚房那里正做著呢,一會兒撤了鍋子就上菜?!?/br> “你想得周全?!贝竽耆?,長青在外頭奔波了一天,現在是又冷又餓,熱氣騰騰的火鍋的確是比那些年菜更得他的心意。 幾片羊rou下肚,長青暖和過來,知道許杏關心,就道:“雪是真的大,好在我如今說話還算管用,多數村鎮都組織村民除過雪,受災嚴重的也就是那些極窮的人家,屋頂本就不結實了,才會承受不了大雪,不過總算沒有人員傷亡?!?/br> “那就很好了?!痹S杏用公筷給他挾了點素菜,“吃些墊墊就好,等會兒還有年夜飯呢。來年若是百姓能多收入些,想必自己就會修繕房屋,這樣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少了?!?/br> “是啊,我這一年多也不算白干,起碼道路通暢,若是去年此時,我必定是要住在山里的?!遍L青道,“明日初一不掃地,百姓風俗如此,也不好強迫,初二我就叫人去清掃路面,這積雪影響應該不會很大?!?/br> 同貴進來問:“夫人,現在上菜嗎?” 許杏就點頭:“鍋子撤下去,你們幾個趁熱吃。菜上來吧?!?/br> 因為給廚娘們放了假,今天的年夜飯是丫鬟們做的,是北方老家的口味,長青動了筷子,看著對面的許杏,感慨道:“這么多年了,竟是第一次和你吃年夜飯?!?/br> 許杏知道他的意思是單獨一起吃,不過也沒再強調,而是笑著道:“去年你在山里救災,我領著她們幾個,吃得玩得都挺好的。你做了官,反倒是屬你最辛苦?!?/br> “明年許就好了?!遍L青道。 “哦,那就祝你公務順利,治下百姓發財,欣欣向榮!”許杏端起一杯米酒敬他。 長青喝了,回道:“我還是同那年一樣,祝你生意興隆,萬事順遂,財源滾滾?!?/br> “那我們都要心想事成才好?!痹S杏聽著外頭零零碎碎的爆竹聲,看著眼前這個越發成熟的人,心中一片暖意。 這樣愜意閑散的日子卻并不長,幾天之后,年味兒都還沒有散去,許杏和長青就各自忙碌起來了。 今年因為日子好過些,縣城的鄉老們提出來要大辦上元燈會,說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本地原就有這樣的風俗,只不過過去太窮了辦不起。這事兒長青準了,只是要求承辦的商家保障好安全,不能出任何意外。除了鄉老們和他們的家丁伙計之外,衙門里的衙役捕快都要上街巡視,長青本人也一直提著心,不時過問督促。 這燈會一辦三天,除了熱鬧,還能拉動消費,許杏是很贊成的,不過人流密集,又有許多燈火,確實安全隱患挺大,再加上有《紅樓夢》里香菱故事的影響,她很擔心也有拐子出來作惡,便跟長青提出了這些擔憂。長青卻道:“這些我都考慮到了,老魏也是有經驗的,且這縣城終究是小,到時城門一關,一共就那么幾條街,每條街上都有捕快,不妨事?!?/br> 許杏怕長青擔心,便沒去湊這個熱鬧,等聽說燈會熱熱鬧鬧的開始,歡歡喜喜的結束,一切圓滿,她才松口氣,趕緊的安排作坊里送貨的事兒。 第100章 新的案首 許杏這邊作坊里忙著出貨,鏢局的生意明顯忙碌起來,差一點顧不上自家的這趟貨。對此,許杏自然是喜聞樂見,只不過多費了些心思去調派人手劃分路線。 本來過年的時候一般沒人出遠門,貴重物品也盡量不走,算是鏢局押鏢業務的淡季,但是因為之前許杏的宣傳和試驗,縣里的商家都知道鏢局如今也接尋常的送貨單子,于是大活不多,小活不斷,忙忙碌碌的,盈利竟比之前翻了一倍。 這個時候楊鏢頭是真心佩服許杏了:“夫人真是會做生意!咱們這些鏢師是有功夫在身上,可是能太太平平的賺個辛苦錢,誰也不愿意去冒那個險??!如今可好,也不用出遠門,又能掙錢還能照應家里?!?/br> “也不見得就不出門?!痹S杏看著賬冊笑笑,“開春了運糧食的、茶葉的,還有生豬的,只怕來往的人和貨物都會多起來的?!?/br> 說起生豬,這確實是青沙橋通了之后起來的新生意,而且和許杏還有點關系。 早在許杏和長青第一次去山里的時候,他們就在江邊鎮的酒樓聽伙計說了山里的豬rou味道更香醇,這也是許杏要在當地開香腸作坊的契機。當時交通不便,山里的豬很難運到江對面,即使是許杏,她能開作坊,也是知道長青要修橋才開的,因此雖然不少人都知道山里的豬好,卻沒有人往外運,可橋修好了就不一樣了??h城的酒樓飯莊屠戶都開始去山里收生豬,反正許記鏢局有大寬排子車,要多少都能當天送過來。 