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靜寒思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 可是,道到底是什么? 幼年的洛靜寒常常會思索這一個問題。 他兩歲起被邱忘言收養至玉真宮,四歲時識字,四歲到五歲這年,在邱忘言的指引下誦讀并背誦了《道德真經》、《南華真經》、《沖虛真經》、《通玄真經》、《洞靈真經》、《太平經》、《抱樸子內篇》、《常清靜經》、《陰符經》、《度人經》、《心印經》、《玉皇經》等經書。 可經書讀再多,也只是玄之又玄,小小的洛靜寒還是不懂。 五歲之前,他身子孱弱,一直呆在室內,邱忘言并未教授他任何武學道法,五歲之后,就可以開始練劍了。 洛靜寒練劍的場所是玉真宮的圓臺,旁邊有一顆白梅樹。 邱忘言每日會給他示范幾式劍招,隨后,邱忘言會回屋打坐,洛靜寒便在這白梅樹下一人練劍。 雖然重復,但小小的洛靜寒并不覺得累,他能把一個劍式重復上百上千遍,只是為了下一遍可以更快,姿勢可以更帥。 小靜寒心里也有一點點虛榮,畢竟,男孩子揮劍,是一件很酷的事呢。 陪伴他的,有常年不停的落雪,有白日的清風,有晚間的月光,還有那安靜純潔的白梅。 但不知什么時候,白梅會紛揚落下,就像下雪,那些花瓣飄飄灑灑,輕輕地,落至地面上。 一開始,小靜寒很驚訝,這是他第一次見到落花,他不知道這是什么,他以為,花瓣永遠不會凋零,永遠會開放。 每日練劍,花瓣掉落,小靜寒會把所有的花瓣都撿起來,捧起來,把它們埋在白梅樹下,他以為這樣做,那些花瓣就會長回去了。 可是,很快,白梅樹上的花瓣都掉落光了,整個白梅變成光禿禿的樣子了。 小靜寒難過又傷心,他想要嚎啕大哭,可他不敢,他怕會吵到師父。 于是,小靜寒就一邊繼續練劍,一邊默默流淚。 再后來,小靜寒長大了,他看了更多書,這才明白原來花開花落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就像人會生老病死一樣。 可是,他依然不愿見到花落。 兒時的執念是會伴隨一生的。 他不愿見到任何一個,他喜歡的存在或者生命,消逝在他眼前。 關于道,道可以解釋他的內心想法嗎? 小靜寒認為不能。 他的困惑在任何經書上都找不到答案。 ...... 年齡再大一些,長到十歲,邱忘言就傳授給他忘情心法了。 洛靜寒天資聰穎,很快就學會了,并將忘情心法與此前學習的劍招融會貫通,探索出一種屬于他自己的招法。 他也可以離開后山,去玉真宮的前殿,他不需要學習任何有關如何掌管道觀的事務,邱忘言只是讓他練武,讀書,以及,去殿前掃雪。 邱忘言說,掃雪是為了心靜。 洛靜寒便去掃雪,但他總會看到許多來玉真宮參拜的香客,他們會跪下,虔誠祈禱,有的人會哭哭哀求,求玉真宮收留他們。 邱忘言不會出面,一些年長的師兄會出面勸那些香客回去。 香客們會無助又絕望地哀求,哭泣,彷佛迷途的羔羊,“道長啊,求求你收留我吧,我真心想學道,虔誠皈依.....” 師兄會說,“施主請回,等施主參透道緣,自會得道?!?/br> 香客們無奈,只能作罷。 但洛靜寒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師兄其實只是拒絕了他們,換一種說法而已,無關道緣。 因為,如果想學道,先看經書就可以了,為什么非得先歸屬到道觀里呢? 洛靜寒認真地思索著這個問題,不知不覺間,掃雪掃到了半夜。 邱忘言驀然從他身后出現,把他嚇了一跳。 “寒兒,怎么還沒去休息?” 洛靜寒先跟師父行了一個禮,問道,“師父,要想學習道法,一定要成為道士嗎?” 邱忘言面露詫異,這是洛靜寒第一次提問題。 不僅如此,他的問題也不在他的理解范圍里。 “寒兒,無需多想,做好該做的事就可以了?!?/br> 邱忘言淡淡道,轉身回了屋,他沒有打算認真為洛靜寒解惑。 洛靜寒有些失望,他并沒有得到想要的回答。 下一次,他不會再問邱忘言了,以后,他都不會再問了。 可是,什么是想要的回答呢? 洛靜寒放下掃帚,一個人飛到了白梅樹上,躺在粗壯的枝干上,嗅著花香,輕握著白梅花瓣,靜靜思考著..... 他認為,道是一種又玄又虛的說法,僅僅是說法,存在于經書里,但是日常所做的事,是實際的,實在的,如何定義道,應該取決于自己的行為。 也就是說,無需外在的形式,無需用道觀來裝點身份,只要誠心認可什么,然后踏實去做,這就是道,這就是踐行道法。 洛靜寒認為,知行合一就是一種道,就是他的道。 比如,不愿見到落花逝去,那就想辦法不讓落花逝去,存在的時候珍惜,要消逝的時候保護,這就是一種道。 洛靜寒想明白了,他飛身樹下,在輕柔月光的照射下揮舞著劍刃,一舉一式更認真更專注了。 此刻,早慧又單純的洛靜寒認為,他必須要好好修煉武學,如此,在未來,他才能自求他道,用手中的劍,踐行專屬他的道。 名為珍惜,名為保護,名為奉獻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