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9)
我張景文對媳婦是唯命是從。 景文左右瞅了瞅,見那些人都在遠處做活,便飛快的在何君的臉上啾了一口。 景文知道何君定要拍打自己,便笑呵呵地跑得老遠。 何君笑著回了他一句。 在外頭你就有點正行吧? 等會兒被別人看到不好。 這邊在景行的木工坊,幾個人正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榨油機。 景行特意請來了小榮的爺爺,讓他在旁指導。 景行與兩名愛徒在月鳴嶺山上找來了一棵老樟樹。 這棵樟樹就拿來做這臺榨油機的主體部分。 做這臥式楔子榨油機說難也不太難,但卻是一個精細的活。 首先你要做出榨膛。 榨膛里一般是拿來裝油餅的。 在油餅的一側塞進木塊,然后利用鉆桿鉆進木塊之間的一個三角形楔塊。 隨著楔塊被打入榨膛,榨膛中橫放的木塊會對油餅產生擠壓力。 正因為這種三角形的楔塊在榨油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榨油機才被稱為楔式榨油機。 景行在中午的時候特意去找了石逸。 景行把想租那個大倉廩的事跟他講了。 石逸便爽快地答應了。 我見你著急忙慌地找過來,還以為出了啥事。 原來是想租我家那大倉廩啊。 那倉廩都擱置好多年了,平時又派不上用場。 你家想租就租去吧。 況且我跟你關系那么鐵,租金我都算你最便宜的。 景行一聽石逸竟然這么快就答應了,也當即替景文與何君開心。 那我得去告訴我大哥和何君這個好消息。 你中午在家不? 我中午就讓他倆到你家找你,和你簽一下租倉廩的契約。 行,我在的,不過你們可得趕早,因為我吃過飯就要去陽崗縣做活了。 景行在快中午的時候就回了家,幸好何君跟景文已經從陽崗縣回來了。 景行趕緊把這好消息告訴了他倆,并叮囑他倆趕緊去找石逸簽下租房契約。 景文與何君沒想到景行把這事辦得如此的麻熘,都一個個面露喜色。 何君更是有些急不可耐,他連飯都顧不上吃,就拉著景文去找石逸簽下了租房契約。 倆人從石逸家走出來,何君還在看著手頭的租房契約。 景文忍不住拿手摸了摸他的頭發。 君,眼看著榨油坊就要辦成了,那些菜種也快要長大了,咱們榨油坊就可以榨油了,你高興不? 何君并不掩飾自己一臉的興奮之情。 從我設想要辦榨油坊開始到現在,才過了幾天,這些事就辦的這么順利,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讓我驚喜。 不過這個榨油坊也多虧景行了,沒有他的幫忙,我們也不能夠這么順利地辦下來。 景文點頭贊同。 我這個二弟,人是憨厚耿直的,但他那心窩子是熱的。 他愛幫助人,他若要做什么事,就一定會做的很好的。 他就是有些悶葫蘆的性子,但要碰見他高興,他也能說好多的話。 何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笑了起來。 我看景行平時不愛多說話,但是我看他跟谷清在一塊就挺能說話的。 而且我瞅著他倆自從在月鳴嶺里療傷之后,關系倒越來越好了。 以前他倆一見面就掐,一見面就干架。 現在我看他倆人在一起能嘀嘀咕咕說上好久的話呢。 而且谷清還偷偷告訴我。 他上次說了那個木枕太高讓他脖子痛,這景行就做了一個矮點的木枕送給他。 沒想到這木頭疙瘩一般的景行還有這么暖心體貼的一面。 景文也覺得有點意外,他笑著撓撓頭。 他倆關系啥時變得這么好? 我還真沒注意過,沒想到我那二弟對上這谷清,性子倒有點大變樣了呢。 這樣也好,興許二弟就吃谷清那一套。 還真別說,景行的手藝確實不錯,而且他應承下來的事就絕對要做的最好。 他原先承諾何君十日之內一定做好,這才到了第八日,景行與兩個愛徒,還包括小榮的爺爺一起幫忙,就把這臥式楔子榨油機制好了。 等把租好的倉廩整理好,大家一起把這臥式楔子榨油機給搬進榨油坊去了。 景行還特意制作了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文君榨油坊。 等匾額掛上去之后,童濤說要喜慶些,便買了一掛老長的鞭炮點著。 那鞭炮噼里啪啦地響個半天,使得村民們都圍過來看。 大家聽到鞭炮聲,才知道這里新開了一個榨油坊。 