又因為許記香腸的名氣在本省慢慢打了出來,“安龍山里的豬rou香”也成了新的常識,離山下村遠的村鎮里,養豬的人家往許杏的作坊送太遠了,就干脆往山外頭賣??h城里一家倒賣生豬的商戶更是直接把安龍香豬賣到了府城,和香腸一起,打開了府城的市場。 “哎喲說起運豬,走那么老遠的路拉活豬,擱以前真覺得瞎扯,現在咱可知道了,是正經的好買賣!聽說現在山里的農戶家家都養豬,一頭豬怎么還不賣個二兩銀子,一年多出來二兩,在鄉下地方不少了!”楊鏢頭的不少親戚族人都養了豬,他知道得多些,“更別說咱們鏢局了,就在咱們縣里頭跑跑,見天不斷活!” 許杏卻忽然想起了長青因為村民養豬增收的事兒一本正經的跟自己道謝的情景,上揚的嘴角就沒下來過。 長青那邊則是又到了主持縣試的時候。因為有去年的情況對照,他也只好按部就班的辦事,不指望真的看到什么驚采絕艷的苗子。 結果卻稍微有些出乎意料,他親自點出的縣案首就非常不錯。 因為這一個人,他破例在縣試成績公布之后召見了所有通過縣試的考生。 “今年的縣試當中,本官發現了好幾位學問上佳的考生,深感欣慰,相信之后的府試和院試,各位必將有好消息傳來?!泵鎸@些比自己年紀大一截的學子,長青非常端得住,而他除了是本地父母官之外,本人科考時一甲榜眼的成績,也足夠讓這些人信服了,因此他這樣說,不僅沒人覺得好笑,反而露出了躍躍欲試的神色。 長青已經知道了,此時站在中間的那個高高瘦瘦的年輕人就是案首唐九淵,便格外打量了對方幾眼。 唐九淵和其他的學子一樣,一直看著長青,目光交錯的時候,他便拱了拱手。 長青又勉勵了大家幾句才叫人退下,只留下唐九淵一個人說話。這也是人之常情,誰讓人家唐九淵是案首呢。 “唐九淵,我看了你的卷子,經義扎實,文章做得也不錯,讀書幾年了?”長青發現他身上的衣袍雖然非常干凈,但也有些舊了,且材質也不過是尋常的棉布而已,想來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出身。 唐九淵拱手道:“回大人,學生六歲啟蒙,到如今也算是讀了十三年書?!?/br> “算是?”長青多了幾分興味。 “大人有所不知,學生家境并不寬裕,一年之中總有大半年下地勞作,學生并沒多少功夫做學問,因此雖說是開蒙至今十三年,真正的讀書時間大約也就是兩三年光景?!碧凭艤Y回答得很仔細。 “家境不寬裕?安龍縣貧困,應當說家家都不寬裕,你的父母家人能讓你一直讀書,想來已是不易了?!遍L青道。 唐九淵道:“學生不敢欺瞞大人,學生家里三代都是城門官,雖是末流,卻也有個九品,故此比尋常百姓略強些?!?/br> “城門官?”長青的記性很好,略做思考就想起來了,“確實有一個姓唐的,是你的什么人?”他作為縣試的主考,只管閱卷取人,當然不會去翻看考生的具體資料,因此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 “唐五,是學生的長兄,學生在家行三,‘五’和‘九’都是族里的排行?!碧凭艤Y回道,“學生家中有薄地幾畝,又因為有個城門官的職銜,多一份衙門發的米糧,學生才得以啟蒙,不光學生,長兄也是讀過幾年書的。不過父親早逝,大哥頂了這個差事,便沒有再念書了。家中尚有姐妹三人,又有祖母老邁,全賴寡母一人支撐,學生再如何厚顏,也不能只顧自己讀書,因此便是務農為主,閑暇時再讀書,學問上便有些蹉跎?!?/br> 長青聽得很認真,一邊聽一邊打量著唐九淵的神情,見他雖有幾分唏噓遺憾,卻并無怨天尤人之意,心下便有些滿意。 “唔,你如今進學,也不算太晚,縣學給廩生有銀錢補貼,你只要好好讀書便可?!遍L青鼓勵他,“本官看你經義都還扎實,想來若是在縣學里學得好了,今秋的鄉試,你也未必不能一試?!?/br> 唐九淵的眼中迸射出幾分光亮,卻并沒有說什么豪言壯語,而僅僅是恭敬道:“學生多謝大人勉勵?!?/br> 回到后院,長青主動跟許杏說起了這個新案首:“我總覺得從他身上能看到幾分我自己的影子,一樣的出身平常,靠家人供養,一樣的得了案首躊躇滿志卻又不知道自己跟旁人有多大差距?!?