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人生 第24節
商業街的夜景是很漂亮的,因為原本就有元宵燈會,此時街道和河岸上都已經掛上了漂亮的彩燈。 宋母帶著團隊加班加點地做最后的確認,沒事做的宋君白就帶著沈路和沈晴逛商業街。 “好多人?!鄙蚯缗d奮得兩眼冒光,他從來沒見過這么多人,這么多燈,奈何個子太矮,墊著腳也只能看見層層疊疊的腿。 宋君白看不下去了:“你抱他起來不行么?” 沈晴有人撐腰,眼巴巴地抬頭看沈路。 沈路無語了一下,依言伸手把他抱起來。 又過了一會兒,有許多人聚在一起不知道看什么,沈晴又來勁兒了:“我們也去看!” 這回連宋君白都嘆了口氣:“人太多了,擠不進去?!?/br> 沈晴繼續眼巴巴。 沈路垂著眼皮看了會兒得寸進尺的小瘸子,伸手拎著小瘸子又往上舉了一截,讓他跨坐在自己的肩膀上。 沈晴興奮得直揮小拳頭。 “看見了嗎?”沈路問。 “看見了!好漂亮的大獅子燈!” “嗯?!鄙蚵氛f完就把沈晴從肩膀上拎了下來。 沈晴傻眼。 “不是看見了么?你還想干嘛?” 沈晴眨巴了一下眼睛,回答不上來,但心里是生氣的,于是擰巴著小臉掙脫了沈路的手,轉而去牽宋君白。 “吃糖葫蘆嗎?” 到底是沒心沒肺的小瘸子,一串糖葫蘆就足夠他喜笑顏開忘記沒良心的哥哥。 “小白jiejie,那邊的jiejie們是來表演的嗎?” 沈晴啃著糖葫蘆指著幾個倚著欄桿拍照的年輕女孩道。 宋君白看過去,下意識挑了挑眉:“不是,她們和我們一樣,過來玩的?!?/br> “她們的衣服好漂亮?!?/br> 宋君白笑了起來。 三坑這個時候還沒開始流行,能在這里見到漢服愛好者,還挺不容易的,而且這些衣服剪裁精良,并不是花里胡哨的影樓風,只是形制上還有些細微的偏差。 “是很漂亮,我也給你準備了,明天我們也穿這種衣服出來玩?!?/br> 沈晴高興得要命,他最喜歡小白jiejie給他準備新衣服了,沈路臉色有些復雜:“古裝?” “不算古裝,只是多了些傳統元素,比那些日常許多?!彼尉字噶酥改菐讉€女孩的衣服。 沈路小心翼翼:“我也要穿?” 宋君白看了看他一身黑的羽絨服和牛仔褲,又看了看周圍流光溢彩的花燈,眼神不言而喻。 沈路:…… 次日,三個人穿戴一新去看展子。 因為天氣冷,沈晴的衣服外面多了個小小的紅色斗篷,穿著像個小紅帽似得,漂亮得很。 宋君白和沈路的衣服相對日常許多,款式也是偏現代裝的款式,但顯眼的刺繡元素還是很輕易把他們跟周圍人區分開來。 展子里很熱鬧,宋家的展臺在很顯眼的地方,遠遠地就看見了幾個熟面孔,正在對圍成一圈的觀眾講著什么。 宋君白他們走近,混在人群里,也沒急著打招呼,靜靜地聽了一會兒。 忽然,旁邊幾個上了歲數的游客低聲議論起來。 一個大約四十來歲的男人道:“我覺得他們做的東西不行,你看看那邊那幾樣,根本已經和傳統掛不上邊了,刺繡這種東西,是講究底蘊的,他們這樣子設計,分明是在討好年輕人群體?!?/br> 另一個附和道:“確實是這樣,但為了做生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嘛,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咱家一樣,做成高端定制,中低端市場他們想分一杯羹也是正常的?!?/br> “呵,為了賺錢,就連傳統都丟了,我看連人都丟了算了?!?/br> “大師哥你這話就難聽了,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有你這樣技術和門路,現在機器刺繡那么普遍了,手藝人都被擠壓得沒活路了,誰還顧得上傳統不傳統的?!?/br> …… 兩個人你來我往說了好幾句,宋君白聽得直皺眉,先開口那個大師哥看起來是個直腸子,估計是自己技術好眼光高,明明白白看不上所有人,但第二個就不行了,看著在勸,其實是火上澆油,話說得滴水不漏,仔細一品卻比第一個更難聽。 “行了,先別說了,一把年紀,像什么樣子?!?/br> 宋君白順著聲音望去,是那幾個人中間圍著的那位滿頭銀發的老太太發話了。 “你們不是來看雙面三異繡的么,管人家做什么設計?只要沒偷沒搶,那就沒什么不能做的?!?/br> 老太太神情嚴肅,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了,但是一雙眼睛依舊雪亮,掠過先前說閑話那幾人臉上的時候,幾個中年男人都下意識低下了頭。 上午十點整,雙面三異繡才姍姍來遲。 白色的帷幕被身著旗袍禮服的宋母親手扯下,露出十來面雙面三異繡作品。 