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神 第1092節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一直不說話,都是因為沒有一個領頭人帶領著他們,向王謐進攻。 而現在,王恭終于站了出來,在國舅爺老大哥的帶領下,誰能不歡欣鼓舞,立刻圍攏上來? 不過,他們現在都還憋著呢,因為國舅爺的第二個理由還沒說完。 “獻俘儀式,古已有之,但是,我朝立足江左已經多年,對于中原古禮知之甚詳之人,甚少。老臣知道,王侍郎已經把主持獻俘儀式之事交給了范公,范公一向博學,又精通古禮,這本來是沒有錯的?!?/br> “但是,這種典禮既然已經過時,如今就沒有再興起的必要,儀式也不過是個樣子而已,在酣暢淋漓的大勝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有沒有,辦的好不好,都不會影響北府兵的光榮。我朝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把俘虜的上萬氐秦士兵充分的利用起來?!?/br> 啊這…… 沒想到,王恭居然還反手一指,就把王謐給架起來了,替北府唱起了高調。 這樣一來,不只是朝廷上附和的人多了,王貞英那邊的立場也不能再站穩。 錢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王貞英是如此,對于王謐也是如此。 誰能不喜歡錢呢? 誰能不珍惜錢呢? 朝廷需要錢,北府也需要錢,錢確實是非常搶手的,王恭這一次發揮出色,眼光精準,一刀就劈中了王謐的軟肋。 在這個問題上,王貞英的意見都是不重要的。就算是辦,王貞英也不會出錢,所有的一切典禮的費用,都是王謐一人包攬。 這樣的事,也許說出來會覺得匪夷所思,根本沒人相信,放在其他的朝廷也確實是如此。 但是,在大晉朝就不同了。 這里的朝廷確實是困難,這里的皇帝,又剛剛撲街,一個小奶娃,根本什么都決定不了。 在這個尷尬的時間段,大晉朝廷對稅賦的掌控就更加薄弱,很多小錢錢都沒能成功的上交朝廷,而是轉頭就流入了世家的口袋。 這種侵吞的過程,甚至都是光明正大的,是擺在明面上的,砸江左,各大世家圈占了,他們的那些田地,以及在田地上干活的農夫,朝廷是根本收不到一分稅的。 于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瑯琊王氏確實是要比大晉朝廷還要更有錢。 老司馬家的人要想過得好,還要看各大世家的臉色。 需要世家們愿意讓渡自己的收益,交給朝廷,老司馬家的人才有一口飯吃。 至于奢華的生活,那就更要看世家們的態度了。 王謐現在面對的是什么樣的情況,要是想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獻俘儀式,就純屬自收自支。 典禮辦的越好,各方面都無可指摘,王家的開支也就越大。 王謐現在是瑯琊王氏的頂梁柱,人人都知道他有本事,有重權在手,都不敢招惹他。 以至于,王謐已經花了不少錢,而且有很多還是從自家的小金庫之中拿出來的,同族的兄弟也不敢吭聲。 但是,那只是一時的,不可能持續的下去。 之前大家一直不說話,那都是在忍氣吞聲,可是獻俘儀式這種大事,花費流水一般,又是發生在建康城,就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王家的各位子侄,可就不一定還會裝聾作啞。 外患還未解決,內憂就已經拉起來了,這樣的擠壓,就算是王謐也承受不來。 王恭刺出了一劍,就冷冷的看著他,那表情之中既有得意,也有陰狠。除了他,其他的朝臣,態度也并不算好。 尤其是何無忌這些兄弟,現在可是頂著一口氣,就等著王謐反擊,他們的這口氣才算是順溜了。 王謐會怎么做? 有那么一段時間,殿堂里十分安靜,偶爾會響起一些聲音,不是打嗝的,就是咳嗽的。 或許還有咕嚕嚕的屁聲,講究儀表儀態的大晉朝臣,當然不會承認屁是自己放的,而朝堂上的局勢緊繃如此,那些挑剔的同僚,也不敢把他們揪出來。 王恭這邊的擁躉,迅速增長,一些原本呈觀望態度的大臣,見到王謐半天都不回話,而王恭這邊的聲勢卻漸長,便立刻投奔了過來,不時稱贊國舅爺英明,國舅爺眼光精準。 而王侍郎,他為什么還不說話? 難道,他真的要退縮嗎? 京口眾人,還有自家的兄弟王珣,現在是既焦急,又緊張,真的不知道王謐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都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王恭說得對,也不能退啊,要不然這排面可就保不住了! 嚴格來講,所謂的獻俘儀式,本來就沒有那么必要,是純粹的面子產物。 仗也打贏了,封賞也都給到位了,對于北府的將士來講,只要待遇有所上升,那些花里胡哨的典禮,本就是可有可無的。 這個獻俘儀式,本來就是給建康城的百姓們,以及達官貴人們看的,就是要讓他們見識北府兵的赫赫功勞,并且承認它。 而現在,面對王恭的挑釁,王謐又將如何應對? 這個所謂的獻俘儀式,可一直都是他一個人提出,一個人張羅的,不只是朝臣們在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珠簾后的王貞英,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王謐再不開口,王貞英都要宣布退朝了! 