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伎 第87節
這時的‘皇周’正是一個封建王朝的黃金歲月,政治清明,軍事力量強大,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輻射向四周國家,是真正的‘□□上國’。 但就是此時,鴻臚寺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衙門,無他,實在是此時的航海業發展太快!政治軍事等還受限于封建社會的天花板,太遠的國家只能遙遙相望。經濟就不同了,此時跨國貿易可是做的風生水起。 在華夏的農業社會,說是男耕女織,其實并不恰當。女子在此時根本不局限于紡織,田間農事也需要她們的參與。不過有一說一,男子的體力天生勝于女子,所以在農事上教女子確實有不小優勢,這也是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的‘法理’所在。 所以,在這樣一個男性人口比例高的驚人的社會,類比紅妃上輩子歷史中的封建社會,哪怕是同樣的總人口,同樣的耕地面積,皇周也會有許多原本的農業人口被趕出農村,進入城市。 農村需要的農業勞動力過剩了。 這一開始自然是個痛苦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其實遠在唐時就開始了。而到如今,社會已經習慣了新的規則...城市發展迅速,手工業迎來爆發期,商業在國家經濟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一切的一切很有資本主義萌芽的苗頭。 國家生產出來的手工業品,除了供應本國這個大市場(在此時的全世界,這也是最大的市場),與外國貿易也是重要出路!甚至說,手工業的本國市場利潤很低,只是勝在安穩量大,能讓手工業活下來。而對于手工業來說,想要活得滋潤,就得國內訂單配合對外貿易的訂單一起做! 這種情況下,鴻臚寺必須要做好更復雜的外交工作——只當自己生活在一個孤島上,只要能自給自足,就可以關上門過自己日子的時代已經不再了!為了保護好手工業產品的出口,確保商業利益,鴻臚寺的工作可是很被看重的! 譬如現在的東瀛,會進口大量的福建瓷器,福建不知多少瓷器作坊的雇工靠此謀生。而若此時東瀛與皇周交惡,又或者其國內內亂,耽誤了做生意,那這些福建瓷器作坊的雇工怎么辦?紅妃上輩子的歷史上,東南沿海地區就曾因為走私通道不暢,很多絲綢布匹陡然間失去銷路,織工搞過城市暴動呢! 所以,鴻臚寺的事在如今的朝廷中真不是不值得議論的小事,王阮此時拿來說也很正常。 “前幾日有一批海外使臣來訪,佛朗吉、羅馬、景國、竟是一同來的,若是算上年前滯留在京中的羅斯使臣、大秦使臣、大食使臣、綠衣大食使臣,如今鴻臚寺的使臣館竟是人滿為患了...你們是知道的,東瀛、高麗、琉球、麻逸、三佛齊諸國、西域高昌回鶻等國常駐使臣在京中,使臣館只能說將將夠用。如今一時湊齊這些使臣,好叫章少卿煩擾!還是向樓店務借了房舍,這才安頓下這許多使臣!” 東瀛、高麗等國家常駐東京,這很正常,從唐朝起,華夏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就已經不局限于間接傳播了,周邊國家向華夏派遣‘遣唐使’非常常見。如今周承唐之根基,對于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還更強了,陸陸續續有‘遣周使’也是一個意思。 這些國家和皇周或是直接接壤,或是間接接壤,可以納入一個圈子,華夏這邊對他們的了解也比較深。 但這些之外,另一些海外國家對華夏來說就有些霧里看花了。也就是近三四十年,海貿越來越重要,皇周與那些海外國家都不甘心被中間商賺差價,一拍即合聯絡起來,這才算是有些了解。 只是這種了解也是皮毛都算不上,最多就是理清楚了比西域更遙遠的西方、比北邊游牧民族更遙遠的北方,這些地方有哪些國家罷了。