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神 第1328節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這也算是為他分擔了一部分的壓力。 但是,以他的能力也只能做到這樣的地步,更遑論把那些不準備到北伐戰線上的士兵也都配備上。 完全做不到。 更何況,王謐也不準備這樣做。 怎么可以這樣呢? 北伐還都沒有取勝呢,這個朝廷日后會有什么樣的變故都還說不準,他王謐也還沒有徹底把位子坐穩。 這個時候,他當然是不會放開這些武器裝備給“外人”的,給他們都裝備好了,等著他們來反攻倒算嗎? 設想一下,如果司馬家掌管的部隊現在手里有這些神器的話,他們還會這樣按兵不動,老老實實嗎? 他們當然不會,他們也會知道,這些神器是好東西,只要運用得到,他們也可以擁有北府兵一樣神奇的戰斗力。 王謐怎么會這么傻,幫助這些落后的,不聽從自己的部隊提高戰斗力呢? 所以,從一開始,他就只是幫助了荊州兵,把制作火藥以及火炮的方法傳授給了他們。 一個是,荊州算是一個自己的小地盤,在他們的地界上,荊州兵完全可以形成自產自銷的鏈條。 培養出更多的手藝精湛的工匠,桓老爺子做事也大手筆,那些手藝好的工匠,他也沒有私藏,反而送給了王謐一批。 這也就足以證明,桓老爺子是個仗義的人。 要是別家,就別指望了,把手藝學到手,師傅就扔一邊了。 而譙郡桓氏之所以可以受到王謐如此信賴,當然也是有現實的因素的。 誰讓荊州兵和譙郡桓氏一直都不受朝廷待見呢? 長期的壓制,輕視,早就已經讓桓氏一族對朝廷,對司馬家心灰意冷。即便是他們現在對桓氏一族伸出橄欖枝,那也無法改變桓氏一族的態度。 那種印象,實在是過于根深蒂固了。 也正是因為長期和朝廷不對付,互不信任,所以呢,才讓王謐逮到了這個空子。 現在的北府兵可以說是和荊州兵高度綁定了,北府兵有的,荊州兵也有,但是即便是給了荊州兵全套的技術也一點都不需要擔心。 一個是,桓氏一族長期和朝廷不和,他們根本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也根本就不會把這些好東西交給其他的同僚分享。 誰也沒有那么大方。 再者,就算是沒有不和,依照現實的利益,他們也不會這樣做。 這些神器那么厲害,只要有它們在就足以改變戰場的局勢,讓自己的部隊如虎添翼。 既然那么厲害,當然要自己私藏,王謐就不必說了,因為所有的技術都是他提供的,如果哪一天他想通了,想要把技術拿出來大家一起分享,那樣的話,桓沖倒是不會反對。 技術本來就是人家的,人家想要怎么分配,你還能攔得??? 不過,從荊州兵這里,這些人是絕對拿不走一項技術的,對,一項都不可能! 桓老爺子又護食,又摳門,怎么可能慨他人之康? 于是,你且看那司馬家族的兩兄弟,還叫囂的那樣厲害,調門比誰都大。 那是因為,他們還根本沒有見識過那些神器的厲害。 畢竟,咱北府兵是正義的軍隊,刀刃從來都是向外的,也不能對著自己人。 他們這些人,既沒有挨過打,也沒有見過北府兵是怎么打別人的,只是隱約聽說過王謐領導的北府兵之所以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那都是因為有了那些神奇的兵器。 至于有多神奇,那是真的沒有感受過的。 不過,如果可以把神器都據為己有,那也是不錯的,一定要熱烈歡迎。 他們??! 最好聰明點。 若是真的要搞事,把王稚遠惹惱了,恐怕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以后,老司馬家會不會被一鍋端了,這都是說不準的事。 而他王阿寧,只是個外戚,又不姓司馬,何必跟他們司馬家的人綁在一起? 以往呢,是因為meimei是皇后,他這個國舅爺也期待著可以通過meimei的關系把持朝政。 于是,才出人又出力的幫助司馬曜。 而現在,司馬曜也死了,朝廷變成是妹子說了算了,那么,他王恭的屁股也要跟著換換地方。 立場是要跟著改變的。 現在這個形勢,幫助司馬家的人,那就等于是拉著他們去和王貞英作對。 就算是他們兄妹有矛盾,那也是自家的矛盾,沒來由的,王恭要背叛自家人,反而去幫外人。 陷害親meimei的事情,他可做不出來。 于是,這些司馬家的人還屁顛屁顛的跑過來找他聯合,簡直就是沒腦子的表現。 在司馬家族人的想法當中,他們可能還認為,他們和王恭的關系還和以前一樣,是相互幫襯的。 而實際上,王恭早就看得很清楚了。 有一個當皇后的meimei和有一個當太后的meimei那是絕對不同的,區別就在于,皇后在前朝并沒有實權。 但是一般來講,只要是做了外戚,這一個家族的人總是會依據連帶關系獲得一些優待的。 于是,可以看出,皇后的親族想要獲得利益,就要和皇族站在一起,反身相對對自己是絕對不利的。 但是太后就不同了。 