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伎 第36節
另一方面,中央大舞臺上女樂表演時,大家都去看女樂去了。這種時候就算表演,吸引來的觀眾也不會太多!這樣一算,這個時候表演就非常不劃算了! 京中百姓都期待著女樂表演...女樂們的表演也確實是此時一流的,代表著藝人最高水準那一撥!再加上女樂都是漂亮娘子,觀眾們的歡呼可想而知——相比起宮中宴樂上表演,紅妃也更喜歡元宵節的演出。 這里的演出沒有宴樂時那樣死板,節目單上也有一些民間歌舞,而不全是程式化了的宮廷大曲。另外,給表演者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大一些...宮中宴樂,一套曲子、一支舞,譜上是怎樣就是怎樣,絕對不允許表演者有一個字、一個動作的改動! 改動之后,哪怕是效果更好了,首先面對的也是教坊司的質詢!如果運氣不好,又沒有人保自己的話,這個表演者就完了! 元宵節呈演就沒有這樣的困擾了,女樂們自己排練節目,覺得可以做新的改編是盡可以嘗試的!只要事先把改過后的樂譜、舞譜呈上教坊司,由教坊司確認一下,就能在元宵節舞臺上登臺亮相了。 不過,這次元宵節呈演并沒有紅妃表現的余地。她現在只是女弟子而已,資歷不夠,只能聽從安排——她和幾個女弟子一起表演《春舞》的選段,《春舞》是紅妃進入學舍后學到的第一支舞,這對于學童來說也是基本功一樣的存在,自然沒什么問題。 盛大的表演完畢之后,元宵節燈會并未結束,或者說這才是元宵節的開始呢! 女樂們集體上舞臺‘謝幕’,拜過官家,又像舞臺下的東京百姓致意——這之后,她們也盡可以去玩!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孫惜惜就在都知柳湘蘭的眼皮子底下想去不能去。只能輕聲央求柳湘蘭:“都知...放奴去罷!了不得了,令幾個下仆跟著就是了,天子腳下,哪個強人恁般大膽,就敢擄了人去不成?” 柳湘蘭卻不為所動:“你們小娘子只是貪玩兒,哪里曉得厲害!元宵燈會,御街一帶如山如海的都是人,多少拐子、歹人混在其中?真個遇到個強人,那時候說什么都晚了!你這小妮子不必求我,若是無人伴著你去,到時便回館中罷!” 人多,治安壓力就大,這在現代尚且如此,古代就更別說了!每當元宵節燈會這樣的慶典,東京城中哪回不出幾個案子?都知們都把自家館中的女樂看的很重,似孫惜惜這樣的女弟子更是如此!這種時候,哪里敢讓她們去冒險。 真要是走在路上,不說遇到什么歹人,就是一個灌了黃湯就不知道自己有幾兩重的幫閑,一時不妨讓給拉了去,也不是不可能??! 到時候,女弟子哪怕能夠回來,也不是全須全尾了,對女弟子的聲譽更不知有多大的影響。至于說能不能找到責任人...就算找到又如何?損失已經造成了,就算運氣好,那是個富貴人,又能彌補多少! 女弟子身上的損失可不好計算!也計算不清! 相比起孫惜惜,其他女樂就沒有這般苦惱了。擷芳園中,哪怕是行情一般的女樂,實際也是不乏追求者的,只不過追求者與追求者層次也不同罷了。這種時候,從眾多邀約中挑一個出來做‘護花使者’,這一晚一起玩耍,能有什么難為的。 也是因為孫惜惜如今還是女弟子,接觸的客人有限,單獨與客人交心的機會更是接近于無,這個時候才會無合適的人邀約——其實還是有邀約的,但不能因為想出去玩兒就不挑了!女樂的行程都會走都知手中過一遍,其他人是走個形式,唯獨女弟子看管的十成十的嚴! 這一方面是女弟子經驗匱乏,更容易‘所托非人’,‘jiejie’和都知要為她們過濾可能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女弟子的女樂之路才剛剛開始,所以更需要重視...這就像是衣服的第一??圩?,這都扣錯了,后面就跟著全錯了! 見孫惜惜央求都知不成,正等著人來接的花柔奴就笑了。