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8)
村長硬把銀子塞在了景文手上。 大侄子,我畢竟是一村之長,連你們都能想到為百姓們辦實事,我又怎能不出些力呢。 這些銀子你一定得收下,多少總能幫襯些。 若你不收,那就是嫌棄你叔了。 景文無法只得接過銀子。 謝謝村長,我們一定會把這個學堂辦好的。 景文一回去就向徐慧芝與何君他們說了這兩個好消息。 何君與徐慧芝也感到非常的高興。 何君想了想,既然辦學堂的地方有了,二叔公也自薦過來教書。 那么當下應該去買一些念書所需要的東西。 景文,那我們得去陽崗縣買一些孩子們念書需要的紙張、筆墨還有書。 徐慧芝怕他二人心里沒有底數,會亂買,便提醒著。 咱們鵝灣村就我知道的,到了該念書年紀的娃呢,應該有三十多個吧,你們就按這個人頭數去買這些紙張、書什么的。 景文與何君聽了,二人一合計,心里便有數了。 于是景文駕著馬車帶著何君去陽崗縣了。 等二人駕馬車回來,小容兒早在門口帶著一臉興奮和期待的表情,等著他倆呢。 因為他早就從徐慧芝嘴里得知大哥與大嫂要辦學堂的事,說馬上可以讓他去念書了,那可把他樂的不行。 別看他人小,心可大著呢。 他總是佩服那些大哥哥,大jiejie能寫的一手好毛筆字,讀得出來那么多他聽不懂的書。 他就覺得這些哥哥、jiejie們太厲害了。 因而他是很羨慕的。 有時候他小腦瓜兒也想,自己啥時也能寫出那么多字,能讀那么多的書就好了。 如今眼見這個愿望就要實現了,他可是在家一個勁的雀躍歡唿。 何君與景文剛一從馬車上下來,小容兒就撲上去了。 大哥大嫂,買了書回來不? 買了,一大堆呢。 哈哈,太好了,我以后可以念書了,快把書給我看看。 景文與何君都雙手抱著一大摞書和紙筆,走進家門。 另外他們還買了一大包的零嘴。 開始景文以為何君買了這么多零嘴,是全買給小容兒吃的。 但何君是想到這鵝灣村的村民絕大部分都是生活貧窮的,這些孩子平時都是穿得破破爛爛,吃著最簡單的食物,對于這些大地方的零嘴,他們是想都不敢想的。 何君是想著等學堂正式入學的那一日,他準備把這些零嘴都發給那些來入學的孩子們吃,也當是慶賀學堂第一天入學吧。 景文笑瞇瞇地拿起一本新書,遞給了小容兒。 小容兒就像拿著一塊珍寶似的,小心翼翼地捧著新書,坐在小板凳上看了起來。 他雖然一個字都不認得,但他還是看得有滋有味。 何君看著小容兒那認真看書的模樣,頓時感到一陣欣慰。 他覺得這件事真的是做對了,這些孩子們真的是太需要去認字,去念書了。 何君想既然這些書、紙張、筆墨都買回來了,當下得趕緊去祠堂整理一番,再順便置辦些桌子椅子。 于是二人分頭行動,景文帶一些幫工去祠堂整理打掃一番。 何君去景行的木工坊,讓景行幫忙打制三十多張桌椅。 這何君剛說要去景行那兒一趟,可巧谷清正從月鳴嶺回來。 一般谷清去月鳴嶺先干會兒活,等別人一不注意,他就開熘到紫衍靈氣境界去打坐。 他現在已經進到六階,按理說在靈蟲進階升級中,等級已經算高了。 但是自從他接二連三的被景行陰差陽錯地按住死xue,而敗景行在手上后,便暗暗發誓。 一定要努力修煉提高等級,待法術和靈力大幅提升之后,他谷清就不相信還不能夠把景行打敗。 對于谷清經常到月鳴嶺稍稍做一會事,然后就會閃身不見了,何君已經見怪不怪了。 正因為何君心里清楚,谷清是一個靈蟲,知道他經常要去修煉,便也就睜只眼閉只眼,隨他去了。 谷清剛從月鳴嶺那紫衍靈氣境界打坐修煉回來,正感到渾身靈力,法力大增,好像一身神清氣爽,力大無窮。 這會兒他就特別斗志昂揚,也非常想找景行來干一架。 所以當他剛一走到門口就聽到了一耳朵,知道何君要去找景行,便立馬上前自告奮勇地要替何君去找景行說打制桌椅的事。 何君一聽也行,趁現在有空,他正好就跟景文及那些幫工去祠堂幫忙打掃、整理一下。 臨走他還特意囑咐谷清。 你待會去景行那就好好地說話。 記著叫景行打制三十八套孩子們念書用的桌椅。 還有,你別一去景行那就跟斗雞似的。 