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7章 賈珠的婚事 說起來,在王夫人看來珠兒婚事上的絆腳石,不是那位想要把控她孩子的老太太,老太太雖然有那想要離間他們母子感情的苗頭。 不過關系到孩子身上,還是會為孩子著想的,那絆腳的其實是那個作為孩子們名義上的父親,本該為孩子們著想的賈政,偏偏做事沒個章程。 上輩子就是賈政背著她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沖動的稀里糊涂的和李家定了親事,等她反應過來,雙方都交換了信物,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 這哪里有爺們相看的道理,真真是不懂規矩,王夫人后來一查,倒是查到了李氏的父親是國子監祭酒,官位還可以,李家倒是個大族,兄弟眾多。 這門親事表面上看起來也勉強可以,況且就算是王夫人反對,賈政為了面子也不會做出反悔的事情。 王夫人不同意也得點頭了,王夫人心里想著好歹國子監祭酒的職位,能幫珠兒一些忙,當初她也是看著李家好歹也是書香門第的,家里人員多。 得功名的族人不少,說不得以后能對兒子仕途上有所幫助了,誰能知道這才剛成親一年不到,岳父就離了國子監祭酒的職位,謀得一個好的職位外放去了,這明顯著是借了榮國府的勢力。 李家那些人也涼薄的很呢,珠兒這邊才剛沒了一年不到,除了得了個自私不管事兒的兒媳婦之外,李家那邊就和榮國府生疏了很多。 他們又沒有做什么對不起李家的事兒,倒是好意思因為距離遠的緣故,送一些敷衍人的年禮過來。 當時王夫人就氣的不行,要不是顧著榮國府的面子,恨不得直接和李家斷了姻親關系得了。 可誰讓李家不準李紈回李家再嫁,他們家倒好,因著李紈是節婦的名聲,李家的姑娘不愁嫁了。 說起來當初王夫人雖然答應了這門親事,只心里還是不滿意的,一開始王夫人就看不上李家那么貧窮的家族,更不用說李紈那么些中看不中用的嫁妝。 當初為了面子好看,沒少給聘禮的,結果沒見帶回來多少,可見在家里也不是什么得寵的人了,早知道就不給那么多聘禮了。 現在想起來,王夫人還慪的要死,好在她現在回來了,還是在這個緊要的時候,想來李家那些人應該還沒有看中珠兒,還沒和賈政碰過面呢,她還有時間去運作了。 王夫人決定提前下手,將這種結親的可能徹底作廢了,趕緊給珠兒定下一門好親事才能最終杜絕珠兒娶李紈的事發生。 若是當初李氏但凡能有一點點的心疼珠兒,對珠兒上心一點點的話,王夫人也不是非得要換掉李氏的。 只是王夫人一想到當初賈珠因為沒能中榜已經大受打擊的時候,李氏沒能及時安慰珠兒就算了。 再加上太醫說珠兒身體不好,之后恐怕不能再參加一場嚴酷的科舉了,珠兒萬念俱灰之下本就心情不好,身體養好的可能就少了幾分。 可王夫人想著,只要好好寬慰著,這總有一天能養好身體,總歸是能活下來的,就算不能參加科舉,就他們這樣的人家,又不是不能做官的。 要不是李氏那么自私,生怕因為珠兒萬念俱灰,眼看著沒了活路,怕自己守寡,又沒個兒子傍身。 硬是偷偷拉著珠兒,不顧珠兒的身體做那個勾當,珠兒也不會更加心灰意冷,沒了求生的欲望,早早的沒了性命。 她倒好,多年沒能懷孕的人,怎么就那么巧,偏偏這次就懷上了,肯定是給珠兒用了什么狼虎之藥的。 當初王夫人是又恨又不舍得,不舍得珠兒沒有后人祭祀,也只能讓李氏生下了那個孩子,為了怕孩子將來難堪,就是什么都瞞著。 只是一看到那孩子免不了想起李氏的不是來,便不怎么見他了。 而李氏作為節婦,榮國府自然不會虧待了她們,借著給珠兒留下的這個子嗣,在榮國府里過的風生水起,連老太太都一心護著,這月例都是比著一等的來,比其他人不知道好了多少。 可惜沒人能救回來她的珠兒了,一想到這里,王夫人就恨的不行,當初若不是看在蘭兒是珠兒唯一的兒子,還需要母親照顧,她早早的就讓那李氏下去陪珠兒了。 好在上天有眼,沒讓那李氏享著兒孫福,只可恨的是那蘭兒也被李氏教的自私自利,半點兒珠兒的仁厚都沒有。 現在重新回來,她絕對不會讓那么自私的人再來做她的兒媳婦了,更不會讓別人再害了她的珠兒了。 那邊王夫人派人調走了賈珠身邊的兩個通房的事情,周瑞家的也聽從王夫人的吩咐去稟告了老太太。 說明了王夫人的打算,“我們家太太說了,珠大少爺已經十四歲了,是時候相看人家了,那兩個通房近日來有些猖狂了,很是不好。 “便先調到身邊再調教一二,等新媳婦入門之后,若是新媳婦還愿意她們伺候的話,再調回去伺候珠大少爺和少奶奶?!?/br> 老太太嗯了一聲,左右不過兩個通房丫鬟而已,老太太并不怎么關心,老太太也是知道王夫人對孩子的心思,只怕那兩個通房說不得真做的不好。 這才調走的,畢竟她們跟著珠兒也有一年多了,若是王夫人想拿這個和她作對的話,也該直接拉出去配人,也不會派周瑞家的過來解釋了。 不過這調到身邊調教一二,也不好,到底政兒經常過去的,名聲上受些影響,這可不好,老太太想著以后也就當丫鬟伺候著吧,再不能讓這樣的丫鬟回珠兒身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