聽說榨油坊又是景文、何君他們家開的,紛紛對他們家是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 何君種下的那些可以榨油的農作物全都成熟了。 于是景文及幫工們這幾天都在收割這些農作物。 何君思維縝密,他雖然年紀輕,遇事卻從不慌亂,他規劃的可好了。 比如說今天和明日,他就讓那些人將大豆采摘下來。 這兩天就專門榨大豆油。 等大豆采摘的差不多了,又讓人去把芝麻采摘下來。 接下來幾天榨芝麻油。 但是這種傳統的榨油方法,大部分都是要靠人力來完成的。 這榨油的勞動強度非常大。 比如說榨這大豆油。 做一塊大豆油餅每個人要彎六次腰。 做完油餅后,需要三個人用吊著的撞桿撞擊木塊。 打撞的時候三個人還要一起打。 基本上榨完一次油下來,每個人都會累得出一身大汗,力氣差不多都要用光。 何君這幾天都跟著他們把這些榨油步驟從頭做到尾,到最后他也累得直不起腰來。 第155章 上街賣油 當何君看見油桶里那清亮又香噴噴的油時,真的是感慨萬千。 百姓們做活多辛勞??! 他們在這段時間榨好了豆油、菜籽油、芝麻油,加上之前在周家村榨好的茶油,文君榨油坊在半個月內就榨出了四種油。 只不過農作物都還在生長當中,所以榨出的油并不是太多。 村民們以前都是在別的村買油的,現在聽說景文家開了榨油坊,又榨出這么多香氣撲鼻的油,因而村民們都到景文家里來買油了。 當然每種油的價錢也不一樣。 最貴的當然是茶油,其次是豆油,再就是芝麻油。 菜油比較普遍,所以是最便宜的。 村民們一般生活都比較貧困,他們大多買的是菜油。 何君與景文也很替百姓們著想,這些油賣的價錢都會比街面上賣的便宜的多。 另外有村民自家種了這些油作物,也會拿到文君榨油坊來榨油。 村民們都覺得自己村里有個榨油坊特別的方便,不用再跑到周家村那邊去榨油了。 還有一些村民家里油作物種得很多,榨出的油也比較多的,除了自家留些,其他的就以稍低于街面價賣給景文。 何君想多擴種些可以榨油的農作物,他便同景文商量想把月鳴嶺田野往南邊那五十畝地全買下來。 何君的意思是原先就種了那么多的蔬菜,已經把地基本開墾出來了。 這些地里又搭了兩排青磚瓦房和馬廄,也剩不了多少位置。 而何君想到以后還要搭那么大的農家樂園,這些地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長遠打算還得多擴地,多買地才行。 景文當然是非常贊成的。 于是二人又找村長買地。 村長對他倆已經是贊不絕口。 他是親眼見何君與景文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將生意做大起來的。 你倆小子真不錯。 咱鵝灣村也終于有了兩個出色的人物,叔真沒看錯你倆。 村長也爽快的將月鳴嶺以南那五十畝地賣給了景文與何君。 從村長家里出來,何君捧著那張地契,心里涌起了一些感慨。 他想起了最初從舅舅家出來的時候,自己還是一窮二白,他是懷著美好的愿望堅持走到了今天。 現在自己也擁有了月鳴嶺這座山,還有這邊一大片的田野。 按百姓們的話來說,自己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地主了。 景文見何君看著地契半日不語也不動彈,還以為他是激動成這樣。 景文便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地說:怎么啦? 買了這么多地,是不是太開心了。 沒想到我媳婦現在也是一個大掌柜了。 何掌柜,我可等著你多多提攜呢。 何君怪嗔著景文。 你又沒個正形了。 我只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有些感慨罷了。 哦,對了,這大豆等還比較好種些,而且這些農作物出油也比較多。 但茶子樹卻長得慢,就算我有靈力,卻還是不能在短時間內種出那么多茶子樹。 我估摸著要擴種茶子園,最快也需要幾個月。 所以我們榨油坊現在是茶油最少了。 這茶油一般都是那些大戶人家常吃的油,咱得想個辦法多榨些茶油。 我尋思著,除了咱們月鳴嶺有片茶子林之外,其他村的山上估摸著也有這野茶樹林。 咱們榨油坊可以收購這些茶籽。 