至于更深層次的東西,就連鴻臚寺的人也往往是大約加估計。 “其中佛朗吉使臣有呈送一封國書,這本不算什么,只是這封國書一呈送,羅馬使臣便向章少卿告密,說國書中佛朗吉國主自稱‘皇帝’十分不妥?!闭f到這里王阮又忍不住笑了:“鴻臚寺多的是東瀛、高麗文通譯,這些遠方小國文字上粗疏的很,還是與‘一賜樂業’人學的,一開始竟未看出不妥!要不是這羅馬使臣告密,少不得就糊弄過去了?!?/br> 一賜樂業人就是以色列人,此時海外貿易繁盛,多有在廣州泉州一帶經商的。 “按理來說,都是萬里之外的國家了,說人是國主,還是皇帝,我大周有甚在意的?只是不懂這羅馬使臣為何叫破此事,聽聞為了此時佛朗吉使臣與羅馬使臣還當眾互毆!當時各國使臣都看著,高麗使臣李正往外說起此事時都嘆息是有辱斯文,到底是蠻夷呢!” 在古代華夏文化的語境里,自己以外的國家,蠻夷也!而對于東亞文化圈的其他國家,大概是華夏與我之外,蠻夷也!而當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又會對更外面的國家嗤之以鼻,統一稱呼蠻夷。 華夏很早就有朝貢的傳統,有些國家會朝貢,有些國家則不要求朝貢。不要求朝貢并非是認為其與華夏可以平起平坐了,而是認為對方連朝貢的資格都沒有...... 這種心態自然有問題,但在此時又是普遍而根深蒂固的。 “聽聞這佛朗吉與羅馬是兄弟之國,數代之前由老佛朗吉國主分封三子,為東佛朗吉、中佛朗吉、西佛朗吉,東佛朗吉便是如今佛朗吉,西佛朗吉則更名羅馬...這般關系,如今交惡到如此地步了么?”華夏有‘親親相隱’的傳統,這個時候還真不太理解羅馬使臣告密的心態。 紅妃對照自己所知的歐洲古代史,想到了什么,一下笑了起來。引得朱英看了她一眼,問她:“師娘子笑什么?” “沒甚?!奔t妃不說。 朱英想了想,一下也笑了:“師娘子難道知道這佛朗吉與羅馬之事?若是真知曉,便與我等說說罷!也算是開眼了?!?/br> 這時柴禟、王阮等人也都看過來了,紅妃推辭不過,只得道:“這里頭有緣故的...諸位該知道,大約是秦時,極西有‘羅馬’統一了廣袤國土,后來才有羅馬皇帝。不過當時東西不通,‘羅馬’之名幾經輾轉早就不見了,只因其強盛,漢時才以‘大秦’呼之。如今之大秦,實乃當年之大秦遺脈?!?/br> 現在所說的‘大秦’,其實就是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因為東西方交流頻繁通暢了許多,很多歐羅巴國家的國名不需要轉譯了,在大周這里也恢復了本來面目。之所以還對拜占庭用‘大秦’這個稱呼,更多是慣性。 “鴻臚寺此前只當‘羅馬’之為羅馬,是因為在羅馬龍興之地建國,就如同昭烈帝在舊蜀國地建蜀國,孫氏在吳地建吳國一般...其實不是?!?/br> “不是嗎?”王阮有點兒茫然了,此時鴻臚寺對歐羅巴那點兒掌故真的不了解。雖然有商業往來,但哪怕是商業往來,也大多是間接通過大食、大秦等完成的。只能說相比起以前任由中間商賺差價,甚至阻礙了東西方貿易成長,如今中間貿易商的作為不再是黑箱了。 沒辦法,此時雖然已經有繞過好望角這條航道了,但并不成熟,主要是海船想要多繞這么長一段,船只難以支撐,船員也難以支撐(后勤太難以保障了)。所以絕大多數時候,東西方貿易在西方的集散地還是集中在波斯灣一帶。 紅妃慢慢回憶上輩子所學,忽然有一種成就感...生活在這個時代,她和上輩子一樣還能夠跳舞,還能夠以此為生,但身為一個‘賤籍女子’,實際上是沒有人將她評等交流的存在的。很多時候,自己在那些男人眼里,就是一個漂亮的花瓶。 至于跳舞、拉琴?這些技能在男人眼中根本不算正經玩意兒,就和花瓶上的裝飾圖樣一樣。 上輩子紅妃不見得喜歡和朋友們掉書袋,也沒人覺得能夠和別人交流時政、歷史常識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在鍵政時代,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這個...