她過去因為紅妃的關系,也因為本來就看不上孫惜惜,對孫惜惜的態度可以說是擠兌居多?,F如今孫惜惜和紅妃沒了當初的親近,但過去已經敵對的人卻無法因此關系和善起來。 孫惜惜現在不好,花柔奴自然高興。假模假式的就道:“哎呀!惜惜你不能去???這也太可惜了...看著大家都能去,只你一個不能夠去——若是有個陪著的還好些,眼下卻是陪著的人都沒有了...對了,你怎么不找紅妃幫你?” 這話就問的有些戳心了,紅妃和孫惜惜的關系在日復一日里早就不如小時候了。雖然不至于像花柔奴這樣敵對,卻也就是個面子情。此時這樣說,分明有嘲笑之意。 “若是——”花柔奴還要嘴賤,卻被柳湘蘭給瞪住了,只能半道把話給咽下去。柳湘蘭一般不會去管下面小娘子之間的言語機鋒,但今日元宵節人多事多,最怕有什么意外。又是自己眼皮子底下,花柔奴還這樣拱火,就有些不能縱著她了。 花柔奴不能往下說了,卻沒有因此心情不好,只看著孫惜惜今日不能去玩,就足夠她從中得到‘樂趣’了...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不喜歡的人不好,自己就覺得好了。 她正得意著呢,忽然聽身旁陶小紅輕聲道:“那是誰府上家人,是來接紅妃的?原來是這般光景,我還以為排場該大些呢!” 元宵節燈會人多,且三教九流都有,這種時候治安壓力確實大!對于女子來說,又特別需要注意人身安全——她們向來是一些人的目標。 不說被人擄走那么嚴重,人擠人、人挨人的時候,被人摸一把、擰一下,那就太尋常了!甚至都不能為此聲張,因為捉賊拿贓,不能當場抓住人,憑空又能說誰去? 不過,這種時候最需要注意不要被人占了便宜的其實是良籍女子,她們有的跟隨著租妻的‘丈夫’行動,有的互相結伴而行。在人堆里,這樣的事只能自己小心。至于貴家女子和賤籍女子,這卻是要分開來看的。 貴籍女子生于貴家,出嫁的門第也不消說。元宵節出來看燈逛街,多的是家人圍在身邊,外人見了陣仗擠也擠不過去,更別說占便宜了!而賤籍女子中,如女樂、雅妓這種,也有各自的護花使者,護花使者們非富即貴,不會少了排場,情況和貴籍女子其實差不多。 至于賤籍女子中雅妓以下,一般□□,甚至于老妓、丑妓,則是另一種情況——她們并不在意自己被占便宜?;蛘哒f,生活所迫,被逼著不能去在意。對于她們來說,燈會也是一個很好的‘拉客’機會! 那些占她們便宜的男子,大多數都是只想占便宜的,至于花錢買.春,這些人不見得舍得。但‘既在江邊走,便有觀景心’!這些刻意往人堆里擠,就為了占女人便宜的男子,心里肯定是有想法的!這種時候,拉住這樣的人,是最容易成事的! 就算一個不成,試個幾次,也定有能成的! 柳湘蘭為什么偏要靠譜的客人來接人,這邊才肯放手下女樂離開?正是因為這燈會的亂糟糟。所以,這晚來接女樂的男子,有一個算一個,排場都不會??!哪怕是‘輕車簡從’的,也是自己一個,身后跟三四個僮兒,總歸能護住一個女樂。 這種時候陶小紅特意如此說,顯然有奚落之意。 花柔奴順著陶小紅說的看過去,果然來接紅妃的是個穿玫瑰紫織錦袍的男子,身后只跟兩個僮兒。 “她不是結識了些貴人么?怎得是這樣人物?”花柔奴聲音輕飄飄的,撇了撇嘴:“看著眼生,也不知道是誰?!?/br> 當女樂的年份足夠了,東京城中的達官貴人不說每個都能說的上話,卻是人人混得眼熟的?;ㄈ崤皇莻€女弟子,見的人有限,她看著眼生并不說明什么。但她認的jiejie是冠艷芳??!跟著冠艷芳進進出出,出席了好幾個滿目都是緋紫的宴會后,東京城里一些大人物她至少見過了一多半! 對于女樂來說,記住人臉算是從小訓練過的,花柔奴確定自己從未見過那個穿紫袍子的男子。 正說著呢,接花柔奴的人也到了,這人正是花柔奴隨冠艷芳交際時結識的‘樓官人’樓徹。樓徹本身官職不高,只是個從八品的中書通事舍人。但這個官職在當前中樞,是典型的位卑權重、前途光明的好位置! 所以,即使是個‘從八品’的官職,也能被高看一眼!見是他來請花柔奴看燈,柳湘蘭也沒有做阻攔,就答應下來。 另一邊,紅妃一起看燈的男子姓魏,名叫魏良華。他不是什么家財萬貫的巨賈富商,也不是什么大權在握的相公官人。