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只戰神 第396節
書迷正在閱讀:龍王戰神、鮮嫩多汁(快穿 高H)、特工毒妃帝君逆天寵、海賊之厄運隨行、古代群穿生活、岐山有仙樂、全后宮都能聽到廢皇后的心聲[清穿]、重生軍婚:首長大人套路深、空間商女之攝政王妃、快穿:攻略渣男記
應該說,只要謝玄一聲令下,帶著更大頭的部隊返回建康,京口的混亂才剛剛開始。 為了爭奪為數并不算多的軍餉,士兵們也會發生爭斗,即便大家都是同鄉也是一樣。 諸如劉裕、檀憑之等順利晉升將軍的人就不說了,人家拿的軍餉都是大頭的。 那些最普通的士兵,尤其是步卒,拿到手里的軍餉,本來就沒有多少,還要繼續供養家人,一些家口多的士兵,也確實是捉襟見肘,十分困難。 錢不夠怎么辦? 當然是靠偷靠搶了! 所以,每次這種時候,都是士兵之間發生一些惡性事件的重要節點,對于劉牢之這種只自己合適,別人一概懶得管的人,對于這種亂象,才不會理會。 一概交由京口人自己解決。 你們不是能打嗎,那就憑武力取勝,誰的拳頭硬,誰就能拿大份的。 現在,這份差事交到了劉裕手中,一切就要大變樣了。 劉裕性情粗野,卻粗中有細,交到他手里的任務,不管是上陣殺敵,還是管理軍隊,他都能同時從大處和小處著眼,處理的非常細致。 這件事交給劉裕來辦,謝玄盡可放心,他絕對不會貪墨一筆錢,也不會中飽私囊讓兄弟們吃虧,自己享福。 畢竟,當劉裕囊中羞澀的時候,他都不會虧待鄉里的兄弟,現在有了錢,自然是大手一揮,公平分配了。 也不必擔心因為爭奪僅有了一點錢財,士兵們會大打出手。都是劉牢之那廝不愿意去管,才會出現的事情。 別看劉牢之和劉裕都姓劉,但他們并不是一個地方的人,劉牢之出身彭城,而劉裕則是正經的京口人。 劉裕會為了京口人著想,那是因為他在這里土生土長,劉牢之怎么會在乎京口人的死活。 劉裕沒有入行伍之前,就是京口最能打的鄉民,威信大大的,幾乎無人不服。 現在又有將軍的身份護體,自然就對京口的百姓,甚至是京口籍的士兵就天生的具備一種威懾力。 不必他多么嚴厲,士兵們都會自然而然的聽他指揮。 作為一軍主將,謝玄對京口事項的交代大體也就是這些了,他不會去理會那些具體cao作。 以前劉牢之做的那么爛,他還是放心的交給他去做,而現在,有了劉裕這樣靠得住的人,就更不必謝玄去cao心了。 被臨時揪起來的士兵們,站姿雖然稍顯松散,但是秩序已經是相當的好了。 謝玄的眼神從士兵們的臉上劃過,雖然他們的狀態并不算好,但他已經相當滿意。 “就這樣散了吧!” “稚遠,我們在此處休息一夜,明日啟程,回建康去?!?/br> 天色已晚,人困馬疲,謝玄也累了,不想再走。 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開赴京口城內,回到北府大營休息。 那里是北府主將的長期駐地,擁有眾多固定建筑,各種衣食用品齊備,謝玄只管入住即可。 快點吧! 快點吧! 老子都要累死了! 年紀大了,骨頭都快散架了! 第494章 兵源問題 他們為什么還不動彈? 謝玄的骨頭在叫苦,謝玄的腦袋很疼。 他雖然還在壯年,但是精力到底是比不上王謐他們這群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了。 此刻,他最大的期盼就是立刻奔到京口大營,沐浴更衣,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休息。 然而,年輕人卻并沒有這樣的想法。 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顯然是有話要說。 “你們還有什么看法?” 為了能早點出發,謝玄只得率先發問。 在幾位主將身后,北府的士兵們現在也目露期待之色,他們也想趕快回家??! 老婆! 孩子! 還有那熱炕頭! “謝將軍,關于京口籍士兵的安排,晚輩還有點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br> 謝玄嘴巴一抽,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呵呵,就知道你們是想在這件事上發難。 