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伎 第94節
事實上,世界上與眾不同的東西有很多,但并不是與眾不同就能換來偏愛,這兩者從未等同過。 第117章 嬡女(3) 春夏之交,梅雨時節,yin雨霏霏。 紅妃來到李尚書府時,天色有些晦暗,才從轎子出來,便有李府的仆人打傘來迎接。一旁還有李府管家,笑著道:“早候著師娘子了!小人這就領師娘子去后院...今日落雨,不大便利,相公愛后院幾株芭蕉,便將小席排在了后院?!?/br> 李尚書府的奴仆都是有眼里見兒的,知道紅妃不同于一般來往于府中的小娘子,格外客氣一些。來迎她本來隨便誰都可以,但偏偏是管家來,就是為了讓她覺得格外受重視。 等到將人送到后院的‘陶然亭’,管家身邊的小廝便道:“大管家也太勞累了,來迎師娘子的事兒誰辦不是辦呢?小人見師娘子秉性不是那等輕狂的,難道大管家不來迎她,她還要向相公告狀不成?” 管家笑罵道:“你懂什么!似師娘子這般的小娘子不同一般。外頭那些衙內、官人、員外的,想來見相公這樣的人,多的是求都求不到的!可換成是師娘子,反倒是請著她來!別人說不上的話,輪到師娘子也就是隨口一說!” 賤籍女子,社會地位低下不錯,但她們又微妙地擁有別人沒有的‘機會’。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如此。 “師娘子性情確實不刁鉆,也從未聽說她得意忘形??蛇@樣的事做什么要去試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誰知道會不會撞上人家心情不好...再者,對師娘子這樣的小娘子客氣些,人家記得你的殷勤,今后若有事求到人家跟前,也好開口說話啊?!崩钌袝拇蠊芗沂莻€滿臉和氣的人,他向來會做人。不管今后用不用得到這個人情,與人交好總歸不會錯。 小廝聽他這樣說,心里一面敬佩他的仔細與用心,感慨果然是做到大管家的人。另一面也覺得這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譬如他這樣粗心懶散的,就是知道這樣做有好處,也不能照此行事。 畢竟這不是一次兩次的事,要有效果,那就得持之以恒! 另一邊,紅妃來到了‘陶然亭’。陶然亭是李府后院一座亭閣,說是‘亭’,卻不是簡單的八角亭子了事。地方寬闊,聯通著廊廡不說,四面也不是透風的。四面有的是能開關的槅扇,黑漆的方眼格子,銀條紗釘著,此時大敞四開,可以看見四面景色。 紅妃來的時候,李尚書和趙循相對坐著,髹漆花褪小方桌另外兩面也坐了兩人。都是紅妃曾經在各種場合見過,但并不相熟的。 另外,陶然亭對面卷棚下,安著一班樂工,三兩個雜劇藝人,正咿咿呀呀唱著什么。隔著雨簾,這戲劇唱腔也變得格外渺然起來了。 紅妃進到陶然亭中,李尚書就笑了,讓人在他旁邊加了一張彩畫陶瓷鼓凳,請紅妃坐下:“師娘子如今可不好請??!如今你門前的臺階也高得很了,不像過去那樣容易定下了?!?/br> 若是過去,他這里點紅妃的名,真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F在也不是沒法點,但李尚書不是那種紅妃來一趟,說兩句話就告辭,這樣能滿足的。紅妃若來,他必得留紅妃整個下午。 這樣可不好排日程! “門前臺階再高,也高不過尚書家的門檻啊?!奔t妃應了一句。 說實在的,這樣的應答在女樂中算不得高明。但李尚書聽的高興,蓋因大家都知道紅妃并非是善于應對的女樂,她能配合打這種‘官腔’,讓場面好看,已經說明她很重視你了。人就是這樣,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有不同的效果。 