幸虧,在王太后失控的前一刻,王侍郎終于張開了嘴巴。 “王公說得對,這件事是我考慮欠周了,只要朝廷能夠保證對北府將士的封賞,一場儀式而已,不搞也罷?!?/br> “稚遠!” “你想清楚了沒有?” “各項準備都已經齊備了,你這個時候要退,老夫的心血,不是都白費了?” 最不能接受這種結局的,就是范老爺子了。 一場獻俘儀式,那可是范老爺子的高光時刻,從接下了這個任務開始,他就一直都充滿了期待。 以往范老爺子一心做學問,對其他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的熱衷,而朝廷上的人呢,拉攏自己人還都嫌不夠,怎么可能想起范老爺子。 更何況,外甥國寶兄被處斬之后,曾經和范寧關系還算不錯的很多人,也漸漸遠離了他。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當初接近范寧,本來也只是看在王國寶和司馬道子的面子上。 利來則聚,利去則散,這都是很正常的。 王謐退了,王恭就挺起腰板來了。 “王侍郎果然是我大晉的中流砥柱,關鍵時刻,能夠為朝廷考慮,老夫很是欣慰?!?/br> 吳迪:我什么時候是為你考慮,我明明是在為自己的錢袋子考慮! 既然表明了態度,王謐就沒在做聲,范寧這邊還不依不饒,唾沫橫飛,不過,也被王謐攔住了。 事態沒有進一步的發展,何無忌的眼中也流露出了疑惑的光。 “眾位愛卿都是我大晉的忠臣良將,今后望卿等繼續同心協力,護我大晉?!?/br> “小得兒,著典食備宴?!?/br> 說完,王貞英便抱著小小的司馬德宗,退到了偏殿,在小得兒的安排下,諸位大臣開始向廊蕪下面的階梯走去。 居然還有賜宴,這可是好久都沒有過的待遇了。 雖然能夠在朝堂上站一站的大臣,大約都是有頭有臉家境殷實的,他們也不在乎這一頓飯,他們家中的伙食,并不一定比皇帝陛下的賜宴差。 但是,能夠有一頓免費的也是不錯的。更何況,這可是散朝之后,馬上就可以吃得上的,誰不稀罕? 和后世差不多,大晉上朝的時間也很早,往往天還沒亮,大臣們就要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皇宮。 之所以被稱作是交通工具,那都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大臣,比之后世的大臣,在出行這件事上,那是要困難的多了。 比如大唐時候的官員,就算是住的距離大明宮稍遠也無所謂,人家可以坐馬車,也可以縱馬飛奔。 大唐的馬源充足,整個長安城的道路平整寬闊,完全可以應付達官貴人們的出行需求。 而大晉的官員呢,上朝的時間也沒有比大唐晚多少,幾乎都是一樣的,但是出行只能乘坐牛車,甚至一些比較貧困的官員,甚至連青牛也置辦不起,只能騎驢上下班。 你想想,一個英俊瀟灑的世家子弟,不論是儀表還是姿態都是一等一的出挑,卻要在建康城的大路上表演倒騎驢,那景象誰看了不說一句非常惹眼。 這樣一來,本來在路上耗費的時間就多,還餓著肚皮,還要堅持在朝堂上站蘿卜坑。 如果還讓這些苦哈哈的朝廷大員們回家吃飯,那挨餓的時間可就更長了。 第974章 小伙伴之爭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太后娘娘賜宴,群臣們都那么興奮了,誰不想把肚子填飽了再回家? 況且,廊下設宴,也算是南朝的一個風俗了。 在占地并不算大的大殿廊下小屋里,各位朝廷大員擠在一起,捧著熱乎乎的飯菜,還有湯羹,一邊用飯,一邊觀察局勢,一邊交流情報,順便再擠兌一下不合群的大臣,絕對是樂事一件。 唯一的遺憾或許在于,如今大殿上的皇帝陛下,無法親臨現場與群臣同樂。 這也是個朝廷上的規矩了,一般皇帝賜宴之后,群臣會在小太監們的帶領下,來到廊下小殿入座,當然了,大臣們來到這里是為了吃飯的,氣氛自然也會輕松的多,沒有朝堂上需要嚴守諸多的規矩。 甚至可以打破官職的限制,相熟的大臣們三五成群的湊在一堆,也沒有人會說三道四。 飯菜端上來,伴著徐徐的熱氣,殿堂之中的氣氛也越來越輕松,熱烈。 等到大家伙解決了肚皮的保障問題之后,過一段時間,皇帝陛下就會繞到廊下,走進小殿和大臣們坐在一起,端起飯碗,君臣同樂。 這也算是促進君臣和諧的一種活動了,一般來講,效果都很不錯。 只要是皇帝陛下腦子正常,有一定的朝堂經驗,這種小活動其實并不難把握,還能在大臣那里博得一個美名。 但是,現在,賜宴是有了,皇帝陛下卻還在吃奶,無法親臨現場,白白浪費了一次機會,實在是可惜。 要是太后娘娘也能蒞臨就好了! 太后娘娘自己也是這樣想的,可惜啊,現在的朝廷能允許她出現在珠簾后面都已經是很開明了,還想和大臣們坐在一起吃飯,簡直是做夢! 這就是女子的悲哀??! 明明掌管著朝廷,但是,也只是名義上的,這些口口聲聲大晉天下,要為大晉誓死效力的大臣,他們效忠的還是司馬家。 雖然事情都是王貞英在管理,但是,這些大臣也沒有一個是屬于她的。 這就可以拉出唯一的女皇帝武媚娘來對比一下,如果是武媚娘賜宴,那么現在的廊下該是什么樣的景象? 必定是陛下武媚娘坐在御座上,目視的下方群臣畢集,他們一邊吃飯,一邊恭頌皇帝陛下圣明。 若是武媚娘心情好,還可以和他們開幾個玩笑,說一說當年和太宗皇帝之間的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