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神 第1120節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是在京口歷練的時候就開始了嗎?” 王薈一個輕輕的大喘氣,就讓王謐整個人差點抽過去。 直到看到他臉上的笑容,王謐這才意識到,他剛才的擔心,完全都是多余的。 而眼前的這位長輩,完全就是想看他的笑話,才故意那樣表現的。 花了好長時間,他才重新恢復了平靜。 “具體什么時候,我也記不得了,但是,從襄陽一戰之后,我的野心就越來越不能控制了?!?/br> “只要戰術得當,我們也可以戰勝氐秦、鮮卑等強勢的部族,除此之外,時機也很重要?!?/br> “如今,氐秦崩塌,北方大亂,紛爭不斷,這不正是我大晉進取的好機會嗎?” “若是以前,肯定有不少朝廷大員都會主張,既然北方亂戰,那么我們只要鞏固好江淮防線,不讓他們打過來就是了?!?/br> “恕我直言,在當前的朝堂之上,除了我,沒有一個大臣敢于奪取更多的城池?!?/br> “因為他們早就已經喪失了進取的勇氣!” 勇氣! 不是誰都有的,也絕對不是喊幾個口號就能激發出來的。 朝堂上站著的這些大臣,他們只需要把當前的利益保護好了就行,哪里還有那種冒險精神。 甚至,他們還會懼怕冒險。 因為,他們不是一無所有,他們擁有的東西很多,很多,他們懼怕風險,他們也不愿意受到挑戰。 一旦出現風險,把他們的好日子給破壞了,那可如何是好? 所以,想要讓世家子弟冒險,根本就沒有這種土壤,他們也絕對不會這樣做。 這就是現實的情況。 所以,這件事,落到王謐的頭上,也算是時也命也。 而現在,他也不過是順勢而為。 “你說得對?!奔热贿x擇了主動向王謐說起這件事,那么,王薈的態度就是很明確的。 他也想到了這一層。 “我們確實早就已經喪失了銳氣?!?/br> “想當年,還是有不少智勇之人的?!?/br> 在王薈的頭腦中,此刻,又會顯現出那些人呢? 是祖狄? 是郗鑒? 甚至是……桓溫? 不得不說,近些年來,大晉境內,連桓溫那樣不安于室的世家子弟,都找不到了。 整個社會都彌漫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氣息,雖然,很多人把那稱之為是體面的享樂。 但是,但凡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的人,都不會不清楚,這樣的好日子,是維持不了多長時間的。 畢竟,國境之內的人要享樂,那國境之外就必須有一支強悍的部隊,去用武力來維持這一切。 大晉,難道是存活于治世嗎? 自從晉南渡以來,大晉的四周不只是不太平,甚至還危機四伏。 到處都是威脅的力量,而到了今日,這種威脅,也絲毫沒有減弱。 而現在,建康城里的人可以繼續歌舞升平,嬉笑玩鬧,那都是因為有北府兵在為他們抵擋敵軍的刀鋒。 幾個鄰近的國家之間,爭奪資源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還有這份心,那么戰爭也就是不會間斷的。 是誰帶領著北府兵殊死奮戰,為大晉境內的百姓換來了美好和平的生活? 是王稚遠! 就是坐在這里,看似文弱的書生,王稚遠! 沒有他,就沒有大晉今天的局面。 而他的功勞那樣大,不只是遠遠超過了瑯琊王氏內部的這些子弟,甚至是朝堂上其他家族的子弟,也早就被他遠遠的拋在了后面。 誰能是他的對手? 既然建立了這樣的功勛,那么,他應得的,也就不止于是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怪不得,你小子,朝廷許給你那么多的賞賜,你一個都不要,原來……” “你是早就存著這樣的心思!”王薈欣然笑道。 一切都有了解釋,非常合理的。 有了對整個朝廷的追求,那些賞賜還能算的了什么,揮揮手就可以扔了! 根本就看不上眼。 “好啊,稚遠,既然你立定了心意,那作為族長,我也沒有不支持的理由?!?/br> “你就放手干吧!” 這就……完了? 王謐本來還做好了十足的準備,要充分的說服王薈,不讓他從中作梗,給他制造困難。 