他是蜀中人,早些年在汴梁住了十來年,一年前老家有事便回了蜀中,年底這才重又回到汴京。 紅妃是通過駙馬王阮認識的他...這人是蜀中文壇核心人物之一!而且在蜀中文壇老一輩‘年事已高’的現在,他差不多是內定要接班的掌舵人了。在紅妃結識的有限的一些男子中,他是紅妃比較愿意接觸的。 不把對方當成是‘客人’的話,他其實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 魏良華飽讀詩書,學識很高!見識也不同于流俗。和此時很多士大夫一樣,除了最基本的文化修養之外,他在藝術領域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外有著‘書畫雙絕’的外號,和蜀中文壇另一位代表人物的詞,并成為‘蜀中三絕’! 他是在趙循處看到了紅妃的《斷橋殘雪圖》這才有了興致,在王阮的場子里認識了紅妃(王阮是真正的富貴閑人,結識的人有居廟堂之高的,也有身份不高的畫工、窮文人,但最多的還是魏良華這種名聲在外的文士)。 魏良華待紅妃也很客氣,雖然多少有些此時男子面對女樂、雅妓時無法避免的‘男女曖.昧’,但那只是身份帶來的類似‘習慣’的東西。這就像是紅妃上輩子,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在長輩的安排下相親。除非是根本沒想相親,過來走過場的,不然看到對方的時候肯定會有一番計較。 因為有‘相親’的前提在,看到對方的時候肯定不會像看到陌生人,心里是有各種想法的! 此時也是這樣,身為一個常在花叢走的知名文士,見到一個女弟子,要說一絲想法沒有,那才是咄咄怪事! 等到紅妃和他見面到第三次,這種曖.昧就很淡了。之所以還有這種曖昧,純粹是風俗使然。從魏良華本人的感覺來說,紅妃已然和其他女樂、□□區分開,更多當對方是一個能夠交流思想的知音——這可不簡單!對于魏良華這樣的人來說,常常是曲高和寡,哪怕同樣是文壇明星,也很難交流思想,成為知音! 眼下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雖然多有追捧女樂,對于女樂的樂舞、詩書之類常常不吝溢美之詞。一些女樂也擅長文士的營生,她們畫一幅畫、作一首詞,拿出去會得到很多文壇大佬的贊許,贏得偌大名聲...但這類事大家心知肚明,面對女樂的時候其實是有放水的。 有六分本事就能抬舉成七八分,若有七八分本事,那就能說到九成九! 這不是寬容,更多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傲慢。在那些做出評價的文士看來,女子能有這樣的本事已經很不錯了?;ɑㄞI子眾人抬,說的好聽一些也是憐香惜玉。至于內心深處,他們其實并沒有將評價的女子放到平等的位置上。 也不是說女樂的才名都是名不副實,只能說大多數和盛名在外相比,差了那么一些——也有真的對比偌大名聲也不差什么的,但那都是一代傳奇名伶了,一輩人中也不見得出一個的,只能特殊情況另外說。 所以魏良華遇到紅妃之后也很意外...他是真沒想到,一個女弟子竟能如此見識非凡!不只是平常談的詩詞歌賦這類閑雅之事,就是談論文道,乃至于文壇各派的取向、內里,紅妃都有著驚人的洞見! 這可不是學學就能會的東西,很多士大夫身處其中熏了半輩子也不見得能懂呢!紅妃作為一個‘局外人’,竟然能懂這些,著實意外。 簡單來說,魏良華了解的、談論的,紅妃都能跟上,不是一般女樂泛泛了解過的普通應答,她是真能言之有物,與人對答如流,最后還能給交談的人以啟發的那種。而魏良華不了解的、沒法談論的,紅妃也能信手拈來。 比如魏良華對于朝堂上的事、一些庶務就完全不通了,他就是個純粹的文人...但紅妃在趙循身旁,哪怕只是隨口提到了幾樣實務細節,也得了趙循這個戶部副使的高看——魏良華是不知道紅妃和趙循說的幾句話是幾個意思,但就是覺得挺厲害的。 魏良華和紅妃同游了一回,夜深了又親自送了紅妃回去。