/br> 準確的說,唐九淵現在的狀態更像前世的長青,畢竟今生的他對科舉學問更加純熟有把握,也有了情感的支柱,心態就平穩得多了。 許杏就笑了:“你這是生出了惜才之心?” “算不上?!遍L青搖頭,“我幫不上他什么,也不打算伸手,科考是他自己的事,這條路只能他自己走。只不過鄉試三年一次,若是他能中舉,大約也就是我在教化方面能得到的唯一成績了?!?/br> “那你讓大量學童甚至大人都識了字,難道不是成績?”許杏問出了口,也反應過來,這畢竟不是后世,有掃盲率之類的衡量指標,平民百姓識不識字,沒人在意,自然也不算什么政績了。 長青搖頭微笑,沒說話。 他們這里正在閑談,同文進來,遞給長青一封書信。 許杏并不盯著他,隨他處理公事。 長青看了一下信封,臉上的笑容就淡了,等到打開信箋,看完里面的內容,直接沉了臉,半晌沒說話。 許杏吃了一小塊點心,回頭發現長青神色不對,便輕輕推了推他,問:“出什么事了?要去前頭嗎?我叫她們拿些吃的來?!?/br> “不用,是家里來的信,你看看吧?!遍L青把信紙遞給她,自己陰著臉,坐在椅子上不說話。 許杏接過信,看到并不齊整的字跡,有些摸不到頭緒,只是長青顯然心情不好,她也沒問,接著看了下去。 信是趙氏口述,讓羅孝誠代筆的——光這一條,就夠許杏和長青膈應的,別忘了當初范氏還動過讓羅孝誠娶許杏的心思呢,現在趙氏居然讓羅孝誠往他們這邊寫信,真是讓人無語。許杏搖頭,再看后面的正文,頓時皺了眉,難怪長青那么生氣了。 原來是趙氏的娘家出了事。準確的說,是長青的大舅出了事,他讓人給毒死了。 本來趙家人就喜歡到處“交朋友”,喝大酒,長青出息了,他們這外祖家也自覺成了體面人,又有人捧著,便越發把自己擺得高高的,到誰家都要當個座上賓。趙大舅和他那一幫子朋友經常去村里的一個“朋友”家喝酒,被那個“朋友”的妻子在酒里下了耗子藥,一幫子人手拉手到下邊喝去了。 “五條人命,這得是個大案子了吧?”許杏唏噓。 “六條,那女子也上吊了?!遍L青糾正道。 這個案子很簡單,就是這幫酒混子找了個冤大頭,天天去人家家里白吃白喝,還挑三揀四,攛掇人家打老婆,逞爺們威風。冤大頭的妻子大概早就憋著火氣,在小女兒夭折之后,這幫人還來,自家的男人也沒有一點兒傷心難過,只知道在這些人面前要面子,她就找了個借口把已經十幾歲的兒子送到了婆婆那里,自己籌劃著把這一幫閑漢全部干掉,當然也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內。等人都死了,她才收拾收拾,在自己女兒的小墳前上了吊。 叫許杏說,雖說這女子下手狠了些,可這幫人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她自己也搭上了,尚未成年的兒子成了孤兒,到底是一出悲劇。只是趙氏信里自然是說趙大舅死得冤枉的,最莫名其妙的是,“什么叫這事兒跟她也有關系,她得照顧趙英子和她弟弟?” 第101章 茶商匯聚 這才是長青最生氣的地方。其實之前的很多事,包括前世的事,早就磨滅了長青對趙家人的感情,趙大舅罪不至死,算是被人謀害,可長青也沒有多難過,讓他生氣的是趙氏的想法。 說完了案情,趙氏在信里說了,要不是長青出息了,趙大舅也不會被一幫子心術不正的混混盯上,這才有了這場禍事,所以他們母子對趙大舅一家是有責任的,得照應他們孤兒寡母。 “因為這事兒,趙英子談好的親事黃了,所以就要來給你做妾?”許杏都笑了,“然后呢,他弟弟呢,你要負責撫養他長大成人,給他蓋房娶親?” 要不是顧著長青,許杏都要說一句,這怕不是腦子有什么大病吧。 但是長青心里也是這么想的,便冷笑一聲:“好日子沒過幾天,閑出毛病來了?!?/br> 許杏不知道他說的是趙氏還是趙大舅,不過明白趙氏盤算的事兒都不可能實現,也就沒有多問,只是等她看完最后的兩行字,還是沒忍住,皺眉問:“怎么叫得罪了娘家,在婆家也受氣,所以要來你這里?” 長青接過了許杏遞回來的信紙,說:“就這兩條,是個有腦子的都知道我不會答應,她回去許愿承諾,大舅母如何能信?必然是給她臉色看了,而且她說話不中聽,說不得外祖父他們也不待見她,至于家里,這種事又沒有好處,你想想就知道了。想來這里?