但想不想做這件事,和能不能做這件事,是兩回事。 在這個世界,她很多時候是沒得選的。 若不是偶爾還能與一些此時的社會精英談一點兒不著邊際的東西,她都要以為自己已經是個所見只在眼前的傻瓜了。 “并非如此,說起來也是羅馬盛極而衰,后經過許多事,分裂為東羅馬與西羅馬。西羅馬便是如今所謂‘大秦’,至于東羅馬,已然逐漸消亡,為當初羅馬眼中的北方蠻族‘日耳曼’所滅。日耳曼那時有許多類似部落的國家,其中最強者后來成為佛朗吉?!?/br> “佛朗吉傳至國主‘查理曼’時,空前強盛,后查理曼死后路易繼位,路易死前才有分封三子之事。只是中佛朗吉漸漸為西佛朗吉與東佛朗吉吞并,此后東佛朗吉越發強盛,其勢力范圍甚至籠罩景國,景國教宗約翰為其加‘羅馬皇帝’位,這才有了羅馬之稱?!?/br> 聽到這里,其實眾人已經有些糊涂了,不是紅妃說的有什么問題,而是這簡單的言語里已經透露出了和華夏完全不同的政治生態。 朱英似乎對此很有興趣的樣子,問道:“這怎么說,怎么要景國教宗為其加‘皇帝’位?難不成景國教宗還是極西諸國共主不成?” “此言不中,亦不遠?!奔t妃有點兒頭疼怎么解釋,只能道:“就如同夷民,當地不止尊奉首領,也會崇拜薩滿、祭祀這種人,有的甚至將后者抬得更高些。極西之地,自從羅馬之后便四分五裂,哪怕一國強盛,也不能壓服其他所有,反而是景教,是極西之地百姓共同仰賴的...一些強國國主即使不怕景國教宗,也要表面尊敬討好,以免百姓生怨,而周邊諸國借機生事?!?/br> “如此,倒好似東周之時,周天子一般了...雖說是擺設,還是要尊奉的?!蓖跞铧c點頭,按照自己所知的去套。 “比周天子還是強些的,春秋時不說了,戰國之時,百姓只知有列國,哪里還知有周天子?”朱英不以為意,爾后又看向紅妃:“還未說呢,怎得佛朗吉與羅馬這般不和,這樣小事特意攪黃了?” 在朱英看來,佛朗吉的皇帝之所以以‘皇帝’自稱,也不過是為了抬高身價罷了。就如同春秋戰國爭霸之時,原本各國的爵位有高有低,所謂‘公侯伯子男’。弱的時候封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強的時候就得提拔到‘公’,爾后甚至有稱王的! 要面子的事,有什么稀奇? “這可不是小事...‘唯器與名,不可假人’,孔夫子誠不我欺!便是王朝交替之時,各地草頭王對外稱號也是有講究的,稱王、稱帝,自有一套規矩,若是隨意為之,外人還要嘲笑‘沐猴而冠’呢?!奔t妃搖了搖頭。 其實她知道,這種事,朱英這些人應該比她更懂。此時之所以喪失了這種政治敏感度,更多是因為這事發生在他們眼里的‘海外小國’身上,便只當是看了一場戲。這就像紅妃上輩子聽說某某農村里一村民稱帝登基一樣,稱帝當然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但發生的背景如此兒戲,她怎么可能用嚴肅正經的方式去分析。 “說起來也很簡單,當年佛朗吉幅員遼闊,查理曼不再滿足于‘國王’之稱,謀求當初羅馬皇帝之榮譽。通過取得景國教宗認同,這才得了‘羅馬皇帝’之名號。如今‘羅馬皇帝’之名號又落到東佛朗吉身上了,西佛朗吉要怎么想?” “西佛朗吉,也就是如今之佛朗吉當初不如東佛朗吉強勢,只能引而不發。如今羅馬倒是未衰頹,但佛朗吉也能與之爭鋒了,國主便不甘心只是‘國主’,平白矮人一頭了?!?/br> “這稱帝便稱帝,難道還有許多講頭,偏偏要在一封國書上做文章?我皇周便是認了佛朗吉國國主為皇帝,又有何益?”柴禟搞不清楚這些外國人的想法,只覺得腦回路清奇。 紅妃只能嘆口氣,解釋道:“這極西之地的‘皇帝’位是很貴重的,不能隨意自立,得有‘傳承’。其實我華夏也是如此,若誰不能一統天下,這所謂‘稱帝’就可笑了,后人也大多不認。所以,華夏傳‘皇帝’之位在于‘天下’,有了天下在手才能說是皇帝?!?/br> “極西之地若是能有哪位雄主一統極西,那倒是能自己做皇帝,誰也礙不著。偏偏如今是誰也不能獨霸春秋,如此要‘傳承’皇帝之位,就只能從古時羅馬上找憑據了!大秦乃是古羅馬東出而來,其主稱皇帝,其余人無話可說。