送紅妃到擷芳園的時候,花柔奴也被送了回來,只不過送她的不是樓徹,而是樓徹身邊幾個僮兒和他一個朋友。樓徹要送花柔奴回來時,半道被路上看到他的朋友叫住了,半請半拉的弄走了。樓徹只好請一個朋友護送花柔奴回去,當然,說是朋友,其實就是常在樓徹跟前討好的子弟。 跟后世聚集在有錢人家孩子身邊的‘跟班’差不多...對于需要有人陪玩、有人捧的人來說,這些跟班也是硬需求了。 花柔奴和魏良華打了個照面,花柔奴又看到了魏良華,心里更不解了...她覺得魏良華不像什么富貴人物,若要說紅妃是被小白臉勾搭了,這也不太可能。不說這樣的事都知那里沒法過關,就是都知那里一時不察,眼前這人也稱不上小白臉了。 年近不惑的樣子,說得上文質彬彬,可要說外表有多出色,也是沒有的。 這可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摸不著頭腦也就罷了,花柔奴沒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之后她前后又有幾次見這個男人請紅妃出堂——不是花柔奴閑的沒事做了,每天緊盯著紅妃,實在是魏良華來的太勤快,隔三差五就請紅妃,其他時候不能請到紅妃也會特意來擷芳園見見她。 “來的真勤吶!怕是火山孝子都沒有這般的...到底紅妃有本事?!被ㄈ崤忠淮我姷轿毫既A來見紅妃,涼涼地說了一句。 其實哪個女樂沒幾個走動勤快的追求者呢,她這里說這話與其說是在贊紅妃,還不如說是在奚落紅妃的眼光...就勾搭了這么個裙下之臣?就這?就這! 她現在也知道魏良華是個有些名氣的文士了,但具體的并沒有打聽。只能說大家不是一個圈子的,想要有所了解也是隔了一堵墻——其實女樂和文人的聯系是很緊密的,但這種文人多是‘浮浪名聲在外’的,比如歷史上的柳永就屬于這個行列。 而稍微了解一些的就該知道,柳永在同時代的主流文士看來,是離經叛道、荒誕不羈的! 至于其他的文士和女樂,就和普通客人差不多了。 花柔奴對來往擷芳園的其他客人是什么程度的了解,對魏良華就是什么程度的了解——魏良華又不是她的客人,了解自然是浮于表面的,僅僅知道魏良華在蜀中文壇很有地位罷了。 以這個身份來說,對于女弟子也是很好的結交對象了,至少她如果有這么個客人,是不會拒絕的。但在花柔奴心里,絕對不算是評分最高的客人,和紅妃之前結識的李尚書、趙循、王阮等一干人不能比! 奚落了一回,轉天花柔奴就被樓徹帶著去了一次品茗會,這次品茗會的主辦者是樓徹的頂頭上司,一位中書舍人。 樓徹是中書通事舍人,從八品,具體來說就是給中書舍人做筆桿子的!而中書舍人則是給皇帝做筆桿子,是皇帝的秘書——為什么說中書舍人和中書通事舍人位卑權重,緣故就在這里了,他們太接近中樞了! 即使眼下位置不高,未來放出去也能立刻海闊憑魚躍! 不少官至宰輔的大人物,看過他們的履歷就會發現,他們往往少不了做一任或者幾任中書舍人、中書通事舍人! 這位中書舍人說是舉辦品茗會,品茗會中卻是避免不了地談到一些工作上的事,連帶著也勾連了點兒‘秘辛’。 第54章 玉質(6) 花柔奴聽到這位中書舍人道:“...可惜了,要是能結識蜀中那幾位就好了,他們雖不涉朝政,卻因為李大相公的緣故,與官家早年相識,頗得官家信任?!?/br> 眼下這一屆中書舍人班子還挺尷尬的,之前官家年少,沒有對朝堂動手,朝里多的是老臣。那些老臣倚老賣老,特意安排了這批中書舍人去到官家身邊,就是為了潛移默化影響到官家,讓他們依舊能保有先帝時的權勢。 誰能相少年天子柴禟和他舅舅,也就是輔佐他的李汨,兩人明面上不拒絕什么,卻是始終不看重他們的。這些送去做中書舍人、中書通事舍人的年輕官員,說起來哪個不是精英,結果就被耽誤在這兒了! 中書舍人正五品,中書通事舍人從八品,以中樞官僚系統來說,都算不上高——中書舍人的正五品看起來不低了,但對比這個官職的要求,那又不算什么了!就算是中書通事舍人,也只有科舉考試中的前幾名有機會,而獲得機會不代表能夠成為,在就任之前還有一次內部考試,通過了才算! 