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神 第482節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桓沖說的沒錯,謝玄手里捏著的都督之權,嚴格來講,其實是個臨時性的軍權。 因為現在還有個氐秦的威脅擺在那里,雖然苻堅什么時候會出兵也還沒有準確的消息,但是,只要利劍高懸,大晉就有需要及時調動全國境內兵力,共同迎敵的職責存在。 謝安正是抓了這么一個空當,把這個調動晉朝境內全部兵力的大權給安在了謝玄的頭上。 為什么說謝安占了很大的便宜? 那都是因為,現在還沒有跡象能夠表明苻堅要大舉南侵,謝安就等于是提前把晉境內的兵力全都調動起來了。 利用這個時間差,謝玄便可以熟悉各支部隊的詳細情況,安插低等級的將領。 這些都是謝玄可以cao作的,待到苻堅真的出兵,那么,謝玄大展身手的機會就到了。 大戰結束,各支部隊的真實情況,謝家也全都掌握了,人脈已經布置了下去。 這些軍隊再想全部回歸本來的統領手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低級將領很有可能會倒戈向謝玄,掣肘地方將領。 到時候,大晉境內的各個地方豪強,或許就能被謝安一舉擊破! 但是,在大晉這種需要經常調集大軍應對隨時都有可能開始的戰爭的割據勢力的范圍內,軍權也可以分為兩股。 一個是謝玄這種總領全局的都督,一個就是各個地方單獨的軍事力量,這些軍事力量,還是掌控在各州的刺史、牧守、甚至是太守,長史的手中。 切莫小看這股勢力,謝玄想要讓大晉境內的幾股大軍全都能夠號令一出,劍指一處,那就十分需要這些地方統領的支持。 大晉嘛,終究不是后世的大明,那個時候,以郡縣制為基礎的統治單位已經是發展到了頂峰,除了王朝末年的烽火叢生,絕大多數時間,大明境內還算是和諧。 反觀大晉這樣的朝代,和諧,絕對是不足百年東晉歷史之中的極少數,大晉的歷史中,不是內亂,就是朝廷上的各種勢力,掐掐掐,要么就是狂暴的外敵入侵,沒有個寧日。 又怎么可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郡縣制度? 所以,一般來講,郡縣之內的軍事力量,都掌握在一州一郡之內的最高長官的手中。 這個最高長官,也不一定是那個官最大的,只要是地區之內的實權人物就可以了。 比如,在歷史上,緊跟著東晉開啟的南朝,因為總體的政局也不穩定,朝廷派到地方上面的刺史、太守,也往往淪為擺設。 真正說了算的,反而是官位低于他們的地方長史。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正是因為地方不服從中樞朝廷,甚至是皇權下壓也不太頂用。比方說,以劉宋為例,劉裕自己就是行伍出身,且起自草莽,他對于江左這一帶地方上的各種問題,可謂是感同身受,有很深的了解。 于是,當他當了皇帝,他便開始將自己可以倚仗的弟弟、侄子之類全都放到地方上去擔任地方長官。 (劉裕個人的兒子年紀都很小,一直到他去世,只有一人成年,在劉裕健在的年代不能很好的承擔地方上的防務。) 這些地方長官總是換來換去,以至于他們在地方上的勢力也不穩固,一旦穩固了呢,就又很可能舉起大旗,挑戰朝廷。 相比較而言,反倒是地位較低,負責地方上一州一郡具體事務管理的長史,在一個地方很有可能會長期任職,形成一股力量。 境內的軍隊,百姓往往都愿意聽從長史的調動,而長史也有權力來分配給他們相應的利益。 人嘛,大多都是哪里有好處,就往哪邊倒,所以,從同樣的事件推斷,在東晉末年,情況也是差不多的。 謝玄如果想順利的揮動指揮棒,就要看看這些地方上的將領,愿不愿意聽他的那一套。 要知道,大晉朝的這些大臣將領啊,雖然能成大事的少,但是能作妖的卻是要多少有多少。 且人人都有一個拿手絕活,保證能作出各種新花樣,都不是好惹的。 想到了這一點,桓沖就放下心來。 叮囑桓伊,趕緊把和王謐通氣的書信寫起來,不要耽誤時間。 桓伊這就納悶了。 剛才說不要急于和王稚遠聯系的是老桓,現在火急火燎的也是他老桓。 這情緒變化也太快了吧! 桓老爺子卻秉持著我說我有理,我就有理,你們不懂,那都是你們的問題的原則。 坦蕩說道:“我們現在這邊的情況也有變化,野王,給那王謐小子寫信,不要只顧著說新野的戰況,還要打聽一下朝廷上的動向?!?/br> “就比如,朝野上下是如何看這謝玄的新官職的,能問的,都要盡量問一問?!?/br> 桓沖循循善誘,特別慈祥的說出要求,沒辦法,但凡他要是能再年輕二十歲,這封信,他早就自己寫了。 想問什么,就寫什么,才不會拐彎抹角,桓伊是體面人,他桓沖可從來都不是。 “原來,買德郎你是揣著這樣的心思?!?/br> “你放心好了!” “這件事交給我,沒問題!” 難得與桓沖在聯合王謐的事情上達成了共識,桓伊也是心情大好,連連做了三次保證。 只是他一個人投靠王謐,有什么意思? 要是能把包括譙郡桓氏的荊州部隊全都調動起來,投奔明主,豈不美哉? …… 另一邊,瑯琊王氏宅邸,身在京口的劉裕,亦傳來了好消息。 