卻沒成想,王薈不但是沒有給他設置障礙,反而還宣布將全力支持他。 這簡直是意外之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也是王謐疏忽了。 在王稚遠將要奪取朝廷這件事上,瑯琊王氏會吃虧嗎? 當然不會! 看似當前的投入確實是比較多,但是,只要王謐能夠連戰連勝,最后奪取了北方,那么,瑯琊王氏可就發達了! 這樣的好事,誰會拒絕? 當然了,王謐做的事,和瑯琊王氏一直以來秉持的觀念是決然不同的。 瑯琊王氏的座右銘,就是當好官,一定要當官,并且,為了把世代當官的好形勢延續下去,還世代傳承了一套家學。 就是要求子弟不可以過于放縱,不可以過于放蕩,不可劍走偏鋒,一定要在時代的接受范圍之內享受生活。 而做官,自然也是如此。 我們要做的,就是拱衛一個又一個的朝廷,幫助他們治理國家,但是我們自己,抱歉,對于當皇帝這種風險性極大的職業,我們不感興趣。 或者說,為了規避風險,將自家的富貴一直延續下去,瑯琊王氏舍棄了可以和司馬家爭天下的可能,卻選擇半分天下。 而這種半分的結果就是,司馬家和王家的權力都被限制了一部分,而朝廷顛覆的風險,自然是由司馬家來承擔了。 就算是沒有了大晉朝,瑯琊王氏的子弟,依然可以在南朝的各個朝廷間流轉,高官不斷,極大限度的保有財富。 當然了,這樣的方式也有極限。 遇到強勢的朝廷,詭計多端的皇帝,不接受他們那一套世家子弟三六九等,先天高貴理論的,就完蛋了。 而這樣的人,當然是有的。 正是因為有這種家學淵源做指導,王家代代涌現的都是那種畫風并不太清奇的人。 沒什么意思。 與瑯琊王氏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隔壁,同樣如日中天的陳郡謝氏。 謝氏一族就不太講究當官的哲學,對于所謂的修身之道,也并不嚴格的要求。 從謝安開始,就比較追求天性的解放。 恃才放曠,是他們的共同特征,從謝安開始,謝家就盛產各種畫風清奇的男子,女子也有不少。 他們的行為乖張,很多時候,不顧一切。 但也因為這份自在逍遙,讓謝氏一族的人,在歷史上留名的更多些。 當然了,因為畫風過于清奇,對于一直維持家族的勢力這種事情,也并不是特別的熱衷,以至于,謝家的崩潰來的比王家早多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而到了王謐這里,他將要突破的,可不只是個人,也不只是當時當代的王家人,大晉朝廷上的人,而是整個大晉朝已經延續了上百年的一種社會倫理準則。 你瑯琊王氏都已經是頂級世家了,就算是在世家圈子里也是頂流的存在,你還有什么不滿? 你居然還想當皇帝! 這不是既要又要嗎? 也正是因為這種社會準則,可以看到,不只是晉朝之后的南北朝,亦或者是更后面的朝代,都從來也沒有出身世家的子弟,能夠登上皇位的。 一方面是這些家庭的子弟也并沒有這樣的想法,另一方面,當然也是社會對他們的期待不同。 而王謐呢,他現在就是要打破這種既有的觀念,承擔起做皇帝的責任。 這樣好的局面擺在眼前,要是再不奮起,豈不是對不起來這一遭? 王謐這邊能夠得到的消息,王恭那邊自然不會一無所知,他不只是知道了謝安已經回城,同時,連王謐在他之后進宮,面見了太后娘娘這件事,也是一清二楚。 絕對不是王阿寧能掐會算,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這些消息,而是,他在內宮也有眼線,這些消息,眼線都會適時的告訴他。 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我們王阿寧也是朝廷宰輔了,這么體面的身份,整個朝廷上的大臣,基本上都唯我是尊,在后宮安插一兩個眼線,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這個后宮里,有對太后娘娘忠心耿耿的小得兒,也就有不愿意跟著太后娘娘跑的。 小順子就是其中之一。 一早他就和王恭交好,而之所以走到了這一步,還是因為,在和小得兒競爭太后娘娘眼前的大紅人的戰斗中,敗下了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