有了茶籽,就可以榨出很多的茶油來了。 雖然收購村民門采下來的茶籽,這茶油的本錢可能會高了些。 但久而久之,各個村還有縣里都知道我們這里專門賣各種各樣的油,特別是茶油。 我們這榨油坊的名氣也就打響了。 這也是一條很有前景的生財之路。 景文寵溺地看著何君,見他不停地說,并憧憬著,景文真想把他抱起來原地轉上一圈。 他媳婦咋這么能干呢? 咋這么有才呢? 而且還這么地撩人。 君,你說得太對了。 這樣廣收茶籽就可以彌補茶油的不足。 在咱們茶子林還沒有擴種好,還沒有出那么多茶籽之前,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我等會就跟村民們說,讓他們相互轉告,就說我們榨油坊要收購茶籽。 沒幾天的功夫,附近幾個村都知道鵝灣村新開了個文君榨油坊。 而且他們要大量收購茶籽。 村民們一般忙完了農活也會想著找點閑活干干,好賺點零碎錢花花。 他們有些人知道哪里有野茶林的,就去山上把茶籽采摘下來。 就這幾天,何君他們的榨油坊就收到了好幾千斤的茶籽。 收茶籽這活也是挺繁雜的。 你要上秤稱,然后還得找地方堆。 何君一咬牙,又將榨油坊旁邊的兩個大倉廩都給租下來了,全用來堆茶籽。 現在要種那么多農作物,這邊榨油坊又要人幫忙,景文又招了一些幫工,才不至于使大家忙得焦頭爛額。 何君按照八個銅板一斤的茶籽價來收購。 這一次就收購了幾千斤的茶籽。 雖然用去了很多的銀子,而且收購茶籽也增加了這茶油的成本。 但何君看著榨油坊用茶籽榨出的色澤深黃、香味濃郁的茶油,心里真舒爽,很有滿滿的成就感。 榨油坊榨出的茶油、豆油、芝麻油、菜油已有好幾百斤了。 何君覺得是時候把這些油放到鋪子里去賣了。 于是第二日,大家送果蔬及蜜餞青果鮮去陽崗縣的時候,順帶著把這幾百斤油也送到鋪子里去賣了。 何君與景文根據百姓的喜好,油作物的成本等,把這些油的價錢都想好了。 既然是自家榨油坊榨出的油,因而根據街面上那些油的價錢,何君與景文制定的油價會比街面上便宜些。 當然茶油是最貴的,然后就是芝麻油,大豆油和菜油。 九輛馬車分到九個街道點賣果蔬,何君又讓他們都帶上那四種油去跟百姓們講解一番。 好讓百姓們知道他們家又開了榨油坊,現在也賣油了。 他們榨油坊榨出的這些油很純凈,香味濃郁,價錢比街面上的更便宜。 百姓們在買了果蔬之后,都看著油桶里的油,那些油確實毫無雜質,金黃純凈,散發著濃郁的油香。 百姓們還有些半信半疑。 這真的是你們自己種的油作物榨出的油嗎? 景文當即爽快回應。 我們在這里已經賣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果蔬了。 而且我們種的果蔬,鄉親們都嘗過,是很美味的。 現在我們又種了很多的油作物,然后開了榨油坊。 這真是我們榨油坊榨出來的油。 你們就看這油多純凈,多香。 而且因為是我們自己種的油作物榨的油,所以我們也賣的比別家更便宜。 我們用這油來燒菜,那味道更是鮮美,你們嘗過就知道了。 何君將那四種油分別倒在白瓷碗里,端給百姓們看。 百姓們見那些油色澤金黃,澄清透明,氣味芳香都點頭暗自稱贊。 又聽說這么好的油,卻比別的地方賣的便宜,都有些心動了。 何君見眾人都有些心動,卻還沒有人真的買,便帶著微笑說:我用這油來炒菜,那味道真的是非常的鮮美,你們也吃過我種的菜,應該知道我不會扯謊。 這油確實是很好,買回去不會虧。 百姓們都是買過何君、景文他們家的菜的。 而且自從吃了他家種的菜之后,那真是口齒留香,令人回味無窮。 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何君、景文家的???。 現在聽何君這么一說,百姓們心里什么疑慮都給打消了。 就有一位大嬸上來說:給我來五斤芝麻油,這芝麻油聞著特別香。 好咧,我給你打油。 大家把這個油買回去燒菜,覺得味道鮮美的話,下次若還想買,你們就可以到文君清果鮮蜜餞鋪那里去買。 景文與何君為了讓油能順利地賣出去,特別的跟會制作簍子、竹筐的百姓們買了很多的油簍子。 油簍子是用荊條的嫩枝編結而成,在表面煳上幾層油紙,刷上動物的血,待干透后滴水不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