京口籍士兵的遣散,重新編排入伍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被殷仲堪醫治好的魏詠之,也終于投奔北府,成了一名隊主。 對于名位遠遠落后于檀憑之等一同南渡兄弟這件事,魏詠之始終耿耿于懷。 他當然不是嫉妒檀憑之他們已經當上了將軍,而是,感嘆時也命也,要是沒有這個病痛,恐怕他魏詠之也早就在襄陽城的戰場上大展身手了! 論武藝,他老魏從來都不會落入下風,更何況,與天生怪力的檀憑之不同,他老魏的武藝,那可是這一波南渡北人之中的翹楚! 魏詠之精湛絕倫的弓馬技藝,一定能夠幫助晉軍在襄陽戰場上奪取更大的勝利,而他自己也能夠達成人生的目標。 功成名就,彪炳當世! 劉裕也趕到很欣慰,誰能想到,他在京口才停留了幾天,原本被他視為最大敵人的冠軍將軍謝玄,居然啟程前往建康了!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老天爺相助? 謝玄走后,鎮守京口的將軍,最大一個,就變成了劉牢之。 但是,劉牢之此人根本不足為懼,劉裕也從來都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劉牢之出身將門世家,論出身,是比劉裕好上幾分,但是,在大晉,這一點點優勢,也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畢竟,這里人均都以從軍為恥。 除去謝玄因為家族原因要來領兵以外,其他的將領,劉裕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劉裕當然知道,現在劉牢之的官位還遠遠在他之上,而且這種情況,一時半刻也絕對不會得到改變。 他看得很清楚,雖然論軍功,他劉?,F在與劉牢之也差不了太多了??墒?,在謝家統治的北府兵中,謝家人是一定會死保劉牢之,絕對不會讓劉裕順利上位的。 那么,小劉還有希望嗎? 第594章 管理士兵有一套 但是,劉裕在北府兵中也絕對不是無所作為的。 雖然劉牢之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在北府兵中,尤其是下層的士兵當中,如今,劉裕的威望才是正在冉冉上升之中。 劉裕并不敢拍著胸脯吹噓,如今在北府兵中,他的威望是數第一的,但是,目前的情況也是顯而易見的。 身當矢石,且敢打敢拼的劉裕,因為接連手刃敵軍大將,每戰必沖鋒在前,這樣的卓越表現,不能不讓士兵們信服。 在劉裕的號召下,部分有家眷的士兵,先行返回家中省親。部分單身漢,則在劉裕的安排下,繼續留在軍中進行日常cao練,維持武藝。 同時,劉裕的另一項舉措,便是王謐都沒有考慮到的,他將朝廷頒賜下來的糧米銅錢,按照一定的情況進行分發。 所謂的情況,便是由他親自主持辦理的,對于京口境內的士兵家中情況,個人cao守的評定。 這項工作看似是天方夜譚,十分的龐雜,其實,有劉裕來主持,卻也沒有太麻煩。 劉裕本就是京口人,對待這一地的風俗和居民基本情況,了解的很清楚。 有了這個基礎,接下來,只需要讓各個準備歸家的士兵將他們各自的情況,稍微說明即可。 根據每家的具體情況,一般品行良好的,就把軍餉全額發放,若是品行不端,比如有賭博、酗酒等惡習的,便量給資財。 將歸屬于他們個人的軍餉,分成幾個部分,十天發放一次,這樣,手里的錢少了,士兵們揮霍的余地也就少了。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與那些飽讀詩書的大臣相比,軍隊里的士兵根本就沒什么學識,也大多都不通禮儀。 雖然那些朝廷上的大臣,穿的是綾羅綢緞,干的事情卻也不見得那么光鮮吧。 但是,他們的行為還是有自己的邏輯的,他們作的惡,大凡都限制在爭權奪利的范圍內。 不會將好不容易得到的金錢,揮霍一空,他們只會將這些錢財好好的存起來,再想方設法的讓這些錢財變得更多。 錢生錢,錢換物,這就是具備一般生存常識的人們能夠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情。 換句話來說,就是自控能力。 可是,在軍營中,毫不諱言的說,這樣具備一般自控能力的士兵,都不在多數。 很多士兵自己的日子都過的渾渾噩噩,上陣殺敵的時候,也從沒有要斬獲敵軍首級,獲取軍功的那種意識。 大多都是當一天兵,就扛一天槍。當然了,就算是再沒有腦筋的人,也會知道錢是個好東西。 當兵拿餉,那是天經地義,一個子都不能少。 但是,等到拿到了這筆錢,很多士兵也并不會妥善的使用,不是拿去賭,就是拿去喝酒。 對長遠生活并沒有什么切實的打算。 這也難怪,按照以往的經驗,很多士兵就地解散之后,還是要回歸農夫的身份。 總歸還可以種地賺錢嘛。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還沒有挨到種下的莊稼能賺到錢,兩手就空空了。 那怎么辦? 膽子大的,身體壯實的,就去偷、去搶,成為了盜匪。 沒有那份膽量的,終日里饑一頓飽一頓的有之,還有一部分人,干脆投竄山林,隱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