沒這事兒她也想來?!?/br> 前世的時候沒有這件事。趙大舅確實是這個時候死的,不過跟別人沒關系,就是自己喝酒喝死的,大約是有心疾還是怎么回事,從前不知道,終日喝酒,一次喝多了倒下沒起來。但前世的此時,自己連舉人都還沒有考上呢,趙氏沒那個本事吹牛,規規矩矩回娘家吊唁送禮罷了,當然,她心疼英子和弟弟早早沒了爹,總想著照顧一二是有的。 總還是有些事情發生了變化。長青揉揉額角,叫許杏:“等會兒你先吃飯,我去寫回信,然后再處理些公務,不要等我了?!?/br> 長青自己就把這些煩擾都給拒絕了,許杏十分省心,也感念他對自己的維護,便點頭:“我叫人送飯給你,再忙也要好好吃飯。別生氣了,不值當的?!?/br> 之后長青也沒再提這事兒,想來是全都拒絕了。許杏觀察了兩天,發現長青情緒漸漸恢復,也就放下了心。 現在縣試結束,學子們忙著府試院試,長青這邊卻是要督促春耕了。去年一年,長青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積案處理上,除了開始推廣種植紅薯,在糧食種植這方面,并沒有花大力氣,今年他就要著重盯這一塊兒,畢竟朝廷都說了,糧食乃是第一要務。 第一次從山里回來的時候,許杏就說過梯田的事兒,長青還讓楊縣丞去找人問過,當時楊縣丞是這么回的:“現在的水田,雖然名字不叫大人口中的‘梯田’,但是原理是一樣的,只是高山之上,平整土地、截水灌溉都十分艱難,故此開荒的人不多,水田也沒有大量增加?!?/br> 有了去年修路筑橋的經驗,長青便準備發動百姓開荒,他下了命令,凡是今年開出的農田,可以按半價購買,官府一樣給發地契,剩下的錢,明年交賦稅的時候一起繳清便是。 如此一來,開荒最積極的竟是家里已經開始搞副業的農戶,比如種茶的山上村村民,又比如家里養著大肥豬的人家。把茶葉(生豬)賣了,正好拿二三兩銀子找官府買地辦地契,多一畝地那就多幾百斤口糧,而且還能傳給兒孫,確實值得受這個累。 很快時間就到了三月份,清明時節,新茶要上市了。 今年除了山上村,附近的山上有茶樹的村子也都加工了茶葉,等著山外的客商上門來收。也有那頭腦活泛的,干脆自己當起了販子,收了左鄰右舍的茶葉往外頭賣,不過這些人畢竟本錢少,做的規模也不算大,估計大批量的生意還是要等外地的茶商過來。 道路通暢,現在山里的生豬、香腸、青沙江里的鮮魚都能賣到縣城里了,而縣城里的布匹、針線、糖鹽等物也進入了山里百姓家。隨著天氣轉暖,青沙橋上人車往來,繁忙又熱鬧。而縣城里,三五不時也有一些外鄉人出現,采購本地出產的香腸等物,也販賣別處的物產??墒羌词故且呀浺姸嗔送忄l人的縣城百姓,也被最近扎堆到來這的外地客商驚到了。 “唐五還專門找老魏報了訊,說最近外鄉人太多,怕不妥當?!睏羁h丞跟長青稟報,“但是這些人路引文書都齊全,就是茶葉商人,來收茶葉的,當不至于生亂?!?/br> 長青點頭:“他有這份警覺是好事,縣衙這邊也多加留意,莫要出紕漏?!?/br> “是?!睏羁h丞拱手應了,又笑了一下,“學生真是不敢相信,安龍縣如今竟也有了讓外地客商搶購之物,聽聞是茶葉加工制作之術是夫人所授,著實令人敬佩?!?/br> 他說這話倒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真的佩服。他已經去打聽清楚了,山上村的茶葉加工技術確確實實是許杏教的,而且她沒有從中謀取一文錢的好處!平心而論,單說技術,他倒還沒什么觸動,不過是匠人之術罷了,可這不以此謀利一條,他自問做不到。同時他也知道,越來越有名氣的香腸作坊就是范夫人的,錢沒少掙,可一樣得人感激,有舍有得,名利雙收,這份心思才是厲害! 如果許杏知道他的想法,一定會大笑著說一聲“你想多了”,茶葉這個事兒她沒要錢,只是因為她覺得茶樹不是她的,技術入股這東西在這個時代太難量化罷了。得天獨厚的茶葉資源沒有浪費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的情況比去年好了許多,許杏暫時沒有插言,只是密切關注著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