紅妃這樣,李尚書感受到她的‘配合’,不說受寵若驚罷,也多少覺得‘虛榮心’得到滿足。 紅妃坐下之前給圍坐的四人分別斟酒,斟酒完畢才坐下。 趙循笑著飲了一杯酒,順手從自己身后的小廝手上拿過了戲本子:“方才我等都點了戲,你也點一出罷?!?/br> 紅妃也不推辭,拿著戲本子翻了幾頁:“《相約》有人點嗎?沒有就這出吧...梅雨時節,這出戲也應景?!?/br> 《相約》是一大套故事里的一出,說的事也很簡單,是正在戀愛的男女主角相約,男主角卻因為各種原因失約了。女主角在家對男主角失約的事做了種種猜想,各種腦洞都有,有些在單身狗看來簡直可笑。 像極了戀愛中的女人.jpg 因為故事發生的季節就是梅雨季,所以紅妃說應景。 聽紅妃點這出《相約》,一位客人忽然笑了,道:“‘道是清溪臨去,道是雨簾臨去。潺潺與綿綿,好住正于溪后?!∈且?,是以,雨落君失來路’...前幾日師娘子作這闋《如夢令》,倒是與《相約》正合上了?!?/br> 紅妃怔了怔,想想覺得似乎是這么回事,一下也笑了。像她這樣的女樂,在各種場合里走動,有的時候和文人一起詩詞唱和幾句是非常常見的。 其實紅妃并不是詩詞高手,只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她上輩子讀過太多太多的精品詩詞,眼界又比此世中人開闊,在某些方面有點兒優勢。 好在,詩詞高手本身就是稀罕物,不然也不會歷史上只有那么些人‘名留青史’,絕大多數不見蹤跡了。后世之人能讀到的、流傳下來的詩詞,絕大多數都是精品了。這給他們一種錯覺,那就是古人的作品都有這種水平。其實不然,古人作品中的‘打油詩’絕不在少數,現代人只要學會做詩寫詞的格律規矩,很容易就能搞出差不多的。 所以,紅妃平常詩詞唱和也是不虛的,就算她寫出來的東西不夠‘技驚四座’,也從來不是落到后面的那種。 說起紅妃這闋詞,旁邊趙循也道:“師娘子詩詞算不得頂尖,但這闋《如夢令》卻是極清新可愛的?!?/br> “什么叫算不得頂尖?還是子徽你太挑剔,老夫覺得師娘子每首詩詞都有可觀之處,于此時來說已經難得了。這還不算好,難道非要與華居士、唐九、楚七那等人去比?真要和他們比,滿天下也沒幾個能看的了?!崩钌袝行粷M’趙循的說法了。 之前提起紅妃那首《如夢令》的客人也道:“正是如此,說起來如今行院之中的娘子,常有以詩詞文采聞名的,甚得追捧。真要比較,難道師娘子比她們差了哪里?只不過是師娘子‘人掩其文’,所以名聲不顯罷了?!?/br> ‘人掩其文’的典故來自王羲之,書圣王羲之的字名留青史,名氣大的不得了,因此人們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文章寫的也很好,人物風流更是沒的說。這就是所謂的‘字掩其文’。 “說起以詩詞文采聞名的行院娘子,如今首推便是張采萍罷?”另一位不太熟的客人忽然道。 紅妃見他神色有些古古怪怪的,便知道這又是個喜歡八卦的‘吃瓜群眾’。前些日子紅妃隨鄭王朱英在金明池做秋千戲,第一次和張采萍碰了面。張采萍的性格大家都是知道的,她對朱英的獨占欲,大家也是知道的。 雖然之后朱英安排紅妃避開了,他自己也沒有大庭廣眾之下同張采萍掰扯此事。但世上哪有不透風的墻!之后陸陸續續許多傳聞都出來了。聽說張采萍掀翻了茶樓閣兒里的茶桌,碎了滿地的碗盤茶盞...這夠人聯想的了! 更別說之后幾日朱英都沒有出門——據說,朱英被張采萍撓了一臉,這自然是不好出門見人了。 紅妃在這則八卦里出場其實真不多,說是三番,但這故事就是張采萍和朱英的故事!她的戲份其實是路人甲級別的...然而,事情又不是這樣算的,紅妃如今正當紅,不干她的事都要和她扯上干系,更別說在這件事里她處境微妙了。 如今當著紅妃的面提起‘張采萍’,也只能說大家都有一顆吃瓜的心了。 