是一個對綜合能力、應變能力有著極高要求的職位。 這些安排過去做中書舍人、中書通事舍人的年輕官僚,不管是老臣們出于什么心態放過去的,能力卻是沒的說!履歷看起來極為漂亮!正常的話,他們本該有最好的仕途,從中書舍人的位置上‘畢業’后,會迅速進入升職快車道。 只要不出意外,到時候東京、地方幾進幾出,用不了幾年,出則封疆大吏,入則封侯拜相,端的風光! 誰曾想,官家卻是這樣剛強,根本沒有妥協的意思,只想掃去先帝時的痕跡,然后好騰出手來做一番事業,給這天下打上自己的印記。而李汨李大相公也是奇了,得了官家的信任,又是國舅爺,這幾年教導官家,打理中樞井井有條。等到官家要親政了,他又鞍前馬后,任勞任怨,把個更好的天下交到官家手里。 最后自己兩袖清風,竟是一點兒留戀權勢的意思沒有,轉頭又捧著道經,自去做他在家修行的道士去了。 這滿天下精于庶務,能夠輔佐天子的能人其實不少,難的是這些人很少有機會真能輔佐天子!這就是千里馬有,伯樂不常有的道理。而甘于恬淡,喜歡隱逸的高士,這就更多了,江湖之遠從不人煙稀少。 但這兩種結合起來的人就稀罕了...擁有輔佐之才的人,總是要找一個地方展示自己的才華的,所謂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就是這個道理!哪個真的甘心空有才能,而不能用呢! 這有點兒像‘胸懷利刃,殺心自起’,有些東西有了之后,就控制不住想用的心。 本來還打算看官家與李大相公這對君臣、甥舅一改過去的親密無間,彼此生出嫌隙,這樣他們這些人就能‘乘虛而入’了——天子與權臣博弈,這成為主要矛盾了,他們這些老臣安排過來的‘近臣’就不算什么了,到時候反而可能重用他們轄制權臣。 用近臣來制衡朝堂重臣,這也算是自古就有的傳統了!比如三公九卿時代,他們是朝堂肱骨,侍中只是皇帝侍從近臣罷了,但后來侍中卻成了重臣。侍中成為重臣之后,皇帝又弄出了一個尚書省,等到尚書省起勢了,尚書省又被排擠到外,中書省成為實際上的權力中心。 結果,李大相公太讓人‘失望’了!就這樣放手了...那是權勢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這些中書舍人見著連乘虛而入的‘縫隙’都沒有,窩火之余也有些焦急起來! 眼見官家接手江山也有一年了,一開始為了朝堂穩定,也沒什么變動。但這只能是一時的!哪怕是尋常天子,一朝執掌大權之后也要在各個位置上安排自己的人,特別是中書舍人系統,這樣的近臣位置,更是只可能留給打算培養的心腹! 更何況他們這位官家看著就很有想法,更不可能‘蕭規曹隨’,什么動靜沒有了。 別的中書舍人離任的時候不會擔心前程,只要沒有得罪官家,他們的前程都是不消說的,今后有他們的好呢! 但這批中書舍人就不是這么回事了,他們當然也不會有什么‘凄慘下場’,畢竟他們也沒做什么壞事。至于說他們被劃分到老臣那一派,這也不是什么問題,本朝一直嚴防黨爭,世宗留給后人的祖訓里就有這方面的內容——黨爭無法杜絕,但一定要控制黨爭的烈度,未免重蹈唐末黨爭覆轍! 他們這甚至不能說有黨派劃分,只能說與老臣關系近了一些! 但問題是,他們也不太可能得到中書舍人慣有的那些優質資源了!大家都想做中書舍人,圖的不就是這個么?眼下不能夠得到這些了,哪里能甘心!于事同樣境況的一些人也會聚在一起討論有什么出路。 也是因為他們確實只是和天子不親近,這才能有這些想法...如果真的惡了天子,還想這些做什么!早就回去收拾收拾,準備回家吃自己的了!不然等天子想起他們來,怕是要回家吃自己都不能了。 品茗會的主辦人,那位中書舍人說著自己的想法。旁邊樓徹也道:“大人此言極是!若是能結識那幾位,事情確實要好辦許多...只是事情不好辦,這些人也知道他們在官家面前的體面正是因為不涉朝政才有的!若是牽連起來,官家固然會給他們體面,可今后就有可能疏遠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