至于‘西羅馬’之皇帝位,那便是公說公有理了?!?/br> 之所以要在一封國書上做文章,其根源就在這里了。要是此時高麗國主給大周皇帝遞國書,自稱‘皇帝’,并表明自己與大周皇帝是平等的,而大周也認了,回函還承認其皇帝身份...表面上啥也沒有改變,實際上卻是大事件! 這種事,無事的時候只能當一個笑談,最多關起門來自家沾沾自喜一番??梢坏┏霈F機會,高麗不就有了法理上搞事情的憑證? “有趣!這倒是讓本王想起漢末大亂,五胡亂華舊事了?!逼渌藦募t妃這里聽到這些,最多只是覺得長見識了,‘無用的知識又增加了’這樣的,但朱英是真的覺得有意思,他似乎對這類事情特別感興趣。 “南匈奴貴種正脈劉淵建國為‘漢’...呵呵,北方胡族,不過是中原板蕩,便乘機鳩占鵲巢。以為占下中原,稱帝立漢,他就真的姓劉了?” 漢時南匈奴不斷內附,受華夏文化影響很大,很多匈奴貴族都改姓了‘劉’。后來五胡亂華,其中之一就是內附匈奴,而且其建立的政權還號為‘漢’。以此對比歐羅巴大陸上日耳曼蠻族占下羅馬核心地區,然后請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集成古羅馬的正統,這還真是巧合極了。 只能說太陽底下無新事! “罷了,罷了,不說這些了?!辈穸K注意到朱英的神色,不似平常,有一種很難形容的‘狂熱’。心里晃晃悠悠嘆了一口氣,主動轉移了話題:“這般游樂場合,說這些怪沒意思的——你們誰來與本王唱個《船兒調》,如今來了花牌船,定是要聽一聽這個的!” 《船兒調》是花牌船上妓.女常常臨船自唱的,非常有名,也非常有花牌船特色。 大家誰都會唱,只是都越不過‘招牌主’(就是名號寫在船頭花牌上那位)去,便由招牌主上前去,一邊彈箏,一遍唱出柔媚動人的小調: “汴梁春水碧于天,郎是畫船奴是河; 船到河心蕩悠悠,河為畫船起波瀾。 沿河楊柳綠絲絳,畫船游來為等潮; 潮似郎心船是奴,任郎高下任郎搖。 ......” 就如同此時很多妓.女傳唱的流行小調一樣,這《船兒調》也是帶有某種暗示的,只不過相對于后世的《十八.摸》之類,隱晦含蓄了許多。 聽著這樣的柔媚歌聲,之前談論的東西似乎都隨風散去了。朱英挑眉看向柴禟,而柴禟只做沒注意他,半闔著眼為《船兒調》打拍子。末了稱贊道:“唱的極好,如今汴梁的河湖上,花牌船都唱《船兒調》,甚至不是花牌船的也唱,在這之中脫穎而出就難了?!?/br> 一邊說著,一邊讓身旁隨從放賞。 旁邊朱七娘這時候按規矩討口彩,道:“大王厚愛,娘子還不奉酒!” 第110章 赤霞(2) 唱過《船兒調》,又笑鬧了一回,看外面黃昏時分,夕陽晚照,景色也很好。朱七娘便安排起便席來,而便席說是便席,實際也很豐盛...不豐盛的話也不好意思開口要價那么高!雖然即使做的再豐盛,實際價值也只是要價的十之一二罷了。 朱七姐cao持內外,先讓上了四盤鮮果,四盤干果。四樣干果榛子、杏仁、核桃、桃圈也就罷了,難得是此時剛開春,能湊出柑子、林檎、西京雪梨、冬棗四樣鮮果。且看起來都水靈靈的,不像是儲藏了一個冬天的樣子。 此時就不像之前點心席一樣,所有點心一齊上上來,讓客人隨意取用,只當是茶話會上閑吃閑聊了。而是像正經宴飲一樣,是一道一道上菜很有講究。 先兩樣干果兩樣鮮果,再上另外兩樣干果兩樣鮮果。祝酒,品嘗,每個人其實只用了一點兒,就有人示意撤菜了。這也正常,后面菜色還很多,這時候吃多些干果水果的,后面哪里還能動筷子! 特別是之前點心席已經吃了個半飽,此時根本不餓的情況下。 四盤干果四盤水果之后,是一盤冷盤菜配一盤熱菜,而這樣的搭配前后要上四道。 第一道是冷盤批切羊頭rou和煎鵪子,羊頭rou干干凈凈,切的薄薄的,上面點綴了一些碧綠色的芫荽,很讓人有食欲。鵪鶉則取干凈了內臟,展開來煎的雙面金黃,看著就香脆可口。 第二道是水晶皂兒和蓮華鴨簽,第三道是炸凍魚頭核和石肚羹,第四道是夾面子茸割rou和群仙羹。 至于之后,還有八道大菜,每次上兩盞,又分了四道才上完。菜色里有軟羊、沙魚翅鰾(魚翅干品制成)、瑤柱羹、炙鹿脯等等,都是山珍海味而來,不必一一細說。 