獨特的底座都是新打造的,可以旋轉展示,為了更好地凸顯這些作品異乎尋常的美,連燈光都額外做了細微的調整。 圍在展臺旁邊等了一上午就等這一刻的業內人士一時間全部沒了聲息。 良久,才有人輕輕吸氣。 “真的是雙面三異繡,還是水平這么高的作品,他們家從哪弄來的???” “太厲害了,太厲害了,你看這針法、這配色……太厲害了……” “不知道是哪位大師的作品……” “手冊上寫了,叫于柔,以前沒聽說過……” “你說叫什么?” 那滿頭銀發的老太太從看見這些作品的第一眼就愣住了,任由幾個后輩在她耳邊低聲議論也沒有發話,這會兒卻似乎突然如夢初醒,一伸手,失態地抓住了旁邊說話的人。 那人和他們不是一道的,并不認識他,手上是進展館的時候隨手拿的冊子。 見對方是個老太太,那人便耐下性子,伸手指了指冊子上幾行細小的字:“這些雙面三異繡,出自一個叫于柔的人之手,不知道是哪位低調的大師,我從前都沒有聽說過?!?/br> 老太太怔楞片刻,忽然松開了那人,抬腳就想往展臺里面走。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刺繡作品,展臺外側用隔離帶隔開了一米多的距離,確保能夠清晰地欣賞到的同時不容易觸碰到。 “媽你做什么——” 先前說話的中年男人忙伸手去攔老太太,卻沒攔住,老太太手腳靈活,個子也小,一抬手掀開隔離帶就鉆了進去,直奔宋母站著的地方。 兩個工作人員忙圍過去,但對方是個老太太,又不敢多攔。 “請問您有——”宋母面露不悅,但還是盡量禮貌地開口。 “于柔,于柔在哪里?”老太太急切地問到,眼睛里已經溢滿了淚水。 宋君白和沈路也覺察出不對,帶著沈晴繞到了展臺入口,展臺的工作人員認識宋君白,把三個人放了進去。 “于柔是我祖母,請問您是——” “你、是不是姓沈?” “對?!?/br> “你的祖父叫沈正道?!?/br> “是?!?/br> 老太太神情激動,好一會兒才道:“真是柔姐,她、她還——” 沈路垂下眼:“去年剛走?!?/br> 老太太神情僵住,訥訥無言。 現場被這一插曲弄得有些失控,宋母忙把人帶到展臺里面的員工休息區,招呼人先坐下,那兩個跟著老太太的中年男人也跟了進來,隨意看了一圈。 老太太還沒平復下心情,那兩個人已經先給宋母遞上了名片。 上面的名頭是蘇市長繡集團。 宋母眼睛微微睜大。 長繡集團在文藝界有很高的地位,他們的東西很少,但都是按件拍賣的,十幾年前還作為國禮被贈送給了東南亞某個國家的領導人。 他們是業界天花板一樣的存在,家族生意也不局限于藝術織品,還涉足奢侈品高定,是極其少有的國風高定,一般人根本連見都沒見過。 中年男人倒是很滿意宋母的態度,道:“你們的東西還不錯,很有創新感?!?/br> “謝謝?!?/br> “但是,做傳統織品,步子還是不要邁得太大,否則,很容易兩邊不討好??!” 他說完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先前那些展品。 宋母還沒接話,老太太卻悍然拍桌:“什么叫兩邊不討好!傳統織品怎么了?傳統織品就該裹上腳布,永遠只盯著老祖宗那點東西做嗎?” 中年男人被罵得整個人都懵了,根本沒想到自家母親會這么不給面子。 老太太氣得胸口劇烈起伏,眼里又淌出眼淚來,她摸出絲帕擦了擦,繼續道: “什么叫傳統?活得下來的才有資格叫傳統,活不下來的,那就是歷史?!?/br> 他看了一眼沈路,又看了看沈晴,眼神柔和下來,“你們是不是忘了,咱們家的手藝是怎么傳下來的?” 長繡集團最開始,也是家族作坊,姓吳。 吳家從清朝起就是做絲織品生意的,出產的繡品和絲綢是往宮里送的,后來幾度敗落又崛起,始終沒斷了傳承,這雙面三異繡,便是吳家的代表技藝。 但后來,整個吳家卻差點在十年浩劫之中化為烏有。 世代傳承的珍品被付之一炬,被人尊敬了半輩子的大師被掛上批斗牌游街,住牛棚,吃剩菜,有人不甘受辱自盡了,有人熬過去,手卻廢了,連針都拿不穩。 吳家唯一的傳承落在當年北上求學的小女兒吳念慈身上。 也就是如今眼前這位行業泰斗。 “當年我在北京求學,因為家中之事被退學,無處可去,是當時的于家收留了我,我是以于家女兒的老師身份才活下來的?!?/br> 于家女兒就是沈路的祖母于柔,于家是華北的大家族,在十年浩劫之時也并不安穩,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多少有幾分保全自身的法門,吳念慈靠著于家才沒被分配往大西北的農場,在于家待了幾年,她沒有別的能報答,便把這雙面三異繡的手藝傳給了于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