既然都有人提到張采萍了,其他人也就很自然地接上了。李尚書人老心不老,先開口道:“說來鄭王也是情長之人了,其實哪里尋不得小娘子呢?這樣事,也不是第一遭了罷?小娘子性情驕縱些也是有的,但這般不講究,實在是、實在是有些胡鬧了?!?/br> 紅妃不說話,只是微笑...這話她接不合適。真要說‘胡鬧’,他自己也屬于不規矩、很胡鬧的那種女樂了。只不過她和張采萍的方向不同而已,她當初和郭可禎鬧成那樣,外界說什么的都有呢! 但要她為了張采萍這個不相干的人駁李尚書的話,那也沒必要。李尚書能當著她的面說這話,本身就顯示出了一種‘偏愛’。正是因為他偏愛她,所以忽視了她的‘胡鬧’,心中已經找了一大堆理由說明她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別人。 人的濾鏡就是這樣的。 而顯然,對著張采萍,李尚書的這種濾鏡就消失了,他還是那個看待行院女子相當‘主流’的李尚書,和其他有權有勢的男子沒什么不同。 趙循見紅妃只微笑不說話,大約明白她的感受,怕她尷尬,便替她繞過了這個話題。轉而道:“說起來,龍山府上有備下涼餅么,呈幾盞上來罷——紅妃還未吃過李尚書府上涼餅罷?今日好嘗鮮?!?/br> 涼餅就是冷淘,類似后世涼面,在此時是入夏之后很多人愛吃的面食。李尚書家里有廚子做這個特別好吃,因為這個還出名了!所以每年入夏之后,都有客人邀集起來到他家吃這道涼餅。 當然,也不是這些人真那么嘴饞,只不過大家聚起來總得有個說法。 “今日既然有客,廚下自然有備著面團,且等著罷?!崩钌袝S口吩咐了一句,就有人去廚房傳話了。涼餅這種東西都得現做,不過好在最耗時間的面團可以稍微提前準備,之后抻面、煮面、拌鹵子之類,總不會花太多時間。 說起這個涼餅,李尚書便與幾人‘訴苦’:“老夫府上的涼餅有幾分薄名,按說受親朋抬愛不是壞事,只是終究有些煩擾...這涼餅受人喜愛,便常有不告而來的客人也要用著涼餅。你們或許不知,這涼餅要做的好,先頭得準備半日!和面、餳面、揉面要訣就在光、透二字!而要做到這個,半日功夫省不得呢!” “但客人到了,總不能讓人現等半日罷?所以有幾回趕不上,都是遣人去左近酒樓飯莊,有做涼餅的,現買些好面團...只是外頭的面團不如廚下的好,做好的涼餅就差著些,終究不能讓來客適意?!?/br> “李公如何不每日備些好面團呢?一些面團又不值錢,最多是費工罷了?!币豢腿瞬灰詾橐?。費工夫什么的,又不是費李尚書的功夫,他吩咐一聲給廚房就是了。 “這就是你不懂了!”在李尚書回答之前,另一個客人先出聲道:“每日備面團,那要備多少?有的時候沒客人,有的時候有客人,有客人的話,少則一二人,多則幾十人都有呢!怎么準備?” “若是都按幾十人來備面團,侈費就多了!縱然龍山不吝惜,也得擔心物議!” 節儉向來是社會提倡的美德,哪怕是物質極大豐富的后世,這一點也沒有改變,更不要說古代了!像李尚書這樣的人,他可以山珍海味,可以在紅妃這樣的女樂身上花很多錢,但不代表他浪費糧食,別人也不說。 類似的情況后世也是一樣,大家不會對高級飯店里吃大餐的人有意見。但看到食堂里好好的飯菜全剩下,給浪費掉,還是會覺得特別刺眼。 紅妃聽到這番議論,倒是想到了上輩子書里看過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北宋末年蔡京,也是請同僚吃涼餅,一些沒被邀請的人聽說之后,不知是為了趨奉他,還是別的什么原因,總之都上門了。 蔡京其人出了名的‘人緣好’,這大概也是這些人敢不告而來的原因之一吧,所以也不可能對這些額外多出來的客人發火、將人趕走。那留下來就得招待,可要怎么招待呢?大家都知道做涼餅要準備半日呢! 可沒想到,蔡京家的仆人很快端出了足夠所有客人食用的涼餅。 