此時紅妃、嚴月嬌和花牌船上的女孩子們一樣,都沒有入席用餐。這又和之前‘點心席’不一樣了,點心席說是‘席面’實則是不成席的,只能說是一起喝茶的同時,吃點兒‘零食’。 這個時候女樂陪著吃點兒還可以,但便席這樣算是正經餐食就沒有同桌吃飯的道理了——本質上,女樂是服務人員,客人們吃飯的時候,一起吃算怎么回事兒呢?私下只有一個客人,并且兩人已經十分交心了,倒是可以同吃,而如今也不是那樣。 王阮要讓人給紅妃單挪幾盞菜、羹去,紅妃也輕巧拒了:“駙馬別忙了,奴家點心吃的飽飽的,此時要用餐食,那也吃不下!” 柴禟聽她這樣說也跟著回看了她一眼,見她果真絲毫沒有一起吃的意思,而不是在裝模作樣。便道:“既是如此,你拉琴唱支曲子罷,以清曲下酒,這也是極好的——近日有練什么新曲嗎?” 紅妃站起身稍稍整理裙擺,從秦娘姨手中結果了嵇琴,道:“真練了一支新曲,只不過這是悲歌。今日游湖賞春好興致,不好唱這支罷!” 柴禟聽罷只是笑:“你只管唱來就是!如今行院里女兒家唱曲的,有幾個不是女兒悲、女兒愁的?歡歡喜喜的曲子自然也有,只是太少見...大喜日子里用悲調的也多,何況今日?聽音聽詞也就是了?!?/br> 紅妃微笑領命而去,坐定之后拉起二胡,啟唇唱道:“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正是《紅樓夢》中黛玉所作《葬花吟》,紅妃唱的是87電視劇版《紅樓夢》由王立平作曲的那支《葬花吟》。 這也是紅妃喜歡的曲子,特別是聽過二胡大家朱昌耀先生的版本之后,立刻便學起來了。當然,她的水平是不能和朱先生相比的,上輩子連望其項背都做不到。只不過這輩子又練了好幾年的二胡,這支《葬花吟》也拉的多了,水平卻是遠超上輩子了。 當然,或許也有心境不同的關系...上輩子的她身為一個生活順遂的普通女孩子,最大的困擾也不過是家中有個過于強勢的母親罷了,想要理解《葬花吟》中‘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的悲傷,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這輩子......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她如今其實和林黛玉一般生活在富貴錦繡堆里,但這又有什么用呢? 此時朱英、王阮等人都漸漸住了箸兒,滿座之中只有柴禟依舊飲酒用菜,面不改色。聽到紅妃唱‘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還笑著道:“難為你也要發這樣的聲,花無百日紅,且受用這一日就是了!管的那許多?” 他以為紅妃唱這句,是在感嘆賤籍女子只能年輕時鮮妍明媚一時,之后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塵’...這是賤籍女子常作的悲聲。 紅妃唱的時候,神色是淡漠的,但歌聲里的情緒卻飽滿沉郁。此時柴禟拿話玩笑,也不知是她是未曾注意到,還是聽到了卻不為所動。 她只是一字一字唱著,輕輕唱‘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又聲音陡然兼定堅定起來,唱道:“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聲音直上云霄,又透破天之感!偏偏這并非嘹亮之聲,甚至連歌唱的主人在這種情況下也在控制自己的發聲。最后又還于輕哼唱一般的‘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爾今死去儂收葬......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又是直上云霄之音,只是這次之后比一抔凈土更哀切,正是‘花落人亡兩不知’,有觸目驚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