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商業帝國、今天校草和他的同桌發糖了嗎、全民諸天:我能一鍵滿級、貔貅在娛樂圈文里爆紅、優選、孽岸(骨科)、都市風水高手、[劇版忘羨]我不想做仙督、全能大佬被前夫狂拆馬甲、無敵系統開局就送十個億
太后在正殿與皇后聊了一刻鐘的工夫才見圣駕自內而出,皇后見到圣上時面上猶帶淺淺笑意,可是看到皇帝身后所隨之人時,那分淺淡的笑意又凝滯住了。 太后同她說起今年不必再選的時候,皇后雖然也跟著憂慮了幾句,但總歸還是有幾分歡喜的,圣上縱然對她情淡,可也對別的女子沒什么特別之處,這一點叫她十分足意。 可是那個教坊司的丫頭如今做了楊充媛的養女還不夠,現下竟同皇帝在太后的內殿待了許久。 盡管她知道皇帝還不會沒分寸到和人在老娘娘的內殿顛鸞倒鳳,可眼前這個女子多少有些礙她的眼,想想之前兄長討要過的人被圣上瞧中,心口莫名有一口氣堵著,上不去也下不來。 “圣上萬安,”皇后仍舊得體地向皇帝請過安,才重新坐了回去,“臣妾今日晨起的時候聽見內侍稟報,說是那位替官家梳頭的娘子已經被逐出宮,想著向官家推舉一位內人,省得福寧殿短了人手?!?/br> 皇后在這方面一向做的極為妥帖,雖然偶爾夾雜一些私心,也會尋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她有心叫自己的人到御前去服侍,可也得看官家準與不準。 “這是司飾房新選上來的尹鵲娘,王司飾說她頭發梳的極好,人也妥帖仔細,臣妾今日叫她在身上試過了,才敢舉薦給官家?!?/br> 皇后說話的時候撫了一下鬢邊,她很少用金絲銀線捻成的象生花裝點皇后的珠冠,她的容貌雖然平庸,比不得后宮中的這些鶯鶯燕燕,可是有皇后的袍服與冠飾襯托,還是很有幾分雍容氣度的。 跟隨在皇后身邊的女子應聲而出,重新向圣上福身問安,這個姑娘看著不過十六七歲,容貌姣好,說起話來輕聲細語,之前侍奉皇帝的梳頭娘子已經三十有余,與眼前這個女子比容色與聲音,自然要遜上不少。 “不必了,”圣上接過清寧殿侍女遞來的茶湯,無意瞥了一眼皇后華麗復雜的發髻,轉頭同太后說笑道:“皇后今日的發式固然構思巧妙,可阿娘已經替朕擇了云氏,就不勞皇后費心了?!?/br> 太后執盞的手微微一頓,她不動聲色地掃過坐在自己下首的皇帝,兒子似乎是故意領會錯了她的意思,不讓云瀅作為嬪妃侍奉,反而真將她當成了梳頭娘子使喚,“阿瀅也是個手巧的姑娘,官家用著順意就好?!?/br> 即便皇帝不肯時時按著她的意來,可是在帝后之間,太后多數時候還是會向著自己的孩子,她的七郎為了這樣一點小事開口,那是與不是她原本的意思,也不能叫官家在皇后面前墜了威儀。 圣上聽著太后夸贊云瀅手巧,唇邊多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這個姑娘好像也就口舌上勉強還能說一句厲害,真叫她來梳髻大抵是不如皇后推舉之人的。 皇后神色一僵,而后又恢復了平時的端莊,“既然陛下已經有了中意的人,那臣妾就吩咐將尹氏給周才人好了?!?/br> 皇帝身邊的梳頭女官算得上是親近的人,剩下的那兩個養女官家幾乎從沒正眼瞧過,她就算推舉上去了也沒什么用處,尹鵲娘生得清秀溫婉,若是能日日陪伴在御前,或許還能叫官家多瞧尹氏幾眼。 然而太后先她一步推了楊充媛的養女上去,倒是叫她沒法子往下接話了。 云瀅是跟著皇帝一同從內殿出來的,天子同太后與皇后說了一陣話就要回福寧殿去批折子,可是云瀅的去留卻犯難。 她正要向太后行禮請示,張太后卻不在意地揮揮手:“皇帝既然抬舉你,你今日就收拾了東西去福寧殿服侍著,充媛知道你能入七郎的眼,也會替你高興的?!?/br> 養女是宮中默認各宮娘子為官家預備的嬪妃,梳頭娘子是侍奉官家的女官近侍,要向官家的所有嬪妃行禮問安,可是說起來有的養女從不曾得到一次臨幸,在宮中與服侍娘子的侍婢無異,伺候誰都是伺候,還不如做服侍官家的女官更榮耀些。 云瀅見皇后在側,知道這對天底下最尊貴的婆媳還有六宮的瑣事趣聞要談,恭恭敬敬應了一聲是,才退到殿外往慶和殿的方向去。 她在慶和殿住了也有幾月,可是值得拿走的東西并不算太多,收拾了幾件衣服與妝奩里的首飾就拜別了楊充媛這個名義上的養母,到福寧殿去服侍。 福寧殿是帝王居住之所,巍峨殿宇為白雪所覆,仿若仙人瓊樓,透著高處不勝寒的肅靜威嚴,皇帝的身邊有三位都知,江宜則是正都知,總管福寧殿與入內內侍省的事務,額外還有兩位副都知以及掌事女官來輔助這位正都知。 服侍皇帝梳頭的內侍與女官共有三位,除卻云瀅頂替的這位梳頭女官,另外兩位都是內侍,她也算是因此得了好處,自己單占了一間寢室。 掌事女官囑咐了云瀅一些要緊的事情,知道她是新來服侍官家,恐怕難以妥當,就叫她先跟著其他兩位一道上值,學著怎樣服侍。 她面色嚴肅,像是一位不能輕易招惹的姑姑,可實際上在云瀅這一件事上,她也有些犯難。 圣上喜靜,往常都是梳頭內人輪值來伺候皇帝,可是江都知卻額外囑咐了幾句,說要安排這位姑娘在御前值守時再叫一個梳頭的內侍跟著,至于這位姑娘輪班的時候具體要做些什么竟是模棱兩可。 福寧殿補上了一個梳頭女官,理當是技藝壓倒儕輩,可她卻還得調.教一段時日才能獨自當值,這叫什么道理? --