我跟你說過好多次了,大家都是一個屋檐底下住著的,你就跟景行好好相處不行么? 說話別沖,聽著沒? 得嘞,你就放心吧。 谷清臉露一絲驕傲神氣去了景行那。 這邊景文與何君,還有那幾名幫工忙不迭地去了祠堂。 可他們幾人一到祠堂,卻見有一些村民已經在里面打掃了,這可讓他們覺得有些奇怪。 這些村民一見著景文與何君,個個都是笑臉相迎。 景文一問他們這才得知。 是幾位叔公去村里說了他們要辦學堂還不收束修的事。 二叔公是出于真心而傳頌他們的無私美德。 可三叔公與四叔公為啥也這么大肆去宣揚景文家辦學堂的事呢? 他們可都有私心,他們說的重點并不是在于景文家里自己出錢辦學堂,而側重于提到是他倆提議把這祠堂用來作學堂的。 他倆想讓百姓們記住并感謝的是自己。 好像就是他倆給了孩子們一個安靜的地方辦學堂,似乎他們功勞有多大似的。 但村民又不是傻子,雖然他們表面上不說什么,但心里都跟明鏡似的。 這誰愿意出銀子辦學堂的人,才真正是愿為村民辦實事的人。 特別是村民們聽二叔公、村長他們說,若家境貧寒的人家束修也可不交,由他們張家來資助這些家境貧苦的孩子們念書。 可把這些淳樸的百姓們感動得快流淚了。 因而那些村民自發的過來,早早的就把這祠堂打掃得一干二凈。 就在這些村民圍著景文、何君深表感謝的時候。 在景行那里的一個小學徒匆匆忙忙找過來了。 他見著何君就喊。 何君,我到處找你,你快去看看吧。 那谷清又不知發的哪門子瘋,總是煩擾著咱師父不放。 他兩個人又在那里干架呢。 何君,師父讓我來找你,讓你快去把那個谷清拉走,他在那里胡鬧,我們大家都干不了活了。 何君唉了一聲,這只蜂王可真不讓人省心。 前腳再三叮囑讓他別惹事,與景行好好相處,后腳又去挑事了,早知道就不讓他去了。 景文也聽到了,他跟那些幫工交代了幾句,便與何君急匆匆地趕到景行的木工坊去了。 一到木工坊,就見谷清攔在景行面前,就是不讓他走。 景行臉已經黑的不行,不勝其擾,他聲音也非常的低沉。 你是不是閑著沒事干? 非要到這里來煩擾我,你再不讓開,我可真翻臉了。 這谷清還真是一個另類的靈蟲,他不怒反而得意地笑起來。 我都說了,我來找你,就是想跟你切磋切磋的。 今天我覺得自己特有力氣,我一定能打得過你。 上兩次是你運氣好,今天咱倆好好干上一架,你不同意,我就一直杵在這兒,看你怎么辦? 何君一見這谷清蠻橫不講理的樣子,頓時感覺到頭痛又后悔。 唉,真是悔不當初??! 干什么當時會一時心軟,還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這異于常人的蜂王進了張家的門。 看這蜂王,就算是化作人形,他到底也還是一只靈蟲。 就看他所作、所為、所想,還真是別具一格。 眼見景行要發火了,他正要伸出手推開谷清。 景文與何君趕快上前,攔在他二人中間。 第110章 七彩野山雞要抱窩了【二更】 景文心里有點疑惑。 你倆這是怎么了? 好端端的,怎么吵起架來? 景行,這是怎么回事? 景行還是一臉怒氣,他有點搞不懂,谷清這人為啥喜歡糾纏自己? 難道還是記恨自己上次在月鳴嶺山上,把他綁在樹上的那件事嗎? 自己都已經跟谷清再三解釋了,也跟他鄭重道過歉了,這谷清咋還是這么小肚雞腸,一直揪著這事不放呢? 天天喊著吵著要跟自己干架,這人還真是病的不輕。 他臉色一沉:我跟他有一點點過節,我已經跟他道過歉,但他就是揪著這點破事不放,天天要找我掐架,我不理他,他就一直糾纏著我,我都被他煩透了。 正好你們來了,趕快把這人帶走吧,他在這我都沒法干活了。 景文這才反應過來,敢情自己的弟弟跟這谷清原來就有過節。 我還當有啥子大事呢? 是個男人都得大氣一點,何必老是為這點雞毛蒜皮的事翻臉呢? 下次可不許這樣了,都在一個家里住著,都像兄弟似的,說開了就沒事了。 而何君使勁將谷清拉出門外,帶著點懇求的語氣。 哎,谷清小祖宗,你跟景行到底有啥過節? 你干嘛老揪著他不放? 可否看在我何君的面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行不? 