古人想不明白蔡京是怎么做到的,只覺得是他有手段。但現代人不同,認識事物的能力強得多不說,信息傳播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類似的廚房‘小貼士’稍微上網查一查,就能得到答案。 紅妃出于好奇也查過,所以知道在不能借助現代廚房設施的古代,要怎么做到蔡京那樣。 此時見說到這里了,便笑著道:“李公何用憂慮?此事不難解決...我正好知道一法,可以在夏日保存揉好的面團數日不壞。使用此法,李公府上提前準備些面團也是可以的?!?/br> 這樣說著,紅妃就把自己知道的法子說了出來。說起來也很簡單,不過就是面團餳好揉好之后,用紗布裹緊,再用油紙或者荷葉、芭蕉葉這樣能夠密封的東西密封裹好。之后浸到涼水里,隔一天揉一揉的話,能存十來天呢。 “用此法,面不止不壞,抻好的涼餅還能更勁道?!奔t妃笑著道。 “還有這樣的事?”李尚書露出頑童般的表情,一下笑了:“今日有學著了!” 這個表現不是刻意夸張,此時有很多大家族、酒樓等,都有自家的菜譜、秘方,大家族借此可以展現底蘊身份,酒樓則是借此賺錢。所以這些一般都是‘不傳之秘’,李尚書說是‘學到了’,那就真是學到了。 過了十來日,紅妃從外面回擷芳園自己的小院兒。正因為一日忙碌,疲憊地坐在妝奩前卸妝時,秦娘姨從錢總管那里拿到了紅妃不在時,遞送給她的信箋、小禮物等等,擺放在桌上,一樣一樣給紅妃說明。 拿起李尚書府上送來的盒子,秦娘姨道:“這是李尚書差管家送來的,信上說多些娘子告知的‘涼餅方兒’,府上用過了,著實管用,解決了一大難題。李尚書送了些府上自制的涼糕、四樣水果、四樣酒,多些娘子?!?/br> 涼糕和水果沒什么好說的,倒是酒看著特別。秦娘姨拿起來細看,原來都是用一尺高的細頸玻璃瓶裝的,光是這瓶子就很值錢了。瓶子上每個都掛了鵝黃色簽子,一個紫色玻璃瓶上掛的簽子寫的是‘蒲桃酒’,一個紅色玻璃瓶上掛的簽子寫的是‘櫻桃酒’,另外還有黃色玻璃瓶和綠色玻璃瓶,分別是橘酒和青梅酒。 此時的人喜歡的酒大多度數不高,口感綿軟順滑為上,事實上喜歡烈酒本來就是清朝時的事了。此前喝燒酒這種烈酒,更多是和‘草莽英雄’聯系到一起,至于文人都是偏愛黃酒這種的。 按理來說,這種情況下大家應該很愛果酒才對。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古代釀酒技術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果酒特有的苦澀,所以果酒并不受高端市場歡迎——從西域進口的少量葡萄酒算是個例外。 “娘子,是四樣果酒呢!好少見?!鼻啬镆痰?。自從跟著紅妃做事之后,她就沒再見過果酒了。 紅妃瞥了一眼,道:“那并非一般果酒,該是進上的...如今蜀中出得好果酒,其中的上品已去掉了澀味。只是量不多,價值不一般,大多進上了?!?/br> 紅妃估計是這方面的技術還不穩定,不然的話,釀酒而已,又沒有特別珍惜的原料,怎么也不該是這個產量。 這時紅妃也卸妝完畢了,要去洗漱。秦娘姨看著,趕緊跟著去準備...紅妃每天都是要沐浴的,古代不比現代,要做的準備比較麻煩。而且就算沐浴要用的東西準備好了,秦娘姨也還得去服侍。 比如紅妃那一頭厚密的長頭發,披散下來的時候多讓這時的女子艷羨,就有多麻煩!這時連淋浴噴頭都沒有,洗這樣的頭發可費勁了,非得有人幫忙才能輕松一些。 細細洗好頭發,泡了個熱水澡,頭發擦的半干,就回到了花廳——如今已經入夏了,倒是比其他季節好一些,不用擔心頭發不干了。只要擦的半干,就能出來等它自然晾干,這已經省了不少時間了。 就在紅妃一邊寫各種回信、聽秦娘姨說明日行程,一邊晾干頭發時,卻聽到外邊有動靜。