一般來講,一個朝廷,能夠讓太后說了算,那就只有一種可能,要么就是新君未立,要么就是新皇帝年紀太小還無法主政。 在這個微妙的時間段,太后是可以完全說了算的,她可以來到前臺,直接指揮朝廷。 而朝廷上這些大臣呢,別看平日里龍爭虎斗各不相讓,這個時候也會態度大變,統統服從太后的指揮。 再也不嫌棄她是個女子,女人不得干政等等。 原因就在于,以前的朝代都是這樣處理的,有許多先例可循,那么作為后世的朝代,大臣們自然也會接受這一做法。 并且,他們還為這樣的做法找到了很理想的說辭,畢竟,我們是以孝治天下的一個地方嘛,那么,作為子輩,孝敬長輩,以母親為尊,就是符合倫理大道的。 這個時候的太后,雖然是自己說了算,但是名義上,太后只是小皇帝的監護人,是他的代表。 她能夠主事那是因為小皇帝還不懂事,需要她這么一個過渡,只要是小皇帝長成,她就要理所當然的將權力還給小皇帝。 要說這朝廷上的大臣也是很能夠隨機應變了,一般來講,比如是司馬德宗這樣懷抱的小皇帝,等到他能夠主政,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而在他身后看護的太后王貞英,如今也只有不到三十歲。 那么,可以想見,在以后相當漫長的一個時期內,這個朝廷都是要王貞英這個太后說了算的。 也就是說,保守估計,這些朝廷上學富五車傲慢自大的大臣們要跟著王貞英這樣一個女人工作十年! 十年??! 老實說,歷史上的很多正牌皇帝,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都沒能堅持那么長時間的。 讓這些大臣們跟著王貞英兢兢業業的做十年的事,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那么,這之后,一旦有朝一日王貞英放權的話,他們這些大臣又可以迅速轉向,效忠小皇帝。 至于之前的十年,仿佛就從來也沒有存在過一樣,輕輕松松的就甩脫了。 他們沒有任何的糾結,也不會覺得小皇帝的能力不比以前的太后,就算是心里真的這樣想,嘴上也絕對不會說出來。 因為,你知道的,這個朝廷終歸還是屬于男人的,還是屬于皇帝的,這是禮法,這是理所應當的! 朝廷上的大臣那也是相當功利的,你看,當小皇帝干不了事的時候,朝廷總需要一個拿主意的人吧,那個時候,你太后就是不想干,他們也會沒完沒了的向你念經,催著你做事。 而等到小皇帝一旦長成,他們就會變一副臉孔,催著你放權,讓你還政給小皇帝。 管你干的好不好呢? 管你是不是還有留戀呢? 只要是時間差不多了,大臣們就開始集體念經,總歸是要讓你把權力交還回來的。 于是,作為太后的親族,王恭若是還想掌控權力,那黃金期就在這十年之間,在這十年里,王恭又為什么要幫助司馬家,鞏固他們的勢力? 到時候,把本就孱弱的司馬家給抬上來了,搶救成功,那么,他王恭又要往哪里擺? 不是又要變成洗腳婢了嗎? 現在王恭也想明白了,其實呢,他的立場和王謐也還是有些聯系的。想想看,如果王恭或者說是太原王氏想要在大晉站得穩,那就必須要保證王貞英的位置不墜。 而王貞英呢,身為太后,她也已經選擇了和大晉最強武力的代表,北府兵頭領王謐站在一起。 她的選擇有什么錯嗎? 不依靠王謐,難道依靠他司馬休之? 這些司馬家的人,他們這么努力就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自己當皇帝。 沒來由的,你看,小皇帝才那么一點點大,什么都不懂,他們這些做叔叔的,做叔祖的,還要為了他拼命。 他們的立場和王貞英可不同,王貞英是女人,在這個年代,她這個性別就先天的斷絕了她當皇帝的可能。 況且,她也不是姓司馬的,怎么可能有機會當皇帝。 可是這些頂著司馬家族姓氏的人就不同了,他們就算是血緣關系距離很遙遠,那也是有機會的,只要cao作得當,或許就搏到了呢? 所以,你看,看似是戰友,其實都只是各懷鬼胎的一些短暫聯合而已。 那是絕對不可能長久的。 真正掌握權力的王貞英看得比王恭要清楚的多,也早得多。 現在朝廷里誰的力量最為強大? 毫無疑問,正是王稚遠! 身為太后,本來就不是法理上真正的統治者,于是,為了鞏固地位,并且有可以依靠的力量,王謐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不靠他,難道靠司馬家的人嗎? 司馬家的人可沒那么多講究,這個大家都是有深刻體會的,當他們的力量強大到一定地步,把小皇帝和王貞英一起掀翻,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能夠壓制司馬家力量的,自然是王稚遠。 王恭的利益必須和王貞英綁定,而王貞英呢,又選擇了王謐,于是,可以說,他們兄妹是全都仰仗著王謐在過活的。 可嘆這么簡單的道理,王恭現在才弄明白,也是夠執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