謝玄忽然有些崇拜自己,不對! 應該說,王謐的發言,讓他對自己的崇拜更提高了一個層次。 老夫果然是料事如神吶! “但說無妨?!?/br> 不讓說也不行,看看那些年輕將領的臉色就知道,這是他們共同的意見。 不過是讓王謐這個官位最高,身份最體面,當然了,也最會表達的人出來說話而已。 果然還是京口幫??! 到哪里都不會變。 趁著王謐還不好意思開口的這個瞬間,謝玄將在場幾位小將臉上的表情全都看清楚了。 他們全都是和王謐一條心! 甚至有些人,比如那油滑的主簿何邁,更是一直看著王謐,露出了一種崇拜的表情。 “屬下愚見,京口籍的士兵可以短暫的在京口休整,卻不能長期散落在京口?!?/br> “這是什么意思?”謝玄眉頭皺起,顯然確實很迷惑。 “老夫聽不明白,仔細說說?!?/br> 他大概可以聽出王謐的最終目的,就是不讓京口籍的士兵全都原地解散唄。 可問題是,如果王謐他們是揣著這樣的心思,直接挑明了說就好,為何要拐彎抹角的。 “屬下認為,京口籍的士兵確實戰斗能力更強,作風果敢彪悍,但是一旦讓他們在鄉間休息的時間長了,武藝必定有退化,體力也會大不如前?!?/br> “誠然,士兵們大戰歸來,是一定要給他們休沐的時間,讓他們能與家人團聚的?!?/br> “可是,屬下認為,這段時間不宜過長?!?/br> “京口籍的士兵不同于普通的流民,他們本就是經常應征入伍的,作戰意愿強烈?!?/br> “這樣的士兵,在休息一段時間之后,最好將他們還是重新召入北府,日常cao練,熟悉軍務,不是更好嗎?” “不要等到大戰在即,再去臨時征召士兵,雖然戰前一般也會對士兵們進行訓練,但是那畢竟只是臨陣磨槍,效果不佳,也影響士兵們的士氣?!?/br> “這怎么能成?” “你是說,讓北府一直供養著這些京口兵嗎?” 謝玄一張口,王謐終于知道他一直糾結的問題在哪里了。 錢! 說白了! 一切都是錢鬧的! “確實如此?!?/br> 雖然王謐知道大晉朝沒錢,能夠歸屬于朝廷調撥的錢,是少之又少,但是他還是不能說假話。 目前為止,為何晉朝在南北對峙中總是勝少,敗多? 歸結為一點,就是因為晉朝的常備兵源,太少了! 晉朝不比江右那些蠻族,他們的士兵總是在備戰狀態,時刻準備著跨上馬背。 雖然他們在名義上不會長期供養太多的士兵,但是,實際上,卻基本等同于長期供養。 以前秦為例,他們雖然掌控著幅員遼闊的疆土,但是疆土之內的所有青壯男子卻并不能全都為他們所用。 因為疆土之內更多的百姓,都是漢人,一方面,漢人百姓也不愿受到異族驅使,即便勉強登上戰場,也都是出工不出力,不愿賣力征戰。 另一方面,氐人也不信任漢人。 他們不僅不信任他們的忠心,也不信任他們的作戰能力,畢竟,這個時代的最強戰隊,還是騎兵隊。 平心而論,在戰馬上,漢人的平均作戰能力絕對不是氐人的對手。既然我們自己就實力強勁,為何還要費盡心機的去訓練漢人? 氐人入關本就少,這不是他們不想遷居中原,實在是他們的人口基數就少。 如果不能凝聚力量,用武力壓制,應該說,把氐人打散扔到中原,氐人很快就會感受到泥牛入海的快感。 氐人進入中原之后,雖然放棄了游牧的生活,定居下來,但是,他們的基本生活單位沒有改變,大約還是部落制為主。 就好像鮮卑人、羌人的部落一樣,他們雖然投降氐秦,但是仍然是原來的部落首領統領部眾。 氐人、鮮卑人,他們的士兵總是召之即來,來既能用,因為他們平日里基本上也保持著戰斗編制,訓練也沒有落下。 更重要的是,騎馬涉獵就是氐人、鮮卑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男子,天生就熱愛這個,人手一把弓弩,百發百中是常態。 只要能把人頭聚在一起(這也相當容易),跨上馬背就可以打仗。 但是這些事情,晉人根本做不到。 從常住人口來講,晉人并不少,但是能作戰的士兵就太少了。 江右的氐秦可以將耕與戰分離,他們的作戰更多依靠的是原有的部落士兵,而耕種提供糧食,則是被統治之下的漢人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