今天看在你面上,我放他一馬。 但我跟他這事,是一定要通過武力解決的,我是一定要跟他好好地干上一架的,這你就甭管了。 何君無奈地搖搖頭,這蜂王若是犯起倔來,也是幾頭牛都拉不回來的主。 偏偏景行也是倔犟的,一犟起來連天王老子都拉不住,這兩人還真就天生不對盤。 何君生怕谷清再呆在這里,等下又會跟景行吵起來。 便好說歹說的把他拉走了。 景文則勸景行:其實我覺得谷清看上去心眼還挺簡單的。 他就是要沒事找事,可能也是圖好玩。 他年紀那么小,我看他頂多十六七歲,你可別跟他一般見識。 你也注意些離他遠點,別惹著他。 我煩他、躲他都來不及,我都恨不得天天見不著他。 我還會巴巴地上趕著去惹他,只要他不來找我,我就謝天謝地了。 景文也無奈地笑了,他接著又把準備辦學堂,想讓景行打制三十八套桌椅的事說了。 景行一聽,這辦了學堂能讓鵝灣村這些窮苦百姓的娃兒有書念了,這可是大好事。 景行對辦學堂的事,也是很贊同。 他當即一拍胸脯,保證盡全力在七、八之內就把這些桌椅做好。 果不其然,景行做事就是又快又好。 過了八天,景行與徒弟就把三十八套桌椅做好了。 這些桌椅搬到祠堂里,何君、景文再把那些書、筆墨紙硯一起拿到祠堂。 接著景文去請了二叔公來做教書先生。 二叔公樂呵呵的就來了。 然后景文再讓村長通知鵝灣村的百姓,若家有六至十多歲的孩子愿學的都可送來,束修如果交不起的就可以不交,都由張家墊付。 村長通知下去后,第一天包括小容兒只來了八個孩子。 何君還有點奇怪,他原先聽娘說大概六到十歲左右的應該有三十多個,怎么這會兒才來了八個? 于是景文推測。 那些不愿來的,肯定還在觀望之中。 他們肯定不相信咱們開這學堂是不收束修的,他們害怕學到中途,又要讓他們交束修。 何君這才反應過來,他想這些村民遲早會明白,自己辦這學堂的良苦用心。 果然,這八個孩子上了十多天之后,又陸陸續續地來了十多個孩子,最后學堂有三十個孩子了。 這二叔公果然盡心盡責,短短幾十天,就教這些娃們練毛筆字,認字,念書。 那些娃慢慢的就能寫出一些簡單的字了,也能背誦一些簡易的詩詞。 村民們看著自家的娃,能認出字,寫出字,甚至能背誦詩詞,一個個也是心中歡喜。 雖然景文說若家里貧寒,交不出束修的就可不交。 但村民其實都是樸實之人,他們也感動于景文家里能為鵝灣村辦這么好的學堂,因而家里有什么就送什么。 有送雞和鴨的,有送剛臼出的米的,有送玉米、紅薯的 景文一家都讓這些百姓不用再送,但百姓們還是很堅持。 村民們一般表達感情都很直接,誰對他們好,他們也會使著勁兒地回報。 這小容兒自從上了學堂,念書興趣極高。 每次吃完晚飯后,他都會在大家面前背誦一段二叔公教的詩詞。 那稚嫩的童聲,那搖頭晃腦的可愛模樣總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 他還會把每天學到的字拿毛筆寫給大家看。 雖然他的毛筆字還是寫得歪歪扭扭的,但他能學到東西的那份快樂,還是感染到了家里的每一個人。 這份喜悅讓景文與何君覺得做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天傍晚,徐慧芝去給雞窩里的雞喂食,雞窩旁邊放著那好大的木籠子。 木籠子里面養著的,正是何君上次從獵戶手中買來的七彩野山雞。 每次喂完雞,徐慧芝也要拿雞食喂給這些野山雞吃。 這次她走近木籠準備把雞食放進籠子里,卻無意中瞥見里面有兩窩蛋,一窩得有十多個,兩窩加起來有二十多個。 徐慧芝面露喜色。 呀,這何君買來的野山雞產蛋了,而且一窩有十多只,還挺多。 徐慧芝趕緊去叫何君他們來看。 聽到這美麗的七彩野山雞生了蛋,一家人都興致勃勃地跑過來看了。 小容兒最是高興。 哇,生了這么多蛋,以后這蛋會不會又有小野雞出來呀? 何君注意觀察到這兩窩蛋,分別生在木籠子的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