不一會兒,有人走進了她的小樓里,站在廳里朝里道:“紅妃在哪兒?今日尋你耍哩!” 紅妃丟開手里的紙筆,擱到了一邊去,道:“在花廳這邊,你們來吧?!?/br> 來的是以甄金蓮為首的幾個院中姐妹,當初紅妃剛剛進學舍時,甄金蓮還是女弟子呢!如今兩人已經同為女樂了。而在甄金蓮身后,則是孫惜惜、陶小紅,以及一個叫劉三四的院中女樂,她和甄金蓮關系蠻好的。 甄金蓮站在花廳門口,上下打量了一番紅妃,然后就笑了:“好標致的小美人,燈下夜讀書,真是美極了?!?/br> 走近一些,見紅妃濡濕的緞子似的好頭發,露出艷羨之色:“別的也就罷了,院中姐妹就沒有丑的,只你這頭好頭發,看著著實叫人眼熱——我的頭發倒是厚密,卻天生發黃。年紀小時,jiejie們說長大之后自然就黑了,所以才說小丫頭是‘黃毛丫頭’。卻沒有想到,長大了也是一樣的?!?/br> “有人頭發不夠好,還染頭發呢,可我只是頭發不夠黑,倒也不好為這染發...那染發膏子味道重,不好上頭的?!?/br> 古人染發只有‘黑色’,也只圖‘黑色’,但就是這一種顏色,也不是那么好染的。先不說染好之后不夠持久的問題,只是染發膏的味道就很一言難盡了。要么臭臭的,要么香的過分...其實香的過分也是因為本來的味道不好,用了許多香料去掩蓋。 這時劉三四也走了過來,笑嘻嘻道:“金蓮這話說的,難道你真不羨慕紅妃這皮rou?這可比她的頭發還要有名氣呢!之前冠大家就一直問紅妃是怎么讓肌膚這樣潤澤有光的,只是我們都是見過的,她和我們一樣吃喝,一樣用些洗面藥、涂抹香脂...說到底,還是老天爺偏心!” “也不是...”紅妃實話實話:“我也說過的,若是少吃些糖,皮膚自然要好許多的?!?/br> 她有甘露水幫忙才能有這樣的好皮膚,普通人沒有,但也有一些辦法讓皮膚好一些。 第118章 嬡女(4) 就算是紅妃,也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女樂、雅妓這樣的女孩子,她們確實沒有自由,被物化為了美麗的商品。但她們的物質生活是一點兒都不差的,她們的生活中有的是苦頭吃,可那都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生活的苦。 而且,真要說的話,她們絕大多數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毫無自由、被物化的事實...有些事情,意識不到的話,痛苦也要減少大半了。 就以紅妃生活的擷芳園來說,這里有二十幾個女樂,從她這樣的當紅女樂,到人氣低迷的,都屬于官伎館的核心人物。整個官伎館要靠她們來運轉,所有人都力求讓她們開心、滿意!從多個方面來說,她們和眾星捧月的貴籍貴女也沒有什么分別了。 拿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來說吧,穿戴方面,女樂們不必說了,她們從頭到腳都是精貴華麗的好東西。衣服都是此時的‘高級女裝’,幾十貫、上百貫一套的對于她們來說只能是‘基礎款’!紅妃如今穿的衣服平均也在一兩百貫一套了。 她最貴的一件衣服是宮里賜下的百鳥裙,去年中秋宮宴,她跳了孔雀舞,因此得了李太后喜歡。說進上的百鳥裙襯她,便給她了——這樣的百鳥裙,是真的拿南方那些漂亮鳥兒的彩色羽毛做的,不止顏色鮮艷奪目,還有一種鳥羽特有的光澤。而一只鳥兒能有多少羽毛適合捻線?做成一條裙子不知道要捕獵多少禽鳥了! 再加上太后覺得百鳥裙靡費太過,又傷天和,不讓南邊進上了??梢哉f,這樣的百鳥裙滿天下也就有數的幾條,真要論價格,根本說不出來。真說出個價兒,也是有價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